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春此去無多日
何處梅花一綻香
——(宋)仇遠《立冬即事二首》
」
鼻尖還眷戀著
春雨後嫩草的清香
耳畔仿佛還能聽到
夏日的蟬鳴
眼前依稀還在看見
稀疏的秋葉飛舞
然而時光流轉未停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今日凌晨1時24分
伴隨一絲浪漫的涼意
我們迎來冬季首個節氣
立冬
習慣上
我國民間常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
立,建始也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這是說冬季自此開始
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
此時
草木凋零、動物蟄伏
萬物都趨於休止,開始養精蓄銳
為春季的勃發做儲備
而秋冬交替時節
老人、幼兒、有慢性基礎病的患者
對自然界的變化適應比較慢
比較容易失眠或者感冒
甚至加重舊病
因此,從立冬開始
要注重保養和養生
以待更冷時節的到來
今天秦小妹就帶你看看
立冬的正確打開方式!
立冬補冬
立冬的大地,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傳統文化中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人們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更加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吳希會 攝
吃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此外,還有「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之說,人們認為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受凍了。
雞鴨魚肉
在南方的很多城市,立冬要吃的是雞鴨魚肉,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
中醫認為,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
郭敬文 攝 圖片來源:CTPphoto
少鹹多苦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
「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這句口訣說的是大環境的一個原則,另外還要注意我們生活的小環境。比如北方冬天普遍都通了暖氣,很多人長期待在有暖氣的室內,所面對的環境不一定就是寒,也有可能是熱;而南方一些家庭,冬季也會開空調取暖,所以環境裡還夾雜了些燥,這樣進補的同時還得潤燥。因而立冬養生要因人而異:
① 少年重養:少年陽氣正盛,其實可以不補,或者小補。
② 中年重調:中年人就要根據最近的身體狀況作出相應的調理了,比如最近很勞累,身體損耗太大,就要補一補。
③ 老年重保: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更應多重視保護。
立冬藏身
藥王孫思邈說「冬月不宜……冒犯寒威」,所謂「冒犯寒威」就是提醒我們,立冬之後,千萬要注意保暖,把身上的暖氣藏起來。
頸部
頸部充滿血管和穴位,而冬季又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所以立冬之後,儘量穿立領或者戴帽子的服裝,避免血管受寒,預防心腦血管等病。
胃部
立冬之後,晨起可以喝碗薑絲粥、大棗粥、茯苓粥。胃裡一天都暖暖的,更有利於禦寒,預防感冒。
泱波 攝
腳部
寒從腳生。立冬之後在睡前,堅持用溫熱水洗腳,並同時搓揉腳心,增進血液循環。
腰部
腎主冬日,又喜溫惡寒,所以要注意腰部保暖,每天早晚可以多按摩腰眼,來使氣血通暢。
頭部
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天越冷越要給頭部保暖。
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立冬之後保平安,堅持3個三
1. 三果
梨、荸薺、蘋果等不僅有滋陰清熱的作用,而且水分充足,富含維生素。
① 梨:在營養專家眼中,梨素有「天然礦泉水」之稱。中醫認為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潤肺止咳。不過要注意,梨為性涼之品,多吃容易損傷人體脾胃,食之適量。
② 荸薺:荸薺性寒涼,有清熱解毒、涼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溼祛痰的功效。
荸薺可以當作水果食用,家裡有小朋友燥熱、腸腑乾燥的,就可以試一試荸薺雪梨百合飲。
荸薺、雪梨、百合都有滋陰潤燥的效果,做成熱飲,又潤又暖。將荸薺15克、雪梨30克、幹百合15克、冰糖25克煲湯即可。
③ 蘋果:蘋果正是秋冬季上市水果,相對好儲存。而且很多人天氣冷不敢吃水果,就可以煮蘋果或蒸蘋果吃。因為蘋果中怕熱的營養素極少,還能為我們提供膳食纖維。
2. 三暖
除了出門要做好頭暖、腰暖、腳暖外,中老年人要做到「三個暖」來護好心臟。
① 醒來暖:一醒就掀被子起床是上班族常態,但由於身體沒適應被窩外面的「寒流」,血流也比較慢,從而不能及時將氧氣輸送到大腦,易出現頭暈、眼花等,中老年人則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所以,醒來後先別急著起身,可以先搓熱手後乾洗一下臉,再搓搓腿和腳,等醒透了再起床。
② 洗漱暖:冬季如果直接用自來水洗臉刷牙對血管會有刺激,建議用40~50℃的溫水洗臉、刷牙,以減輕對血管的刺激。
冷天洗澡前可先打開浴霸等設備,然後做5分鐘熱身運動,如原地踏步、搓腳,等溫度上升後再入浴。
③ 如廁暖:老人晚上習慣起夜,有些人有尿頻、尿急症狀,晚上突然下地去廁所,膀胱迅速排空,加上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極易誘發低血壓,引起大腦短暫性供血不足,導致排尿性暈厥。
在寒冷的季節,清晨又是突發心梗、腦卒中的「魔鬼時段」,中老年人醒後立即上廁所,還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
所以,即便尿憋,也要慢慢起身,在床邊坐上幾分鐘,穿暖和,再慢慢走向廁所。
3. 三晚
① 晚點鍛鍊,忌晨練:冬季鍛鍊要「日出而行」,早晨氣溫低,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阻礙增加,血壓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易引發心肌梗死或腦溢血等意外情況。
太陽出來後十點多,或者下午三四點,溫度適宜時候再鍛鍊。
② 晚起早睡,忌熬夜:冬季應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③ 晚上睡前喝口水,防卒中:在凌晨4時至6時的時間內,機體血管內血脂比較高,血液流動比較慢,是中風的高發時段。特別是中老年人不想夜間起床而控制少喝水或不喝水,造成夜間血管黏稠度升高,很容易出意外。
建議睡前可以小喝幾口水,晨起也要喝杯溫開水。冬天來了,養起來~
又是一年立冬
和剛過去的春、夏、秋一樣
有些人有些事慢慢消逝在了
我們的生命裡
時光的長河靜靜流淌
而我們會永遠記得
春的蓬勃、夏的茂密、秋的絢爛
秋已逝,冬已至!
冬天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來源/綜合自新華社、健康時報及網絡
原標題:《立冬的正確打開方式,除了吃餃子你還知道要做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