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學習,主動自學相比跟著教師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會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因為你不可能一輩子待在學校裡面跟著老師學習,你總有一天會步入社會,當你進入社會後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就非常明顯了。
那麼怎麼樣才能有一個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去自主學習。這種自學能力是可以靠後天培養起來的。接下來就詳細講解一下怎麼樣才可以培養起來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共分六個步驟。
培養自學能力的第一個步驟:
明確你自己的需求和目的。
很多人學習就是很簡單地為了通過考試,抱著希望通過考試的學習結果很可能是考試結束了,之前學習的知識也忘得一乾二淨了。這個目的也沒錯,因為至少你知道你為了什麼而學習。這要比被老師追著趕著學習強很多。但是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也可以說是真正的需求。只有你自己先明確自己想要什麼,然後才可以通過自己一系列的努力奮鬥,把自己想要的變成自己擁有的。而學習知識就是為了以後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應用到她。
我的建議:準備一張卡紙,可以貼的那種。然後把自己學習的需求和目的大大的寫下來,然後貼在自己家裡的牆上,為的就是時刻提醒自己學習為的是什麼。有了一個時刻給你敲響的警鐘,你的學習方向就會一直正確。因為人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各種各樣的誘惑因素忘記了自己當初學習的初衷。然後開始得過且過,這樣下去自己什麼都沒學好,白白的浪費生命很不值當。
培養自學能力的第二個步驟:
詳細認真和切實可行的給自己制定一份學習計劃。
有了學習計劃,你就可以在每天有限的時間裡知道自己第一幹什麼,第二幹什麼了。有條不紊的學習才可以穩步提高自己。制定學習計劃不要一下子定死了計劃,還要有擴張性。就是需要在自己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給自己改善自己學習計劃的空間。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學習問題了立馬改正修補,好讓自己的學習計劃不斷完整和具有重複性。這樣製作好一份學習計劃,那麼以後的學習項目都是可以參考這一份學習計劃執行的。
學習計劃還需要用切實可行的屬性。切忌「假大空」的計劃,不能是一份看似很不錯的計劃,一天內一定要完成什麼什麼的。那種計劃做出來就是自己折磨自己。到時候自己完不成還會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甚至自己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然後導致棄學。
學習計劃一定要說得出做得出的。然後還要考慮自己身體是否可以承受。每天的休息還是很必要的。因為很多學生在制定學習計劃就想著一下子做完什麼事情。其實那種快速做完的事情很不牢靠。還不如細水長流來的划算實際。
我的建議:先明確一個學習科目,然後在一張白紙上寫明白一天內可以自由支配的自主學習時間區間。然後再把自己需要學習的科目一下子學完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大概的算出來。其次就是把學習工作量分到每天的學習區間裡面去。而且還要注意安排複習的專門時間,因為學習不能像狗熊掰玉米似的只掰玉米不存玉米。學習就是要邊吸收知識邊鞏固知識的過程。學習的「習」就是「複習」的意思。
安排好每天的學習時間後,就要按部就班的開始嚴格執行了。每天的學習任務完成後還要總結一下自己之前制定的學習計劃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如果完不成就可以適當的做出調整。直到每天的學習計劃可以完成為止。
有了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後,自主學習的培養就算是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了。
培養自學能力的第三個步驟:
妥善利用好各種各樣的學習工具書和學習渠道。
按著學習計劃進行的學習期間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怎麼辦呢?總不能每個問題都指望老師給出答案吧。自己自主學習,就需要學會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來。工具書就是很好的學習幫手。利用好它們,可以讓你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因為自主學習的培養,關鍵就在於可以脫離老師的指導,自己獨立完成學習的任務。
現如今的學習輔助工具真的數不勝數,學習的渠道也是方便得多。網際網路的學習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不要只是想著玩網路遊戲和瀏覽不健康網站,多通過網絡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才是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做的。
其實學習的工具有很多,就在於你怎麼使用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擁有一個好的學習工具書就是可以幫助你解決很多的學習問題了。學習英語可以用英漢詞典,學習語文可以用漢語詞典,學習軟體可以用學習教程等等。
主動調動身邊的一切可以幫助自己學習的事物,就是一種自主學習的表現。等什麼時候自己提出的問題,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那麼你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就培養的差不多了。
培養自學能力的第四個步驟:
學會自我積累學習資料和學會自我總結學習過程遇到的難題。
自主學習的時候不會再像在學校那樣等著老師給你發學習資料或者發考試卷子了。這些工作都需要你自己進行,這個時候其實還需要你自己有自律性,一個自律的人學習都不會太差。
自學了,對於學習資料都需要你自己去查詢、積累和篩選好壞。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擁有甄別能力、資料量化的能力以及控制學習資料數量的能力。為什麼說要有控制學習資料數量的能力呢?因為很多人學習過程中積累的學習資料不少,但是真正去拿起來學的可不多。
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積累的學習資料太多了,反而會出現一個自我麻醉的自認為有了這些學習資料就可以學習好的錯覺。所以,學習資料積累的不能太多,夠用就行。這也是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提現。不能撿在籃子裡的都是菜的去積累學習資料。一定要控制量,量少反而會去看,哪怕看完一本再看一本也不遲。
自己還要在學習的時候自己主動自我總結自己的學習問題和難點。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你躲避問題不解決。自學就要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
培養自學能力的第五個步驟:
學會自主總結學習經驗和教訓,出現錯誤了,才會有改正的機會。
一個人如果只是跟著老師學習,那麼很多問題往往是老師看著明明白白,而你自己還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所以,想要脫離老師,自己學習,那麼就要學習自己給自己找問題的原因。自己給自己診治學習病症,學會自我總結自身的學習難題和改正自己的學習壞毛病。
其實這一點很容易做到,就是一點,對自己狠一點,拿出「厚臉皮」的精神。對自己的學習自己認真對待,自己把自己的毛病指出來,然後自己勇敢面對,不要害怕錯誤。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後想辦法解決就行。
我的建議:自己可以給自己準備一個自我修復記事本,裡面可以記錄自己的學習問題和怎麼解決問題的過程。就像一本「學習病歷」一樣,讓自己對自己的學習問題清清楚楚,這樣以後遇到類似學習問題你就不會再犯了。
培養自學能力的第六個步驟:
讓自己擁有一個創造性思維和探索研究新事物的思路。
很簡單,就是說可以讓你自己不僅僅學會自己學習,還要自己去探索新的問題然後去針對性地學習新事物。還要有一個創造發明的新思維,因為書本的知識總有一定的局限性,你還要去主動發現新事物和新的學習問題,開闊學習思路。這樣可以讓你自己學習中創造有利於後代的新知識。
這樣就可以培養自己創造性思維、探索、研究的能力。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你應善於在人們熟視無睹的現象中發現共同的規律,或注意那些違反常規的新奇現象。不善於觀察的人,就算天天旅遊也會空手而歸。善於觀察的人,敢想前人所未想。再次,培養社會實際需要的適應能力。
你要增強實幹精神,克服紙上談兵、鄙視勞動、貪圖舒適、好逸惡勞的傾向。你要正確認識自己,放下架子,誠心誠意學習,學以致用,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逐步完善自我,克服「目空一切」的情緒。同時,你要在抓好學習的情況下,適當地參加一些工作。這將對你以後的科學研究及組織、談判、演講等能力大有裨益。
總之,自我學習的培養就是讓你受用一生的技能,學會了自主學習,你的一生都會受用無窮。希望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到人。加油學習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