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流傳千年的唐詩描述了一位老人回鄉時的情景,場面令人感慨。相似的一幕,昨天就發生在湘潭楊嘉橋鎮,而且,這位老人還是位抗戰英雄。
2017年4月14日,一個豔陽高照的日子,往日平靜的湘潭縣楊嘉橋鎮曠家山村彩旗高掛、禮炮齊鳴。眾多村民早早地就聚集在村口,翹首以盼,迎接一位尊貴的客人。當老人下車後,大家興高採烈地湧上去,簇擁著,歡迎老人榮歸故裡。他就是曾參加過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天安門廣場閱兵式,並受到習近平主席親自接見的中國遠徵軍抗戰老兵——文正國。
文正國老兵1922年生於湘潭縣楊嘉橋鎮曠家山村,於1939年入伍,被國民政府財政部鹽務監察總團學兵團招為學員,在衡陽受訓一個多月就開赴貴州都勻,其後又開往雲南,整編為遠徵軍第五軍新三十八師野戰補充團第二營第四連第二排,參加第一次入緬作戰,在仁安羌大捷中身負重傷,轉往後方醫院治療,1944年退伍返鄉務農。1945年,由於生活所迫,舉家遷往地廣人稀的嶽陽洞庭湖區種地。自此,文老一輩子在嶽陽墾地種菜為生。2015年9月3日,作為抗戰老兵的代表,文老參加了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天安門閱兵儀式。
文老由於戰鬥中腰部嚴重受傷,失去生育能力,沒有親生後代。老伴已於多年前離世,文老獨自生活。在志願者以及龍越慈善的關心下,目前住在一家養老院。文老的外甥女葛玲是嶽陽的志願者,平時給予舅舅悉心的照顧。
文老命運坎坷,一生辛勞。由於長年生活在外地,文老經常思念著家鄉,很想回老家曠家山看看。在嶽陽和湘潭兩志願者的努力之下,嶽陽志願者特意安排房車,陪同文老,驅車兩百多公裡,終於促成了文老盼望多年的返鄉之旅。文老家鄉的當地政府部門精心安排,熱烈歡迎遠方遊子歸來。
96歲高齡的文正國老人穿著九三閱兵時的制服,胸前掛著中央軍委、國務院頒發的紀念章,佩戴著當年遠徵軍的番號,精神格外矍鑠,臉上雖然布滿了滄桑,但軍人的氣質猶然而生。文老操著濃重的家鄉話和前來探望的晚輩一一握手,訴說著鄉親的名字和當年熟悉的地名。當前來採訪的記者問到文老當年參加遠徵軍的故事時,文老侃侃而談,念叨著當年戰友和長官的名字,猶如昨日。當年和日寇拼死搏殺的戰鬥場景,仿佛又回到了浴血硝煙的戰場,讓在場的人們對這位活著的抗戰英雄肅然起敬。
家鄉的天是湛藍的,家鄉的空氣是清新的,家鄉的水是碧綠的,家鄉的一切都是美麗的。遠方的遊子終於回到了母親溫暖的懷抱。家鄉的飯菜是最美味的,家鄉人的笑容是最燦爛的,對於在這裡成長的抗日英雄,家鄉人民的敬意是最誠摯的。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文正國老人,以96歲的高齡榮歸故裡,不僅實現了他的返鄉夙願,同時,在他生命的天空中,向人們展示了一抹美麗的夕陽:餘暉脈脈,令人豔羨!文正國老人為國家犧牲了個人,犧牲了家庭,家鄉人們不會忘記他,我們的社會不會忘記他!
湘潭等地誌願者一早在湘潭高速公路出口等待文老 一行
家鄉人民在村裡掛上了歡迎橫幅
當地政府部門特意安排了鼓樂隊歡迎抗戰英雄
既是村裡村裡年齡最大的長輩,又是抗戰英雄,村裡人為此驕傲而激動
過來啦,過來啦,一張大合影,託老人的福,沾英雄的光!
文老去給親人掃墓。走在熟悉的小路上,老人百感交集:青山依舊,人生易老。
老兵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最貼心的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