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召開了「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暨2020年「我做的群眾最滿意的一件事」先進事跡報告會。報告會上,來自交巡警支隊各業務部門的8名優秀代表,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他們立足崗位、竭誠為民的實踐和體會。
講述人 趙亮
錦旗背後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指揮中心的一級警員趙亮,今天報告的題目是錦旗背後的故事。在交巡警支隊有這麼一位,嗓門大、辦事細、業務精的同志。他每天在一個十餘平的屋子裡,接聽熱線電話,受理行政複議,為群眾解決交管領域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他,就是群眾工作室的張新福。
群眾工作室負責市區三十多個大隊的群眾來訪工作。隨著機動車駕駛人和保有量的迅速增長,每年的行政處罰量都很大。群眾到支隊反映問題,難免心中會有怨氣,甚至會說難聽話。他總是克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和氣對待群眾。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群眾口中的「小張」變成了「老張」,資歷雖然增加了,但他對群眾的那份熱情卻始終如一。每年接聽電話上萬餘起,接待群眾近萬人次。牆上掛滿了一面又一面的錦旗,而每一面錦旗背後都有一個溫暖人心的故事。
有這麼一件事讓張新福記憶尤為深刻。今年6月初的一天,一名王先生來到群眾工作室求助。他發現他的貨車莫名其妙的在甘肅省張掖市有了一條違法記錄,但他的車從未去過甘肅。本來指望這輛車能夠養家餬口,但由於這條違法記錄無法審車,只能在家擱置。他多次反映問題,但仍未解決。
心急如焚的他來到群眾工作室尋求幫助。張新福了解情況後,立即在交管平臺上查詢,發現的確有這條違法記錄。但由於是異地現場處罰,在邯鄲本地無法處理。看著王先生焦急的樣子,張新福明白這輛車就是這個家庭的經濟支柱!多方溝通後,他找到了張掖市交警支隊的聯繫電話,並隨即撥打過去。由於當地民警濃鬱的西北口音問題,溝通起來極為困難。數次溝通後,當地警方稱並未發現這條違法記錄。剛剛看到一絲希望怎料又生意外,他急忙安慰王先生,並表示自己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這條路走不通,那就走另一條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新福的不懈努力下,終於在甘肅省交管局查到了這條違法記錄。由於現場民警的工作失誤,輸錯了車牌號,才產生了這條違法記錄。甘肅省交管局答覆會立即糾正。幾天後,該車通過了審驗,並已投入營運,王先生心中那塊沉甸甸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事後,王先生將一面印有「為民解憂」的錦旗送到群眾工作室,感謝張新福為其解決了大問題。
張新福說,作為一名窗口工作人員,讓每一位群眾滿意的離開,是他堅守的初心和使命。在今後的工作中,他會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辜負群眾的期待和信任。
編審:王莉 付文華
編輯:杜文宇
【來源:邯鄲交巡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