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不聰明!媽媽,不要給我貼標籤!

2020-08-21 秋意闌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最初的養育過程中,你對TA的看法決定TA對自己的看法。你給TA什麼,TA就認為世界是什麼樣子。


常見一些家長在和別人或者老師談到自己的孩子時,會說「我家孩子很笨,不聰明……」「我家孩子很懶,就是不努力……」「我家孩子很調皮,不聽話……」

看似為孩子的不好表現找了個合適的理由,實則聽在孩子的耳朵裡,卻是對TA下的定義。

如果這個定義發生在孩子的童年期,那就更糟

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對自己是缺乏判斷力的,你對TA的定義,沒準會影響TA 的一生。

TA會把父母的話當做聖旨,認為父母說的都是對的。因此也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我是一個笨小孩,我是一個壞孩子,我是一個不好好學習的孩子。

樂樂小的時候是一個乖小孩,從小因為聽話備受父母疼愛,也因此樂樂常常以自己是個聽話的乖孩子為榮。

每當有人說她乖,聽話,她就覺得是對自己的褒獎,因此在父母面前表現得更加聽話。直到長成一個大家眼中的乖乖女。

在她的腦海裡,她一直覺得自己不僅是一個乖小孩,還是一個笨小孩。每當遇到學習成績不理想或者事情處理不好的時候,她就會安慰自己說,我是一個笨小孩!想到這裡她便釋然了。

卻不知實際上是因為媽媽在與她小學老師交談的時候,曾經給她貼了個「我女兒有點笨」的標籤,而她又用固定思維方式限制了自己。

還有一件事情也是樂樂印象深刻的,小時候,雖然家裡條件不好,但因為父母對她特別疼愛,在餵養上也從不虧待她,甚至在家裡的兄弟姐妹中她是餵養最好的一個。所以,從小她就是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

長大後,每當看到別人家的女孩楊柳細腰,她就很羨慕。每當這時,媽媽總會對她說:「你從小就這樣,沒腰!」

後來,再看到別的女孩身材苗條,楊柳細腰的樣子,她只能望洋興嘆:我沒腰!


上大學以後,形體課老師說,人的體型是可塑的,我們可以通過專業的訓練改變自己的形體。

開始的時候,樂樂不信,堅持認為體型是遺傳的,怎麼可能可塑?何況像我這樣沒腰的人,根本就是腰部肋骨太多的問題。想到這裡她暗自搖頭,覺得很可笑,完全一副不可改變的模樣。

但是,好在樂樂是一個願意嘗試,願意學習的人,抱著試試又能咋滴態度,她跟著形體老師開始了塑身。

讓她沒想到的是,半年以後,她的身材竟然發生了變化,腰部線條開始凸顯。

這一下,她驚呆了!

原來我是有腰的啊,媽媽!

原來媽媽說的話竟然定義了她許多年,讓她認為自己就是沒腰的,就是笨的!

從此以後,樂樂開始轉變思維方式,下定決心不再做個「聽話的乖小孩」,也不再認為有什麼事情不可以改變,她堅信除了生死,只要努力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從樂樂的經歷可以看出,媽媽的定義,困擾了樂樂很多年。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並不罕見。


很多家長自己有固定思維模式,又輕易給孩子下定義貼標籤,而小孩子又缺乏判斷力,結果就被父母給定義了。

如果這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喜歡學習改變成長,那麼,父母給他下的定義貼的標籤就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是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僅不能貼標籤,還要努力學習育兒知識,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給孩子更寬鬆,更有利於成長的教育理念。



相關焦點

  •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為什麼怎麼教都教不會……」孩子就這樣被兇哭了,姐夫跑過來解釋到:「這孩子不知道怎麼長的,越大越不愛說話,看到人也不會叫,教也教不會。」我趕緊安慰到:「孩子的成長急不得,他是會變的,小時候不愛說話的長大變得愛說了,小時候調皮的長大變得很懂事,都是正常的,不要兇孩子。」
  • 聰明的父母,從不給孩子隨意貼標籤
    01 經常有家長問我,「魚媽,我家孩子特別內向、不愛說話,學東西特慢,有時候我都覺得他挺笨的,怎麼辦啊?」還有家長問我,「魚媽,我家孩子愛偷東西,咋辦?」「我家孩子老是和那些『壞』孩子玩,怎麼辦?」「我家孩子不愛學習,腫麼辦?」
  • 90%的家長不自覺地給孩子「貼標籤」,這樣很容易毀了孩子
    比如,在有家長諮詢的時候,總是會問:「我家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我家孩子愛打人,怎麼辦」「我家孩子挑食,怎麼辦?」.......於是,媽媽就說:「看吧,這孩子就是不愛吃西蘭花!」兩次媽媽的「暗示」,孩子也形成了這樣的意識:我不愛吃西蘭花!
  • 孩子的說明書丨如何避免給孩子貼標籤?
    如何避免給孩子貼標籤」我家寶寶反應慢怎麼辦?、我家寶寶很聰明是個學霸、我家孩子上課調皮搗蛋不聽話怎麼辦?我家孩子不尊重爸媽怎麼辦?」。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或者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來說,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我們今天從幾個方面闡述一些看法。
  •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你一句隨口的話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周末,晨晨在畫畫,我在做家務,沒幾分鐘就看晨晨扔下畫筆去玩積木了,我問晨晨為什麼不畫畫了?晨晨說奶奶說我沒有耐心,坐不住,所以畫畫不好看。我剛才畫了一幅畫覺得確實不好看,所以我就不想畫了。我跟晨晨花了很長時間解釋奶奶並不懂畫的好壞,很多著名的畫家他們畫的畫很多人也欣賞不了,不能以一個人的話去評判自己。
  • 給孩子「貼標籤」不一定都是壞事,巧用標籤讓孩子成為「自己」
    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父母「貼標籤」的方式所決定的,有些家長給孩子貼上的是負面的標籤,自然帶來的也是負面的作用。正向的具有肯定意味的標籤才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家長應該巧用這種貼標籤的方式讓孩子變得更好。王女士家3歲的女兒十分內向,甚至平時見到熟人都不敢打招呼,更別提和陌生人相處了。
  • 「我女兒就是女漢子」不給孩子貼標籤,就是最好的「看見」
    一位網友在知乎求助:「我的女兒比男孩還淘氣,喜歡上樹、踢球、打鬧,不喜歡穿裙子,不喜歡扎小辮,一點都不像個文文靜靜的女孩子,我擔心她會變成一個『女漢子』」,我該怎麼辦?」有位育兒專家回答:這位家長的擔心有些過度,現在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早期,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年齡特點,家長不應該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無形中傷害孩子的自我認同,束縛孩子發展天性。
  • 不要給自己貼標籤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我不行,我做不好,你們還是找別人吧。在還沒行動之前,我們就給自己貼上了我不會的標籤。還沒開始就已經註定失敗了。記得高中時,歷史老師為了鼓勵我們,讓我們更有勇氣備戰高考,給我們看了一部名為《墊底辣妹》的電影。它確實帶給我們很多感觸。
  • 「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有點粗心而已」,這句話家長不要再說了
    「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有點粗心而已」,這句話家長不要再說了大家好!歡迎關注內容匠人,內容匠人每天為你推送新的教育理念,今天內容匠人為各位家長們推送的教育理念是,「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有點粗心而已」,這句話家長不要再說了,這句話真的有「毒」。
  • 父母別亂給子女「貼標籤」,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撕不下來
    媽媽總會給其他家長說:「哎呀,沒有沒有啦,這個孩子就是頑皮,你看看就跟個猴子似的,一點都不安分。還是你們家孩子好啊,安靜又乖巧,我家天天一點都不好。」這樣的話語,在天天面前經常講述,天天會開始問媽媽,媽媽我的性格是不是真的不好?我是不是不被你喜歡。
  • 不要再給孩子貼標籤:專注力差、不認真,孩子就是被這樣毀掉的
    「我家孩子專注力太差了,每次玩積木只能玩3分鐘,就不玩了」「我兒子每次寫作業都東張西望的,一會玩玩筆,一會玩玩書本」......家長們說起自家孩子,有關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能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青青媽媽說:「寶寶在學習上總是不專注,讓她寫一篇小楷也拖拖拉拉的,經常寫著寫著就去玩了。」這樣的問題,你家寶寶有沒有呢?樂樂媽媽也說:我家孩子看電視,專注力倒是夠用,看好長時間也還是津津有味,要是能把孩子對電視的專注力轉移到學習上就好了。」
  • 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不要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卻輸掉了人生
    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她有些孤僻不愛說話,他擅長數學,他喜歡……在成人的世界我們都習慣於給任何東西貼上標籤,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一樣,我們把對一個人的個人感知貼成標籤,介紹傳遞給更多的人。貼標籤已經變成一種思考成本最低的判斷方式。人是複雜的,個人的看法也往往是很片面的。當一個不符合你的標籤,特別是負面評價的標籤被很多人熟知認可時,我們往往會感到非常的痛苦與憤怒。
  • 給孩子「貼標籤」很容易,要撕下來卻很難
    1舉個身邊最常見的例子,家裡來客人了,孩子第一次見到客人沒打招呼,父母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往往會脫口而出「這孩子從小就膽小,見到阿姨也不打招呼,真不懂事」!後來,每次家裡來客人,孩子也不敢打招呼了,父母每次都重複著「膽小」、「不懂事」的標籤,已經在孩子心理生了根發了芽,我可以不用打招呼,我就是那個膽小不懂事的孩子。
  • 咱養孩子,到底該不該給他貼標籤?
    群聊的時候,經常有媽媽問:「涵涵媽,我家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問過之後才知道孩子只有一歲多。還有些媽媽會問:「涵涵媽,我家寶寶不愛分享怎麼辦?」問過之後才知道孩子只有兩歲多。不愛看書、不愛分享、不愛學習、經不起挫折、愛哭,這些都是標籤,而且是負面的標籤。其實,為人父母,給孩子貼標籤是難免的。
  • 給孩子貼標籤一定不好嗎?問題關鍵是:貼什麼標籤和如何貼標籤
    我說:「你為什麼要搖杯子啊。」兒子說:「我搖一搖看看是什麼飲料。」然後更加大幅地搖著,水開始從杯口濺出來。我看著兒子,示意他不要再搖了。他自己也發現手背上濺上了水,便把水杯放下,讓我給他擦手:「媽媽,手溼了,擦擦。」我一邊用紙巾給他擦手,一邊跟他說:「寶寶乖,不搖杯子,水會灑出來的。好不好?」兒子說:「好。」
  • 「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有點粗心而已」,這句話有毒!
    「我孩子很聰明的,只是他不願意去學。」「我孫子很聰明,學東西很厲害的,只要他願意,年級第一都不在話下!」......我家孩子就是聰明,不過就是懶,等我家孩子不懶的時候,分分鐘超過你們!而這種近乎心理安慰的話是有毒的。
  • 孩子不愛叫人,想讓孩子見人就主動打招呼,聰明媽媽都這樣做
    涵涵媽說:孩子3歲了,今天帶他去外公外婆家,見到外公外婆都不叫,叫他叫外公外婆,直接跑掉,簡直要被氣死了,太沒禮貌了。燕子媽說:我家孩子也是這樣,家裡來客人了,叫他叫「叔叔阿姨好」,他怎麼都不叫,還躲到房間裡面去。軒軒媽說:「是啊,我家孩子叫家裡人叫的好好的,出去教他叫其他人就不吭聲了。」我說:「我家大寶兩歲多了,出門也是不叫人。」
  • 心理學標籤效應:給孩子「貼標籤」要謹慎,能決定孩子成功或毀滅
    "我家孩子從小就這樣……"、"我們家的孩子就是一個小搗蛋鬼!"、"我們家的孩子還不會算數呢!還是你家的孩子厲害……"這些話也經常能從家長們的對話當中聽到,有時候這些話語甚至會當著孩子的面說。家長的這種行為無異於是在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
  • 忍不住給孩子貼標籤?可你不知道撕掉有多難,對孩子危害有多大
    「我家這個可任性了,不依他他就發脾氣」「我家這個特別不專心,幹啥都坐不住」「我家這個太膽小了,看見生人就躲」「我家這個自私霸道,不跟別人分享玩具」……我們怎麼就那麼喜歡給孩子的性格或行為「下結論」,「貼標籤」呢?
  • 15歲腦癱少年用嘴寫下2萬字微劇本:永遠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永遠不要給一個孩子「貼標籤」,他們的人生從來不應該被我們「下定義」。阿姆斯特朗曾在6歲時給媽媽說:「媽媽,我要到月球上去。」,鄰居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有一次無意間,她聽到媽媽和鄰居閒聊,說:「我女兒很笨的,哪有你女兒那麼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