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年級用前、後、左、右、上、下,表示物體所處的不同位置。當然位置是相對的,需要以某一個物體作為參照,沒有絕對的前或後。比如12名同學排成一排,從左往右,小明在小紅的右邊第3個位置。在這裡小紅就是參照。
之後三年級學習了東、南、西、北表達方向。以及四個相對來說劃分更細一些的方位名稱,比如說: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為了更加準確的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還增加了角度與距離的描述。比如說,大象館在動物園大門的東偏北30度100米處。這樣的描述就相非常準確了。
到了五年級的關於物體的位置,則是用數對來表示,又對位置有了更加精確的描述。
比如說我們要找班上某個同學,我們會問,他在這個班上的第幾組(列)?第幾排(行),這其實就是將他精準定位。就像我們平常說的坐標位置,它具有唯一性,橫軸與縱軸位置相交的點。
如上圖所示,我們用數對(2,3)表示張亮在班級的座位,前面一個數表示的是列,後面一個數表示的是行。也就是他在第2組第3排的位置。
如果我們用方格圖來表示某個物體的具體位置,可用兩個數據來精準表示。它具有唯一性,所以說我們可以根據數對能找到相應的點的位置,也可以將某個點用數對來表示。在同一方格圖中,如果括號裡逗號前面的數相同,比如A(5,8)與B(5,1)說明這A、B兩個物體是在同一列。如果逗號後面數相同,比如C(3,6),D(9,6)那說明這C、D兩個物體是在同一行。
所以說數對(3,4)和數對(4,3),雖然數一樣,但是數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位置也完全不同,前者表示的是在第3列與第4行的交叉位置,後者表示的是在第4列與第3行交叉位置。
在西洋棋中的列是用字母表示,而行則是用數字表示。
數對在生活中也經常能遇到,比如說去電影院看電影,電影票上會標註座號在第幾排,第多少號座位。同樣的動車票上的座位號以及飛機票上標註的座位號,一般是用數字加字母,數字表示的是排數,字母表示的是這一排的具體座位。
在一條直線上只需要方向與一個數據就可以確定一點的位置。在平面圖(方格圖)中用數對可以準確地描述某個點,而如果在立體空間則分別需要長、寬、高三個數據才能準確定位某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