好好說話 | 怎樣改進英式中文?

2021-02-19 Multilingual俱樂部

比起中文來,英文不但富於抽象名詞,也喜歡用抽象名詞。英文可以說「他的收入的減少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中文這麼說,就太西化了。英文用抽象名詞「減少」做主詞,十分自然。中文的說法是以具體名詞,尤其是人,做主詞:「他因為收入減少而改變生活方式」,或者「他收入減少,乃改變生活方式」。 

中文常用一件事情 (一個短句) 做主詞,英文則常用一個名詞 (或名詞詞組)。「橫貫公路再度坍方,是今日的頭條新聞」,是中文的說法。「橫貫公路的再度坍方,是今日的頭條新聞」,就是英文語法的流露了。同理,「選購書籍,只好委託你了」是中文語法。「書籍的選購,只好委託你了」卻是略帶西化。


英文好用抽象名詞,其結果是軟化了動詞,也可以說是架空了動詞。科學、社會科學與公文的用語,大舉侵入了日常生活,逼得許多明確而有力動詞漸漸變質,成為面無表情的詞組。下面是幾個常見的例子: 
apply pressure: press 
give authorization: permit 
take appropriate action: act 


當代的中文也已呈現這種病態,喜歡把簡單明了的動詞分解成「萬能動詞+抽象名詞」的片詞。目前最流行的萬能動詞,是「作出」和「進行」,惡勢力之大,幾乎要吃掉一半的正規動詞。請看下面的例子: 
(一) 昨晚的聽眾對訪問教授作出了十分熱烈的反應。 
(二) 我們對國際貿易的問題已經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前面的兩句話本來可以分別說成 
(一) 昨晚的聽眾對訪問教授反應十分熱烈。 
(二) 我們對國際貿易的問題已經詳加研究。 

「名詞成災」的流行病裡,災情最嚴重的該是所謂「科學至上」(scientism)。知識分子的口頭與筆下,有意無意,總愛用一些「學術化」的抽象名詞,好顯得客觀而精確。中文也是如此。明明可以說「這本傳記很動人」,「這本傳記引人入勝」,或者乾脆說「這本傳記很好看」,卻要說成「這本傳記的可讀性頗高」。我不明白這字眼怎麼來的,因為這觀念在英文裡也只用形容詞 readable而不用抽象名詞 readability。英文會說:The biography is highly readable,卻不說The biography has high readability。此風在臺灣日漸囂張。


名詞而分單數與複數,是歐語文的慣例。幸而中文的名詞沒有複數的變化,也不區分性別,否則將不勝其繁瑣。舊小說的對話裡確有「爺們」、「娘們」、「ㄚ頭們」等複數詞,但是在敘述的部分,仍用「諸姐妹」、「眾ㄚ鬟」。中文要表多數的時候,也會說「民眾」、「徒眾」、「觀眾」、「聽眾」,所以「眾」也有點「們」的作用。但是「眾」也好,「們」也好,在中文裡並非處處需要複數語尾。往往,我們說「文武百官」,不說「官們」,也不說「文官們」、「武官們」。同理「全國的同胞」、「全校的師生」、「所有的顧客」、「一切乘客」當然是複數,不必再畫蛇添足,加以標明。

「……之一」的泛濫,卻不容忽視。「……之一」雖然是單數,但是背景的意識卻是多數。和其它歐洲語文一樣,英文也愛說 one of my favorite actresses, oneof those who believe……, one of the most active promoters。中文原無「……之一」的句法,現在我們說「觀眾之一」實在是不得已。至於這樣的句子: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 
作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 
目前已經非常流行。前一句雖然西化,但不算冗贅。後一句卻惡性西化的畸嬰,不但「作為」二字純然多餘,「之一的」也文白來雜,讀來破碎,把主詞「劉伶」壓在底下,更是扭捏作態。所以,與其說「作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以嗜酒聞名」,何不平平實實地說「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以嗜酒聞名」?目前的不良趨勢,是下列這樣的句子: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的名著之一。 
李廣乃漢朝名將之一。 
兩句之中。「之一」都是蛇足。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其同儔同類,每次提到其一,都要照顧到其它,也未免太周到了。中國文學名著當然不止一部,漢朝名將當然也不會祇有一人,不加上這死心眼的「之一」,絕對沒有人會誤會你孤陋寡聞,或者掛一漏萬。

相關焦點

  • 余光中: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
    對於在中文寫作中,英文語法影響中文表述的問題,余光中先生在1987年曾寫過一篇文章《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至今讀來仍振聾發聵。 今日的中文雖因地區不同而互見差異,但共同的趨勢都是繁瑣與生硬,例如中文本來是說「因此」,現在不少人卻愛說「基於這個原因」;本來是說「問題很多」,現在不少人卻愛說「有很多問題存在」。對於這種化簡為繁、以拙代巧的趨勢,有心人如果不及時提出警告,我們的中文勢必越變越差,而道地中文原有的那種美德,那種簡潔而又靈活的語文生態,也必將面目全非。 中文也有生態嗎?當然有。
  • 余光中:怎樣改進英式中文
    今日的中文雖因地區不同而互見差異,但共同的趨勢都是繁瑣與生硬,對於這種化簡為繁、以拙代巧的趨勢,有心人如果不及時提出警告,我們的中文勢必越變越差,而道地中文原有的那種美德,那種簡潔而又靈活的語文生態,也必將面目全非。
  • 中式英語很常見,那麼有沒有英式中文呢?
    從以前的中文語法簡單直譯,到如今的婉轉諧音,英語真的要被我們給玩壞了。中式英語這麼多,但是大家有沒有見過英式中文呢?其實,英式中文我們也都見過。英式中文分狹義的和廣義的兩種。狹義的是指,英語母語者在初學漢語時,以英語的語法來組織中文,就成了「英式中文」了。
  • 諾兒:怎樣跟孩子好好說話
    昨天晚上,認真的觀看了學習學校推薦的課程《怎樣跟孩子好好說話——學習非暴力溝通》,真的覺得收穫良多。從來,好好說話,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命題,能好好說話的人,情商高,能好好說話的人,能夠帶動人的良好情緒,能好好說話的人
  • 你會好好說話嗎?
    我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通俗一點說就是互相好好說話。那怎樣好好說話,怎樣讓孩子好好說話?首先,立好說話的規矩。有事好好說,不能發脾氣。如果做不到好好說話,先自己靜一靜。等靜下來後,再做溝通。第二,幫孩子找到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這個需要和孩子一起商討,商討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商討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好好說話的能力。最後,和孩子及時反思。有了上面的有效溝通,孩子已經不再抗拒與你溝通。
  • CH3COOH3筆記14-英式中文
    一、《如何改進英式中文》舊有生態:措詞簡潔、句式靈活、聲調鏗鏘。危機:太快太強的西化。1、名詞的泛濫:英文好用抽象名詞或名詞詞組。後半句的「更為深廣更具實質」才像中文,「起步更早及邁步更快」簡直是英文。「及」字破壞了中文生態,因為中文沒有這種用法。此地一定要用連接詞的話,也只能用「而」,不可用「及」。正如 slow but sure在中文裡該說「慢而可靠」或者「緩慢而有把握」,卻不可說「慢及可靠」或者「緩慢與有把握」。
  • 「英式中文」之鑑
    我水平不高,就不再班門弄斧了…「英式中文」之鑑曾一度,我以寫英式中文為榮。走完一個「主謂」就必須打上一個句號;句與句之間必須得有連接詞;主動與被動必須從形式上區分開。把我的(偽)中文譯成英文,耗不了半點能量。
  • 在集體生活中,怎樣學會好好說話才能讓大家感到舒服?
    導語:人際交往是永不過時的話題,溝通則是拉近人們之間距離的靈丹妙藥,怎樣溝通你真的掌握了嗎?這位女生在好好說話方面真的有待提高,因為集體合作,得徵求大家共同的意見完成一件事,就算你不同意也應該和和氣氣的解釋你不同意的理由,而不是語氣生硬地否決人家的建議啊,這樣讓人家該如何想?在集體中沒有一點作用?
  • 「好好說話」的重要性,淺淺的談中國人說話的藝術
    一直以來,我們以「聽話」的方式被教育,卻又以「說話」的方式考核,我們所學的東西無不以「表達」為依據,可是作為最直接的表達方式的「說話」,卻始終處於極其邊緣的地位,這也很尷尬。尷尬之所以在,正是機會所在。況且,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裡,相較於出身,機遇,精力,智力,一直品質,我們最能控制的,其實就是「好好說話"這件小事。
  • 好好說話,就是高情商
    不管你是在職場、社交、銷售,還是在有關商務合作、談判等等所有要涉及人際交往的場合中,那些會說話的高情商人士,往往都能遊刃有餘,並且最後成為最大的人生贏家。擁有高情商,懂得好好說話,你就能少走彎路,並且以最短的時間去掌握那些必要的說話技巧。如果你和任何人都能聊得來,那麼世界就是你的了。
  • 好好說話,你就贏了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和一個不會說話的人聊天,是種怎樣的體驗?有人回答:根本不知道自己說話的意義在哪,聊得很累,最終不歡而散。深有同感。會說話的人,讓人舒服;不會說話的人,令人疲憊。說話作為一門必修課,很多時候,也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
  • 好好說話
    有時候有些人真的不懂好好說話是什麼意思。好好說話是門藝術,希望咱們動能好好修行。1.前幾天一個校社聯的學妹因為社團的事加我,當時已經晚上一點多了,我本來準本睡了,可是轉念一想,已經晚上一點多了人家這個時候加你沒準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呢。好友驗證通過之後,學妹是一陣噼裡啪啦的質問。
  • 好好說話(原創)
    還有一些本來就是用中文寫的一篇文章或一首歌曲,中間卻夾雜一些外語單詞,或在說話時,突然冒出一兩句外語,讓人不知所云等等。給人的感覺似乎在故弄玄虛,賣弄做作。我們是中國人,首先要把自己的母語說好,說利索。現代人要把現代漢語說好,說利索。
  • 為什麼要學習英式英語?
    這樣說可能家長們有點糊塗,您換位思考一下,您會說中文,沒二把刷子能教中文嗎?英式英語和現代漢語最大不同是,英式英語不是口語化為主!除了語法和詞組搭配,更重要的是您的發音。在英國一個發音就可以判斷其教育背景。看《唐頓莊園》那是標準的RP口音,在英國學戲劇課,如果您不會口音模仿那可不行啊!
  • 會說話≠奸詐狡猾,別再自我限制啦!|《好好說話》
    面對七大姑八大姨或稱讚、或詢問的輪番轟炸,除了感覺尷尬的笑著忍受,還能怎樣回應?相親的時候不知道說什麼拉近關係,過分窺探隱私又致人反感?可是對每天都要幹的事情:說話,卻從未刻意練習,這樣確實不妥!2 什麼是會說話那,究竟怎樣才算會說話?各位應該有聽過通天塔的故事,出自《聖經·舊約·創世紀》。
  • 為什麼說話中文夾英文很欠揍
    我是撕大叔 一個哪裡不平鏟哪裡的男紙關注大叔的不是奇女子就是美男子為什麼說話中文夾英文很欠揍
  • 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
    其中有個回答獲得高贊:好好說話。確實如此。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01 好好說話的前提,是認真傾聽英國作家莫裡斯說過: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傾聽,是好好說話的開始。
  • 好好說話,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
    父母一定要學會好好說話,讓這把「利刃」永不出鞘。假如,父母能夠尊重孩子,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冷靜下來好好跟孩子說話,多少孩子童年的誤解與創傷,都會在和風細雨的話語中,被一一治癒。孩子並非不能接受教育,他們只是希望父母能跟自己好好說話,用他能夠接受的方式。低聲教育,可以趕走憤怒,也可以讓教育溫柔且堅定地發揮作用.
  • 好好說話對家庭的重要性……
    一個人不會好好說話,可能沒什麼,但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卻是很深的傷害……圖片來源於網絡孩子由於上火,臉頰都腫了起來,晚上睡覺也睡不好,媽媽很著急,給爸爸打電話的時候說了一句不管是在生活、工作中,好好說話真的很重要。暴力語言有時候可以激化矛盾,可能有口無心,但是聽者有意,一件小事可以引發一個大的矛盾。
  • 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當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好好說話就顯得更加重要。 教育孩子,要讓語言發揮它的魅力和力量,而不是讓語言成為一把利刃,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了家長的心。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好好說話,發揮語言的魅力和價值,給孩子帶來走心的鼓勵、理性的批評以及溫暖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