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家只有2平的小店,只做雞冠餃,2塊5一個,客人多得擠破門

2020-12-15 特色美食速遞

武漢的碼頭文化使得武漢的過早很受重視,武漢還有早餐之都的稱號。武漢的過早吃的多數是重油高熱量的食物,雞冠餃,因為形狀像雞冠而得名。一罐腳一般是老面發酵,然後放入鹼做成雞冠形狀的水餃,下油鍋炸,吃起來香酥脆,入口綿軟,食用方便,以營養全面。

武漢街頭做雞冠餃的店有很多家,而這家只有兩平的小店,他們只做雞冠餃,2塊5一個的雞冠餃比臉都大,客人多得擠破門。這家小店就是李記雞冠餃,這個小店位於山海關路上,這條路不起眼,卻是很多老武漢班子過早的私藏。

這家店開門就排長隊,是土生土長武漢人最喜歡吃的早餐之一,而且這雞冠餃也是即將要消失的美食,因為做雞冠餃的店越來越少了。

這是一家典型的夫妻檔,幾十年配合默契,老闆娘揉面,老闆負責炸制,控制火候,這火候控制得非常恰當,加上他家的面醒發得很到位,炸出來的雞冠餃金黃油亮,很誘人,他家的雞冠餃裡還放入了很多的餡料,吃起來綿軟不失嚼勁,餡料新鮮可以說是皮酥肉軟香濃。

這家店的人氣旺到嚇人,開門排長隊,客人多得要擠破門,有人排隊一次性就買十幾個,他家除了雞冠餃以外,還有糯米雞,這糯米雞裡有筍丁肉丁薑末,還有胡椒粉的味道也很濃,真的是好吃,這雞冠餃和糯米雞都是地道的老武漢味,這樣的美食吃下肚,人頓時心情愉悅起來了。這家店除了本地人來吃,還有很多其他地方來武漢旅遊的遊客前來品嘗這地道重慶老味道。

相關焦點

  • 老武漢幾近消失的油香,我在中山路上這家小店尋到了
    老武漢幾近消失的過早小吃——油香,現如今還能吃到的人屈指可數了。好在武昌尚存一家油香老店,28年如一日的堅守,只為這門手藝不會失傳!油香,顧名思義「油香撲鼻」而得名,上世紀70年代前後在武漢風光無限——揉好的麵團揪下一個小劑子,按壓碾平後,中間擱上一勺紅糖,捏握成形後,碾平投入油鍋,就等那一抹金黃浮起……這種小時候的味道,我在中山路的「老油香」小店裡尋到了。
  • 武漢夫妻檔美食,市井煙火裡藏著深情
    每天輾轉於武漢各種美食小館之後,發現不少是夫妻兩人共同操持的小店,更加有種溫暖、踏實的感覺,大概生活不過就是柴米油鹽吧。都是街頭巷尾裡花一些零頭小錢就可以買到的溫暖和滿足。就算沒有高大上的環境和精緻的擺盤,帶上另一半一起,也能凸顯自己的誠意,畢竟深情多藏於市井煙火中。
  • 西安這家只有10平小店,24年只賣一種飯,5塊錢一份一天賣10大盆
    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早餐的重要性,早上起來需要給身體補充足夠的能量,因此現在人們吃早餐是非常講究的,除了營養全面以外,還要可口才能吃得下,畢竟很多人早上剛起來,身體還沒有完全甦醒過來,胃口不太好。人們在選擇早餐的時候,除了均衡的攝入養分以外,還要挑自己可口,因此那些傳統的早餐,依然被人們所喜愛,西安有一家不足10平的小店,24年只賣一種飯,5塊錢一份,一天能賣10大盆。
  • 武漢這家24小時營業的小店,憑著一碗正宗的牛雜粉,火出了圈
    武漢的江漢路是武漢最繁華的路段,這裡藏龍臥虎,有一家24小時營業的小店,很不起眼卻開了20多年,生意依舊紅火,憑著一碗正宗的牛雜粉火出了圈,它就是王記牛雜館。這條繁華的街道上,王記牛雜館藏在一排排的街邊店鋪裡,很不起眼,這家店不大,不過收拾得還算乾淨,員工都統一著裝,衛生防護做得到位,這家店最顯眼的就是門口這一頭黃牛,預示著這家店真的是牛氣十足!
  • 滕州這家只有2張桌子的小店,只賣兩種餡的湯圓,卻開了30多年
    湯圓有吉祥寓意,團團圓圓的好預兆,因此我國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吃湯圓,這原本是只有南方人食用的美食,如今已經被全國各地食客所接受,每個城市都有做湯圓的小店,這些小店雖然不起眼,但是卻一開就開很多年。
  • 成都街頭這家2平小店,每天賣2小時,憑著一鍋普通的滷肉火出了圈
    成都街頭這家只有兩瓶的小店,每天營業兩小時,卻憑著一鍋普通的滷肉火出了圈,它就是成都鼎鼎大名的丁滷肉,這家店是創於1979年,迄今已經41年了,如今它已經成為成都家喻戶曉的滷肉店。滷肉是人們平日裡特別喜歡吃的一種美食,味道足而且食用方便特別解饞,滷肉不分天南地北,幾乎人人都喜歡吃。
  • 那些難忘的武漢味道,值得你排隊去耐心等待
    5.即將絕跡的油香、雞冠餃與油餅 尋找武漢即將絕版的油香。2002年,從同心甜食館出來的朱大姐,繼承了父親在鳳凰山社區的這家小店,做起了油香,起初是紅糖餡,後來適應年輕人口味,改為白糖與桂花。一塊五一個,炸一鍋要二十分鐘,成本高,所以無人願做。 難能可貴的是,朱大姐已經堅守至今十餘年。除了傳統的老油香,還有雞冠餃,面與餡的比例不錯,個頭比其他家小,但酥鬆脆太多。
  • 青島這家5張桌子的小店,一個爐包2.5元,憑什麼火了20多年
    高密爐包是高密有著悠久歷史的一種民間傳統名吃,清朝末年就已經盛行,曾經還作為走親訪友的禮品,高密爐包的最大特點是個頭大,皮子軟,餡多,底部焦脆,香味四溢,高密爐包特別講究,用新鮮的餡料加上上乘的麵粉加工而成,還放入海米,木耳,粉絲等各種調味料,現在高密爐包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 茶點21年只漲價1塊錢!廣州這家小店火了丨新聞早茶
    開在小巷裡的茶樓讓小店紅起來的是茶點,它只賣5種點心,最貴也只有6元一份,分量實在,21年來,此店只是在2014年提價一元錢,廣州城裡再難尋這樣「平」的茶點。因為搶手,點心並不是時刻都有得吃,如果沒有搶到,也只能等下一波了。記者看到,這家小店沒有餐牌和價目表,第一次來的客人往往覺得沒有服務員招呼,更不明白如何點餐、加茶水。但是對於熟客而言,茶水都是自己拿杯子,自己加水,一切隨意。
  • 《早餐中國》第二季來了,武漢的過早能拍100集!
    一對夫妻30多年來只堅守這一家店,拒絕了所有加盟。包子皮薄餡多,價格還很便宜。1987年開張以來,物價飛漲的情況下,袁大頭一共漲價過三次。目前為止饅頭8毛一個,鮮肉包1塊5毛一個,真的是口味鮮美,價廉親民。
  • 小吃系列6-雞冠餃子,全過程詳細講解及小貼士
    武漢自從更新到第五系列之後,零食就沒有更新過,武漢的夏天太熱,對於街頭小吃沒啥,不想吃也不想做,所以沒有更新。兩天前我看見有人在做雞冠餃子,我想再吃一次,我自己做,更新武漢小吃系列6~雞冠餃子。雞冠餃子顧名思義是武漢的特色小吃。他的名字是因為他的形狀像一隻雞烏鴉,他又脆又香,軟入口,家裡炸的,方便又健康。武漢土生土長的雞冠餃子是舊的面發然後是蘇打水。我沒有老臉,只能用酵母做麵條。
  • 12平小店日營業額3000,5年開15家店,他是怎麼做到的
    在重慶有一家12平米的小店,別看店面不大,東西可不便宜,最低10元錢一碗,這家店的人流量還不小,就連淡季每日都有近300人光顧,日均營業額3000餘元, 5年時間,這家小店就在武漢開了15家店,這家小店就是薄冰羊肉粉,它的創始人叫做王順宏。
  • 成都這家只有1張桌子的小店,16年只賣一道菜,不分葷素7毛錢一串
    四川是美食之地,美味可不僅僅只有川菜,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特色小吃,缽缽雞也是四川獨有的特色美食,成都這家只有一張桌子的小店,16年只賣一道菜,這道菜就是缽缽雞,不分葷素7毛錢一串,性價比很高。這家店開在四川大學的後門,川大的師生是他家的主要客源,據說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回母校,第一件事就來吃他家的缽缽雞,這家店很小,只有8平方米,只能放一張桌子,大部分人就在門口的小桌子上吃。
  • 高郵這家30年小店,陽春麵3塊5一碗,僱了6個阿姨包餛飩忙不過來
    江南人喜歡吃小面,高郵也不例外,提起高郵,人們總想起高郵的鹹鴨蛋,實際上高郵的美食很多,可不只有鹹鴨蛋這一種,哪怕是一碗陽春麵,高郵人也能把它做成美食。高郵這家小店非常不起眼,一碗陽春麵只賣3塊錢,現在的物價這樣的價格可是真夠便宜的,他家的小餛飩也很受歡迎,店裡僱了6個阿姨不停的包餛飩,都忙不過來。這家小店很小,店裡都是矮桌子塑料凳,每到飯點,店裡坐滿了人,不少衣著光鮮亮麗的帥哥美女,很坦然地坐在這塑料凳上,擠在人群裡,只為吃一碗陽春麵和一碗小餛飩。
  • 《街頭美食鬥士2》和白鍾元「逛吃」武漢,等春暖花開再約武漢
    白大叔來自韓國,以製作美食的刀工和手法聞名於韓國料理界,是「The Born Korea」餐飲集團的老闆,有千餘家連鎖餐廳,遍布多國,可以說是韓國餐飲界的龍頭企業。因為父親的影響,白鍾元從小就非常喜歡美食。在大學期間經常跑去很遠的地方,只為了當地的食物。
  • 南寧只有晚上出攤的捲筒粉,素的只需要2.5元,客人沒位子站著吃
    南寧有一家夜宵攤兒,專門做捲筒粉,素的只要2塊5一卷,肉粉3塊錢一卷,肉加素加蛋的只有5塊5,這性價比很高,關鍵是他家食材都非常新鮮。老闆娘是一位美女攤子收拾得非常乾淨,所有的調料都放在不鏽鋼碗裡,這碗也是擦拭得一塵不染,調料看起來很新鮮,紅的黃的綠的單看這顏色就特別誘人。
  • 巷子裡開過吃吃看餃麵店 乾隆皇帝曾到此打卡?
    好不好吃你吃吃看巷因一家「餃麵店」得名昨日上午,天空下起傾盆大雨,記者從安樂街坊小區穿過,走進吃吃看巷,巷道長200餘米、寬3米多,呈現「L」字形南北走向。漫步巷內,亂石小路、小瓦蓋頂、風火牆、磨磚門樓,在雨天的映襯下,一股揚州市井氣息油然而生。
  • 徐州這家只有三家小店,30多年來只賣一種小吃,生意這麼好
    這家店的老闆是一個50多歲的男人,他做的這個辣蛋糕已經做了30多年了。你一定猜到了,這家小店就是著名的郭記麻辣蛋糕店,他的商店很簡單,只有三平方米,30多年來,他只把熱蛋糕當零食賣,他的生意很好,足以讓鄰居們羨慕不已。
  • 廣州這家20多年的小店,只賣餃子,10平方的操作間40多個工人在忙
    廣州人特別會吃,而且口味很刁鑽,只有超好的美味,才能得到廣州人的認可,廣州人喜歡喝湯,吃煲仔飯,水餃本應該是北方的一種食物,卻在廣州也紮下了根。這家上個世紀90年代開門營業的水餃老店,20多年專做水餃,被廣州人稱為是廣州第一好吃的餃子店,它就是廣州的聚榮餃子店。這家店裡的餃子全部都是手工包製。餃子的品種多達22種。這家小店,10平方的操作間裡有40多個工人不停地在忙著包水餃。
  • 像本地人一樣玩轉武漢,那你必須住在洞庭街!
    兩個鍋輪流切換,眼看著一個鍋裡要賣完了,師傅就得立馬開動做下一鍋。每天也數不清楚能賣多少鍋了,總之鍋裡的豆皮就沒有裝滿過,出鍋就賣空。南京路幼兒園對面的百姓燒烤,這家我吃了幾年絕對有發言權。7點後出攤,大筋子三塊一串,差不多到八點多剛好坐滿。據說附近很多網吧的人點這家外賣,所以就算店內沒有人排隊,老闆還是得一個個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