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一個斯多葛

2021-03-05 Aaron筆記本


多葛是一個思想學派,在歐洲流行了很長時間。起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看起來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離得那麼遠。但我了解下來卻發現,它和一些積極心理學的思想一脈相承,對我們現代人的現代生活也有不少指導意義。

斯多葛學派的核心思維方式是:敬畏生活的無常,設想一切都被命運奪走,仍然保持內心寧靜,做最好的自己。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讓我們去踐行幸福》,裡面提到積極心理學家沙哈爾教授的一個觀點,人生幸福就是快樂並且有意義。而在踐行幸福的道路上,斯多葛學派的保持內心寧靜的方法必不可少。

我也想學著做一個斯多葛。

1. 敬畏無常

有了一定年紀,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每個人都應該能理解到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無常。只不過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想去面對它,幹嘛想這些不開心的事呢?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是挺好的嗎?但是,那就滑向了享樂主義的一邊。

享樂主義的問題在於,它註定是沒有未來的。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人還沒死,錢花完了。這是享樂主義者,一般會遇到的問題。

我們平時工作也好,投資也罷,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說,就是平衡一生的消費。當然,從人生意義的角度上說,我們還有自己的追求和需要承擔的責任。這些都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只享樂當下,而是以積極的態度去規劃未來。

只不過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該承認並且敬畏無常的存在。就像羅曼羅蘭說的:

真正的勇氣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熱愛生活。

敬畏無常還意味著,我們需要設想最壞的情景,而不要盲目的樂觀。我們總以為樂觀是一個很好的性格。但不經思考的,盲目樂觀的人,總會在災難來臨時最先崩潰。

2. 分清邊界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如何做到內心強大到混蛋的地步呢?》,裡面也討論到分清邊界。所謂邊界,就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和自己不能控制事情之間的界限。

外界環境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對環境的態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情緒ABC原理。控制好我們自己對外界環境的態度,就可以做到,在任何時刻都積極主動的面對生活。

過去和現在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但是我們可以嘗試改變未來。對過去和現狀的臣服,是改變未來的基礎。自欺欺人,否認事實,或者只是一味抱怨,就喪失了改變未來的機會。

3. 反思觀察

作為一個斯多葛,是應該善於反思的。每日三省吾身,可以更好的改進自己,積極的參與到工作生活中去。斯多葛敬畏無常,並不代表消極悲觀;斯多葛分清邊界,恰恰是積極主動的。

斯多葛積極的承擔責任,籌劃未來。在這同時,也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來觀察自己。這個旁觀者的身份恰恰是面對重大挫折,或者重大決策時,一個很好的思考角度。《當你面對重大挫折時,你該怎麼辦?》裡面討論的,面對重大挫折時的【自我同情】,就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處理自己的情緒。

做自己的觀察者,還可以在思考的時候,把自己的思考過程當做思考對象去思考。這就是所謂的【元認知】。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在工作和生活中莫名其妙的堅持或者反對一些觀點,一旦我們靜下心來反思觀察我們的思考過程,就發現自己剛剛又被一些思維定式所綁架了。

人生在世,起起伏伏,如果能一直保持一分內心的寧靜,那將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所以,我要學做一個斯多葛,既享受現實的美好,又可以從容面對生活的無常,守住內心的那份寧靜。

相關焦點

  • 斯多葛學派:一個為現代人開創的古代哲學流派
    今天介紹一個專門為我們現代人開創的古代哲學流派:「斯多葛學派」。斯多葛學派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不用人們不知所云的詞語解釋世界,而是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幫助我們克服破壞性情緒,並促使我們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採取行動。
  • 面對無常的世界,斯多葛心理學給你勇氣
    ——奧勒留 奧勒留是羅馬帝國五大賢君中的最後一人,是唯一一個柏拉圖所期待的哲學王。在他之後,羅馬的榮光只剩餘暉。你或許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你一定聽過《沉思錄》。作為皇帝,他無意為後人留下傳記;作為斯多葛,他也無意向後人傳道。
  • 如何理解斯多葛學派的主張?
    在斯多葛入門閱讀方面,個人推薦威廉·歐文(William B. Irvine)的《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我想很多對斯多葛主義感興趣的人們都在尋找一個簡單的指導來告訴他們如何將哲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我將試著用簡單的語言來解釋我自己是如何使用斯多葛主義的,儘量不引用任何希臘術語或過多古代文獻。
  • 可以解決任何複雜問題的哲學---斯多葛
    奧勒留也是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柏拉圖所期待的那種哲學王,哲學王指的是統治者應當是哲學家。作為一個斯多葛,他本無意向他人布道,而把所思所想記在日記裡,原題是「致我自己」,後人改名出版,《沉思錄》留傳後世,成為斯多葛學派的經典。斯多葛(Stoic)是教人怎樣過好這一生的學問,源自希臘。
  • 斯多葛學派的邏輯學觀點
    斯多葛學派還是傳統語法學的創造者。斯多葛學派的邏輯學觀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011.知識來自知覺。當斯多葛學派這樣解釋認知事物的最初形式時,對於事物能夠在我們腦中留下多少影像我是存疑的。 當你看到一片森林時,你看得到第一排第一棵樹上的葉子嗎? 這棵樹會不會在你的頭腦中留下影像? 因人而異。只要我們稍微用力,印章總能完整地蓋在紙上,然而當你看到一片森林時,卻並不能「看到」一棵樹。
  • 實務課堂 | 夏曉輝:斯多葛哲學與價值投資
    夏曉輝博士的講座主要從五部分展開:斯多葛學派的起源與發展、核心思想、12條生活之道、現代信奉人物及斯多葛學派與價值投資的關聯。第一部分,夏老師介紹了斯多葛學派的起源與發展。夏老師從軸心時代開始講起,即公元前600-300年間,古希臘、以色列、中國及古印度等地誕生了大量的思想家。
  • 大菲月讀 2020年3月|斯多葛|非暴力溝通|王爍
    他的理念我很欣賞:付出兩成努力,就一個問題弄懂八成。剩下的兩成留給專家,自己轉身面對下一個問題。他在發刊詞裡說:不惑二字,談何容易。斷斷續續學了一個月,但仍感覺浮光掠影,需要回頭再細看。關於斯多葛學派在「什麼樣的人能不被命運無常所傷害」中,王爍介紹了斯多葛學派。斯多葛(Stoic)是教人怎樣過好這一生的學問,源自希臘。學派得名自Stoa Poikile,指雅典中心廣場北側的繪畫長廊,創始人芝諾經常在這裡給門人講課。
  • 斯多葛派哲學的精華,仔細品悟用心踐行,肯定能有所收穫!
    後來,哲學家克雷安德把哲學分為六大部分,其中除了辯證法、演說術、倫理學和物理學和神學之外,又把政治學作為一個獨立部分區分出來。由此可見, 政治學是斯多葛派哲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只對斯多葛派的邏輯學 和倫理學進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幾乎完全忽視了對斯多葛派政治思想的研究,但斯多葛主義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方面恰恰是其政治學而非倫理學。
  •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實務課堂 | 夏曉輝:斯多葛哲學與價值投資
    上海六禾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曉輝先生蒞臨經濟學院線上會議室,帶來了一場主題為「斯多葛哲學與價值投資」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鄭輝副教授主持。夏曉輝博士的講座主要從五部分展開:斯多葛學派的起源與發展、核心思想、斯多葛的12條生活之道、現代信奉人物、斯多葛對於價值投資的借鑑意義。
  • 古羅馬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學家——愛比克森德
    愛比克森德是古羅馬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學家。關於他的生平我們所知甚少。約公元55年,愛比克泰德出生於羅馬東部弗裡吉亞的希拉波利斯的一個奴隸家庭約5歲時,他被賣到羅馬,成為權貴埃帕弗洛迪圖斯的奴隸。愛比克泰德不但出身低微,而且身體孱弱,腿有殘疾,據說這是他做奴隸時受到嚴酷懲罰的結果。從早年開始,愛比克泰德就崇拜神靈,並顯示出很高的哲學天賦,他師從當時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學家蓋約穆索尼烏斯·魯弗斯,且深受影響。最終,愛比克泰德成為魯弗斯最有名氣的學生。
  • 讀書筆記:《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
    這是一本很接地氣的哲學讀物,書中內容主要聚焦在斯多葛哲學的實踐方面,通過運用各種心理技巧,比如消極想像、控制三分法、過去現在的宿命論等,讓我們能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並反思自己,更好的找到焦慮的根源,避免各種消極情感,真正體驗生命的安寧。
  • 懷沙說 SP 05|女生為什麼喜歡一個男生
    我的slogan是「做一個盎然的強者」。盎然大家理解了,就是有趣,對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抱有一顆好奇的心。那這個強者指的是什麼呢?是很強大嗎?還是神經像鋼絲一樣?我覺得,我所謂的強者,其實約等於一個詞叫斯多葛,可能大家知道這個詞。斯就是斯文的斯,多少的多,就是諸葛亮的葛——斯多葛。
  • 了解一下「斯多葛主義」,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交易者
    簡單地說,斯多葛哲學至少從古希臘開始就存在了,並且被認為是由一個名叫澤諾的賽普勒斯人發展起來的。多年來,奴隸、詩人、皇帝、政治家、士兵以及普通人都採用(並實踐)了它,以幫助他們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斯多葛學派誕生於一個分崩離析的世界,它之所以能夠騰飛,是因為它在外部戰爭和危機的時代為人們提供了國內安全與和平。希臘羅馬哲學並沒有許諾在此時此地或來世獲得物質上的安全或和平。它所承諾的是一種不可動搖的能力,去經歷人生的起起落落,去獲得幸福。
  • 古希臘四大哲學斯多葛學派說出答案,你是嗎
    就連流量明星也沒逃脫過「打工人」的稱呼,比如李現執念在北京買房,楊超越說自己幹啥啥不行,和老闆吵架第一名,陳偉霆都說希望可以坐著不用開工,黃曉明都說自己是打工人,黃子韜、吳亦凡,一個抵死不承認,一個急匆匆要下班,深刻詮釋了打工人最後的倔強。
  • 伊壁鳩魯:享樂主義可不是一個貶義詞
    所以享樂主義,一定是一個貶義詞。在今天看來,似乎就是這樣的。不過,這也只是「似乎」。事實真的就是如此嗎?如果享樂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伊壁鳩魯,知道了今天的享樂主義變成了現在這個含義,那估計會被活活氣死:因為享樂主義的本意,根本不是這樣的。
  • 從斯多葛哲學到美高申請中的焦慮控制
    焦慮的主要表現想去抓,卻感覺抓不住,越抓不住,越抓狂,越焦慮,然後就出現如下表現:盯著孩子、埋怨孩子這做不好,那不夠;該背500個單詞,卻只背100個,背了又忘之類。到處打探消息,希望更多地掌握一線消息,入群十個百個,盯著群消息,生怕錯過,總以為多一些信息,多一些主動,多一些安全;找模範,學人家,人家孩子怎麼樣,人家活動怎麼做,人家顧問怎麼樣.總之,希望人家的故事、做法能夠借鑑,為已所用。
  • 世界歷史:塞涅卡,一個慈祥睿智的哲學家(上)
    他從他父親那兒學習了修辭學,從阿塔盧斯那兒擷取了斯多葛哲學,從索蒂翁那兒學到了畢達哥拉斯哲學,實用政治學是得自他的姑父一在埃及的羅馬總督。有一年的時間,他試吃素食,然後又放棄了,不過在飲食方面始終保持節制。他是個百萬富翁但他的嗜好並不多。他的氣喘和肺虛弱症相當嚴重,以致常想自殺。他當過律師,並於33年被選為會計官。
  • 趙建新 ‖ 一個老師的學校
    下次哪怕你想追的人,需要到法國排隊領號,也可以告訴自己,我已經把自己能掌控的事情——排隊——做得足夠好了。現在除了辦理新的銀行卡,我還需要買一個新的錢包。殘疾是不可掌控的,但它並不會永久地剝奪你的主動力,與其說「我做不到」,不如說「我是否能換個方法來做」。「上下樓梯」是拉裡原本認為不可逾越的「高牆」,但他想明白了,面對困難的高牆,我們不僅需要考慮自己的能力,也要確定面前的,是真實的高牆還是幻象。
  • 李公明︱一周書記:一個經濟學家的憂患意識與……警世之聲
    昨天給學生上經典名著課的時候,講到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自然要介紹他所奉行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的斯多葛學派哲學,關於人要善待自然與人類同胞,要重視自己的道德實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個正直、高尚、有道德的人;同時要寧靜而達觀,自足、勞作、保持內心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