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裡發布了新的一期「每日話題」,我覺得這個內容值得我們深入去思考:
到目前為止,你真正掌握的、熟練的,甚至是精通的技能是什麼?掌握它的經歷,對你後來習得其他技能有什麼樣的幫助?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幫助?
這個技能,當你習得之後,你幾乎經常用每天用,就好像身體上的器官那樣。當你身體比別人的多了一個器官,你說你的能力是不是比別人強?
對我來說,我自己僅靠閱讀英文書籍以及一些網上教程,從而自學習得了英文閱讀能力。我的英文水平也不過是剛剛過及格線的英語四級,但是我依然看不懂英文書籍,我在學校裡學的英文到我畢業過,基本都「還給」學校老師了。
直到我30歲那年,我在一個付費群裡,參加了幾期邏輯課,內容就是一起閱讀英文版的邏輯書籍。在我上幾篇文章裡,我一直強調付費買課,其實就是一條捷徑,你買的是別人的經驗,然後你可以少走一些彎路。正因為我付費了,才會時刻關注著自己是否有收穫,關注著我學到的是否值回票價。
結果是,三輪下來,我一直跟著朗讀,一直聽錄音,不懂的單詞就查字典,不懂語法的地方就翻語法書......就這樣,我就莫名其妙地習得了英文閱讀能力,照著別人教導的方法,自學英文成功了。至此以後,我再也不買中文翻譯版的外國書籍了,直接購買英文原版的書籍。
這就是我的一段自學經歷。
即便我可以閱讀英文原版書,但是很多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依然要查看字典和語法書。同樣即使我讀中文書籍,也會遇上一些不懂的詞和概念,我依然請求搜尋引擎的幫助。
當你掌握了一項技能,並不是說你完全地掌握它,它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你有機會去理解和研究那個領域更深層次的東西,而且有很多你不懂的東西,需要你慢慢地去摸索,它更像一個起點--進入另一個世界的起點。
在那之後,我開始明白了一些規律,我可以照搬這個自學的思維來學習其他技能。
1、保持恆心
學習本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它沒有義務向你提供任何愉悅和樂趣。學習,需要抽取你大部分的注意力和耐心,以及大量寶貴的時間。
人類天生有厭惡損失的心理,如果一件事情付出太多卻無法快速收回成本,寧願放棄不做,所以很多人半途而廢,甚至還在慶幸自己能快速逃離。大多數人低估了學習所需要的時間,它比任何人想像中的要長。
2、克服起點
萬事開頭難,學習一項技能最困難的就是開始的時候,挺過了開頭,後面都沒有什麼意外。為什麼?人喜歡確定性的信息,進入一個未知領域,每個人都有恐懼的心理,自己面對的是更多的不確定性,並且還不能儘快解決,只能放著那裡不管。
我們開始的時候,對新事物完全一頭霧水,但是只要我們咬緊牙關,把一個一個難點重點解決掉,自然而然會對這個事物產生一點點的熟悉感(日久生情?),慢慢地就會習慣,習慣了就不會再害怕恐懼,直至有信心去面對它。
3、積極搜索和提問
有時候,搜尋引擎是你的最大幫手,特別是谷歌搜索(別問我上不了,自己找辦法解決,才是一個合格的自學者)。我認為這是一個自學者必須要精通的技能--學會提問和精通搜尋引擎。
尊重時間,不僅是別人的時間,還有自己的時間。當你提出一個好問題,別人也能精準地回答你。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問什麼,你還叫別人怎麼回答?強人所難嗎?所以尊重別人的時間等於尊重自己的時間。
至於搜尋引擎,你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一切都在網際網路上。相信我,你這麼一個普通人,你在地球上遇到的任何一個問題一定有其他普通人比你更早地遇上,而且已經有人把優質的回答放在網際網路上,甚至不止一個答案,靠你自己能力把它挖出來,而這個工具就是搜尋引擎。
有何不懂?問谷歌,實在不行再問百度(廣告太多會浪費時間)。怎麼問?在谷歌搜索中輸入「how to ask question」,輸出結果的第一條信息就是了:
熟練列表的8條,你就能熟練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我之所以說自學能力是最值得培養的能力,是因為我們一下子不可能把它熟練,但是我們有必要地去培養它。
沒有自學能力的人是沒有未來的。時代不斷變遷,科技革新,每一分鐘都有新事物產生,但是絕大多數人的思維和認知都停留在很久以前的一個階段裡,不更新就註定被時代淘汰。
我們之所以自學,並不是做一個全能的人,樣樣精通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的時間不允許我們任性。至少我們可以知道社會的變化,認知它的一些大概內容,然後從中選擇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領域去深造。
社會不是學校,沒有人會督促你前進,沒有人會提醒你要進步,弱肉強食的社會,恨不得淘汰一些底層的人,少一分競爭就多一份機會。而我們只有不斷進步才會追上前浪,也不至於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那你說,自學能力是不是最重要最值得培養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