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公園將比鄰德洲城

2021-01-13 德洲城

項目簡介:
  大亞灣區客家民俗公園項目位於大亞灣區西區,南臨南邊灶村搬遷安置居住小區,東面和北面臨近龍山一路和龍海二路,西望深圳龍崗。建築功能主要包括廟宇、宗祠以及配套管理用房等。
客家民俗公園項目計劃建安總投資約為5000萬元(總投資包含建築土建安裝、室外環境及管道建設、不含建築內部二次裝修)。項目用地性質待定為文化娛樂用地。
本項目建築單體以傳統嶺南民居、宗祠為範本,依據自然條件包括地理條件、氣候特點,體現出的防潮、防曬的特點。本項目為仿古建築,擬以活動殘疾人坡道代替固定坡道作為無障礙設計。
  在建築的細節上,本項目大量添加了各種能夠表達嶺南建築韻味的符號,如屋頂的鰲魚,門前的石級欄邊石,牆上的樨頭,建築正面的封簷板、麒麟、雀替、石月梁等等,充分體現了嶺南建築的人文精神,使建築成為傳承嶺南民俗文化的載體。


規劃與建築設計說明
一、 項目綜述
1.1項目概況
大亞灣區客家民俗公園項目用地面積20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為4300平方米。建築功能主要包括廟宇、宗祠以及配套管理用房等。
項目位於大亞灣區西區,南臨南邊灶村搬遷安置居住小區,東面和北面臨近龍山一路和龍海二路,西望深圳龍崗。
客家民俗公園項目計劃建安總投資約為5000萬元(總投資包含建築土建安裝、室外環境及管道建設、不含建築內部二次裝修)。項目用地性質待定為文化娛樂用地。
1.2城市背景
惠州是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舊稱惠陽地區(簡稱惠陽),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稱,同時惠州是客家人主要的集中居住地,惠州客家人是在東江流域包括客家先民、客家人和客家後裔生活的族群,是客家民系中的一個地域群體。
1.3基地現狀及氣候特徵
客家民俗公園的基地較為平整,東部比西部稍高。
項目基地位於惠州市,惠州市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全市,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二、 任務解讀
2.1任務解讀
客家民俗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支流。本項目立足在傳承嶺南建築文化,提倡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運用傳統的設計手法和建築材料體現嶺南精神文化特徵。為大亞灣打造一處沉澱嶺南三千年典型建築形象的場所。
一個個單獨的個體因血緣而凝結匯聚成的家,構成了一個民族和國家最基本的社會細胞。尋根問祖、認祖歸宗,是維繫民族與國家團結髮展的根本所在。
建築是歷史的紀念碑,是石頭的史書,當書籍和文字被淹沒時,只有建築還在向人們說話。宗祠上的一石一木一字一圖,都烙印著一個家族的人文意象,凝固著對前人的尊重和傳承,也開啟了下一代對於家國更深遠的理解,成為歷史的印證、文化的指引、心靈的寄託。
客家民俗公園主要立足於以下四個目標:
為休閒遊憩提供一個場所;
為紀念祖先提供一個介質;
為展示客家民俗文化提供了一個載體;
為傳承嶺南建築文化提供了一個窗口。
2.2孝親文化分析
「百善孝為先」文化,它體現了感恩,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天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善孝之心,人皆有之」。客家民俗公園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供了一個場所。
2.3宗祠廟宇文化分析
宗祠文化分析
宗祠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過對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親關係的延續為紐帶,把整個家族成員聯繫起來,並形成宗族內部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宗祠代表著的是一個家族的祖先,這裡往往蘊藏著一種質樸卻又強大的精神動力。
廟宇文化分析
客家人通過修建廟宇表達對神明的崇拜。神明崇拜除了滿足傳統社會安全的精神需求以外,還有非常重要的道德維繫功能。「抬頭三尺有神明」,在因果報應思想的長期灌輸下,人即使獨處也不敢肆無忌憚。神明成為道德、治安的有力維護工具。


三、 總平面設計
3.1功能布局
客家民俗公園總體設計內容主要包括兩大部分。
① 公園北部用圍牆分隔出一個包含廟宇和假山的空間;
② 公園中部和南部主要布置的是數目眾多的宗祠和風水塘。
3.2空間結構
客家民俗公園以一條南北貫通基地的人行步道為軸線,聯繫各個功能節點。從南至北依次是:牌坊—風水塘—宗祠—景觀廣場—宗祠—廣場—廟宇—假山。
本項目採用傳統的布局形式—梳狀布局形式,本項目的建築單體布局,亦按照傳統方式,單體入口都朝向正南方。
本項目基地南部布置有風水塘,北部布置有假山,形成了背山望水的風水格局。
3.3總體交通組織
客家民俗公園採取人車分流的交通組織方式。公園在分別南邊和西邊設置了一個出入口。
本項目設置了一個環形的車道,在道路周邊布置了眾多的停車位,為車輛的停放提供了便利。
本項目南部宗祠和北部的廟宇採用了純步行的步道交通,創造了安靜舒適的環境,不受機動車幹擾。
四、 建築造型設計
本項目建築單體以傳統嶺南民居、宗祠為範本,依據自然條件包括地理條件、氣候特點,體現出的防潮、防曬的特點。本項目為仿古建築,擬以活動殘疾人坡道代替固定坡道作為無障礙設計。
在建築的細節上,本項目大量添加了各種能夠表達嶺南建築韻味的符號,如屋頂的鰲魚,門前的石級欄邊石,牆上的樨頭,建築正面的封簷板、麒麟、雀替、石月梁等等,充分體現了嶺南建築的人文精神,使建築成為傳承嶺南民俗文化的載體。
本項目的屋頂形式採用傳統嶺南建築的硬山屋頂形式;
山牆形式採用傳統嶺南建築的鑊耳山牆和人字山牆;
建築材料採用傳統嶺南建築的清水磚牆。
五、 景觀設計
本項目在中軸線上布置了一個半月形的風水塘,它既含有一定的風水價值,能夠體現客家風情,同時也創造了優美的景觀環境,湖邊的重簷亭也為群眾提供了一個休憩的場所。
位於基地北部的假山以及榕樹林創造了一個親近大自然的環境,高大的圍牆把北部幽靜的環境隔離開來,獨立形成了一個優雅的小天地。


六、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經濟技術指標表
項目名稱 數量 數據 備註
規劃用地面積 20000㎡
總建築面積 4288㎡
其中 廟宇 4 840㎡(每間210㎡) 含綠化每間佔地336㎡
宗祠1 26 1170㎡(每間45㎡) 含綠化每間佔地60㎡
宗祠2 20 1260㎡(每間63㎡) 含綠化每間佔地84㎡
宗祠3 5 405㎡(每間81㎡) 含綠化每間佔地108㎡
宗祠4 1 144㎡ 含綠化每間佔地207㎡
宗祠5 1 180㎡ 含綠化每間佔地261㎡
管理用房 1 91㎡
值班室
衛生間 2 182㎡(每間91㎡)
土地廟 1 16㎡
計容建築面積 4288㎡
建築基地面積 4288㎡
建築密度 21.4%
容積率 0.214
道路密度 18%
綠地率 39%
宗祠總數 53
停車位 78個
註:單體面積包含內天井。




相關焦點

  • 德洲城(德州城)
    用手機看 德洲城(德州城) 尾房普通住宅打折優惠宜居生態公園地產 免責聲明: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後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築面積。註: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 2019成都·龍泉驛首屆客家民俗燈會將於1月31日開幕
    2019成都·龍泉驛首屆客家民俗燈會效果圖(成都龍泉驛區委宣傳部 供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世光):1月31日,由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成都·龍泉驛首屆客家民俗燈會」將在成都市龍泉驛區蔚然花海景區亮燈
  • 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贛南就是現在的江西南部,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之一,客家民俗文化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厚,質樸無華,務實避虛。「遷海令」,沿海居民向內地擠壓,部分人回遷到贛南,與世居贛南的客家交錯奠定了贛南居民的現代格局。
  • 客家民俗風情大全
    客家話    客家方言是漢語八大方言之一,以唐宋漢語為基礎,以百越土語為輔助的一種語言共同體,是客家文化最顯著的標誌之一。全世界客家人公認的純正客家話是以梅縣話為標準音的。在梅州,客家話播音已成為廣播電視臺的一大特色,《客家話方言詞典》也已修訂出版。
  • 【客家飲食民俗】客家美食——竹筒飯,沒吃過就不要說你是客家人!
    客家飲食民俗飲食民俗是重要的烹飪文化遺產,有很強的民族性,地域性、社會性、傳承性、對客家人的禮儀、道德、行為規範有深刻的影響,在一定意義上是窺視客家社會心態的窗口,主要體現在日常飲食,歲時節日飲食,宗教信仰活動和社交、婚嫁、生喪等活動中。
  • 客家文化、川西民俗、千人祈福……過一個有特色的新年
    1月24日至2月8日(除夕至元宵節)期間,以川西民俗活動展示為主線的「川西民俗解鄉愁」將在此舉辦,這個熱鬧非常值得一看。觀民俗、文化表演,購年貨、賞民間工藝,活動將全面而生動地再現了民國初年川西地區的民俗風情和川西人民的生產、生活習俗以及當時人們豐富、淳樸的文化生活和種類繁多、頗具特色的民間工藝。
  • 河源客家文化公園,每一處美景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提示:點擊上方"萬綠河源"↑免費關注本公眾號河源客家文化公園位於河源中心城區,規劃建設佔地面積
  • 公園、藝術園、購物……
    地鐵4號線北延線將於10月28日正式開通,這條線路將極大方便龍華北片區市民的出行,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公園內將建成國內首家民法博物館,展示民法誕生和發展的歷史。觀瀾老街、古墟觀瀾古墟是深圳歷史上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也是最能反映深圳近代社會經濟、社會文化、客家民俗風情的實物建築群
  • 傳承民俗文化、中西合璧煥新生……鹿港大宅、高雄客家文物館這些...
    江慧卿鹿港民俗文物館工作人員我們鹿港民俗文物館是清末民初的展品裡面都是早期先民的智慧巧思展現出鹿港人當時的民俗風情,臺灣的客家民俗也伴隨著早期客家先民赴臺而逐漸被保留下來。有數據顯示,臺灣的客家人數量已經超過400萬之多,臺灣高雄還專門設立了一座客家文物館。
  • 走進儋州:看農業主題公園 品客家文化風情
    海南鄉村旅遊體驗活動第五站,記者帶您走進儋州洛南村委會力乍、屋基村到屋基看農業主題公園在力乍品客家文化風情力乍村鄉愁博物館內展品南國都市報6月30日訊(記者梁振文文/圖)彎曲整潔的街道,6月的儋州洛南村委會綠意瑩瑩。
  • 客家百年民俗齊上陣 千門花火鬧元宵
    元宵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一個以燈為俗、擺龍舞獅的日子,也是客家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    梅州乃世界客都,鬧元宵的習俗由來已久,民俗活動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興寧賞燈大過年、豐順埔寨燒火龍粗獷雄渾、大埔迎龍珠燈宛如巨龍……人們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作為文化之鄉,梅州地區的元宵民俗活動年年如約而至。
  • 跟我走進贛南鄉村,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客家民俗風情
    不安現狀、不畏艱難,這是客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客家民俗文化是以漢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同時在遷徙過程中還吸收了畲、瑤等少數民族的優秀民俗文化,成為絢麗多姿的漢族民俗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部分。二,贛南民俗文化的特點。
  • 中國內陸神奇的客家王朝,西部客家第一鎮洛帶,感受原生態客家文化
    洛帶古鎮之客家文化 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洛帶古鎮還有這中國西部第一客家鎮這樣的美譽,卻是為何?目前有85%的居民多為客家移民的後裔,傳承著客家人的鄉音,鄉俗,又被四川這邊的民風民俗影響著,融合著,這裡有著經典的客家建築,客家美食,客家民俗,比如一年一度的「火龍節」,「水龍節」等等,因此才成就了今天這樣一個「中國內陸神奇的客家王國」,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
  • 龍巖學院學子設計客家元素紀念品傳承民俗文化
    實踐隊首先到達長汀客家代表建築——大夫第。「雖然平常很多人來參觀,但是研究還是不夠全面,這些年輕人能對這些古代客家文化這麼用心的探索,我們老一輩人看著都覺得高興。」景區管理人員說道。  在童坊鎮彭坊村參觀時,實踐隊一行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刻紙龍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彭坊村刻紙龍燈,是集美術、書法、繪畫、雕刻於一身的民間綜合刻紙工藝。
  • 甘坑客家小鎮煥新綻放 「十一」黃金周美食美景民俗等你來
    甘坑客家小鎮煥新綻放後,即將迎來「十一」黃金周。同時作為2018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的分會場,甘坑客家小鎮將圍繞小鎮的「十大美食、十大美景、十大民俗」舉辦各類活動。如享受美食優惠,體驗舞麒麟、客家山歌、木偶戲、漢服秀等傳統民俗,還可以在小鎮的美景前打卡、在各項目消費集章贏取小涼帽禮品,這都將給廣大市民和遊客帶來全新體驗和樂趣。
  • 客家民俗博物館!
    鶴湖新居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群客家民居建築藝術的結晶有深圳"客家之都"之稱1996年被原龍崗鎮政府闢為客家民俗博物館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鶴湖新居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在深圳現存300多座客家圍屋中是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 概講河源客家文化公園
    河源市客家文化公園位於河源中心城區中山大道與永和路交界處(萬隆城隨近),它的佔地面積130公頃。是一個能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的主題公園,有系列多娛樂場地,如健身、科教、雕像、景點、展覽、表演等等娛樂賞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 古建築變民俗博物館:文化觀光邏輯中的客家圍屋活化
    在一個「售賣特色」的時代裡,重新整合、重塑文化資源的過程常常意味著將地方傳統、民俗、懷舊想像融入日常生活、大眾娛樂和公眾教育之中,使懷舊成為一種消費,文化也可以成為商品。這一舉措好像實現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雙贏局面,然而「利用」之後的無處不在的「縫隙」,卻一再告誡我們必須對「新舊轉化」的方式和成果設想保持審慎的樂觀。
  • 詮釋Park living公園生活創想|深圳白鴿湖文化公園
    ——新周刊白鴿湖文化公園實景俯視圖白鴿湖文化公園地處城市生態中軸、觀瀾山水軸芯,作為深圳市龍華區觀湖街道重點推進的文化惠民精品工程,將被打造成觀湖首個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白鴿湖文化公園實景圖龍華歷來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本案項目設計師將百年客家碉樓、祠堂、親水平臺、風雨連廊、休閒廣場、九龍牆、半月湖等公共設施,融於項目景觀規劃之中,形成以展現客家文化特色為主的文化公園,讓人們在欣賞客家文化的同時漫享公園生活。
  • 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重遊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龍泉驛洛帶古鎮
    洛帶古鎮之客家文化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洛帶古鎮還有這中國西部第一客家鎮這樣的美譽,卻是為何?300年前,明末清初,川渝兩地歷經動亂之浩劫,人口荒蕪,百業荒廢,於是就有了湖廣填四川的歷史事件,一部分客家人就來到了洛帶,在這裡艱辛耕耘,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