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番茄做花朵,果醬來寫字 重慶一位母親的早餐裡有「詩歌和成語」)
兩個黃鸝鳴翠柳;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井底之蛙;刻舟求劍;鑿壁偷光;走馬觀花……這些古詩詞、成語如果和早餐聯繫在一起,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一位叫張藝馨的80後媽媽就這樣做了。她用各種食材製作出詩句和成語的意境,每天早上讓7歲半的女兒在吃早餐的同時,感受到中國古詩詞的詩情畫意和學習體會成語的寓意。
孩子挑食,她選擇了創意早餐
「7月22日,淇媽和淇淇的早餐故事:早安,周六!淇淇在婁山關已經玩野了,媽媽特地希望淇淇稍微努力一些,這個故事要事實敲打一下她——笨鳥先飛。」這是張藝馨在微信朋友圈裡記錄的早餐故事,引來無數點讚。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了解到,張藝馨是從五月初開始做創意早餐的。張藝馨告訴記者,自己曾經是美術老師,平時就喜歡自主設計創造一些手工藝品和製作麵包糕點,現在從事自由職業。
張藝馨說,創意早餐都是為了女兒淇淇。當初女兒挑食,吃飯不認真,身體瘦弱,她擔心孩子的營養跟不上,便有了早餐的創意早餐的想法。
詩和成語,讓早餐變得有故事
為了給女兒準備故事早餐,張藝馨每天早上六點左右起床,做飯的大概要花半個小時。女兒吃早飯的時間,同時也是故事時間。
「頭半個月做的早餐只有主題,並沒有明確的故事,都是孩子喜歡的一些卡通人物。」張藝馨說,後來她發現女兒不怎麼喜歡看書,就嘗試著把女兒平時學的詩詞和成語典故融入早餐裡面。
「第二早上要講的成語故事或詩歌,以及需要的食材都是頭天想好、備好的。」張藝馨說,把一首詩歌完全展在一個盤子裡比較難,她一般會重點挑選一兩句精彩的內容來做。
比如《遊子吟》,她就只選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麵包做慈母的臉龐和屋內的桌子和油燈,芒果做慈母的身子,海苔就是慈母手中用線縫製的衣服。
如果做成語,則要抓住典故的精髓。比如「鶴立雞群」,她就烘培了五六隻小雞和一隻鶴。
寓教於樂,創意早餐的效果超出預想
張藝馨說,創意早餐的效果超出了自己的預想。從五月初至今,女兒已經通過早餐學會了30多個成語故事。張藝馨告訴記者:「有天女兒在一小池子裡發現了青蛙,她當時就聯想到了成語『井底之蛙』;當看見路邊荷塘裡的荷花,她會說『小荷才露尖尖角』,當時聽到很是開心。」
此外,自從有了創意早餐,女兒不再挑食了,也不再懶床了,身體也變好了,現在已經很少了感冒了。
「一頓漂亮的營養早餐,能帶動孩子一整天的心情,每天早上講故事更是快樂的親子時光!」張藝馨說,這樣寓教於樂,可謂是一舉兩得,看見孩子能開心吃飯、開心學習,是她最開心的事。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陳英/文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