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的3個層次」你屬於哪一種?

2020-09-06 心理醫生楊白勞

如果說情緒管理也有一個從低到高的水平之分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從「無意識的壓抑或發洩」到「有意識的宣洩與表達」再到「有意識的覺察與成長」,以下分別描述這三種層次:

1、無意識的壓抑或發洩

情緒,尤其是強烈的情緒,如果沒有處理好,傷已又傷人。

無意識的壓抑」明顯屬於傷自己比較多的類型。

成長過程中,因為父母、老師的各種教導;

或者他們的幹預方式,讓我們覺得有些情緒是不適合的,是不能有、不能表達的;

或者他們的教育方式,讓我們習得一種忽視、壓抑自己情緒的習慣,我們會自動的把它壓抑下去,或者覺得它無所謂。

但是事實上,這些情緒一直存在著,變成「內傷」,不斷積累,有一天突然爆發出來,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突然這個樣子,相信很多人體驗過,或者見過這樣的現象。

如果說「無意識的壓抑」傷自己比較多,那「無意識的發洩」明顯傷別人多一些。

「無意識的發洩」有以下兩種常見的表現方式:

一種是以情緒化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別人覺得你的表現有點過分或者有點奇怪。

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驗,你跟對方交流過程中,不知道說的哪句話「傷」到了他/她,對方突然很大情緒,明顯感覺到對方說話聲音大了點,情緒也激烈了點兒,這個時候,他/她說話的方式、內容,只是為了表達情緒,是不會和你講道理的,你講的道理,他/她也是聽不進去的。

另一種是轉移到其它地方,讓那些「其他人」覺得你莫名其妙。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某些人突然莫名其妙對你發火,你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感覺自己也沒有做錯什麼,跟他反駁,他會不斷辯解,你覺得莫名其妙。最常見的現象是在公司受了氣,回家衝老婆/老公、小孩發火,當然這裡說的發火,是他/她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情緒、自己受了傷。

以上兩種方式,都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然後衝其他人發火,別人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莫名其妙的「被」傷及無辜。

2、有意識的宣洩與表達

情緒發生時,自己有沒有意識,有一個質的區別。

自己沒有意識,我們就會把情緒壓抑下去,或者下意識的以「消極的方式」表現出來或者轉移到其它地方。

這種情況下,情緒會附帶在我們的言行中,變相去表達,讓我們的行為不受控,我們以為自己在表達內容,實際上是在潛意識的表達情緒。

別人不知道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子,變得不講道理,有時候,我們自己也覺得,為什麼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其實都是情緒惹的禍,而自己並不知道。

對情緒的敏感覺察(即有情緒時,能很好的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最大的益處在於,我們知道自己有情緒,也知道自己這樣說、這樣做有發洩情緒的因素在裡面,當效果不好時,我們就可以及時調節,情緒也就變得可控。

最常見的「有意識的情緒管理方法」,就是「有意識的宣洩」,即,我們意識到自己有情緒,並選擇一種方式去宣洩(傾訴、體育運動、睡覺、唱歌、看電影等等)。

有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我們意識到自己有了情緒,也意識到自己的聲音大了點,語速快了點,覺察到了自己的情緒。

當溝通不暢時,或者因自己帶情緒的表達方式讓溝通效果不理想時,我們可以意識到是自己的情緒在作怪,就可以及時調節、控制。

這也是很多擅長溝通的人經常做的,他們會主動承認自己剛才有點情緒,當他們這樣表達時,一般換來的,都是對方的理解和真誠,也讓溝通有了轉機。

3、有意識的覺察與成長

情緒管理,再怎麼管理,還是有情緒,如果消極情緒更少,積極情緒更多,豈不更好?

情緒管理的另一個水平,就是覺察與成長,目的就是放下、接納、愛。

情緒從本質上來講,是動機、欲望滿足與否的表現,欲望滿足時,我們開心、高興、興奮,各種積極情緒。

欲望沒有實現時,我們傷心、生氣、憤怒,各種消極情緒。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我們有欲望,我們易受傷害。

而我們的大部分欲望,來源我們成長過程中的欲求未被及時滿足,我們太容易受傷害,也源於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沒有及時得到父母等「重要他人」的認可與支持。

每一次情緒的發生,其實都是我們覺察與成長的機會。

覺察情緒過程中的心理感受、身體反應,可以讓我們對自己更了解、對身體更敏感,對自己的了解和對身體的敏感,可以提高自己的直覺能力,提升自己的靈性水平,讓我們更容易與自己、他人、自然聯結。

覺察的同時,也是機會,讓我們可以深入去分析自己的行為模式,分析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那些未滿足的欲望與期待,然後通過「接納」、「原諒」、「轉變」等方式放下、成長,如此,我們在面臨很多情境時,可以放下自己的欲求與原來的應對方式,也就不會再有情緒,也就可以坦然應對。

當我們那些負面的情緒越來越少,那些被壓抑的,沒有表現機會的自我實現動機、愛的欲求就會自然表現出來。

其實,每次情緒的產生,都是我們成長的機會,問題是,我們是否有能力從無意識轉化到有意識?是否可以覺察瞬間產生的情緒以獲得成長?還是只是任由情緒傷害自己、傷害身邊的人?

相關焦點

  • 情緒管理有3個層次!你屬於哪個級別
    在暴怒的情況下,有人無法控制情緒,做出過激行為;有人勉強壓下怒火,但仍然憤憤不平;有人則迅速平復心情,並積極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對於情緒的管理狀況時存在一定差異的。其實,情緒管理可分為3個層次。>當出現情緒問題時,部分人群選擇壓抑情緒。
  • 情緒管理有3個層次,你屬於哪個級別?
    在暴怒的情況下,有人無法控制情緒,做出過激行為;有人勉強壓下怒火,但仍然憤憤不平;有人則迅速平復心情,並積極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對於情緒的管理狀況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其實,情緒管理可分為3個層次。事實上,這些被壓抑的情緒一直存在,甚至成為我們的「內傷」。在這種被壓抑情緒的影響下,我們很可能變得情緒化。情緒會附帶在我們的言行中,變相去表達,讓我們的行為不受控,我們以為自己在表達內容,實際上是在潛意識的表達情緒,進而對個人生活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壓抑情緒的時間越久,爆發的激烈程度可能越大!
  • 情緒管理的3個層次,你正處於哪一層?
    如果說情緒管理也有一個從低到高的水平之分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從「無意識的壓抑或發洩」,到「有意識的宣洩與表達」,再到「有意識的覺察與成長」,以下為分別描述這三種層次。「無意識的壓抑」,明顯屬於傷自己比較多的類型。
  • 哪有媽媽不吼娃?5 個建議教「憤怒媽媽」管理好自己情緒
    漫畫家艾米麗 · 弗萊克(Emily Flake): 「在有了孩子之前,你真正深深地理解不了的情感並不是愛,而是憤怒。」她描繪「作為父母,每天都必須攀登的那些小而荒謬的山峰。」5 個應對「媽媽憤怒」的建議接受這樣的自己生活中總有起起伏伏,每個人都會經歷各種消極負面情緒。
  • 家長的五個層次,你屬於哪個?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就像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各位爹媽不妨對號入座一下,看自己在哪一層。 第二層 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這一層的父母,已經懂得「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他們會定時接送孩子上下學,帶著孩子往返於各大培訓機構,假期會帶孩子去旅遊。最重要的是,他們願意陪著孩子寫作業,忍受各種不適,可以說,很不容易了。
  • 做個不「吼」孩子的父母,先從科學認識孩子情緒開始
    它包含了情緒表達、情緒調節、情緒理解、回應他人情緒丶情緒依附等五個向度。其內涵分別說明如下:1.情緒表達情緒表達意指「伴隨情緒狀態,在臉上、身體、聲音、動作上產生一些可見的改變」,這些改變有些是天生反應,有些則是由外在模仿學習而來(Lewis& Michalson,1983)。兒童情緒表達方式會因其生理及心理的發展而有所差異。
  • 「格物竅門」:情緒很麻煩,比情緒更麻煩的,是你覺察不到的「念力」
    上一篇,我們在大家「誠意」練習有了一些心得的基礎上,重點分享了如何「淨心」。在「內在意識」強了以後,一面要「淨心」,另外一面要「格物」。這篇,我們重點分享「格物」。「淨心」要刪除的,是「前意識」中各種各樣的情緒。「格物」要刪除的,是「外在意識」中的各種觀念。先來區分一下「觀念」與「觀點」的差別。
  • 思維的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因此,提升我們的思維層次,站在更高的認知維度上理解一件事情,感知周圍的變化,人生才能加速升級。 長曝光出來的美麗時光,沒有夜景工程的美麗時光 思維層次分四4層, 你在哪一層?
  • 如何正確對待「嫉妒」這個情緒
    今天來聊聊嫉妒 這個情緒你曾嫉妒過身邊的人嗎?或你曾被他人嫉妒的情緒而刺傷呢?「我有比較差嗎?為什麼他成果更好?!」「他做得到不過是家裡有錢啦。」「你還以為自己多厲害嗎?只是運氣好而已啦。」她又沒我漂亮!」「這個我很懂,是為了你好才和你說的」「你都不知道我老公在公司有多厲害,他超級忙的」《有刺的情緒 斬.斷.離》一書中提到,產生嫉妒心的情況有以下四種:1️⃣與對方的距離感較近。2️⃣層次比自己低的人變得比自己高。3️⃣自己很關心、有興趣的領域,對方卻比自己厲害。
  • 不要被寶寶的情緒「綁架」,用3個步驟「解決他」!
    要做到「有質量的陪伴」,比起以往的年代,真是難上加難。在這種狀態下,當寶寶哭鬧,用盡方法又難以停下來的時候,許多爸媽們難免大發雷霆。   其實,真正讓我們生氣的,並不是寶寶犯了多大的錯,反而是一種壓力過高的警訊。
  • 情緒管理的人格六層次
    因為沒有清晰的目標處理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的工具️就是「情商」知識點生命即關係與誰關係不好都會進入障礙家庭幸福最需要就是關係4個途徑1.調整心態2.形成習慣3.把握特性濃縮精華4.掌握知識靈活運用4個部分1.認識他人情緒2.情緒的痛苦根源來源
  • 棉花糖走進秋月楓幼兒園: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3如何擺脫情緒「困獸」,成為情緒的主人,做孩子的「情緒教練」首先,閆老師問了學員們一個問題:你覺得情緒管理重要嗎?並立志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為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跟著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而後,閆老師帶領大家進一步認知「情緒的起源」。的確,外部環境會影響到我的情緒,但這其實也是自己對環境中人事物的不同看法的反應而已。因而,不管我們是否承認,我們依然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 如何理解並實現「用戶第一」?
    可以說「用戶第一」這句話應該是很多產品設計人員的最高信條和價值追求。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可以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用戶第一」的行為內涵和實踐層次要想做好「用戶第一」,首先必須真正理解「用戶第一」的內涵。對於這四個字的理解,其實每家企業、每個人都會有不相同。
  • 親述 在「星巴克」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3)已有客人點完成咖啡,正在收銀機旁等待結帳。4)有廠商正準備要進貨,需要店經理籤收。請問,針對上述同時發生的情況,你要如何排定處理之先後順序,為什麼?2、你是店經理,本周五結帳後,發現門市總銷售額較上周五減少30%,請問可能原因會是哪幾種,各原因如何應對?
  • 「NLP育兒系列」不能在製造問題的層次來解決問題
    NLP親子研讀計劃 第005篇Logical levels,可以翻譯為「理解層次」、「從屬層級」或者「邏輯層次」。第五個層次是自我認同和: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使命是什麼。第六個層次是精神:人類、宇宙以及靈性。
  • 自律有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個層次?
    有這樣一句話,所有優秀的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而這個世界上百分之99的自律,我們都看不到,自律也是可以分層次的,主要分三層,你看看你屬於哪個層次吧?第一層:身體上的自律,也是最基本的一層。第三層:把自律當成一種習慣,當你把自律當成了一種習慣,讓它融入到你的血液和生活。如此,無需任何的提醒,你就會成為那個高度自覺的人。38歲的韓寒最近在運動場跑步的照片刷屏了。18分鐘跑了5公裡,接近三級運動員的水平。照片上的韓寒輪廓清晰,全身肌肉勻稱,滿頭大汗。
  • 你的愛情屬於哪一種?過了熱戀期怎麼讓感情穩定?心理學乾貨必看
    可愛情這東西是有保鮮期的,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哈贊在臨床心理學家多羅瑟的協助下,經過兩年時間調查了37種不同文化層次的5000對夫妻,進行醫學測試後得出的結論指出:「愛情是大腦中的一種『化學雞尾酒』激發出來的,這些化學物質是多巴胺、苯乙胺等,但時間久了,即使是最容易對異性產生衝動情緒的人也會對這三種化學物質產生抗體,兩年以後,它們的作用便失效了。」
  •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定義「情緒」?教你解讀面部表情的含義!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定義「情緒」?情緒是一系列主觀體驗的統稱,它是多種複雜的感覺、思維和行為表現綜合產生的生理與心理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直接用「情緒」這個詞,而是用一些更加口語化的詞彙來表達類似的含義,例如:「感覺」「心情」「情感」等等。遇到不開心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說「今天心情很糟糕」,而不太會說「我的情緒不太好」,或是說「我感覺很難過」,而不是「我有難過的情緒」。
  • 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
    ,我以前根本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管理的方法,我得去報個MBA,從「古狄遜定理」開始學起……這類人有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能把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方法,進而改善效率,解決問題。只要這2個問題得以解決,其他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現實生活中已有成功案例,這裡篇幅有限就不再贅述具體方法,大家可以上網自己查找)這就是理解層次在「BVR」的人給出的一種解決方案。而處在「能力」層的人很可能就會鬍子眉毛一把抓,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像攤大餅一樣,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 關於情緒管理,有個方法很牛,就是……
    這就好比誰誰誰要去沙漠探險了,你好心送了一大包咖啡過去,囑咐說萬一遇到兇險、缺水少糧的,可以衝一杯咖啡解渴、活血、釋壓、提神、利尿……市面上的情緒管理方法大多存有這樣的悖論。2.要想更好地管理情緒首先得更好地理解情緒。那麼,情緒是個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