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默契小甜瓜,每天分享不一樣的小知識
在上兩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數列有關內容,這一篇我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函數的零點和極值問題。這個題目同樣源於筆者接的一單問答中幾個填空題的其中一道,感覺有點啟發意義,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樣的,不妨先動手做一下,然後再接著往下看。這道題中包括兩個未知參數a、b和一個絕對值符號,討論起來比較複雜。但是按照題目要求,只需要找其中一個正確答案就可以了,我們很自然地想到選一個信息較多的條件。於是我們假設a=1;考慮函數 g(t) = (t-1) - 3|t-1| (t≥0),很明顯直線 t =1 將 g(t) 分為 0≤t<1和t≥1 兩部分,這兩部分均為 t 二次函數的一段,而這兩個二次函數的對稱軸分別為t=-1/2 和 t=5/2;第一段函數在其對稱軸的右邊,所以 g(t) 在這一段( 0≤t<1)單調遞增,第二段函數的對稱軸(t=5/2)在這一段的中間部分,多以 g(t) 在這一段( t≥1)先減小後增大。我們計算出t=0、t=1、t=-5/2 這幾個點的值然後作圖如下:
由於 t=x ,所以在 x≥0 時 g(x) 極值點的縱坐標和升降趨勢和 g(t) 相同,我們可根據 g(t) 的圖像作出 g(x) 在x≥0 時的圖像,又由於 g(x) 為偶函數,所以 x<0部分的圖像也可以作出來了:
所以我們知道 a=1 時,f(x) = g(x) - b 有三個極小值點,當 -9/4<b<-2 或者b=0時 f(x) 有4個零點,當-2<b<0 時 f(x) 有6個零點 。所以由③可以得到⑦,④可以得到⑧,就該題而言當然就已經結束了。
但是接下來,我們更深入探討一下,a 的大小與 f(t) 極值點之間的關係。我們回到 g(t) ,其兩段函數的對稱軸分別為 t=a-3/2 和 t=a+3/2,當 a<-1/2時,兩個對稱軸分別在這兩段函數的左邊, 此時 f(t) 在 0≤t<1,和t≥1 兩段都是上升的:
當 -1/2≤a<3/2時,此時第一段函數的對稱軸仍然在這段函數的左邊,所以這一段 f(t) 是上升的。而第二段對稱軸跑到 1 的右邊,所以第二段先下降後上升:
當 3/2≤a<5/2時,第一段的函數的對稱軸跑到 0和1之間,第二段函數的對稱軸仍然在1 的右邊,所以這兩段函數都是先下降後上升的:
當 5/2≤a 是,第一段函數的對稱軸跑到1的右邊,所以第一段函數下降,第二段函數先先下降後上升:
將 t 換成 x,根據對稱性得到 g(x) 的趨勢圖像,而 g(x) 與 f(x) 之間只差了一個常數b ,他們的升降趨勢相同:
所以當 a≤-1/2時,f(x) 有1個極小值點,當 3/2<a<5/2時,f(x) 有4個極小值點。所以由①可以推導出⑥,由②可以推導出⑤。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算出各極值點的大小討論a、b不同取值情況下零點的個數,這就太複雜了,高考中一般不會出現太複雜的題目,這裡就不在討論了,感興趣可以再做一下。
小結
本文通過一道高考模擬卷的填空題,展示了分類討論的一般思路。這道題雖然只是一道填空題,但過程還是比較麻煩的,其完全可以當作一道大題出現,我們的思路為用t替換 x ,然後通過分段討論將函數轉化為我們熟悉的二次函數,然後通過討論 a 取不同值時,兩段函數的對稱軸的位置,得到函數的上升和下降趨勢,從而得到函數極值點,再通過映射 h: x->t 在 x≥0 時的單調遞增關係和 f(x) 為偶函數特性,得到全定義域內 f(x) 的極值點和零點。
這種題目難點在於很麻煩,需要我們耐心仔細地討論各種情況,這在考試的環境中(高度緊張)是尤為難得的,碰到這種題目不要慌,先轉化為我們熟悉的形式,然後分各種情況討論。如果對情況把握不準(例如這裡為什麼用 a 分段討論),我們先找出影響結論的關鍵因素(這裡極值點和零點的關鍵在於函數的升降趨勢),找到關鍵因素(這裡的a)後,找出一個臨界值(這裡是兩個對稱軸在 x=0,和 x =1處 a 的取值) ,這樣就知道把 a 分哪些情況討論了。
最後,依然用右手螺旋定則為大家點讚,為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們加油。如果對左右手定則記不清楚的話,在文章高考物理中的左右手定則,超全超實用中有總結,歡迎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