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在孩子上了一年級後,才開始抱怨零起點入學真是個坑。直到真正上學後,才體會到零起點對孩子有多難?家長有多累?
我家孩子當時上一年級前,也確實什麼班都沒報,也沒有上過啥幼小銜接班。拼音啊、算數也沒正兒八經地教過。
照這麼說,我家孩子也是零起點。但是,我家孩子沒有跟不上的問題。我覺得家長們對此有誤區。多數家長以為上了幼小銜接班,孩子就有起點了。卻不知還有一些能力比這些更值得重視。
因為我在小學任教時,帶過幾屆的一年級學生,算還有點經驗,至少知道自己孩子該事先準備什麼,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
1.培養閱讀習慣
這是我十分重視,也放在首位的培養目標。教語文10多年,深知閱讀對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所以,在孩子讀大班那一年,我就開始為期一年,沒有停歇的親子閱讀時光。也是一年的堅持,孩子養成了睡前看書,不看睡不著的習慣。並且,在閱讀中認識了不少字。也為上一年打下了識字基礎。
看書和不看書的孩子,除了積累的差別,在語感上、閱讀理解上都會更勝一籌。
也正是孩子堅持下來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愛上語文,學語文輕輕鬆鬆,成績優異。
2.提前學寫字
聽過身邊很多媽媽抱怨過,只要老師開始布置作業起,作業做得晚不說。做作業的過程才是煎熬的。孩子沒拿過筆,握筆姿勢要糾正,寫出來的橫豎都歪歪扭扭,寫的比田字格還大,這些都需要時間和耐心。
而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擦擦寫寫中,沒有耐心,會哭會鬧。甚至寫個名字都很費勁。
所以,提前讓孩子學寫字是有必要的。也有部分媽媽擔心,太早讓孩子拿筆,會影響孩子的手部發育。
我家孩子是上一年級前的兩個月暑假開始練習的,不早不晚。起碼孩子會寫名字,懂得寫田字格的規則,再每天小練習下,完全足夠。
當然,也要在孩子剛接觸寫字,就嚴格要求孩子寫工整。只有端正了態度,才能寫出工整的字。也會成為孩子對待作業的一種態度。
3.在生活中學數學
不少有心的家長可能跟我一樣有感觸,現在的數學教材更貼近生活了。也就是把知識貫徹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有家長問我需要孩子在上一年級前,專門報個數學班嗎?看各人的選擇吧!我家孩子沒有特意去學。但在生活中,會有意讓她接觸數學。
比如:幾個人吃飯要幾根筷子?如果掉1根在地上,還有幾根?再拿來一雙筷子,現在有幾根?
類似這樣的生活題,孩子感興趣,也能在學中玩,玩中學。有了學習的興趣,就不用擔心學不好了。
4.學會整理書包
我當過幾屆一年級的班主任,印象較深的就是常常有家長問孩子的文具盒是不是丟在學校了?回家後發現要做的作業本不見了?甚至連書都找不到了?更別說筆啊,橡皮擦啊,地板上常常有。
這些在我家孩子身上基本沒出現過。怎麼做呢?放手。孩子會丟這丟那,根本原因是家長做太多,孩子做太少。
家長什麼都為孩子做得好好的,孩子連自己有什麼書,有幾支筆都不知道,他怎麼去珍惜自己的東西,他都無所謂。
我家孩子上一年級,除了前幾天,我會在一旁知道她怎麼整理書包外。之後,我都沒有動過她書包。全是她自己折騰,也整理得很整齊。
家長不用擔心孩子不會,交給他去做,越動手才能越熟練。孩子總要長大,一路護著,不如教給他培養他可以擁有一生的能力。
想對您說的話:
一年級零起點或許是個坑,什麼都不學不做,孩子可能暫時難跟上,也打擊自信心。不過,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就是學拼音、學算數,能力的培養也需要重視起來。以上的幾個能力希望能給你參考,願孩子們都能順利過渡。
今日話題:你覺得上一年級前,還要做好哪些準備?
我是@遇見凌薇,一個愛思考,也愛碼字的媽媽,願一生以文字為伴,願文字能溫暖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