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的剋星不止氟利昂,解決這個問題,或加速臭氧層修復

2020-12-24 猩猩科學頻道

「臭氧層」,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是比較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說它熟悉,是因為我們經常會聽說,由於地球有臭氧層這個「保護傘」,吸收了大量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讓我們免遭強烈的紫外線輻射。說它陌生,是因為我們平時並沒有真正接觸過它們,只是知道它的存在。

臭氧層

臭氧層是我們的「保護傘」

作為地球天然的「保護傘」,庇護著地球千千萬萬種生命。然而,這樣一種非常重要的保護層,卻慘遭破壞。臭氧層被破壞,有天然因素,也有我們人類的原因。一方面,太陽輻射強度發生變化時,會影響臭氧的濃度和分布。而我們人類所排放的一些物質(如氟利昂等),也會對臭氧濃度產生影響。

紫外線輻射

破壞臭氧層會引起一系列反應

一項發表在《自然可持續性 》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臭氧層的破壞會產生一系列反應。臭氧層的變化已經改變了南半球的溫度和降水模式,從而改變了海洋中藻類的分布,也改變了海洋動物(如魚類、海象、海豹等)的聚集場所,最終會影響食物鏈的各個環節。我們人類站在食物鏈最高點,當食物鏈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時,我們可能也會受到影響的,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紫外線輻射

修復臭氧層,刻不容緩

當然,我們並非不知道臭氧層的重要性。當臭氧層出現大面積破損後,最終影響的還是我們人類,不管強烈的紫外線輻射,還是食物鏈問題。所以,我們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重視臭氧層的保護問題。

為了保護臭氧層免遭破壞,一方面,我們建立了臭氧層保護法律約束機制,加強控制破壞臭氧層物質(如氟利昂等)的排放;另一方面,我們也加強氟裡昂替代物的研究開發力度。我們日常使用的氟裡昂替代物不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臭氧層破壞的問題。但是單純依靠減少破壞臭氧層物質(如氟利昂等)的排放,是無法快速修復臭氧層的。

原先估計,到21世紀中葉,臭氧層將恢復到1980年以前的水平。不過想要讓臭氧層恢復到原先狀態,可能不太容易。因為它實在是太脆弱了,各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它們的濃度與分布。

溫室氣體可能會影響臭氧層的修復

聯合國環境影響評估小組發現,我們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也可能影響臭氧層的恢復。他們認為,溫室氣體會導致低層大氣吸收更多的熱量,從而導致高層大氣因熱量流失而降溫,低溫的高層大氣可能會減緩臭氧層的修復進度。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減少溫室氣體,低層大氣吸收的熱量就會減少,高層大氣則可以升溫,最終可能會加快臭氧層的修復進度。

保護地球

如果真如這個觀點所說,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能加速臭氧層的修復,應該還是值得慶幸的。因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會加劇我們地球氣候變暖,早已經成為我們的關注點。所以我們近年來一直在採取各種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如開發各種清潔能源減少對碳資源的依賴,再如我們所倡導的綠色出行等,都會有助於減排。

如果我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既可以緩解氣候變暖問題,又有助於修復臭氧層,應該算得上一箭雙鵰。大家覺得呢?

喜歡筆者作品的朋友,歡迎添加關注,下期更精彩!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氟利昂被冤枉,南極臭氧層非它破壞,真相到底是啥?
    地球環境問題一直以來備受人們關注,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地球資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的,而人類的發展也離不開地球的資源,因此人類不斷對於地球資源進行開採,導致地球的資源處於枯竭的狀態,長此以往地球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地球的大氣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汙染。
  • 氟利昂背鍋36年,南極臭氧層非它破壞,中國科學家21年前就已預言
    看似降幅很大,但實際上,這個數字在一個月前的2019年9月8日曾達到過1632萬平方公裡。不過,既然只作為催化劑,那就意味著隨著氟利昂排放的增多,氯離子應該越積累越多才對,臭氧層破壞速度應該越來越快,直至臭氧層完全消散。要知道,在《蒙特婁協定書》生效前,全世界已經向大氣層排放了2000萬噸氟利昂。
  • 英研究稱臭氧層修復或導致南半球加速變暖
    新華網華盛頓1月26日電 (記者任海軍)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地球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在緩慢縮小。然而,一項新研究稱,臭氧層修復也有可能導致南半球加速變暖。  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最新的全球浮質模型以及1980年至2000年間的氣象數據後得出上述結論。
  • 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冰箱、空調、冷藏庫的製冷劑和大型飛機所排放的廢氣中都含有氟利昂,發泡劑、噴霧劑、清洗劑中也含有氟利昂。2氟利昂主要由碳、氯、氟組成,一個氟利昂分子含有三個氯原子。一個臭氧分子由三個氧原子組成。
  • 7月起我國將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的消費
    「2007年7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ODS)的消費,提前兩年半履行《蒙特婁議定書》。」國家環保總局相關負責人近日說。    《蒙特婁議定書》是一個對全球環保有重大意義的協定。自從這個呼籲保護臭氧層、淘汰ODS的議定書問世以來,20年裡已有188個國家先後籤署。
  • 被禁十年仍偷產氟利昂:臭氧層殺手回歸
    (農健/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8月23日《南方周末》)破壞臭氧層的「殺手」,早在2007年就應停止消費的氟利昂CFC-11,但仍有企業偷偷使用發現的違法行為將按照《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處罰,對涉嫌犯罪的將聯合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沒有任何標籤的紅色金屬桶在廠院中堆疊,桶裡裝著什麼,工人諱莫如深。這是在距離北京150公裡、雄安新區70公裡的河北廊坊大城縣廣安鎮,南方周末記者看到的一幕,這些桶裡,其中可能含有名為CFC-11的化學品。
  • 20年前被氟利昂破壞的南極臭氧層現在怎麼樣了?科學家給出答案!
    曾經很「火」的臭氧層空洞為什麼沒了消息?科學家的話讓人欣慰!說起臭氧層大家肯定不陌生,地球正是因為有了臭氧層的存在,才讓我們這些生靈免收太陽紫外線的輻射,可以說,它是地球所有動植物的「保護神」,可你知道嗎,在差不多20年前,『臭氧層空洞『,這在當時是個十分火熱的話題,但近些年來沒了消息,仿佛」人間蒸發「一樣,這是為什麼呢?換而言之,20年前那個被破壞的臭氧層「破洞」,現在怎麼樣了呢?科學家給出的答案讓人欣慰!
  • 北極出現648萬km罕見臭氧空洞層,原因非氟利昂
    而不同於我們以往的認知,該空洞並非由我們熟知的「氟利昂」造成,而是另有原因。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有腥味的淡藍色氣體。在人類工業和生活中,臭氧一般被應用於殺菌消毒,在有水的時候也可以成為強效的漂白劑,其作為氧化性比氧氣還強的強氧化劑,液態臭氧甚至可以作為火箭燃料。
  • 禁止氟利昂並非商業騙局,科學家稱此舉之後臭氧空洞幾近消失
    我們生活的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其中有一個層富含臭氧的臭氧層它能阻擋陽光中大部分有害紫外線,這樣就可以保護地球生物免遭傷害。所以臭氧層可以稱的上生物的保護傘。
  • 南極臭氧洞的發現
    他們還提出了,人類排放的氟利昂是導致南極平流層臭氧急劇損耗的重要原因,認為南極平流層在春季極低的溫度為臭氧損耗化學反應的發生提供了環境條件。雖然Farman等提出的臭氧損耗化學反應機制並不正確,但他們所揭示的觀測事實則首次證實了臭氧洞的存在。因此,臭氧洞的成因很快成為了大氣化學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多個團隊開展了大量的飛機、探空和衛星觀測。
  • 臭氧層損害威脅人類健康,重慶已累計銷毀製冷劑224公斤
    臭氧層能吸收陽光中波長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為什麼臭氧層能保護地球生命?人類的哪些行為可能破壞臭氧層?重慶在保護臭氧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市民如何參與臭氧層保護?
  • 臭氧O3與GRI-9106-E-O3臭氧檢測儀
    臭氧層空洞最新進展:近日,《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公布了一個讓人振奮的消息,備受關注的南極臭氧層空洞已經出現了修復的跡象,自從人類籤署《蒙特婁議定書》30年以來,南極臭氧層空洞的面積已經縮小了20%,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人類有希望在21世紀徹底修復臭氧層空洞。
  • 南極臭氧層破洞縮小 或因人類禁用氟利昂
    中新網7月2日電據外媒報導,曾幾何時,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被視為地球環境危機的象徵,但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首次有確實證據證明南極臭氧層的破洞已經開始萎縮,對整個地球環境而言是好消息。研究發現,從2000年到去年9月間,南極臭氧層破洞的面積減少了4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印度面積。
  • 氟利昂被禁30年後,仍有人在生產,證據指向東亞
    得益於《蒙特婁議定書》的生效,南極臭氧層空洞在本世紀不斷縮小。然而,最新的《自然》論文卻給這一趨勢蒙上一層陰影。研究發現,近年來,一類氟利昂(CFC-11)的濃度出現了反常的變化趨勢,這意味著某些人正躲在陰影中違規生產這類汙染物。而這個神秘的排放源,很可能來自東亞地區。
  • 南極臭氧層破洞縮小 或因人類禁用氟利昂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曾幾何時,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被視為地球環境危機的象徵,但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首次有確實證據證明南極臭氧層的破洞已經開始萎縮,對整個地球環境而言是好消息。研究發現,從2000年到去年9月間,南極臭氧層破洞的面積減少了4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印度面積。
  • 南極臭氧洞的發現——1985年Nature文章再解讀
    Hartley將其歸因於臭氧分子的吸收,也就是說大氣中存在足夠多的臭氧,以至於吸收了絕大部分的太陽紫外輻射。但這並沒有解決臭氧層的位置,直到20世紀30年代,氣球探空開始實施,發現臭氧層主要位於15-30 km的高空,最大臭氧濃度大約在25 km。
  • 破壞臭氧層的真兇,你以為真的是氟利昂裡的氟?
    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它們叫氟利昂,然後也了解到它們會破壞臭氧層,造成臭氧層空洞,引發溫室效應。不過,你真的了解氟利昂嗎?氟利昂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而是人們對於製冷劑的一種統稱,最早由美國杜邦公司註冊,成為製冷劑商標。
  • 新產品將全面禁用氟利昂
    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近日透露,我國將在2010年1月1日全面禁用氟利昂類物質。到目前為止,中國共淘汰了消耗臭氧層物質約10萬噸的生產量和11萬噸的消費量,佔所有發展中國家的50%。而在今年年底前,我國可完成四類主要消耗臭氧層物質100%淘汰的任務。  有著「地球殺手」稱號的氟利昂,其溫室效應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000倍。
  • 氟利昂排放真兇懸疑
    該雜誌刊登的一篇科學論文稱,因破壞臭氧層而早就退出歷史舞臺的化學品一氟三氯甲烷(CFC-11,氟利昂類合成化學物的一種),自2012年突然出現了排放量的謎之增長,每年增排約1.3萬噸。觀測結果表明,其一大排放源位於東亞地區。隨後,國際科研團隊進一步調查和研究發現,中國東部地區是這種違禁化學品的排放大戶,佔到增排量的約一半。這意味著,該地區每年CFC-11的實際使用量可能高達數萬噸。
  • 冰河系統與氨、氟利昂、CO2系統對比
    我國是《蒙特婁議定書》締約國,承諾逐漸取消含HCFC(氟利昂)物質的各類應用,到2030年全面禁用使用,R22(HCFC-22)就是其中之一。  以保護地球臭氧層不受破壞,先後下發《關於嚴格控制新建使用含氫氟氯烴生產設施的通知》、《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等對其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