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同學在吃飯時會有喝湯的習慣,提起「喝」會不自覺地用drink來對應。但是「喝湯」最地道的英文表達不是"drink soup",而是"eat soup",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中國人的湯多以肉類熬製,講究清亮不渾濁。我們常說的「喝湯」指的是喝清湯。而在西方人的湯中,以蔬菜為主進行熬煮,還會放入黃油(butter)、或奶酪(cheese)等輔料,所以西式湯通常比較濃稠和厚實(thick and chunky)。
比如著名的「羅宋湯」(borsch),就是用牛肉、土豆、捲心菜或甜菜煮成的,這種湯不咀嚼的話,你大抵是「喝」不進的。
湯一般盛在較深一些的盤子裡,是用勺子(spoon)把湯從碗裡舀出來(scoop),更傾向於使用「eat」。而不像中國人那樣用湯碗直接喝。
如果你非要說"drink soup"(喝湯),英美人會以為你很粗魯,會直接拿起湯盤,把湯倒進嘴裡,就像喝水一樣咕嚕咕嚕地把湯吞下去。
特指用杯子一類的東西把飲品倒進嘴裡喝下去,不需要湯匙。
比如:「喝水」(drink water),「喝茶」(drink tea),「喝咖啡」(drink coffee),「喝牛奶」(drink milk),「喝果汁」(drink juice),「喝酒」(drink wine)。
而"eat"指食用很稠的、需要咀嚼的食品,西餐的湯就屬於這一類。
同樣,漢語的「喝稀飯」也不要譯成"drink porridge",應譯成"eat porridge"(吃稀飯)。而漢語裡的「吃藥」不能譯成"eat medicine",而應用習慣用語"take medicine"。
其實,為了避免用詞錯誤,可以用中性動詞"have",它可以修飾各種食品,如飲料、糖果、菸酒、藥物等,可以與各種食物搭配,什麼東西都可以用"have"。
have可以表示各種動作。
例如:
have medicine 吃藥
have soup 喝湯
have a drink 喝酒、喝水
have a cigarette 抽菸、吸菸
have breakfast 吃早飯。
說到寬泛的用詞,除了have,我們還可以用enjoy(享受)、savor(品味),甚至可以用bolt(狼吞虎咽),和soup形成搭配。
所以在表達某個動作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使用中式英語哦,不然可就要鬧笑話了,這些搭配大家也可以在平常多多積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