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詞不達意!8種方法教會孩子精準表達

2020-12-16 父母堂

不要忽視兒童所聽到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詞彙的豐富性與準確性,直接影響到他未來的詞彙量和語言表達能力!要是爸媽能在孩子「命名敏感期」採用以下這些方法來滿足孩子語言學習需求,孩子將受益終身!

教寶寶準確表達

寶寶有表達的欲望卻說不出來!其實在寶寶說出第一個詞語之前,早已經開始理解和記憶他所聽到的詞彙了,要讓孩子早開口,就要教他準確表達。

可以這樣做:

1.說話前注意用詞在和孩子交流中,我們應該格外注意表達的準確性,儘可能使用含義明確的詞語,幫助孩子擴充詞彙量。舉個例子,「包」這個詞可以指代很多東西,像手包、背包、挎包、提包、塑料兜等,而孩子需要知道和聽到的,並不是「包」這個寬泛的概念,而是它具體是「什麼包」。

2.有必要較一較真兒千萬不要害怕準確用詞的繁瑣,和孩子講話時,我們有必要較一較真兒。對於孩子來說,在花園裡看到一隻小鳥,並且知道了它的名字叫做「喜鵲」,遠比只知道那是個會飛的東西要有意義得多。準確的描述和表達能夠使事物顯得更加生活、鮮明。

3.孩子需要真實體驗孩子將事物與語言描述建立聯繫的途徑繞不開真實的觀察、觸摸和感受。所以我們儘量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接觸、認識和學習各種詞語。

寶寶該讀什麼書?

寶寶書籍各式各樣眼花繚亂!但其實過多、過於複雜的視覺刺激卻十分不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應該儘可能把孩子的書目控制到少而精。

可以這樣做:

最適合:貼近實際生活書籍孩子在3歲,乃至3歲之後,最喜歡的仍然是貼近實際生活的書籍,因為它們更符合孩子發展世界、認識世界的需求。

最不適合:幻想題材書籍 那些幻想題材的書籍固然很有吸引力,但是對於尚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的幼兒來說,會干擾到他對真實世界的理解。

細緻表達

寶寶掌握了基本詞彙,但是不夠細緻!這時我們可以藉助動物模型,把一些概念傳遞給孩子。

可以這樣做:

1.動物模型準備就緒首先,我們需要準備幾組動物模型:馬、奶牛、豬、山羊、綿羊等。

2.動物名字是什麼把這些模型擺在孩子面前讓他來觀察,然後再告訴他每種動物的名字是什麼,引導孩子發現動物之間的區別。

3.母牛還是小牛犢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用詞要力求準確,說明白那到底是公牛、母牛還是小牛犢,是小羊羔還是大山羊。也可以指給孩子看哪裡是犄角,哪裡是乳房,哪裡是蹄子……其實早在學會說話之前,嬰幼兒就已經具有不斷接收新鮮詞彙的強烈願望了。

4.小動物們組建家庭認識各種動物之後,我們就可以提議孩子為小動物們組建家庭了。這個過程又是一次回顧新單詞、練習分類能力的機會。如果孩子有困難,我們可以把動物一家照成照片供孩子參考。分類實物卡

孩子需要了解各種同類的物品來認識世界!這時可以利用分類實物卡。它是學習詞彙的好工具,從孩子開始學習說話(大概2歲左右)就可以使用。

可以這樣做:

使用方法:

第一種:觀察討論就是僅僅拿著卡片和孩子一起觀察、討論。

第二種:分類配對是布置任務讓孩子完成。選出若干組同類卡片(每類兩張),隨意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為它們分類和配對(初玩階段選六組即可)。這項活動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幫助他建立空間感。

聽音猜詞

家中的孩子突然對發音格外敏感,喜歡拆分和辨認每個詞語的音節!其實這就是語言學習中的「音素意識」,是學習讀和寫的基礎。這時可以和他一起玩下面這個遊戲。

可以這樣做:

1.第一個字發音很重要!在桌子上擺放三種孩子認識並且能夠叫出名字的物品。接著,和孩子一起按順序念出它們的名字,並著重強調第一個字的發音。

2.傳達發布指令!然後發布指令:「幫媽媽找一找鴨……」說「鴨」字的同時用手指指向鴨子模型。接下來按照相同方法指出另外兩種物品。當孩子找到指令的規律後,就會迫不及待地代替我們叫出物品的名字。

3.擺放順序要注意! 注意,指令的順序應該和物品擺放的順序相同,這樣孩子才能提前知道我們會問什麼。經過數次重複,孩子對這些名字發音的辨識能力就會有顯著提升。

靜默遊戲

孩子總是靜不下來!其實,學習靜默是兒童的一門必修課。小孩子需要安靜的休息時間,然而他們卻很難控制自己,主動讓自己安靜下來。

可以這樣做:

1.不許說話不許動首先,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從現在開始要一起安靜下來了,不能動、不能說話也不能發出任何聲音。

2.閉眼靜默30秒前幾次練習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面對面坐,然後閉上眼睛,保持靜默30秒,以便孩子理解遊戲規則。

3.聽一聽周圍的聲音 當孩子成功進入安靜狀態後,我們可以提議他聽一聽周圍的聲音。聽,遠處有一輛汽車開過來了,有鳥叫,有鈴聲,還有腳步聲……和孩子一起分享我們的感受,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掌握詞彙三步驟

教了很多遍,寶寶卻總是記不住物品名稱!其實讓孩子掌握物品詞彙是有訣竅,我們可以通過說名稱、辨識和複習三步驟教給他!

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說出物品名稱。

根據孩子的興趣點或者正在進行的活動選出三種同類物品,如在做飯的時候可以藉機告訴孩子什麼是西葫蘆、西紅柿和甜椒。

第二步:辨識

首先,再把三種蔬菜的名字按順序複述一遍。然後向孩子提問:「告訴媽媽哪個是西葫蘆?」「指一指西紅柿在哪兒?」等等。提問順序依然是從左向右。有時候孩子可能描述不出來物品的樣子或位置,於是會直接把東西拿到我們面前。

第三步:複習

通過不斷地重複和練習,幾種物品就會深深刻進孩子的腦海。

沙畫練習

孩子還沒學寫字,卻喜歡畫各種圓圈和折線!其實這是寶寶對字以及寫字的動作產生濃厚的興趣的表現。這時我們可以為他準備一隻託盤,裡面鋪一層薄薄的細沙,然後用手指在沙子上「寫」東西。

可以這樣做:

1.來個沙畫示範吧!孩子動手實踐之前,同樣需要我們通過演示提供一個標準的範例,這樣他的動作從一開始就會比較規範。用手指寫字相較於握筆寫字要輕鬆許多。

2.畫壞了無所謂!另外,沙子可以隨意塗抹,寫得不好,一抹就掉。要知道,孩子其實很在意作品是否美觀的。

3.寫字能力提升!3歲以後,孩子寫的能力會得到進一步提升。他會變得喜歡用手指或鉛筆在某一現有圖畫的邊緣重描它的輪廓。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不敢表達,不敢大聲說話怎麼辦?兩個方法讓孩子敢於表達
    穎寶媽媽/文前幾天有一個粉絲朋友留言:我家寶寶快3歲了,膽子特別小,在公共場合都不敢說話?說話聲音特別小。不知道怎麼給陌生的小朋友交流,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知道要回來,有時候給別人說話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特別害羞,怎麼辦啊?
  • 開口之前,你真的了解孩子嗎?如何避免詞不達意的表達
    家長與孩子之間詞不達意怎麼辦?有效溝通從3點做起與孩子溝通其實和大人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很多時候我們約定俗成的一些默認的交流方式在孩子身上就並不適用,對於孩子來說家長說的話想要表達的和理解的可能會有出入,就需要進一步的解釋才行。交流之前如果能夠更加深刻地知曉孩子的想法,相信就能讓親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加順暢。
  • 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父母要幫助孩子矯正「語言邏輯」
    孩子說話總是前言不搭後語,毫無邏輯,這樣的情況家長們是否遇到過?有的家長認為這無傷大雅,孩子現在還在慢慢建立語言表達的系統,講話亂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而有的家長卻認為孩子的表達習慣不早點進行培養,之後就很難糾正了。
  • 寶寶兩歲了,教會寶寶學習說話
    所以說教寶寶說話也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我家寶寶現在都已經兩歲了。但是相對於別的小孩子說話也算是晚的了。不過雖然說話比較晚,進步還是不小的。我這次回去也是想看看。寶寶說話說的怎麼樣了?之前一直都說寶寶說話晚,不會說話。還想著去醫院給他檢查,檢查結果,沒想到說著就說話就學會了。比方說兩個字的,三個字的都可以說了。
  • 寶寶說話太晚?不願說話?家長用這4招,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科學研究,一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但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同。有些孩子在兩歲左右就已經非常靈敏了,口齒伶俐,甚至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有的寶寶在三歲左右還未開口說話,或者不願意表達。大家都明白,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未來尤其重要。
  • 寶寶開口說話遲?不願說話?家長用這四招,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科學研究,一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但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同。有些孩子在兩歲左右就已經非常靈敏了,口齒伶俐,甚至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有的寶寶在三歲左右還未開口說話,或者不願意表達。
  • 寶寶表達能力差,罪魁禍首是家人,這3種家庭的寶寶說話遲
    其實寶寶開口說話早晚和智力沒有太大關係,並不是開口說話晚、表達能力差的寶寶就不聰明,只是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阻礙了他們表達的欲望,或者父母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機會去鍛鍊說話的能力,從而導致他們跟同齡人相比語言交流能力較差,說話不夠清晰,因此父母要學會給寶寶創造說話的機會。在寶寶開口說話方面,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來自和寶寶朝夕相處的家人,這3種家庭的寶寶普遍說話比較晚。
  • 怎樣培養「會」說話的孩子?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很多媽媽都因為孩子「不會說話」著急,尤其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侃侃而談、自信大方,自己家的孩子怎麼總是路邊鼓掌的角色?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 可現實卻是很多孩子不夠自信,因害怕說錯而不敢發言,又或者吞吞吐吐、詞不達意。
  • 孩子語言表達欠佳?快來看韓國爸爸怎麼教孩子大膽說話
    姜gary的兒子小好才27個月,有些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說話都不利索的,但小好不僅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還能夠記住很多東西,日常和別人對話一點問題都沒有,去見陌生人也不怯場,還懂得尊老愛幼,尤其是對於女性的關愛也延續了爸爸姜gary的紳士,這麼小的孩子能夠做到這些,真的是小天才。
  • 孩子學習說話,抓住這三個階段,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作為父母,都很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叫自己一聲爸爸或者媽媽。寶寶似乎都有他們獨特的語言,當他們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們就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達需求。如果他們餓了,可能會拍拍肚子。如果他們渴了,可能會張張嘴用手指指一下嘴巴。對於孩子的這些動作,家長通常都可以明白。孩子學習說話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從聽到說。家長都知道,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孩子學會講話也有幾個階段。
  • 家長看:教會孩子8種思維導圖能力,解答孩子問題有方法懂思維
    孩子在學習上,努力、勤奮、刻苦,也沒有會思維、懂方法、會選擇更重要。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幫孩子思維、有方法、做對比、做選擇、看清問題的原因,衡權利弊,自然會解決問題。8種思維方式給大家分享一冊繪本,幫助父母給4-9歲的孩子啟蒙思維導圖,用故事的方式給小朋友講旅行知識、動物知識、地理知識、演講技巧、克服恐懼的小竅門等。
  • 寶寶說話晚,可能是父母教錯了,細數教孩子說話的4種錯誤態度
    娃出生以後,他們常常會按照書本來,比如說話,大部分父母都會從新生兒開始給孩子打基礎,希望寶寶能夠早說話、會說話。但是,很多時候往往事與願違,父母已經很努力了,孩子仍然不會說、說話晚。為什麼會這樣?很可能是父母教錯了!細數教孩子說話的4種錯誤態度!父母教孩子說話的4個態度,或是說話晚的「元兇」,看你中沒中?
  • 孩子突然說話結巴是口吃?不,只是娃思維的速度超過說話的速度
    很多家長曾反映過一個問題,就是寶寶在學會說話後的不久出現了口吃現象,原本說話很順溜的孩子突然會反覆吐字,表達不流暢。既然是很多家長都反映的狀況,那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其實這是眾多寶寶可能在成長中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表示十分的焦慮,害怕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表達上。
  • 孩子的語言發育不能光靠等,用對方法才能讓寶寶說得早說得好!
    兒童語言的發育又稱「語言獲得」,是指對母語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發育,即主要指兒童對母語口語中聽話和說話能力的發展。如果有人問,孩子什麼時候最可愛?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他,「是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媽媽 ,我覺得你最好看了呀!那為什麼火山會噴發啊?你是仙女媽媽,我是國王寶寶。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家長應該這樣教
    很多家長都會為自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犯愁,孩子小的時候說話詞不達意,家長就會想長大點會不會好些。可有些孩子即便長大了,說話還是會「吭哧癟肚」。到底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呢?,就必須鼓勵孩子開口說話,那些不給孩子說話機會,家長作風嚴重的教育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孩子表達的天性,讓原本愛說的孩子都能變得不善言辭。
  • 日常培養孩子說話能力的方法
    1歲以後,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說話,在做每個動作時都結合語言,更利於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比如,抱寶寶去睡覺時,對寶寶說:「現在要睡覺了。」這個過程是教會孩子理解動作,最終內化成語言表達出來的重要方式。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刺激寶寶講話。比如,寶寶指著橘子,表達出了要的意思。媽媽把橘子拿過來的時候,最好蹲下來讓寶寶看到橘子,然後對寶寶說:「給你,橘子。」
  •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愛說話會表達善溝通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說會道,善於溝通,一個會說話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更受歡迎,為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跟先天的遺傳因素有關,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更大,家有二胎的父母應該很有感觸,往往老二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比老大的更強一些!
  • 孩子兩歲半還不會說話,影響孩子說話的因素有這8點!
    所以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一是可以刺激寶寶開口說話,二是讓寶寶有個模仿的對象。2、家長說話語速太快前面說了,孩子學說話是靠模仿大人的,如果大人說話太快的話,寶寶根本模仿不了,也就放棄模仿了。4、對孩子有求必應訓練孩子說話,就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尤其是孩子有了某種需求時,是很容易激發語言能力的。這種情況,孩子一般是先用手指,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果家長明白了孩子的意思,並滿足了孩子,孩子也就懶得說話了。
  • 寶寶6個月說話,和2歲說話有何區別?語遲的孩子多出於3種家庭
    莎莎是一個2歲孩子的媽媽,按理來說孩子早該說話了,但是莎莎的寶寶卻遲遲沒有開口,許多人都說孩子開口晚是智商低的表現。3種家庭而且有一些特殊情況也影響孩子開口的早晚,如男孩開口普遍會晚於女孩,還有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說話也會比較晚。
  • 寶寶遲遲不開口?引導孩子說話有竅門,手勢、動作、眼神都很重要
    誰家的寶寶說話早了貌似很聰明的樣子,會獲得其他爸媽的羨慕,誰家的寶寶要是一歲多還遲遲不開口說話,爸媽便開始各種懷疑寶寶是不是發育節奏遲了?小徐的寶寶已經一歲了,平時都是由孩子的爺爺奶奶照看,但小徐兩口子只要一有空,還是會陪孩子外出溜達。這天周末,太陽剛好,於是小徐帶著寶寶到小區廣場上曬太陽,遇到鄰居家與自己寶寶年齡相仿的孩子,兩個家長便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