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你知我知】「零添加」食品更安全?來看專家分析食品安全...

2020-12-22 騰訊網

走進超市,食品貨架上很多包裝上都標註著「零添加」、「無添加」的字眼,而且通常都被設計得非常醒目。

無形中,消費者便會認為吃了「有添加的」會對健康有影響。那麼,「零添加」的食品真的會更安全、更健康嗎?

7月27日-8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開徵求《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其中在原有相關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食品中不含有或未使用的物質,不得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類似字樣強調不含有或者未使用。

一般來說,食品宣稱「零添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允許添加而不添加;另一種是未添加非法添加劑。

如果本來是國家規定可以添加的添加劑,產品上卻大寫加粗標明未添加,就會使消費者認為這些添加劑有害。還有部分商家並沒有說明未添加某種具體物質,只是籠統地說未添加,讓人以為這是沒有任何添加劑的食品。

如果是未添加非法添加劑,比如食品中未添加蘇丹紅、吊白塊等,標明「零添加」是多此一舉,就像牛奶包裝上寫著「未添加三聚氰胺」一樣。這些非法添加劑本就不應該出現在產品裡,不含非法添加劑是商家的責任與義務。

1

「無添加」的商業噱頭遠大於實際健康意義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鍾凱曾詳細解釋,凡是標榜「無添加」的,商業噱頭遠大於實際健康意義。有些是根本就不需要添加的,比如可以說水是「0碳水、0卡路裡、0糖、0咖啡因、無色素、無香精、無添加、無麩質、無轉基因、無增稠劑、無乳化劑、無酸度調節劑、無凝固劑、無抗氧化劑……」

有些則是有其他物質來代替,比如酸奶可以標註「純天然、無高果糖漿、無阿斯巴甜、無三氯蔗糖、無甜葉菊、無明膠、無人工色素、無防腐劑。」其實,可能是因為添加了花蜜,所以不需要加高果糖漿;添了果膠,所以不需要加明膠;白色的酸奶不需要加色素;酸奶中其他微生物基本上沒法生長,所以不需要加防腐劑;加了那麼多花蜜,所以無需再加甜味劑。

不含添加劑只是一種商業宣傳的手段罷了。現代食品加工很難完全離開食品添加劑,就算宣稱不含有色素,不等於不含有香精,也不等於不含有乳化劑、增稠劑等其他添加劑。

2

談添加劑色變?

「無添加」的食物一定比「有添加」的要好嗎?

廈門市營養師協會會長王雷軍認為,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並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而且沒有人為加入食品添加劑並不代表原材料的好壞,也不代表這樣加工出來的就絕對沒問題。食品添加劑是調味、保質的需要,合理使用的情況下對身體沒什麼健康危害,只要符合國家標準,都是合格的。

有趣的是,如果罐頭食品不添加亞硝酸鹽,反而容易滋生肉毒梭菌,導致嚴重的食物中毒,有時候不添加食品添加劑反而意味著「不安全」。

只有把不屬於食品添加劑的「非法添加物」添加到食品裡,或是超量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3

客觀看待「零**」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除「零添加」之外,也需理智看待其他的「零**」食物。其中,「零脂肪」的食物可能含糖量比較高;「0糖」食物也就是「無糖食物」,雖然不含蔗糖和澱粉糖,但可能含有其他人工甜味劑,長期食用同樣可能影響代謝,導致肥胖、脂肪肝等情況。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每100克產品中含反式脂肪酸含量小於等於0.3克,即可標註為「0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減少了,可能影響口感,為了改善口感,許多食物中飽和脂肪酸便增加了,同樣不健康。

所以,不要被食品包裝上大大的「零添加」三個字所迷惑,應該多看看營養成分表,能量和4個核心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的參考值。

—— ——食品安全五大要點—— ——

●保持清潔

●生熟分開

●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

●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保持清潔

01

勤洗手

加工、製備食物之前,製備食物過程中,處理生的肉、禽、海產品、蛋和菜之後,如廁之後,接觸寵物、處理垃圾之後,以及處理熟食之前和吃飯前,都要洗手。洗手時要使用流動安全的水,然後用紙巾或乾淨的毛巾擦手。

02

餐具和廚具要清潔

清洗餐具和廚具時,用流動安全的水衝洗、晾乾,並經常蒸煮消毒。

03

廚房環境要清潔

保持廚房空氣流通,地面、洗菜池和冰箱內外要清潔;洗碗布、抹布用後,要及時徹底清洗,並經常更換。

生熟分開

01

生熟食物要分開

生的肉、禽、蛋、海產品、蔬菜等要用塑料保鮮袋、紙袋或適宜的容器裝好後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凍室底層;可以直接食用的乳製品、熟肉製品、罐頭、飲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凍室的上層;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

02

加工食物的廚具、容器要生熟分開

處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開使用,用後要分別清洗乾淨。

生熟食物要分開

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

01

烹調要煮熟、燒透

正確的烹調方法和適當的溫度,可以殺死幾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調食物的溫度達到70℃有助於保證食用安全。因此,加工肉、禽、蛋、海產品等食物時要煮熟、燒透,尤其是烤肉、肉餡、大塊的肉和整隻雞等。如果用小火,由於溫度低,就必須延長時間,即「小火慢燉」。

02

再次食用要徹底加熱

熟食室溫放置後再食用,要二次加熱;從冰箱裡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別是剩飯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徹底加熱,蒸、煮、熱透。重複加熱剩菜剩飯,最好不要超過一次。

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

安全的溫度是指不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溫度。在5℃以下,60℃以上的條件下,絕大多數微生物可減緩生長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長。即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險溫度。

01

室溫不安全

在室溫下,熟食存放的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熟食和易腐敗變質食品應冷藏存放(5℃以下);烹調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室溫放置時間越長,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風險就越大。從安全角度考慮,食物出鍋後應立即食用。

02

食物冷卻後再放冰箱存放

如果把溫熱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會導致冰箱超負荷運轉,食物中心溫度無法快速下降,致病菌可能會趁機大量繁殖達到足夠引起中毒的數量。因此,要待食物冷卻至室溫再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

03

生肉類不要反覆凍融

畜肉、禽肉、海產品等,在放入冷凍層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塊,分別包裝。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覆凍融而加速腐敗變質,或造成營養素的破壞和丟失。

04

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不是保險箱」,無論是冷藏,還是冷凍,食物都不要存放過久。時間一長或包裝破損易造成交叉汙染,或食物腐敗變質,失去最佳食用價值。家庭自製食品在冰箱冷凍室的存放時間不要超過1個月;預包裝食品即使在保質期內,最好也不要超過3個月。先買的先吃,時間過長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05

不買、不吃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01

選擇新鮮的蔬菜水果,沒有黴變的主糧、豆類和花生等,適當清洗、削皮,降低風險。

02

食品製作的全過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潔烹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

03

不用未經處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環境汙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瀉等。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五大要點」覆蓋了從人到物的食物加工關鍵環節,精煉地總結了預防食源性疾病的有效經驗,適用於食品加工、餐飲單位,特別是家庭廚房。願大家都從我做起,講究衛生、養好習慣,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網、健康時報

相關焦點

  • 「進口」「冷凍食品」成新冠病毒關鍵詞?安全防護話你知
    8月14日,廣東新增1例由汕尾報告的本土確診病例,驟然打破全省自4月30日以來「新增境內確診病例為零」的好局面,社會對此頗為關注。 自深圳返鄉發病的本土病例,是否與此前深圳一份進口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有關?40多天以來全國各地在進口冷凍食品檢測出新冠病毒,風險程度有多高?市民群眾該如何防護?
  • 食品安全手抄報:食品安全從我做起
    星期三中午,杭州江南實驗學校新聞社楓葉小組成員針對「某校飯中吃出老鼠頭」事件進行了關於食品安全的調查採訪。  小記者採訪後了解到,有一些學生們也很關心食品安全,同時也曾有過親身經歷,可是有許多學生們不知道該向誰匯報,發生後要不就一聲不吭,還有的乾脆不吃。另一方面,我們也採訪了學校食堂的主管。
  • 食品安全宣傳周丨這些食品安全小常識你必須知道!
    食品安全宣傳周丨這些食品安全小常識你必須知道!一起走進食品安全宣傳周食品安全小課堂做個吃得開心吃得健康的知「食」分子吧~1什麼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既包括生產安全,也包括經營安全;既包括結果安全,也包括過程安全;既包括現實安全,也包括未來安全。2購買食品的注意事項營業執照1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 輻照食品是安全的
    1976年,FAO/WHO/IAEA(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日內瓦召開國際輻照食品會議,對輻照食品的安全性進行了討論與評價。1980年FAO/WHO/IAEA聯合專家委員會根據長期以來的毒理學、營養學和微生物學資料,以及輻射化學分析的結果,確定:總平均劑量不超過10KGy輻照的任何食品是安全的,不存在毒理學的危害。
  • 讓鍋碗瓢盆更安全—專訪衛生部食品安全標準專家
    不鏽鋼製品新國標:讓「鍋碗瓢盆」更安全    ——專訪衛生部食品安全標準專家張旭東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呂諾)《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鏽鋼製品(GB9684-2011)》21日起發布實施。    新標準中鉛、鉻、鎳、鎘等重金屬遷移限量是否更加嚴格?
  • 獻給「世界食品安全日」的禮物——食品安全圖書系列
    為獻禮世界食品安全日,推動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促進食品產業發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國質量標準出版傳媒有限公司(中國標準出版社)在主管部門指導下,在各食品監管及技術機構和有關專家的支持下,編輯出版了一系列食品領域圖書,期望能幫助讀者了解食品安全與食品管理的相關規定,為建立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和提升食品監管水平提供參考。
  • 食品標識新規:舌尖安全、零添加、特供等詞彙擬被禁用
    來源:人民網原標題:食品標識新規守護「舌尖安全」 「零添加」「特供」等詞彙擬被禁用 ■本報記者 曲曉麗翻來覆去找不到生產日期和過期日期,食品添加劑的具體名稱不詳,適用於6月齡以上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得對其必需成分進行含量聲稱和功能聲稱,其可選擇性成分可以文字形式在非主要展示版面進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允許的含量聲稱和功能聲稱。
  • 食品安全無小事 技術監管鑄利器
    儘管上海的風險監測工作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的充分肯定,被譽為國內先行先試的典範。但在記者的採訪中,李潔仍感慨食品安全工作如履薄冰。「對食品安全問題,要謹慎言成績,把問題估計得更充分一些。」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踐行技術監管理念  「食品安全監管是技術監管」是李潔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 味知香:自建冷鏈配送體系,助力半成品菜食品安全
    嚴格遵循食品管理體系,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雖然半成品菜走俏市場,但是需要加工基地、門店和消費者共同把好食材質量關。作為食品生產企業,味知香十分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在經營中引進了國際先進的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標準,保障產品質量和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
  • 你知道食品包裝上「零添加」背後的真相嗎?
    你知道食品包裝上「零添加」背後的真相嗎?一直以來,許多消費者認為「食品越是保持原汁原味、純天然,就越安全健康」。因此,越來越多的商家熱衷於宣傳「零添加」,大力推廣自家原汁原味的食品。不過,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辦法》明確規定,食品中不能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標識。這是為什麼呢?
  • 2019食品安全事件顯著減少,但這類食品仍是欺詐高發地帶!
    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伴隨我國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食品安全熱點事件顯著減少,這一令人欣喜的轉變是我國食品安全治理成效的顯著體現。不過,輿論對於食品安全擔心仍然存在,同時對於營養健康的關注也愈發高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授對2019年食品安全的形勢進行了綜合分析。
  • 樹立食品安全理念 傳播食品安全知識
    7月17日,由陝西省食安辦、西安市食安辦主辦的「大美陝西 食安三秦」食品安全主題論壇暨2018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陝西啟動儀式,在西安大唐西市舉行。省、市食安辦提醒廣大消費者,如發現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可撥打12331投訴或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反映。
  • 食品安全知識知多少?十所高校巔峰對決z
    食品安全知識知多少? 近日,2020年「百勝杯」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大學生競賽總決賽在京舉行。通過線上競賽系統與北京主會場進行連線,浙江科技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上海大學、廣州醫科大學、集美大學、甘肅政法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雲南財經大學等,來自9個城市的10所高校冠軍代表隊伍,「同場」競技。
  • 食品「零添加」真的無添加嗎?別被忽悠了
    「食品越是保持原汁原味純天然就越安全健康」,這是現在不少人的想法。當人們在超市選購食品時,「不添加」「零添加」往往成為選擇標準。不過,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辦法》明確規定,食品中不能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標識。這是為什麼呢?
  • 2013食品安全事件多來自原料汙染與惡意造假
    望月/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0日訊(記者 王城)「從2013年媒體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來看,關注點正逐漸深入到中國食品安全的本源,原料汙染與惡意造假是2013年的關鍵詞。」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1月9日召開的2013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表示。
  • 2019食品安全熱點發布 這些內容與你健康相關
    本次活動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2020年伊始,以權威、專業及第三方的特徵,通過「科技界共識」的方式,就公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分析,選擇十大熱詞近景解讀,彰顯科學共識,為科學肅清食品安全謠言,引導輿情正能量做出努力。
  • 《食品安全法》之: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製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可靠。《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強制性標準。《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對地方特色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制定並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 食品安全從標識準確做起
    「包裝上寫著無糖無鹽無脂肪無碳水無能量,我當時就打給了宇航局,說我找到了反物質。」網友創作的這個段子,或許有失嚴密,但形象地說明了現在一些食品包裝標識的亂象。
  • 2019年度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解讀來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與我們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近日2019年度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出爐多位專家就公眾關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分析落實主體責任,處罰到人《條例》的實施,從制度上解決了一系列問題,既為食品企業減輕壓力,又加強對食品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規範食品安全檢驗信息發布,禁止發布不規範不準確的信息製造恐慌;重拳解決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問題,食品企業儲存易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即視為違法
  •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知識科普,趕緊收藏起來!
    食品安全知識科普,趕緊收藏起來!食品質量安全是指食品質量狀況對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證程度。三是濫用食品標識。例:偽造食品標識、缺少警示說明、虛假標註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標識(進口食品)等。2 生活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下面這4個食品安全小常識,教你怎麼在生活中保證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