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市民都有個疑惑 孩子發燒應該捂汗還是散熱

2020-12-20 網易新聞

(原標題:好多市民都有個疑惑 孩子發燒應該捂汗還是散熱)

(原標題:好多市民都有個疑惑 孩子發燒應該捂汗還是散熱)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晨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小孩發燒該捂汗還是通風散熱?很多家長都做錯了!
    小孩子感冒發燒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小孩都有感冒、發燒的時候。對於小孩感冒、發燒,許多家長的常規操作就是蓋被子捂汗。家長認為:一發汗孩子就退燒了,感冒就好了。 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不僅不能改善病情,反而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 孩子發熱該加衣捂汗還是減衣退熱?專家來支招
    原標題:好多市民有個困惑 孩子發熱該加衣捂汗還是減衣退熱 不過,很多市民有個困惑,孩子發熱時應該加衣服捂汗,還是減衣物退熱?或者立即就醫呢?   加衣捂汗還是減衣退熱?
  • 發燒時應該捂汗嗎?
    【發燒時應該捂汗嗎?】答案是不可取。 發燒,醫學界常稱為「發熱」,是指體溫升高。 捂汗至今在很多人眼裡仍是對抗發熱最廉價、有效的方式。但嚴格來說,捂汗是不可取的。 發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寒戰期、高熱期和退熱期。 許多人說自己捂了一身汗出來後燒就退了,其實不然,出汗是退熱的結果,並不是退熱的原因。
  • 發燒捂汗與手腳冰涼,聊聊發燒的三步走
    所以當我們上次的文章中寫到「不要在孩子發燒的時候把孩子包裹起來」的時候(點擊閱讀:孩子發燒是什麼病?家長可以用這10個判斷題來幫助分析病因),就有不少讀者反饋「怎麼會這樣?」不過那篇文章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溫水擦浴退燒」的問題上,所以之後我們先寫了關於這個主題的文章(點擊閱讀:為什麼優先溫水擦浴退燒的建議已經過時)。
  • 孩子發燒是「冷敷」還是「捂汗」?弄錯了孩子會越燒越厲害
    張蘭很注意孩子的健康問題,母乳餵養一直餵到孩子二歲,所以二歲前孩子生病的次數那是屈指可數,而2歲後孩子慢慢長大了,張蘭才出去工作,就讓奶奶來帶兒子都都,一個周末,張蘭剛好休息,和兒子睡了個懶覺,第二天起床卻發現孩子發燒了。孩子嘴裡呼出來的氣體都是熱烘烘的。張蘭馬上去廁所拿來一塊毛巾用冷水打溼給孩子敷在額頭上,希望孩子能夠快速降溫。
  • 發燒明明冷到發抖,還說孩子不能捂汗退燒,為什麼?
    上周末常爸終於完成了這次全國二十個城市(30場)巡迴英語啟蒙公開課的第20-21場長沙、和寧波站,快累趴了,所以今天就不發新文章了,重發一下去年的一篇文章,相信有好多新粉還沒看過,應該還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 闢謠:孩子發燒捂一身汗好得快?當心捂出別的病!
    ,有些甚至到了今天都還在使用,發燒捂汗療法就是其中之一。現在的家長,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總覺得孩子發燒捂出汗後好得快。所以,一發現孩子發燒了,把他裹得嚴嚴實實的,家裡的門窗也關得緊緊的,一點風都不透,硬生生給捂出一身汗來。然而,發熱捂汗療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不但對治療孩子發燒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捂出別的病來!
  • 孩子發燒,老輩人的「發燒捂汗」可取嗎?醫生:愚昧!這才是正確的...
    1歲多的女寶寶額頭髮熱,有發燒的跡象,當時家人就給其餵了一些開水,然後就給孩子蓋上了兩層大棉被「捂汗」,寶寶的體溫不但沒有下降,反而直接升高到了39.8℃,當時家人又用了5層的衣物裹緊孩子,才急急忙忙的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但是去到醫院時,孩子已經被燒的嘴唇發紺了,進行了緊急的散熱、吸氧,體溫才穩定下來。
  • 發燒應該捂被子還是冰敷?全錯!孩子發燒應該如何正確降溫?
    戳下面的小動畫,跟典叔一起去看看吧   視頻 | 孩子發燒,需要立刻去醫院打針嗎?   發燒不是病,而是一種症狀,一般認為超過38℃算發燒。   導致發燒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各種感染,多數發燒不會造成嚴重傷害。
  • 孩子發燒媽媽要冷敷,奶奶偏要捂汗,奶奶贏了,孩子卻燒糊塗了
    張蘭很注意孩子的健康問題,母乳餵養一直餵到孩子二歲,所以二歲前孩子生病的次數那是屈指可數,而2歲後孩子慢慢長大了,張蘭才出去工作,就讓奶奶來帶兒子都都,一個周末,張蘭剛好休息,和兒子睡了個懶覺,第二天起床卻發現孩子發燒了。孩子嘴裡呼出來的氣體都是熱烘烘的。張蘭馬上去廁所拿來一塊毛巾用冷水打溼給孩子撫在額頭上,希望孩子能夠快速降溫。
  • 孩子發燒你還在捂汗?別傻了!學幾個退燒小技巧
    孩子發燒了,總有「好心人」告訴你,「捂出汗」就好了!發著39.0°C的高燒,還給孩子穿棉襖,不怕孩子中暑嗎?下面簡述發燒的機制!發燒可由內源性致熱原和外源性致熱原引起。感冒發燒,大多是因為病原體產生的內源性致熱原刺激體溫調節中樞而引起的!所以說管控發燒是咱的大腦。
  • 發熱時該「捂」還是「散」?捂汗並不能退燒
    [摘要]發燒,這個症狀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老人家常說,在身體抱恙發燒寒戰時,蓋上厚厚的被子,出了一身汗,燒也就真的退了。但是還有一種方法,在西醫中比較常見,那就是物理降溫散熱。 發燒,這個症狀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老人家常說,在身體抱恙發燒寒戰時,蓋上厚厚的被子,出了一身汗,燒也就真的退了。但是還有一種方法,在西醫中比較常見,那就是物理降溫散熱。那退燒,到底是「捂」好呢?還是「散」好呢?
  • 發燒不要再捂汗了!不科學的退燒方法會坑娃
    寶寶發燒時,媽媽們常用的方法就是給他捂汗。大家往往認為只要把汗悟出來,就能讓寶寶退燒。但是發熱捂汗真的能退燒嗎?捂汗並不能退燒民間應對發燒常用的方法就是捂汗,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科學。出汗是退熱的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捂汗並不能退燒。
  • 寶寶一發燒就捂汗,這樣到底會有什麼危害?看看你就知道了
    這是很傳統的一種對抗兒童發燒的做法,很多寶媽都是這麼過來的,所以遇到寶寶發燒,也如法炮製,但是對於發燒的小寶寶而言,這樣做真的不會有什麼風險嗎?事實上,對於發燒的小寶寶而言,裹著被子捂汗是有一定風險的,很可能會造成「捂汗綜合症」,就是過於保暖、捂悶過久而引起寶寶缺氧、高熱、大汗、脫水甚至呼吸、循環衰竭的常見急症。這一疾病在冬季尤其常見,在冬季不管孩子有沒有發燒,寶媽都會給孩子裹上厚厚的一層,生怕孩子凍到了。
  • 孩子發燒你還在「捂汗」嗎?專家:本末倒置
    一直以來,在我國民間流傳最廣的退燒方法莫過於「捂汗退燒」了。這已經成為了廣大老一輩家長的潛意識:不管小孩子還是大人發燒,吃點退燒藥,蓋兩床被子捂出一身汗就好了。那麼,發燒時捂出一身汗真的有利於退燒嗎?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採訪了福建省立醫院發熱門診的謝醫生了解到,捂汗退燒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強行捂汗甚至會危及健康。記者採訪福建省立醫院發熱門診的謝醫生時,謝醫生介紹說,發燒在醫學上稱為「發熱」。當體溫超過37.2℃時,臨床上即視為發熱,而發熱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感染。
  • 「捂汗療法」是否科學
    很多父母和長輩在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上,缺乏相關知識,存在諸多誤區:盲目採用「捂汗療法」——給孩子穿得裡三層外三層,以為捂出一身汗,就會退燒了。    兒內科副主任錢繼紅指出,這種做法要不得。發高熱的寶寶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摸上去手腳冰涼,家長誤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繼而給孩子捂得厚實些,加之兒童汗腺不發達,發燒捂汗,往往越捂越熱,容易造成「捂熱綜合症」(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因身體溫度過高引發意識喪失、身體僵硬)。  寶寶發燒「捂汗療法」?
  • 寶寶發燒「捂汗」沒有用 避免五大降溫誤區
    誤區一:「裹蒸粽」式發熱捂汗  寶寶一發燒,家長就給寶寶捂得嚴嚴實實,穿得「裡三層,外三層」,搞得像個裹蒸粽。有的媽媽說,孩子發燒了很怕冷的。有的說,穿得厚點是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燒了。  兒童的汗腺不發達,通過「捂汗」,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
  • 孩子發燒可以蓋上厚被子捂汗嗎?蓋上厚被子捂汗會讓病情加重嗎?
    他們孩子的健康不但不會退燒,反而會受到不利影響。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父母為了退燒很可能會進入哪些誤區,以此警醒父母。孩子發燒蓋上厚被子捂汗?小心讓病情加重,這3個退燒誤區別中招了寶寶發燒了家長容易進入哪些退燒誤區呢?
  • 發燒捂汗、嘴吸蛇毒,不少我們習以為常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錯認了哪些常識呢?首先,來說發燒捂汗,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做法,很多老人都會說「發燒蓋上被子出出汗就好了」,而事實上似乎還真是有點效果。不過很多人從小就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在很多媒體上看到人發燒都是頭敷冰袋,而我們卻要蓋上厚被子呢?其實,發燒蓋被子捂汗的做法是錯誤的,也是非常不科學的。
  • 孩子發燒時亂吃藥、亂捂汗都是幫倒忙,正確方法應該這樣
    關於這個話題,臺灣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黃瑽寧可有太多想和媽媽們分享的了。他是很多明星媽媽們信賴的臺灣兒科男神,也是年糕媽媽學院的講師。對於六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黃醫生建議都應該先找醫生查明原因;而對於6個月以上的孩子,怎麼在家裡做好基本的判斷和護理,黃醫生就有太多想和家長們交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