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教你覺察、接納、表達、陶冶好心情

2020-12-22 中國吉林網

    (一)覺察情緒

    要管理情緒,首先要能覺察到情緒。譬如你上山打老虎,如果你不知道老虎是啥樣的,可能你打到只兔子還大聲嚷嚷著打著老虎了。所以,情緒管理第一步,就是要能覺察自己的情緒是什麼,是憤怒?是焦慮?是憂傷?是委屈?是失落,等等。

    (二)接納正常的情緒

    健康情緒不是指時刻處於陽光狀態。而是,你所表現出的情緒應與你所遇到的事件呈現出一致性。如果你失戀了,你傷心是正常的;如果你遇到搶劫,你有恐懼是正常的;如果你的親人離世了,你有悲傷是正常的;如果你被誤會了,你的憤怒是正常的。

    所以,當你的情緒體驗符合客觀事件時,第一時間暗示自己:我現在的情緒是正常的,這樣一暗示,情緒張力就會下降,內心自然恢復平靜。

    很多時候人的痛苦並不是來源於情緒本身,而是來源於對情緒的牴觸。

    (三)表達情緒

    可能有些朋友會說,我時常在表達啊!據我的經驗,中國人的表達情緒大部分時候都是在發洩,所以傷己傷人,妨礙溝通。比如在我的婚姻個案中,先生回家晚了,太太的表達一般都是:「這麼晚才回來,你心裡根本沒這個家」、「你真是太不像話了,要我說多少次你才你早點回來呢」,這樣的表達一般都趨向於批評、指責對,主語是「你」,這樣的表達會導致戰火升級,溝通無從談起,只會讓先生更越來越晚回家,甚至關係破裂。

    健康的情緒表達,表達的是自己的情緒,主語是「我」。

    比如上面的例子,我一般會幫助太太調整成這樣的表達方式:「你這麼晚回來,我很擔心你」、「晚上我一個人會害怕,老公如果早點回來陪我會讓我感覺非常幸福」,這樣的表達方式,加上溫柔的語氣,會讓先生感覺到太太對自己的牽掛及愛,自然會憐惜起太太來,進而調整自己的行為。其實,每個男人都是期待回家的。當然,那個家要讓他感覺是溫馨有吸引力的,而非是指責有壓力的。

    (四)陶冶情緒

    情緒管理能力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及鍛鍊,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

    1.儘量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生活規律了,情緒自然也就會穩定有規律;

    2.培養至少2項興趣愛好;

    3.照顧或幫助他人;

    4.時常聽輕音樂或者大自然音樂。這些音樂一般在音樂軟體裡都可以搜索到;

    5.和情緒穩定的人交往;

    6.至少有2個可以談隱私的知心朋友,實在沒有,至少要有一個心理諮詢師。

相關焦點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好情緒
    那當父母面對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時,該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該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一、覺察情緒要管理情緒,首先要能覺察到情緒。覺察自己的情緒是憤怒還是焦慮,給自己停留幾秒反應的時間,也給自己一個緩和的時間,即積極暫停。
  • 自我關懷從覺察情緒開始
    01 覺察理解情緒,準確表達情緒其實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做到無傷害的表達,家人就是你身邊最好的資源,最安全的保障系統。有沒有發現;身邊很多人經常會莫名其妙的煩躁不安,自己也不能覺察情緒來自何方。散亂的思維被大腦無形的控制,紛飛的情緒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狂奔,你連韁繩都尋不到,又能奈它如何?所以自我關懷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並且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 覺察情緒是控制情緒的第一步
    很多人是覺察不到自己的情緒的,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你和老公吵架,跟孩子發火。當時肯定是血往上湧,心都要從嗓子眼蹦出來了,很多人甚至氣的臉色發紫,嘴唇直顫,渾身哆嗦。這些都是覺察不到情緒,成為情緒的奴隸的表現。通過靜坐練習,我學會了覺察情緒,覺察情緒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對控制情緒有很大幫助。只有你發現了你在生氣或者陷入某種情緒,才會開始想要跳脫出來。剛開始可以坐幾分鐘,耐著性子練習,慢慢把靜坐的時間拉長。
  • 情緒管理,你真的會嗎?
    01識別情緒,是理解情緒的開始情緒的識別,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覺察與表達,而覺察和表達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也許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情緒的覺察並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然而,感受到情緒不一定就等同於覺察情緒,因為情緒的表達有的時候是通過下意識的軀體活動、語言、行為等途徑表達,不一定能馬上被意識識別。比方說,我們參加考試,即便我們認為自己準備得十分充分,看上去很淡定,但考前頻繁上廁所的行為還是能夠體現緊張的情緒。又或者,我們在一個漆黑的洞穴中前行,儘管一直強調勇敢和無畏,但瑟瑟發抖的身體還是能體現恐懼的情緒。
  • 覺察你內心的情緒,創造美好人生
    舉例來說,當你要求某人要多陪你、多關心你的感受時,這就是個「為避免恐懼而做出的行為」。此時可以覺察看看: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行為,內心深處在害怕什麼?是害怕被遺棄?害怕不被愛?或是害怕沒有安全感?無法覺察自己的人,就會不斷的重複體驗以上的痛苦情緒。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 情緒管理第一步:覺察
    情緒管理核心課第二講本文作者:常州子觀心理工作室 心理諮詢師姚建華第二節:覺察的力量觀心小棧,您的專屬家庭心理顧問。這裡是《情緒管理核心課》的第二節:覺察的力量。在上一次的課程裡,我們聊到了情緒的概念,也聊到情緒與生命的關係,最後我們還留了一個小任務:找出平時最困擾您的一種情緒,並列出這種情緒來的時候,您習慣的做法。其實,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是一個覺察的過程。
  • 心理學,情緒接納:像善待朋友一樣來善待情緒
    你了解情緒接納嗎?在學習情緒接納之前,我們首先要對情緒接納有一個基本了解。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有的人認為情緒接納需要「很用力」。他們通常看過幾本情緒接納的書後就認為掌握了情緒接納。但如是你自己產生了糟糕的情緒呢?你可能難以接納自己,甚至會自責、逃避、謾罵和懲罰自己。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懷著一顆包容之心,嘗試著成為自己情緒的好朋友,去包容它而不是去批判它!
  • 3000萬青少年遭受情緒困擾,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迫在眉睫
    如何教孩子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害怕、挫折,不被負面情緒左右呢?破解負面情緒可以從下面四招入手。(1)認同並接納負面情緒教孩子學會與自己的情緒相處,才能更好地掌控情緒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當孩子緊張、焦慮、恐懼、憤怒、嫉妒、抱怨時,家長應該及時覺察到孩子的負面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
  • WeDeep14天正念成長行動營Day 4|如何覺察和應對情緒
    培養意識要了解自己的情緒,首先要學習覺察情緒,培養覺察的意識。只有在你對自己的情緒有意識之後,你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覺察它上面。如何培養這種意識呢,多問問自己為什麼。你為什麼要學習覺察情緒;情緒怎樣影響你的生活和關係;管理自己的情緒有什麼好處。這些問題會帶動你思考,並讓你有意識地在生活中覺察情緒對自己的影響。
  • 家長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長帶著情緒和孩子溝通,或者向孩子發洩不良情緒,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情緒,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所以家長做好情緒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期《南寧教育周刊》請來南寧市資深心理教師分享6個方法,幫助家長提高自我情緒管理能力,讓家庭關係更和諧。
  • 情緒管理的三個階段
    :「無意識的壓抑或發洩」到「有意識的宣洩與表達」再到「有意識的覺察與成長」。對情緒的敏感覺察(即有情緒時,能很好的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最大的益處在於,我們知道自己有情緒,也知道自己這樣說、這樣做有發洩情緒的原因在裡面,我們可以表達情緒。
  • 你願意接納有負面情緒的自己嗎
    正面情緒我們很樂意擁抱,負面情緒我們往往急於擺脫。那麼,負面情緒是否有百害而無一利?接納負面情緒的重要性在哪裡?作為成年人,我們都知道,情緒不可能總是愉悅喜人的,那些負面的情緒總會不期而遇,而這個時候,我們就很討厭這些情緒,甚至討厭有這些負面情緒的自己。負面情緒包括:讓我們不爽的一切情感體驗。今天,我們來說說這些負面情緒後面隱藏的積極意義。舉例:抑鬱的情緒:表達我們的失望甚至絕望,當現實與想像中不一致的時候,就有可能產生失望抑鬱的情感體驗。
  • 嗨,你覺察過你的「負面情緒」嗎?
    我們一直都在覺察,卻一直想著去改變別人。分析心理學大師榮格曾經跟學生說:「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作為老師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永遠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 「情緒管理的3個層次」你屬於哪一種?
    如果說情緒管理也有一個從低到高的水平之分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從「無意識的壓抑或發洩」到「有意識的宣洩與表達」再到「有意識的覺察與成長」,以下分別描述這三種層次: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驗,你跟對方交流過程中,不知道說的哪句話「傷」到了他/她,對方突然很大情緒,明顯感覺到對方說話聲音大了點,情緒也激烈了點兒,這個時候,他/她說話的方式、內容,只是為了表達情緒,是不會和你講道理的,你講的道理,他/她也是聽不進去的。
  • 你是什麼情緒表達類型?第一種皆大歡喜,第三種簡直是災難
    第一種,言語表達型我告訴你我很開心,為什麼開心;我很難過,為什麼難過;我很歡喜,又很嫉妒,我為什麼歡喜又嫉妒……如果你是這種情緒表達者,那麼恭喜你,你比大多數人都更能覺察並接納自己的情緒。怎麼說?用言語描述自己的感受,本身就是一個釐清情緒的過程。
  • 10個正面覺知與10個負面覺知,覺察情緒,做自我人生主人
    每個人在生活工作中都要面對焦慮、憤怒、煩躁等不愉悅的情緒,有的人能自如地在情緒的波濤裡衝浪,而有的人卻常常捲入其中,一旦情緒失控,既傷害人際關係,又無法理性處理問題,事後只能自責——「哎,當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啊」。實際上,情緒管理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當不良情緒來臨時,是可以有效應對的。如何應對呢?覺察情緒就是情緒管理的開始。
  • 不做抓狂的父母,掌握情緒管理四步法,拿回情緒的主動權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老師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的傷害。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但如果沒有管理情緒好的話,可能會變成傷害孩子最深的人。所以,管理情緒是每位家長的必修課。耶魯大學情緒智能中心的研究顯示,僅僅是通過學習更多的情緒概念,就能夠有效改善情緒管理能力,提高行為表現。活動體驗:你現在的情緒是什麼呢?
  • 情緒管理的3個層次,你正處於哪一層?
    如果說情緒管理也有一個從低到高的水平之分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從「無意識的壓抑或發洩」,到「有意識的宣洩與表達」,再到「有意識的覺察與成長」,以下為分別描述這三種層次。這種情況下,其實對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而直接以「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別人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她溝通,因為這個時候,他/她說話的方式、內容,只是為了表達情緒,是不會和你講道理的,你講的道理,他/她也是聽不進去的。另一種是轉移到其它地方,讓那些「其它人」覺得你莫名其妙。
  • 你需要進行情緒管理了
    由於最近許多關於情緒失控產生的悲劇不勝枚舉,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了慘痛的悲劇,所以在今天,楊陸哲老師就帶著大家通過雅思來管理你的情緒。或多或少都有會情緒失控的時候。這個情緒失控真的是細思極恐的狀況。因為你根本想像不出它可能的後果。在這裡陸哲老師非常建議大家去網搜一些關於情緒管理的文章,仔細閱讀多多體會。
  • 瑞君專欄 | 情緒表達三部曲
    第一、容許孩子自主地表達情緒,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先給孩子的情緒命名,讓孩子認識並清晰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對孩子的情緒叫停、說「不」。這個部分是認識情緒的第一事件,也就是說,情緒在這時以一種實物的形式出現,帶給孩子最直接的感受。孩子通過自己的感覺認識到了這種情緒,就好像我們日常說的實物教學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