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鮮不時不食,又是吃禾蟲的季節了,你敢吃嗎?

2020-12-24 美食專欄作家waywei

蟲子你敢吃嗎?禾蟲,學名叫疣吻沙蠶,另可用作中藥,有消腫益氣之功效。在黑暗料理界,禾蟲煎蛋是waywei所能承受的最高極限了。接到一班吃貨死黨到番禺吃蟲的邀約,一開始waywei是拒絕的,因為,你不能讓我去,我就馬上去吃……盛夏的太陽毒辣似火,番禺離廣州很遠,驅車也要45分鐘,一頓飯而已,要不要這麼拼啊......"當造的時鮮,再不來就沒有啦!想吃還得再等一年"......"等我,馬上到!"剛到喜運來酒家就看到了洗禾蟲,一條一條蟲子,用一根線一撈起,禾蟲和砂石就分離開了。

約飯的好運來餐館位於番禺區番禺大道市橋二橋南岸東側28米(二橋旁邊),看著手機導航覺得位置很容易找到,就在橋邊嘛。從番禺大道一路飛奔,越過了橋底的匝道沒有及時掉頭,錯過就只能過了,跨過大橋拐了個大彎,路邊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喜運來牌坊!開車一不留神就開過頭了,單行線,不能調頭,只能又重新繞一圈。呵呵,怎麼樣的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吃貨一顆熾熱的心!

到店裡,大家已經在挑選食材了。今天的重頭戲是奄仔蟹,奄仔蟹是指未交配的青蟹。吃貨的境界懂的秒懂,不懂的一臉懵逼,都要吃進肚子裡了,還關心食材們有沒有經歷過性生活是不是很變態啊,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湊是這麼挑剔的。

奄仔蟹的殼比較軟,一定要白肚的,才是在鹹淡水交界生長的臺山蟹,髒兮兮的可能是越南蟹冒充。奄仔蟹分為青白黃黑4種,以黑奄最好吃,但數量並不多。一般肚臍白裡透黑的蟹為黑奄蟹,白色的則為水奄蟹。

清蒸奄仔蟹,原汁原味的吃法,是考驗一隻蟹最好的吃法。烹飪起來也很簡單,隔水蒸熟即可。

來自十九湧的「奄仔蟹」,大批採購的價格在150元左右,大概是薄利做口碑,「喜運來酒家」嘗鮮價只需159元/斤,能品嘗到正宗黑奄,趕緊的!過季就沒有口福了,要吃得等到明年7、8月的時節了。

奄仔蟹個頭不大,每隻約3兩重。喜運來酒家追求好食材,少加工,保持原味,不會為了追求所謂的「色、香、味、形」而放添加劑、色素或防腐劑,而是完全靠廚師的手藝,醃製、火候、汆水、過油等以達到菜餚成品的要求,顯然少了一般社會餐飲的功利性。

最精華的部分在黃油,這隻蟹的蟹膏都溢出來了,賣相就很肥美。

類似黃油蟹的黃油膏,奄仔蟹的黃油軟糯一些,味道特別香濃,蟹肉鮮甜,很嫩。

疍家菜的文化講究不鮮不時不食,喜運來酒家店內食材大部分來源於番禺、南沙本地,十九湧,就是江入海口的鹹淡水,孕育了如龍利、王皮頭、曹蝦、八爪魚、金古、海蚧、王魚等水產,老闆本身就是南沙十四湧人,家裡有人在當漁民直接供貨,推出的菜式全部都是當季新鮮的食材。

金邊龍利,」龍利魚「名稱是香港傳過來的稱呼,港式飲食文化都講好意頭。本土的名字是"噠沙魚",長在南方江河的出海口。"龍利"分"尖利"、"圓利"和"方利",這是按魚頭的形狀來區分,都算得上水產中的上品。論美味,珠江口的"金邊噠沙"是最正的!

8~10月是」金邊噠沙「當造之時,珠江三角洲的各個出海口都能找到它的蹤影。金邊龍利身嬌肉貴,不能在汙水中存活,一遇到水體汙染的問題產量很少,好在這兩年珠江的水質逐漸恢復,金邊噠沙的價錢也逐漸回到了平常漁家菜的位置上。

這麼鮮甜的金邊龍利還是清蒸為上,魚肉非常鮮嫩,魚汁爽口清甜,澆在白飯上相當惹味。

龍利除了貫穿身體的一條骨頭,幾乎沒有魚刺,雪白的魚肉,零脂肪的健康菜餚,不容錯過。

一大盤鮮活蠕動著的禾蟲擺在你的面前,我知道,黑暗料理界的下限又被拉低了......

禾蟲焗蛋,能夠忍受並忽略蟲子的模樣,就可以輕鬆愉快地品嘗人間美味了。禾蟲的味道類似肉,但是比肉鮮嫩,沒有肉質纖維,嚼勁有類似爆漿的感覺,一股濃濃的膠原蛋白味道。

鮮嫩的禾蟲配上了清甜的水瓜絲,爽脆加依韌。

三黎魚是夏日佳品,民間有「春鯾秋鯉夏三泥」之說。三黎魚據說沒有腸、膽、鰾,粵語把「忘記拿走東西」叫做「落低」,三泥魚投胎時「落」下了腸、膽、鰾這三樣東西,所以稱為「三落」,叫著叫著就成了「三泥」。這種魚還有一個奇特之處:出水即死。所以,市場上的三泥魚都是冰鮮的,幾乎沒有活魚供應。也正是因為如此,非常的矜貴。

這麼大條的三黎魚是第一次見。一魚兩味,硬邊清蒸,軟邊燜涼瓜。

鮮甜的魚,魚刺必多,三黎魚的魚刺是又多又密的!吃上品的魚,講究耐性和慢慢品嘗,著急不了。

煎黃了,燜涼瓜,也是時令菜,清熱解毒下火。魚很香,很美味。

白灼曹蝦,俗話說千蝦萬蝦不如曹蝦。曹蝦是珠江三角洲一帶出產的很特別的一種野蝦。在廣東不同地區,叫法也不同,有叫「泥蝦」,也有叫「紅蝦」。曹蝦在鹹淡水交界處生長,每到清明時節都回遊江河產卵。這時的曹蝦只有鉛筆頭大小,小而白,肉質潤滑鮮甜,口感富有彈性,是會吃的廣東人的最愛。廣東有「清明吃蝦,就吃曹蝦」的說法。

白飯魚算家常菜,用衝菜吊味清蒸,很下飯。白飯魚的營養價值很高,魚全身都可以吃,連魚骨也可以輕易嚼碎。白飯魚一般很小,曬乾的小魚乾常見,這麼大條的白飯魚實屬難得。

大大隻的大桂蝦,被攔腰砍成3段,紫蘇蒜蓉清蒸。

紫蘇蒜蓉滲入蝦肉,濃鬱的香氣,蝦肉很實在,爽口彈牙。

魚生也是特色吃法,新鮮的海鱸,打薄起皮,晶瑩透明。按照自己喜歡的口味,或沾辣醬,或沾芥末,或沾醬油,甜甜的魚肉,清爽可口。

烤羊肉是夏末初秋滋補佳品,皮脆肉嫩,非常好吃。

南瓜是自家種的,新鮮摘下,做成南瓜餅,清甜。

簡單一盤豬油炒飯,豬油渣用的是土豬肉,香味濃鬱,卻不見油膩,飯香火候十足,很走心的味道。

奶魚衝菜粥,不需要添加過多的調味料,沒有重油重鹽,奶魚用來煲粥出品就是鮮甜。

子鴨煲冬瓜,當日的靚湯。實實在在的材料,成就一鍋湯。喜運來在食材上比一般餐廳來得更講究,做法更細緻,特別是在選料、初加工、火候、調味、菜品創新,要求甚為苛刻。番禺人對美食的執著,讓一道又一道普通食材的家常菜精益求精,廚師的手藝讓食材發揮出最好的味道。

不鮮不時不食的禾蟲,你喜歡嗎

相關焦點

  •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眼看著就要進入炎炎夏季,除了冰西瓜、冰啤酒、涼麵和糟貨之外,還能吃些啥呢?說到應季而食,蘇州人最有發言權。蘇幫菜最重要的信條,便是「不時不食」,在特定的季節,必須選用最當造的應季食材來入饌,分毫不能混亂,方顯老饕本色。
  • 很多朋友喜歡夏天吃烤生蠔,殊不知這是它最差的季節,不時不食
    有一句老話叫做「不時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習慣,吃東西要應時令、按季節,到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生蠔是夏季大排檔最暢銷的美食,其實這有一個隱藏的問題,那就是生蠔的季節性,儘管很多生蠔都是養殖而成的,但是這個季節真不能多吃生蠔。
  • 春味正好,不時不食
    ——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不時不食,每個季節的味道都是大自然的恩賜。世間難有比「吃春」更令人憧憬的事,一切鮮的,嫩的,都是春天賦予人間的舌尖盛宴。風已暖,花正飛,夏日漸進,我們得趁著入夏之前,再食一口「春之味」,比如飲春茶配著鮮花餅,再吃一口青團,享受應季櫻桃...這個春天,不留遺憾。沒喝過龍井的春天是不完整的,現在正是明前西湖龍井採摘的好時節。
  • 客家飲食:不時不食、醫食同源
    不時不食,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民俗,出自《論語•鄉黨第十》,大意指吃東西要應節氣,一招一式不能亂,從中原而來的客家人也一直秉承著這一傳統,並逐漸形成了獨具客家特色的飲食習慣。平衡膳食結構、注重藥食功效保健,形成了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不時不食應季節食材筍蕨等被製成佳餚「春盤宜剪三生萊,春燕斜簪七寶釵。」經過了物資貧乏的嚴冬,春天的勃勃生機讓人們感到欣喜雀躍。
  • 不時不食,憶苦思甜,這就是對待生活的態度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不時不食的理念顯得尤為突出。脫下了厚重的衣物,冬儲菜也已見底,為了吃到第一口鮮,於是行走奔波去尋找春天的味道……蒲公英倔強的從春雨後微潤的土裡鑽了出來,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可生吃可焯燙,也可曬乾泡水代茶飲,每當初春至初夏都會多打一些野菜或冷藏或曬乾。春天也是蘆筍的季節,對於現在崇尚健康的生活理念那蘆筍是不錯的選擇,對降脂減肥很有幫助。
  • 瀏陽蒸菜:食在當季,不時不食
    1 「不時不食」出自《論語·鄉黨第十》,是一句老話,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民俗傳統,告訴我們吃東西要應時令、按季節,到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的身體也是如此。
  • 不時不食|冬天保養怎麼吃比較好?
    不時不食,什麼季節就吃應季的食物,順其自然,又省事又滋養。按照習俗,今天該吃餃子、湯圓、羊肉湯,溫暖四溢,當然銀耳蓮子羹也是極好的慰藉。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夏日清新至極,冬日溫潤如玉。
  • 孔子主張: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
    第十篇第8章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厭:會意字,會一隻犬吃飽喝足後躺在山崖下休息之意。
  • 粵菜的特點是本味先行、不時不食,自然的味道最受歡迎
    食物本味就是「原味」,也稱「自然之味」,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指出,「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說的就是重視原味的問題。在廣東人看來,香料是用來掩蓋食材不新鮮的味道的。海鮮本身就已經各有獨特之味,在烹製過程中保持其原味就好,調料只是作為一種佐料,使其本味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以蒸魚為例,只需加少量生抽、姜和蔥,帶出海鮮的自然鮮甜味就可以了。
  • 應季蔬菜最養人,學會這些時令料理,享受「不時不食」帶來的健康
    孔子在《論語》中寫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孔老夫子所說的「不時不食」,就是教導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在飲食上講究需「時令」,到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要做到「不時不食」,一來要講究應季應地,也就是時間和產地都符合食物的生長周期;二來要在食物生長到最佳成熟度的時候吃它,比如立春吃蘿蔔的習俗,又謂之「咬春」。
  • 《不時不食》第一期:端午黃魚最稱美
    2019-06-06 08:5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郎豫風 姚朱婧 李冰兵 楊珂 葉海涵 呂之遙 王建龍 王嘉楠【開欄語】天地萬物,隨四季更替,按時令汲取食材,才能品嘗到最新鮮純正的食物不到時令不吃,這就是孔子說的「不時不食」,是中國人飲食「天人合一」的智慧。現代科技發展似乎「打敗」了飲食時令,食材也失去了本真的滋味。本欄目將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時令為主線,從古典詩文中尋找線索,選擇當季食材,邀請大廚和美食達人分享烹飪過程,吃的是「天食」,品的是「人倫」。
  • 「不時不食」,大多數人理解錯了,營養師告訴你正確的打開方式
    中國有句老話叫「不時不食」,現代人提到「不時不食」,大多理解為這是古人的飲食之道,講究飲食要遵循自然之道,即吃什麼食物要應時令圖片來自:cherry媽「不時不食」出自孔子《論語·鄉黨第十》,全文如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 君子有十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現在人們生活當中不管做什麼食物都喜歡放醬,好像沒有醬做出來的都不好吃。平常我們做個麻婆豆腐,買一包現成的麻婆豆腐醬料,簡單、方便。做出來就是飯店的味道。還有咱們最常見的炸醬。再比如說我們吃的黃記煌,放的秘制醬。網上攻略不少,但是你按照攻略做出來的就和人家不一樣。網上也可以買,我們上次在網上買的醬料,賣家說百分之百正品。
  • 布寶食話 | 園區不時不食博物館,開市了!
    布寶食話 | 園區不時不食博物館,開市了!園區不時不食博物館,開市了!「五日一候、三候一氣」園區人一直講究不時不食園區融媒體中心今天開始推出《不時不食博物館》系列推文啦將園區盛行的古典飲食哲學結合當下時令 通過手繪包裝與傳統舌尖記憶再相遇第一話 楓鎮大肉麵
  • 布寶食話|園區不時不食博物館,開市了!
    園區不時不食博物館,開市了!「五日一候、三候一氣」園區人一直講究不時不食園區融媒體中心今天開始推出《不時不食博物館》系列推文啦將園區盛行的古典飲食哲學結合當下時令 通過手繪包裝與傳統舌尖記憶再相遇第一話 楓鎮大肉麵 全文長993mm 閱讀共5分鐘來用眼睛吃麵啦!
  • 選用不時不食的時令菜,營養美味兩不差,這是蘇州人對食物的堅持
    可以說,選用不時不食的時令菜,營養美味兩不差,這是蘇州人對食物的堅持!蘇州人常說:不時不食,意思就是非這個時節的新鮮食材不吃。那這個時候去蘇州吃什麼呢?我想,就是這個六月黃了。六月黃,其實就是少年大閘蟹,有些長不大但又早熟的,就趁著鮮嫩提前賣了。
  • 牡蠣正肥美|春味正好,不時不食
    新鮮的應季漁獲,肥美正當季,春味正好,不時不食!01春 食 時 鮮 · 牡 蠣春天的生蠔,開殼後泛著水靈靈光澤,淡淡海水氣息撲鼻而來,蠔肉的紋理看得一清二楚。每咬一口,都能感受到春天的鮮美和海洋的清香,鮮嫩肥美,鮮香多汁。1.
  • 「不時不食」
    如果不考慮人的素體(體質)因素,只是千篇一律地都用生薑蔥白粥來應對,對打噴嚏、關節疼的人可能會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對發熱、腹瀉的人可能就見效甚微。這其中的問題所在就是只考慮了時空而忽略了個體的差異。古人說:「不時不食」,蓋因於此。因此,應時膳食是天人合一觀的具體應用之一,也是食療有效的機理所在。
  • 不時不食:品嘗大自然的韻律——《舌尖上的中國》
    食的智慧:不時不食王陸良說,該什麼時間吃就什麼時間吃才是最好的。這也就是我們老話常說的「不時不食」。不時不食,也是本集《生》的核心思想。對此周塬表示:「正所謂五日一候、三候一氣、三個物候階段是一個節氣,六個節氣叫一個時節,四個時節構成了一年。按照時節,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是孔子說的不時不食。
  • 一本書讓你從食鮮,到識鮮! 食鮮最高
    酸甜鹹苦皆可述,唯「鮮」一言難蔽,這種複雜的曖昧,便是它的高妙所在。在《食鮮最高》這本書中,食帖團隊採訪世界多國的種植者、料理者、品鑑者,將「鮮味」從原料至餐桌的全過程逐一解讀。文章節選|◆ 築地市場的名字,在中國讀者心中想必不陌生,然而在媒體範疇,築地市場除了指代全世界最大的生鮮批發市場之外,還附有 「 美食 」、「 金槍魚 」、「 傳統 」 等文化標籤。幾乎所有的東京旅行攻略都會建議去築地市場吃壽司、看賣魚。但是,築地市場究竟是什麼,並沒有太多人能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