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孩子零起點上小學嗎?」
臨開學前,教育部下發一則通知:小學起始年級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消息一出,掀起廣大熱議。然,最戳痛的還是各位學齡娃家長的心:
「零起點」是不是說說而已?還是真的會實施下去?
到底有多少父母,甘心、放心讓孩子「零起點」去上學?
這個新聞,第一時間讓我想起前兩天上熱搜的另一個新聞:【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
湖南長沙9歲男孩羅漢被爸爸要求:每天必須戶外玩足2個小時,才能寫作業!於是,上山掏鳥蛋,下河摸魚……這些很多孩子只有在書本上才能讀到的生活,卻真真實實演繹在羅漢的生活裡。
跟著爸爸竹漂、滑雪、攀巖、玩水、玩沙,羅漢的童年可算得上是真正的精彩豐富 ,開明的爸爸甚至會為了帶兒子看6800年難逢的彗星,幫著兒子去學校請假。正是因為爸爸的迥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小小年紀的羅漢學到了很多戶外技能:滑雪爬樹皮划艇等等。
說起給兒子下這個規定的初衷,羅漢的爸爸說,主要目的是為了預防孩子近視。而同時,親近大自然的方式,能夠讓孩子更具想像力。
對於羅爸爸的教育方式,有為數不少的家長內心感嘆:是一個好爸爸,是應該把遊玩的時間還給孩子!然而……我做不到!
——怕孩子完不成作業;二怕孩子不進則退。
最怕的是「給了孩子童年,卻輸了孩子的未來」!
9歲羅漢背後引起的爭議問題,一如「零起點」的教育倡議: 很多父母之所以對「零起點」倡議表示不認同,是因為:我可以接納「零起點」,你是否能夠保證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線?
社會快速發展,競爭越發激烈,低齡化競爭趨勢已經讓越來越多的父母感到焦慮:孩子今天落下的一小步,會不會成為明天的一大步?
再說回羅漢這件事,這位羅父親,難道就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
在採訪中,羅爸爸表示,孩子做到了每天必須保證2個小時的戶外玩耍,但作業也沒有落下。兒子在班中的學習成績算不上是優秀一類,但他的自學能力不錯。這與讓孩子在戶外活動,讓他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培養的精神和習慣離不開。
事實上,自學能力的強與弱,才是衡量一個人成就大小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被動的學習是有限的,學校教育也是有限的,但個人的自學知識卻可以做到無限。
一個孩子,如果擁有了自學能力,那麼他也就掌握了學習知識的工具和技能。這,才是教給孩子的重要關鍵。
「幼小銜接的孩子,會認1000個字,夠了嗎?」
「幼小銜接的孩子,會做20以內的加減法,行了嗎?」
「幼小銜接的孩子,看了500本繪本故事,可以了嗎?」
很多時候,我們一說起「幼小銜接」就會把孩子掌握多少知識量作為衡量知識儲備的標準,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幼小銜接」,它銜接的是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而不是提前把小學階段的知識進行學習。
知名作者「鼴鼠的土豆」曾經關於這個話題,說過這樣一段話,深以為然:
「通過幼小銜接的學習,目的是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引導孩子去練習那些他上小學會用到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就像一把磨刀,在這個階段磨好了,就能在上學以後收割知識。」
這個觀點,正契合前不久我與一位教育工作者好友聊起的類似話題:關於三年級分水嶺現象。
都說三年級是一個分水嶺,孩子的成績要麼像「直升機」,要麼像「滑鐵盧」,有些孩子就算報班突擊,缺啥補啥,還是困難重重,為什麼?
朋友說:關鍵原因是,孩子雖然到處補知識,但沒有學會獲取知識的能力,靠「投餵」,最終難獨立。
朋友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她教過的學生,一二年級並不出眾,家長也沒有在外面報閱讀培訓班。但是這個孩子特別愛看書,上課也比較認真,把老師講的重點內容,解題思路、解題方法都掌握了。結合著自己大量的閱讀,隨著年級升高,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好,特別是寫作,很有自己想法,閱讀理解能力也非常強。
在學習上,扶著孩子走,比牽著孩子走,對孩子的幫助更大。
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孩子,學習後勁才更強。
零基礎不是「0接觸」,孩子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才是未來學習的關鍵所在,而這種能力,就是【自學能力】。
著名的家庭教育家蔡笑晚先生,一生6個子女,5個博士,他的成功教育經驗,多年來一直受到很多家庭的尊崇,他也被世人尊稱為「博士爸爸」。
細觀蔡笑晚先生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你會發現,他其實對孩子「自學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蔡先生的家裡,最常見的一幕莫過於一家子都趴在書桌前,各自看自己的書,預習、做練習,如果孩子遇到困難,第一時間不是問,而是自己尋求解決辦法;如果實在不懂,那麼兄長之間教的也只是方法。
蔡老的孩子,正因為具備了自學能力,不僅為跳級創造了條件,而且爭取了很多寶貴的黃金歲月,更重要的是:較強的自學能力大大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開發,為孩子在未來更高層次競爭中贏得了優勢,並且越到高處越明顯。
然而,自學能力的培養也並非一蹴而就,在具體的操作上,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 「自學能力」3個潛在條件
凡事講基礎,自學能力的培養也一樣。紮實的基礎知識是必備條件,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是契機,孩子對目標追求的強烈欲望是動力。家長在生活中,有意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具有「自學」的潛質。
2)「自學能力」,3個關鍵培養
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越早越好。在生活中放手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在已學知識中讓孩子搞清楚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未學知識中讓孩子養成預習好習慣,這3點能夠有效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3)「自學能力」,3個補充條件
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要從孩子感興趣的內容著手,孩子在自學的時候要學會且必須做好筆記,找一個學習上的夥伴,做到這三點,能夠讓孩子在堅持自學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有信心。
古人有言: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教給好的方法,才是為孩子做最好的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