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南京即將迎來新一輪的降溫,開啟「風雨模式」氣候驟變,祖國的花朵們可能又要經歷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考驗,家長們也跟著如臨大敵、心情著急,照顧孩子忙得團團轉。不少家長認為,發熱不是好事、一旦發熱了就要吃抗生素或者掛水,其實並不是如此。今天,我們就邀請到了兒科專家,一起來給家長們支支招,關於孩子感冒發熱到底應該如何處理? 通訊員 顏英傑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孩子感冒發熱,原來和「它」有關
很多孩子一感冒發熱,家裡老年人就會說是「受涼」了,並回憶發熱前孩子是否衣服穿少了、蹬被子、吹寒風、吃冷飲……實際上,孩子的感冒發熱不僅是沒有照顧好的原因,也不是只有外感寒邪才會引起發燒。實際上,孩子的感冒本質上還是因為感染了病原體,中醫認為是外感了風、寒、暑、溼、燥、火等六淫或者癘氣。
「受涼」反映了沒有調護好以及感受外邪兩個過程。由於調護失宜讓孩子出現了免疫力下降,或者有些孩子先天稟賦不足,本身抵抗力較差,外感病邪更容易乘虛而入,侵入機體導致生病,出現發熱、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外感症狀。
感冒,不能著急吃抗生素
不少家長看到孩子出現感冒症狀,會趕緊給孩子吃阿莫西林、頭孢、阿奇、紅黴素等抗生素。然而,實際上孩子的感冒90%以上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病程進展後合併感染了細菌。沒弄明白是否有細菌感染就用抗生素,往往好心辦了壞事。在沒有細菌感染指徵時盲目使用抗生素,不僅治不了感冒,而且還會造成細菌耐藥、腸道菌群失調、二重感染、藥物過敏等。因此提醒各位家長:抗生素使用千萬別著急,一定要遵醫囑服藥。
發熱,也不一定是壞事
孩子感冒發熱,吃了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退熱藥後一時體溫退不下來,此時家長們著急了,生怕腦子給燒壞了。實際上,發熱也是一種保護性反射,有利於機體清除病原體。專家分析說,有些病毒感染常常會持續發熱3~5天,且退燒藥也不敏感,不過病程到了轉折點發熱自然就退了,比如3歲以內寶寶常見的幼兒急疹等。此時,家長不用過於擔心,應該更多關注孩子一天的發熱情況,如何時發熱、最高溫度多少以及伴隨出現的症狀(身體出疹、嗓子紅腫、扁桃體膿點、嘔吐腹瀉、喘急咳嗽、精神狀態等)。
掛水,不是所有感冒發熱都需要
孩子一發熱退不下來,很多家長會到醫院要求兒科醫生給孩子掛水退熱。但其實,急診輸液的作用為抗炎、抗感染,不是用來退熱的,即便輸液後,體溫也不一定馬上就能下來,因此,不是所有的感冒發熱都要掛水。另外,要安慰廣大家長的是:單純的感冒發熱一般也不會把腦子燒壞,所謂的腦子燒壞了多半是感染引起的腦炎,發熱可不背鍋哦!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孩子在一周內都能自行好轉。如果想幫助孩子改善感冒症狀,江蘇省中醫院的明星院內製劑如抗感合劑、銀花清暑合劑、清肺口服液、防感合劑等純中藥製劑,也可以在醫囑下給孩子服用。
來源: 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