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拉,不認真,孩子你是不是「病」了。
暑假即將結束,經過兩周的調整,孩子們終於擺脫了長假的誘惑,認真思考,正式步入正軌學習。許多家長認為他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他們在假期裡忙著為孩子安排各種補習班和學習計劃,這讓他們很傷心。然而,教育孩子從來都不容易。總是有新的問題。
很多家長都很奇怪,怎麼自己小時候就沒有類似的麻煩,一有了工作不用家長催,趕緊去寫不說,寫不好還怕老師不滿意。
不僅僅基本技能欠缺,還特別膽小,並不會上廁所也不好意思說,往往憋到不能再憋了才跟老師說,這樣往往會尿褲子,惹出非常大的麻煩。
孩子的行為都是鍛鍊出來的,越不讓孩子鍛鍊自理能力,小孩子越是不會,這樣一旦在幼兒園發生了尿褲子、尿床的事情,孩子就會特別緊張,生怕同學和老師笑,越是緊張,越容易陷於這種困境。 而習慣的養成是一點一滴才能夠完成的,如果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孩子的這些行為的危害,在上學之前給孩子扳過來各種各樣不良習慣,這樣家長以後需要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就會越來越少了。
這時候糾正,還不算晚,這個階段孩子並不會認為什麼事,只會認為自己是在玩一種小遊戲,特別是天性好動的孩子,能夠坐下來並且逐漸延長孩子的專注時間,在他上學後對他的學業完成是非常有好處的。
遇到小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做家長的不能只是著急,和孩子亂發脾氣。 上課沒有專心聽講,回家面對工作並不會寫。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不要怕孩子寫不完作業,寫不完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明天他自己去面對同學和老師。
循序漸進的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急性子的家長,還可以擬定計劃書來一步步的培養孩子的糾正過程,而不是自己毫無標準的今天要求小孩子做什麼、明天要求小孩子達到什麼水準之類的。 其實,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父母在尊重與理解的前提下,幫助孩子一步步養成的,這個過程,不能偷懶,也不能沒有章法。
好習慣要從娃娃抓起,小孩子從幼兒期就需要在走路、吃飯、整理玩具等方面培養獨立性,同樣,進入到學齡階段,家長也需要重視孩子作業習慣的養成,不能馬虎。 愛玩是天性,當孩子出現工作懈怠時,家長過多地講道理,甚至批評、訓斥、責罵,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成績,通常是由於大腦營養不足,腦連接程度不夠引起,因此補充均衡的腦營養至關重要,可以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腦營養如全智嘉幫助孩子改善注意力,提高學習能力。了解更多可關注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