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楊開林)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將於2018年6月9日-11日在青島舉行。近日,記者來到連雲港中哈物流基地,初夏雨後的中哈物流基地,紅藍格外分明。
四年前,2014年5月19日,3公裡長的鐵路專用線經過8個月的緊張施工,具備了通車運行條件,中哈物流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當年盈利。
四年後,中哈物流基地已逐漸成為中亞五國過境運輸、倉儲物流、往來貿易的國際經濟平臺。截止今年5月19日,該基地累計完成貨物進出庫量超過1100萬噸,貨櫃空、重箱進出場量近75萬TEU。
四次見證 歷史銘記
2013年9月7日,在中哈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連雲港市政府與哈國鐵路公司籤署了中哈連雲港過境貨物運輸通道及貨物中轉分撥基地項目合作及協作協議。
2014年5月19日,中哈兩國元首在上海通過遠程視頻見證啟用了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項目一期,「一帶一路」首個實體平臺項目正式落地。
2015年8月31日—9月2日,中哈兩國元首在北京見籤江蘇省政府與哈國鐵路公司籤署《共同發展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東門」經濟特區和中國連雲港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區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7年6月8日,中哈兩國元首共同出席中哈亞歐跨境運輸視頻連線活動,標誌著以連雲港港和「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為重要樞紐節點的中哈亞歐跨境運輸正式開始。
而這些重要的歷史時刻已被歷史所銘記,亦成為連雲港港口發展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互聯互通 優勢凸顯
今年4月30日,第4列1350噸哈薩克斯坦小麥如期抵達連雲港中哈物流基地。這批哈麥在中哈物流基地內經過短暫的換裝之後,通過海運直接發往越南市場。「大約3列4000噸的哈麥已經在著手準備裝車發運,預計5月下旬將陸續過境連雲港出海。」中哈物流公司國際業務部副部長顧丹鳳告訴記者,自2016年2月25日首批720噸哈薩克斯坦小麥成功過境連雲港後,2018年還將有50列、12.5萬噸哈麥換裝出海,已經形成了常態化運營模式。
眾所周知,由中哈物流基地發出的國際班列早已覆蓋中亞五國所有主要站點,並延伸形成至土耳其伊斯坦堡和德國杜伊斯堡的兩條通道,已經成功開通了哈薩克斯坦出口小麥、烏茲別克斯坦通用汽車整車兩條東向過境專列和德國杜伊斯堡—烏魯木齊—連雲港—印度新德裡的公鐵海聯運班列。連雲港國際班列日均開行量達2.1列,整體年運量常年保持在全國沿海港口前列。
中哈物流基地依託國際班列,以哈麥過境業務為突破口,積極促進東西雙向運輸對流均衡化。在這裡,每天都會有汽車配件、醫療器械、建材產品等各類貨物通過國際班列運往中亞地區,而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糧食、棉花、有色礦等特色產品,也正在通過中亞班列由連雲港向外輸出。中哈基地正在發揮著「出口+過境」對外中轉優勢。據中哈物流公司副總經理左學梅介紹,2018年還將準備做冷鏈物流,利用中哈物流合資平臺哈鐵快運KTS箱的優勢,將中亞地區的肉製品和東南亞的水果、海產品形成物流互通。
互助創新 高效運轉
在新東方貨櫃碼頭前沿,工作人員正在對剛剛從船上卸下來的一批韓國進口石油瀝青罐式貨櫃進行查驗,確認無誤後直接拉往中哈物流基地。
這些罐式貨櫃將在中哈物流基地裝上火車後發往西安、蘭州等地,然後空罐由鐵海聯運返回韓國循環使用,通過「船-車-站」直取模式,減少了一次短駁運輸和兩次吊裝的作業環節,大大減輕碼頭重箱堆存壓力,有效的降低客戶成本。這是中哈物流基地作為「連雲港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海鐵聯運新模式的首次嘗試。
2017年4月28日,以中哈基地為基礎建設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正式揭牌運營。據連雲港海關的工作人員介紹,通過「港站一體」的監管模式,「將發揮通關環節少、物流成本低、運輸效率高、貨損貨差低等優勢,實現港、航、路、貿多方互利共贏。」
四年來,中哈物流一直在為升級準備,除了多式聯運監管資質外,還具備保稅倉庫功能,擁有海關各項便利服務舉措,信息聯通水平全國領先,與我國鐵路實現全面數據交換,中歐班列至阿拉木圖最快用時僅需6天。中哈物流正以更快速、更便捷、更便宜的物流品質,獲得了各方面的廣泛認同。數據顯示,2018年1-4月,中哈物流基地累計完成貨物進出庫量144萬噸;貨櫃空、重箱進出場量8.9萬TEU,貨櫃拆裝箱量3639 TEU,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互利共贏 以點帶面
2017年5月15日,連雲港港與中遠海運集團聯合收購了「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部分股權;6月8日,在中哈兩國元首的視頻見證下,中哈物流基地和「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兩地的中歐班列同時鳴笛開出,以連雲港港和「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為重要樞紐節點的中哈亞歐跨境運輸大幕正式拉開,開創了中哈兩國物流合作新模式。
未來三年,連雲港將以港口為核心,統籌布局物流場站樞紐節點、口岸換裝節點、貨源集聚節點,強化與鐵路、航運等企業和沿線節點合作,與此同時,加強對青島、天津、大連、營口以及俄羅斯東方港等港口的貨物流向、運價、時效、客戶等信息的研究,爭取部分貨源轉至連雲港口岸發運。
「2018年,我們將重點推動連雲港國際貨運班列開行800列,完成8萬標箱;推動哈國小麥運輸開行50列,完成12.5萬噸,全力打造總量最大、佔比最高、效率最優和對流平衡、特色鮮明、價值創造的新亞路大陸橋標杆和示範品牌。」集團總裁朱向陽告訴記者,現階段是重點聚焦班列與航線的雙輪驅動,著力優化江海河、鐵公水多式聯運體系,力爭班列上量。
今年5月份,連雲港港口與喬治亞阿納克利亞深水港的阿納克利亞開發財團商定了沿跨裏海國際運輸路線的貨運合作,並與亞塞拜然巴庫港籤署兩港合作備忘。在中哈物流合作的基礎上,連雲港港正在不斷拓展西向與中亞、西亞乃至歐洲,東向與日韓、東南亞等地區更廣泛的跨行業、跨國境、跨地區的國際陸海聯運模式。
談到2018年及未來三年計劃,中哈物流公司總經理劉斌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我們將按照集團高質發展、後發先至的要求,爭當標杆和示範,率先行動,確保完成各項任務目標。」據了解,「中哈」商標已經完成了註冊,在物流業和金融業正式獲得智慧財產權保護,但更深層次的影響是,它已經在「一帶一路」上唱響了自己的品牌。
發展機遇,千載難逢。作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明確的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城市,連雲港已被江蘇省作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城市,是連接太平洋西岸與大西洋東岸大陸橋運輸的重要國際樞紐。中哈物流合作共贏之路也將越走越寬,越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