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焦慮成為孩子壓力?高中生拒絕與父母溝通,我們為你支招

2020-08-28 節節高教育蹊徑課堂


教育焦慮是全球父母都面對的一個問題。焦慮產生的背後是「愛」與「擔憂」。很多家庭卻因為這種焦慮產生不少的矛盾。


分享本篇給正在焦慮的父母們。



01

成年人普遍都有焦慮情緒,工作焦慮,情感焦慮,購房焦慮......教育焦慮也是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做過一個小調查,中國媽媽通常會因孩子以下事項產生焦慮:學校成績、校園安全、孩子手機上癮、起跑線競爭、家庭教育理念衝突、高考衝刺、青少年情感......


家長的這些焦慮是有原因的。每年全國都有上千萬的考生走進高考場,但據最新資料顯示,高考一本錄取率大約只有6%,211大學的錄取率為2.41%,985的院校的錄取率更低,僅為0.79%。面對如此嚴峻的升學形勢,當真到了多考一分就可以壓倒幾千人的地步,不參賽就淘汰,家長想要保持佛系是需要極強的心理素質。


(電影《起跑線》截圖)


這些焦慮很大一部分來自大環境的使然。如今的父母受教育水平都有所提高,所以對教育的要求自然而然的高了。這批父母大多都體會過學歷的好處,所以更加看重學歷。其次,通訊高度發展的今天,信息越透明「比較」越容易。試想一下,你在朋友圈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琴棋書畫,各種競賽,優異成績,你還坐得住?


02

去年熱播電視劇《小歡喜》聚焦高中生家庭,憑藉著笑淚交織的劇情,極富共鳴的高考話題,引發了眾多關注和討論。


劇中的父母就是現實中無數個高考生家長的縮影。「一人高考,全家備戰」不是臺詞,是現實。同劇中父母一樣,「備戰家庭」不僅僅面臨升學壓力,更要面對親子關係,家庭教育的難題。



家長們因為焦慮情緒導致無時無刻的關注著自己孩子的一舉一動,殊不知正在這過程中,這些焦慮已經嫁接為了孩子的壓力,從而引發不小的家庭矛盾。


不少劇中的單親媽媽宋倩一樣,過度管控自己的孩子,不管是飲食日常還是學習,全方位把控,所以即使她為了孩子放棄工作,不辭辛勞,換來的卻是孩子患上抑鬱症,一度想自殺。



屏幕外的我們都能感受到這個孩子的沉重與壓力。


宋倩經常掛嘴邊的一句話:「英子,你可是媽媽的一切啊!」在現實中又被多少父母說過?別以愛之名傷害孩子。

在學習這件事上,孩子才是學習的主導者,家長只是輔助者。事情總是物極必反,一旦這些焦慮情緒蔓延到孩子那裡,會產生什麼後果呢?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是不一樣的,而學生們的焦慮基本上表現為:


輕度的焦慮表現:

心神不寧,睡眠質量下降,學習效率下降,煩躁易怒等。

重度的焦慮表現:

腦子裡一片空白,不能正常思考,徹夜失眠,甚至出現幻聽、幻覺等現象。

更嚴重的焦慮表現:

就是有些考生一進學校或者班級就開始身體不適,胃疼、肚子疼,尿頻尿急等,甚至出現昏厥和休克。


這當然不是家長們願意看到的結果。


我們還遇到過很多高中生在高考之前,開始變得暴躁,沉默,拒絕溝通,甚至選擇打遊戲等逃避的方式來釋放壓力的。然而到達這個時候,90%的家長都會很無措。


03

家有高中生,家長到底應該如何做?

一:要教育,不要焦慮

迫於高考現實,要家長完全放手是不可能的,但是管理好自己的焦慮情緒,別給孩子增加壓力是必須要做到的。


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焦慮情緒,大概可以歸為衝突型、嘮叨型、回憶型和恐嚇型。例如嘮叨型家長面對孩子就忍不住的重複一些語言如「你怎麼還不看書」「你上課要認真」「你要努力學習」「要好好考試,不考個好大學你就完了」等等。



家長首先要正視自己的焦慮情緒,情緒起伏也不應該完全被孩子的成績左右。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是為了培養未來的人才。作為家長,我們就扮演好家長的角色,理性的幫助孩子,比如:了解趨勢,知道科技的發展方向,了解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幫助孩子規劃。結合趨勢,和孩子理性分析,共同制定大致的學習規劃。


舉個例子:湖北省高考於將開始執行3+3,語數英+理化生史地政六選三,如何選好六選三,是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孩子的性格、興趣和能力特點等。結合孩子未來專業的選擇,孩子目標學校的錄取要求等等。甚至需要提前給孩子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而這些規劃中涉及的因素,都需要通過和孩子一起去經歷各種活動,去陪伴孩子學習各種興趣課程,去觀察孩子的擅長,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到的答案。


提前做好這些,可比吼孩子嘮叨孩子強太多了。

我們無法抗拒社會一些功利的行為,無法避免物競天擇的規律,無法否認貧富差距的存在。焦慮的情緒很難被消滅,那不如直面問題,不否認不抗拒,但絕不能被左右。


二:是孩子的「戰友」,做好家長該做的

再次強調高考是孩子的戰場,在高考這場無聲的戰鬥中,主力軍永遠是孩子而不是家長!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大家分工明確,孩子搞學習,家長搞後勤。在此過程中充分的相信孩子,學習的事情教給孩子,因為你永遠不可能替孩子學習,只有干著急的份。在孩子遇見問題的時候,盡全力解決,信任學校,信任老師,也信任孩子。


家長要保持淡定,成為孩子的「定海神針」。尤其是高三的家長,面對成績波動孩子會慌亂,孩子越慌亂家長要越淡定,如果你都亂了,孩子就只會更崩潰。面對焦慮時,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理智,多一點心平氣。和孩子一起分析面臨的壓力和遇見的問題,才能更有利於他的成長。



現在,教育仍然是普通子女的出路。面對教育,我們沒有辦法說哪種教育方式是對自己孩子最好的,但是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孩子喜歡的父母,成為能夠真正幫助孩子的父母。


最後,溝通永遠是最重要的,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那不如心平氣和的和孩子進行一次深刻交談或許你也會得到答案。


高中生不易,高中家長也不易

為我們點讚


相關焦點

  • 臨近高考孩子壓力大,頻繁發火,父母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專家支招
    甚至會加重孩子的焦慮。請家長設想一下,兩個人開車上路,坐在副駕的人不斷提醒主駕,前面有個坑,小心;減速減速,你沒看見前面有個大車要超車嗎?你是怎麼開車的?瞪著眼睛好好開車……等等,主駕會做到愉悅而安全地駕駛嗎?一般是不會的。 在學習這件事上,孩子是主駕,家長是副駕,為了孩子更好地駕駛這輛學習的汽車,家長最好的辦法就是安靜下來,及時回應主駕的話,足矣。
  • 致家長:父母如何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不給孩子帶來壓力?
    圖片來源freepik事實上,承認自己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是完全沒關係的。最怕的就是父母拒絕承認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或者想當然地以為自己知道怎麼幫,逼著孩子接受自己給出的不切實際的建議。這樣不僅對緩解焦慮情緒無益,還非常有可能傷害親子感情。
  • 帶娃焦慮?娃也很焦慮!如何緩解?專家「支招」
    面對孩子的各種焦慮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緩解,與壓力和焦慮「化敵為友」?,剖析兒童壓力下的身心反應,為家長的合理應對支妙招。謝斌首先明確,兒童和成年人一樣存在壓力,只不過它們具有不同的形式、感受,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但是這些壓力很少被我們獲知和認識,因而也造成了家長和子女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在這種「不對稱」的影響下,一方面家長的困惑和焦慮得不到緩解,另一方面兒童的壓力得不到釋放,雙方間的鴻溝不斷加深。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給焦慮家長的行動指南
    每年春末夏初,大概是家長們最焦慮的時候。學區房、幼小銜接、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大學畢業後的就業,眾多關於教育的話題,連番「轟炸」家長,焦慮指數也不斷飆升。面對現有的教育資源分布和嚴酷的社會發展現狀,「焦慮」已經是家長們躲不開的話題。「焦慮的父母」並不是我們特有的問題。
  • 高中生壓力都來自哪裡?父母該如何幫孩子減壓?
    由於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焦慮過度。漸漸地,思想不集中,不能正常思維,滿腦子是問號;「有人超過,自己怎麼辦?」久而久之,一個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優秀學生發展到不能堅持正常學習。4、來自家庭的壓力。少部分學生家庭比較拮据,父母掙錢很艱難,但他們都極力支持孩子讀書,並告知孩子只要考得上大學,願意傾家蕩產、貸款也要供其讀書。
  • 從「課堂」到「直播」,學生高興家長焦慮,老師給我們支招
    但是由於今年的疫情給我們很多人帶來很多不便,有很多上班族在家待業,有很多同學開不了學,只能在網上直播上課。所以有很多同學也是不願意開學,對學生來說很高興而家長們來說有些焦慮。學生們聽得很迷茫,老師們為這樣的事情不知所措。
  • 教育心理:父母錯誤的溝通方式,易導致孩子的終身焦慮。
    父母明明該傾聽孩子的煩惱,到了嘴邊便成了「誰叫你去惹麻煩?!」很多父母都是這樣的。把對孩子自尊的打擊當作成功勉勵。殊不知無論孩子多大多成功,都很渴望來自家人的認同。而在家長永不滿足的鞭策下,孩子的心理壓力會越來越大。快樂也會變得越來越難。我們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 老班主任:給焦慮的高中家長4點建議,和孩子考重點大學有關
    但是,要做一名優秀的高中家長並非易事,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前所未有,為此,老班主任:給焦慮的高中家長4點建議,和孩子考重點大學有關——1、最好的陪伴,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從孩子進入小學,父母就變成了真正的家長,雖然一直都被稱為家長,但它的內涵卻一直在變,因為孩子在不斷長大
  • 孩子「拒絕上學」這是一種病
    由於存在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學齡兒童對學校產生恐懼和厭噁心理,對學習失去興趣,並且伴有身心症狀和拒絕上學的行為,也稱為「拒絕上學症」。據統計,13.8%的兒童情緒障礙為「拒絕上學症」。國內有研究發現,「拒絕上學症已逐漸成為影響患兒自身、家庭、學校的一種常見情緒障礙,特別是對兒童學業、社交、情緒和身心發展產生很大影響。」
  • ...成為教育熱詞,家長的焦慮成為常態,如何避免「無效的低層次重複...
    拒絕低效的「內卷」也就是低層次的重複!—— 黃兆開(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第二屆家委會會長)作為一名六年級學生的家長,黃爸爸說,「我們家孩子上學是住宿的,我比較擔心的是孩子住在學校是否適應,於是為孩子製作了一份《我住校的日記錄單》,讓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 拒絕焦慮,你不必成為最完美的父母
    這樣一種做完美父母的執念,對自己的苛責,反而深深影響著父母的情緒和狀態,焦慮、糾結、患得患失、壓力大。其實,我們不必成為完美的父母,做足夠好的父母、在進步的父母,就很好了。如果追求自己做一個完美的父母,那麼完美反而會成為對自己的一種束縛。因為這種「標準」容易讓人陷入對過去的自責、愧疚、對現狀的不滿、糾結、對未來的焦慮。這樣的情緒和狀態,會干擾家長的判斷和原則,不利於教育孩子,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也無法享受到陪伴孩子成長、親子之間那種單純的快樂與滿足感。
  • 班主任給你支招:面對繁重的升學壓力,高三學子如何緩解心理焦慮?
    對心理焦慮的同學,班主任可以主動交流溝通,坦誠相待,讓學生真正敞開心扉,宣洩不良情緒。另外,要指導家長善於傾聽,用好周末時間,多聽少說,讓孩子情緒得到有效釋放。要讓家長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向家長發發牢騷甚至是發發脾氣是正常的,這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情緒出口,宜疏不易堵。      4.抓住關鍵問題,進行及時幫扶。
  • 與高中生聊什麼,家長必看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網際網路碎片化信息無時不刻地吸引著學生的目光,尤其是高中生。據一項調查顯示,在問及高中孩子「最想和父母溝通的內容」時,93%的受訪者的答案都與「關注自我」有關。但在現實中,大部分高中生說父母跟他們談得最多的是與學習和學校相關的事情,少部分父母會和孩子談論「未來職業規劃」,只有極少數父母會跟孩子談論電影明星等與學習完全無關的內容。怎麼樣,聽起來確實反差很大。從調查中得知,父母最愛談學習,而這恰恰是讓高中生最反感的。可是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不斷詢問孩子學習上的事情,給他們增加了心理壓力。而當孩子不想溝通時,大多數家長又束手無策。
  • 親子溝通偏差大 孩子喊話父母:請給我們「試錯權」
    在武漢中學進行的關於親子溝通的調查中,高二(2)班學校小嘉(化名)在調查表中這樣呼籲。記者了解到,在關於學生是否「聽話」的調查中,超過五成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但超過七成孩子卻認為自己「聽話」,在親子溝通的有效性上出現了較大偏差。學生們普遍「吐槽」的是,家長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強加到他們身上,卻忽略了他們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學生們呼籲:「請給我們試錯權!」
  • 家長如何幫高三學生緩解壓力?大學生怎樣應對焦慮?心理學專家來...
    疫情當下,關於心理方面你有什麼想問的問題嗎?歡迎大家撥打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4009678920、010-67440033、027-59427263,或微信留言,我們將邀請專家為你解答!
  • 父母的焦慮,孩子的焦慮
    ,生活中充滿了太多的焦慮,明明可以很開心的事情,卻往往有焦慮為伴,焦慮不再是一種偶爾的情緒,而是生活的伴生品。焦慮本身是一種情緒,是面對棘手的問題或者壓力很大的時候產生的情緒,孩子成為焦慮的影響者,對孩子而言並不是太好的事情。
  • 孩子壓力大,焦慮,壓抑,情緒低落,家長怎麼破?
    孩子壓力大,焦慮,壓抑,情緒低落,家長怎麼破? 如果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他就會感到焦慮、壓抑、情緒低落等心理狀態,嚴重的會讓他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不要給他過高的期望,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平時注意幫他緩解學習的壓力,讓他能夠認真專心去學習,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
  • 高中生能力培養孩子不想上學,家長咋辦
    「看這裡,你認為這些話是如此熟悉嗎?你有沒有告訴孩子。每個家長都喜歡孩子們,這是為什麼這麼做?家庭教育在哪裡有問題?孩子真的需要什麼?因為她女兒的逃跑,我不上學,我也喜歡你周圍的父母。問人們到處,問人,我終於開始了學習來發展這條路。開始改變我的生活和與孩子的關係。讓你的孩子成為今天生命的主人。所以從我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增長是什麼時候?父母如何做,如何啟動更重要。
  • 孩子壓力過大,焦慮,情緒低落,家長怎麼辦?
    回想一下你自己的學生時代,你會因為一次重要的考試、一場大型比賽或一場表演而感覺到壓力很大?現在的孩子承受的壓力比你小時候可要大得多,也多得多。雖然適當的壓力可以激勵孩子努力向上,但壓力太大就會導致孩子出現許多心理問題。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讓孩子遠離焦慮》作者塔瑪·瓊斯基,美國著名焦慮問題治療專家,致力於幫助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讓心靈成為更安全的地方」。在這本書裡,作者分析了焦慮信息,教會家長如何更好地鼓勵和引導孩子克服焦慮。下面我將從「孩子產生焦慮的原因及療法,具體的焦慮問題及措施,家長怎麼做減少焦慮對孩子的影響」三個方面闡述家長引導孩子面對焦慮,直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