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買車」情況下,車輛所有權應歸誰?

2020-12-19 中金在線

「借名買車」情況下,車輛所有權應歸誰?

關注中金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中金在線微信

在線諮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為保護環境和紓解城市交通壓力,許多城市出臺了機動車限購政策,導致「借名買車」現象大量出現,相應法律問題隨之產生。本案例從借名購買的機動車權屬、借名購車協議的效力、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購車指標和號牌的返還等方面對相關問題予以分析。

  【案例】

  史某1和史某2系兄弟關係。2006年,史某2借用史某1的名義,出資購買了捷達牌機動車一輛。2013年7月17日,史某2在捷達牌機動車報廢后,又出資購買了豐田牌機動車一輛,仍登記在史某1名下。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臺了《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其中規定小客車配置指標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搖號方式無償分配,個人出售、報廢名下登記的小客車的,可以直接取得更新指標,指標有效期6個月,不得轉讓。2014年1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門出臺實施了《〈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其中規定了小客車指標確認通知書僅限指標所有人使用,對於買賣、變相買賣、出租或者出借小客車指標確認通知書的,由指標管理機構收回已取得的配置指標或者更新指標,三年內不受理該申請人提出的指標申請。

  庭審中,史某1表示其與史某2已經協商一致,史某1可隨時要回涉案車輛,並按要回時的現值向史某2給付車輛折價款。但史某2對此不予認可,並明確表示不同意將涉案車輛給付史某1。另查,史某2尚未取得在京小客車配置指標。

  法院經審理認為: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除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 、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因此,對於機動車等特殊動產而言,物權的設立和變動採用交付生效主義,登記只是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要件,不是物權設立和變動的生效要件。

  本案中,根據雙方當事人陳述及法院查明的事實,涉案車輛雖登記在史某1名下,但實際由史某2出資購買,並佔有使用,故史某1以涉案車輛登記在其名下為由要求確認涉案車輛歸其所有的訴訟請求,缺乏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另外,民事活動應遵循自願、公平原則,現史某1雖主張與史某2就車輛返還事宜存有口頭協議,但史某2對此並不認可,且其明確表示不同意以折價方式將涉案車輛交付給史某1,故史某1要求史某2返還涉案車輛的訴訟請求亦缺乏法律依據。而本案所涉車輛涉及的號牌、配置指標事宜,不屬於民事案件審理範圍,應當由相關車輛管理行政部門依據相關規定依法處理。

  【分析】

  機動車的權屬認定

  案例所涉及的機動車所有權人的認定,僅是此類法律爭議的一部分。根據目前的法律規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申請機動車登記,而在借名購車的情況下,實際出資人因未獲得相應購車指標而無法將車輛登記自己名下,只能借用他人名義進行登記,進而出現「車戶分離」現象,即機動車登記的所有權人與機動車的實際所有權人不一致。因此,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在於確定機動車名義登記人與機動車實際出資人中究竟誰是機動車的所有權人。

  相對應的,在實務中,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應當依據機動車登記的所有權人來認定機動車的權屬,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應當根據實際出資情況來認定機動車的權屬。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在實務中,該權屬認定還往往涉及「執行異議」問題,故在認定「實際出資人」身份時,應嚴格審查涉案機動車的購置合同、發票、付款流水、機動車保險辦理情況、機動車年檢情況、機動車佔有情況等證據,以防止機動車名義登記人以此方式逃避強制執行。

  「借名」協議的效力認定

  此外,此種「借名購車」下,還涉及其他法律問題,而且不少法律問題目前在實務界還有不少爭議,例如借名所涉協議的效力問題。出借人與借名人因「借名」必然會籤署有關「購車指標」的轉讓、出租或出借等協議,而相關協議的效力問題,便存在有效論、無效論甚至淡化效力的爭議。

  筆者傾向於上述協議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等法律規定,損害了機動車登記管理和身份證管理的公共秩序,進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而無效的意見。

  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認定

  在發生交通事故後,應由誰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問題,有的意見認為應由機動車實際所有權人獨立承擔,有的意見認為應由機動車名義登記人獨立承擔,有的意見認為應由兩者承擔按份責任,還有的意見認為應由兩者承擔連帶責任。筆者認為,應根據機動車的運行支配權和運行利益的歸屬來確定責任主體。

  購車指標、號牌的返還認定

  當事人主張機動車所有權的同時,往往附帶要求返還機動車車輛,同時一併要求返還機動車行駛證、購車指標、號牌。雖然此問題在實務中爭議不大,但筆者在此提出該問題,主要是想探討如何在司法層面和行政層面在該問題上進行有效銜接。在司法層面,雖然能解決機動車的所有權人認定問題,但無法解決購車指標的歸屬問題,故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並沒有實質解決「車戶分離」的法律亂象。

  因此,筆者認為,在涉及此類案件時,應當通過司法建議方式,將相關「借名購車」事實告知相應的有權行政機構,由其對借名雙方進行行政處罰,如依規收繳機動車登記證書、收回已取得的購車指標等等,從而恢復良好的法律秩序。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

相關焦點

  • 「借名買車」可能存在的三種法律風險?
    1.出借人毀約,車輛的所有權歸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之規定,借名買車的行為應認定為無效。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出借人應將涉案車輛返還給真實的買車人。由此可知,我國對於機動車的所有權採取交付取得並生效,經過登記的所有權人的信息具有公示公信效力。這意味著,面對所有權確認的訴訟,法院可根據機動車登記的信息,推定所有權人。此時,借名買車人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都需要向法院提交證據證明機動車登記的權屬有誤,自己才是真正的權利人。
  • 借名買車,汽車所有權歸誰?
    車輛交付後,未辦理過戶登記手續。2011年底,賈某向邱某購買京牌松花江小客車,並將車登記到河南省他人名下,賈某支付購車款600元。2012年2月,邱某以賈某的名義從他人處購買了寶來小轎車一輛,並將車輛登記在賈某名下,車牌號為京牌,邱某支付購車款10.03萬元,賈某協助邱某辦理了上述車輛登記手續。現寶來小轎車及車輛行駛證、購車發票、機動車登記證書、購置稅憑證由邱某佔有使用。
  • 結婚時用婆婆的指標買車,離婚後女方起訴借名買車無效,法院判了
    法院認定,當初夫妻倆借用婆婆王某的購車指標「借名買車」的合同關係違反了《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的相關規定,除判決「借名買車」合同無效外,王某還需給付女方車輛補償款3萬元。2016年,夫妻倆計劃買車。因為沒有購車指標,兩人便借用了婆婆王某的購車指標,購買了一輛經濟型汽車。可是買車也就一年,2017年6月,小芳和小元就協議離婚了。小芳將小元和婆婆王某告上法院,稱雙方系借名買車,該行為不僅擾亂了小客車配置指標調控管理的公共秩序,也違反了我國法律規定,應屬無效行為。
  • 借「京牌」買車涉案被查封 車算誰的?
    後因高遠與魏某的民間借貸糾紛,上述車輛被法院查封。  高飛得知後起訴至法院,要求判令停止執行並確認車輛歸自己所有。一審判決支持了其訴訟請求。魏某不服,上訴至北京一中院。前天,二審維持了原判。  原告  所有權以登記為準,車輛應屬指標所有人  2013年,高遠搖號獲得北京市小汽車購車指標,其弟高飛使用該指標貸款購買了一輛奧迪A6轎車。
  • 借名買車起糾紛 判前釋法促調解
    (通訊員 馮小明)10月14日,濬縣法院新鎮法庭成功調解一起因借名買車引發的物權保護糾紛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原告與被告協商未果後,將被告王某訴至本院要求返還車輛。  承辦法官接手該案件後,及時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了開庭,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對於車輛登記在原告名下,但是購車款由被告支付的事實沒有爭議。
  • 律道|當借名買車遇到執行,實際購車人是否能夠排除執行?
    在上述搖號現狀下小客車指標的出借/出租/出賣(以下統稱「出讓」)的情況越來越多,一般採取一方出讓車牌,一方出資購買車輛並使用的方式(以下簡稱「借名買車」)進行,借名買車行為既解決了指標出讓人小客車指標閒置的問題,又解決了指標使用人的用車需求,表面上看似兩全其美,但實則風險重重。
  • 這房子歸誰?法院判了
    這房子歸誰?那「借名買房」的事情真實有效嗎?房屋的所有權又歸誰呢?法律對此又是如何界定的呢?記者近日從廣州市白雲區法院獲悉,這起案件有了最終判決結果。所以,這房屋的所有權應歸我所有。」  弟弟阿榮回應:「不同意阿梅的訴請,雙方之間不存在'借名買房'的事實,房屋是父母為我購買的,因阿梅熟悉購房流程才委託她辦理購房手續,我是房屋的實際產權人,且房屋已登記在我名下。且阿梅當時對我以及父母負有一些債務,部分款項等於是阿梅的出資來抵償所負的債務。阿梅在沒有證據證明房屋產權登記存在錯誤的情況下,不能主張房屋過戶手續。」
  • 小區地下車位所有權究竟歸誰
    雖然小敏還沒買車,但考慮到將來一定會買車,有車就得有停車位,她有些猶豫了。開發商表示,如不想買,也可以考慮租車位,但是租的車位離業主家比較遠,不太方便,與其買車後租別人的車位,不如現在自己買一個先往外租,等買了車再自己用。小敏很是疑惑,車位到底買不買?不是說小區車位歸全體業主共同共有,開發商不得出售或出租嗎?
  • 「買車送京牌」涉嫌違法不能買 律師:「借車名買車」風險很大
    「買車贈送北京指標」「指標不用等,2年京牌免費用」……最近,在華潤五彩城購物中心,這樣的廣告語很是吸引眼球。銷售人員介紹,消費者會與京牌所有者籤訂車輛購買協議,並通過延遲過戶的形式,使用車牌。對此,律師表示,這種「借名買車」的形式暗藏巨大風險。
  • 張印富律師|論「借名買房合同」的效力
    對此,《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京高法發[2010]458號)第十五條有著具體規定:「當事人約定一方以他人名義購買房屋,並將房屋登記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實際享有房屋權益,借名人依據合同約定要求登記人(出名人)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可予支持。
  • 借名買房有什麼法律風險?
    關於借名買房的風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借名人與出名人對房產所有權發生爭議,借名人要求確認房屋產權歸其所有或要求出名人配合辦理過戶手續,而出名人主張與借名人之間系借款關係,房屋登記在自己名下,應歸自己所有;出名人將房產出售給第三人,導致借名人權利落空;借名人未按時償還按揭貸款,導致出名人被銀行起訴。
  • 實務簡析:借名買房能否阻卻執行
    但同時,亦不能無限制以犧牲借名人實際權益而保護第三人利益,應將第三人嚴格限制在善意第三人之列。(3)從阻卻執行是否具有正當性分析:如上所述,在借名買房中,實際享有物權的是出名人,借名人僅享有轉移登記的債權請求權,基於債權的平等性,借名人以此主張阻卻執行不具有正當性,其救濟途徑應當是基於借名協議另訴違約,進而與出名人的債權人一起參與分配。
  • 借名買房糾紛絕大多數為親友,法官提醒:借名買房風險自擔
    統計發現,八成以上借名買房糾紛系由於借名人與出名人之間內部矛盾引發,並且絕大部分當事人存在親屬或朋友關係。其中,多數案件為主張借名一方起訴房屋登記權利人,以房屋系其實際出資購買為由,請求出名人協助辦理產權過戶登記,而被告往往對借名買房予以否認;少數案件則為出名人以房屋登記所有權人身份主動起訴,要求居住房屋的借名人騰退返還房屋等。
  • 這房子歸誰?法院判了
    那「借名買房」的事情真實有效嗎?房屋的所有權又歸誰呢?法律對此又是如何界定的呢?記者近日從廣州市白雲區法院獲悉,這起案件有了最終判決結果。所以,這房屋的所有權應歸我所有。」弟弟阿榮回應:「不同意阿梅的訴請,雙方之間不存在'借名買房'的事實,房屋是父母為我購買的,因阿梅熟悉購房流程才委託她辦理購房手續,我是房屋的實際產權人,且房屋已登記在我名下。且阿梅當時對我以及父母負有一些債務,部分款項等於是阿梅的出資來抵償所負的債務。阿梅在沒有證據證明房屋產權登記存在錯誤的情況下,不能主張房屋過戶手續。」
  • 借名買房的風險你還不知道嗎?如果「借名買房」,法院將這樣判!
    2001年小張與小成籤訂《協議書》,寫明小張用小成的名義購買房屋,在貸款還清之時,小成將所有權過戶給小張。2002年,該房屋所有權證登記到小成名下,房屋所有權證由小張保存。2、借名購買普通房屋的,登記購房人反悔不承認借名買房的事實或者登記購房人死亡,其繼承人不了解借名之事,不承認借名之事。3、出名人主張不僅法律上房屋歸其所有,實際上也是自己出資購房。出資人的出資只是借款,最多比照民間借貸的利率返還本息。此種情況下,出資人將享受不到房屋大幅增值的利益。
  • 北京二中院:八成以上借名買房糾紛當事人為親友 法官提醒:借名買房風險自擔
    ,且借名雙方多為親友關係。其中,多數案件為主張借名一方起訴房屋登記權利人,以房屋系其實際出資購買為由,請求出名人協助辦理產權過戶登記,而被告往往對借名買房予以否認;少數案件則為出名人以房屋登記所有權人身份主動起訴,要求居住房屋的借名人騰退返還房屋等。
  • 律師解讀:兄借弟之名買房多年後對薄公堂,「借名買房」怎麼判?
    那麼從法律上看,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借名買房呢?阿員雖然提出異議,但沒有相應的證據佐證,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因此,法院判決3套房產歸阿青所有,阿員應協助辦理所有權過戶登記事項。房屋作為最典型的不動產,因為房屋的產權登記是認定房屋所有權最主要的法律依據,通常來將,具有在房屋產權登記簿上登記的人就是房屋的所有權人。
  • 借名買房協議書是不是合法的?借名購房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一、借名買房協議書是不是合法的?借名買房協議書是不是合法的,範本內容如下所述。3、如因購房需要以甲方名義貸款,甲方同意配合,但乙方應保證按時償還銀行貸款,如未按時歸還銀行貸款給甲方造成損失,由乙方負責賠償。在無實際損失或損失不好確定的情況下,甲方有權根據乙方延期支付時間,按每日元的標準要求乙方支付違約金。4、如因本次購房與賣方或中介等相關方產生糾紛,由乙方承擔相關費用並代為處理,甲方提供相應手續配合,一切後果實際由乙方承擔。
  • 無錫房產糾紛律師:借名買房風險既然無法規避,那該如何降低?
    你出人我出錢,再籤個產權歸屬約定,房子歸我,心裡美滋滋。僅靠親戚關係,朋友情誼而忽視借名買房的巨大風險,這是給自己曲線挖坑!借名買房的風險是無法規避的,那麼哪些措施可以降低借名買房的風險呢?無錫房產糾紛律師提醒:借名買房風險大,一不小心人財兩空。
  • 20萬用戶已獲得車輛所有權,這樣的彈個車為何還招黑?
    買車變租車?別鬧,那是融資租賃新玩法「彈個車買車變租車」,這是針對彈個車購車,存在質疑與糾紛最多的情況之一。按理說,是租是買,買賣雙方理應在達成交易之前就已經確認,怎麼會出現租買之爭呢?融資租賃車輛第一年租賃期的所有權歸出租人所有,1年租賃期屆滿後,消費者完成尾款支付,就能從融資租賃公司處取得車輛的所有權。換言之,只要消費者遵守合約,最終一定會取得車輛所有權。來自平臺的信息顯示,彈個車在國內累計服務40萬客戶,其中20萬已經獲得了車輛所有權,其餘很多用戶還在合同第一年的租賃期內,沒有到產權轉移交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