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葛是一個思想學派,在歐洲流行了很長時間。起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看起來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離得那麼遠。但我了解下來卻發現,它和一些積極心理學的思想一脈相承,對我們現代人的現代生活也有不少指導意義。
斯多葛學派的核心思維方式是:敬畏生活的無常,設想一切都被命運奪走,仍然保持內心寧靜,做最好的自己。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讓我們去踐行幸福》,裡面提到積極心理學家沙哈爾教授的一個觀點,人生幸福就是快樂並且有意義。而在踐行幸福的道路上,斯多葛學派的保持內心寧靜的方法必不可少。
我也想學著做一個斯多葛。
1. 敬畏無常有了一定年紀,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每個人都應該能理解到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無常。只不過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想去面對它,幹嘛想這些不開心的事呢?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是挺好的嗎?但是,那就滑向了享樂主義的一邊。
享樂主義的問題在於,它註定是沒有未來的。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人還沒死,錢花完了。這是享樂主義者,一般會遇到的問題。
我們平時工作也好,投資也罷,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說,就是平衡一生的消費。當然,從人生意義的角度上說,我們還有自己的追求和需要承擔的責任。這些都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只享樂當下,而是以積極的態度去規劃未來。
只不過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該承認並且敬畏無常的存在。就像羅曼羅蘭說的:
真正的勇氣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熱愛生活。
敬畏無常還意味著,我們需要設想最壞的情景,而不要盲目的樂觀。我們總以為樂觀是一個很好的性格。但不經思考的,盲目樂觀的人,總會在災難來臨時最先崩潰。
2. 分清邊界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如何做到內心強大到混蛋的地步呢?》,裡面也討論到分清邊界。所謂邊界,就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和自己不能控制事情之間的界限。
外界環境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對環境的態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情緒ABC原理。控制好我們自己對外界環境的態度,就可以做到,在任何時刻都積極主動的面對生活。
過去和現在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但是我們可以嘗試改變未來。對過去和現狀的臣服,是改變未來的基礎。自欺欺人,否認事實,或者只是一味抱怨,就喪失了改變未來的機會。
3. 反思觀察作為一個斯多葛,是應該善於反思的。每日三省吾身,可以更好的改進自己,積極的參與到工作生活中去。斯多葛敬畏無常,並不代表消極悲觀;斯多葛分清邊界,恰恰是積極主動的。
斯多葛積極的承擔責任,籌劃未來。在這同時,也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來觀察自己。這個旁觀者的身份恰恰是面對重大挫折,或者重大決策時,一個很好的思考角度。《當你面對重大挫折時,你該怎麼辦?》裡面討論的,面對重大挫折時的【自我同情】,就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處理自己的情緒。
做自己的觀察者,還可以在思考的時候,把自己的思考過程當做思考對象去思考。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在工作和生活中莫名其妙的堅持或者反對一些觀點,一旦我們靜下心來反思觀察我們的思考過程,就發現自己剛剛又被一些思維定式所綁架了。
人生在世,起起伏伏,如果能一直保持一分內心的寧靜,那將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所以,我要學做一個斯多葛,既享受現實的美好,又可以從容面對生活的無常,守住內心的那份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