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描寫農村風光最為清新有味的一首小令,整篇無一字不佳

2020-12-22 騰訊網

劉熙載曾經在《藝概》中說:「詞要清新」,所謂清新,便是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是「澹語要有味」的美妙。許多著名的詞作家,都寫過符合這樣特點的作品,比如辛棄疾。

辛棄疾曾經長期賦閒在農村,寫下了許多關於鄉村風光的詩詞佳作,下面這首《清平樂·村居》,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詞用「清新」兩個字來描述,當真是妥帖非常,其描寫手法、構思、結構,無一不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特點。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小令,短短四十餘字,卻將一個農村五口之家的生活描繪的活靈活現,讓人讀完深深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和樂趣,令人回味無窮。

化平淡為神奇的美好詞境

上片開頭兩句描寫這五口之家的住所,他們有一所矮小的小茅屋,屋旁邊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潔淨的小溪,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辛棄疾在這裡,僅用了兩筆,便將茅屋、小溪、青草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點名了環境的優美,讓讀者置身於一個安靜美妙的自然與人文和諧的圖畫中。

三、四句「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寫這一家之主,兩個滿頭白髮的夫妻,親熱的坐在一起,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十分悠閒自得,令人羨慕。這兩句,寫得十分平淡,但是卻將那種溫馨、愜意的老夫老妻的形象表現了出來,具有極妙的詩境。吳音,正是古吳國的地方話,辛棄疾寫這首詞時,人在江西上饒,這在春秋時期正是吳國的地盤。

而到了下片,更是純採取白描的手法,用四句話寫了三個人,妙在讀完便能讓我們感受到三個人不同的形象!

大兒鋤豆溪東」,大兒子是家中的勞動主力,所以他在溪東田地裡除草;「中兒正織雞籠」,二兒子年紀已經不小但是還沒有成年,所以只能作為輔助勞動力在家中編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而最小的兒子,不僅沒有成年,也還未懂事,所以他到處調皮玩耍,正躺在溪頭剝蓮蓬吃。

這四句話,極其通俗易懂,但是卻栩栩如生的為我們刻畫了三個人的形象,構成的意境耐人尋味,尤其是小兒子那種無拘無束的天真姿態,更是描繪的饒有趣味,堪稱神來之筆!而在對小兒子的描述中,一個「」字,更是精彩非凡,恰到好處,將那種小孩子的天真活潑,頑皮胡鬧的勁頭,全都表現了出來。(無賴,指頑皮天真,是一種愛稱,並沒有貶義)

你看這首詞,沒有一句不通俗易懂,但是組合起來,卻如此妙趣橫生、饒有趣味,可謂字字千金,處處恰到好處!高手作詞,便是能化平庸為神奇!

獨具特色的描寫和結構

這首詞,相信許多人在中學都學習過,但是現在再讀來,卻別有一種獨特的清新滋味,十分享受。

首先,這首詞在寫景上便很有特色,辛棄疾將茅屋、小溪、青草這種農村中最常見的事物,組織在一個畫圖中,但是讀來卻那麼清新優美,而其中穿插的這一家五口的形象,更是各有特色,充滿了寧靜與祥和,充滿了生機勃勃與樸素美好。讓讀者讀完之後,便有一種詩情畫意、耳目一新的感覺,可見辛棄疾的概括功力,令人佩服!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筆濃墨,純用白描的手法,將一個鄉村五口之家的生活,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出來,那種活躍的畫面感,讓人一讀之下,全都浮現在了腦海中,其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的情態,其濃厚的生活氣息,不是辛棄疾這樣的大手筆,難有這樣舉重若輕的藝術境界!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以小溪為中心,布置人物圖畫,茅屋在小溪旁邊,茅屋的小院中有老夫妻喝酒談天,還有中兒在編織雞籠,大兒子在溪東鋤豆,小兒子在溪頭玩耍,這麼一來,讓整幅畫面顯得緊湊和諧,這個「溪」起到了全圖連接的關鍵作用。

有人評價說,這首小令將農村生活寫得如此寧靜美好,是為了突出作者對抗金大業的關心,所以粉飾太平來襯託,這樣才能激勵人們去抗擊金國、收復中原。或許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卻看不出這首詞表現了這種意味。所以,不妨不要想得那麼複雜,這首詞,就是單純的美,就是辛棄疾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和讚美,就是對美好事物的極端表現。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以豪放詞著稱的辛棄疾,他的《清平樂·村居》為什麼描寫田園生活
    >藝概·詞曲概》中評價詞的創作時寫道「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劉熙載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詞要有清新的一面,描寫恬靜安然的場景的詞句讀來要有值得品味的地位。辛棄疾的這首《清平樂》正具有「詞要清新」和「澹語要有味」的特點。這首詞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描寫手法、結構和構思三個方面。
  • 辛棄疾極經典的一首詞,構思巧妙,清新優美,令人深深陶醉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一生堅持抗金北伐,故受當權主和派的排斥和打擊,長期未得重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閒居達二十年之久。
  • 一天一首古詩詞:辛棄疾《武陵春》
    武陵春:詞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賀鑄詞中引用李白《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句,別名「花想容」,雙調小令。以毛滂詞為正體,雙調四十八字,上下闋各四句三平韻。「五日」二句:《詩經·採綠》:「五日為期,六日不詹。」「不免」二句:古人有喜鵲報喜訊的傳說。來也三百裡,去也三百裡,約定五日是歸家的日期。
  • 辛棄疾的一首詞,以小見大,其中一聯五味雜陳
    雖然辛棄疾一心報國,意欲收復失地,但是南宋朝庭積弱,高宗對他有所猜忌,而孝宗雖然主戰,但也不曾重用辛棄疾,正當壯年的他罷官,在帶湖(江西上饒)、瓢泉(江西韶山)一帶閒居。心中的理想與眼前的現實差距巨大,致使辛棄疾的一腔憤懣無法排遣,借詞令一抒胸臆。今天我們一起品讀的一首小令,即是其在閒居時的一首佳作。
  • 辛棄疾最有趣的一首《玉樓春》,整篇幽默活潑,末二句笑中帶理
    宋寧宗慶元二年,即公元1196年,這正是辛棄疾賦閒農村的時期,但是這一年卻發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原來,辛棄疾所閒居的上饒帶湖寓所被火燒毀,辛棄疾不得不遷居到別地,所遷居的地方,便是鉛山東北地區,在此地,有一口清泉,形狀如瓢,詞人便把它叫做「瓢泉」。
  • 辛棄疾最平和的一首詩,描寫了農村場景,充滿了生活氣息
    鐵血硬漢也有柔情的時刻,豪情壯志的人也有歸於平淡的時候。辛棄疾就是如此,他得一生致力於報效祖國,可是掌權者拋棄了他,讓他的報國雄心無處施展,於是他也有了平淡的田園生活,在鄉村生活中,他也展示了自己不尋常的一面。
  • 硬漢柔情 辛棄疾那些柔情和小清新的詩詞
    所以他的詞也多以豪放為主,沉雄豪邁,但是又不乏細膩,清新之作。那麼今天我們便不談那個「醉裡挑燈看劍」的辛棄疾,也不談「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辛棄疾。我們了解一個柔情似水,熱愛生活的男人。這首《清平樂村居》惟妙惟肖的描寫出一個農村五口之家的恬靜生活,繪聲繪色的呈現了清新的農家生活畫卷。二:想當年金戈鐵馬,而今驀然回首硬漢也有柔情時,辛棄疾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柔情在他筆下讓人駐足留戀,沉浸其中。
  • 來讀一首元曲小令,也可感受春風拂面
    真的先莫急,詩詞之中也有春天,不羨一枝春,馬上也會春滿人間。詩人總是特別有情懷的一類人,你看詩人對春天的感受最為敏銳,想像又是多麼豐富。 古人「聊贈一枝春」,想把春天送給你,多美好的祝福。以一枝來代春,就象徵春天的來臨,也隱含著相聚的期待,我們穿越時光,也能明了詩人的慧心吧,這個春天會屬於我們的。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平生塞外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辛棄疾,一生寫過多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豪邁詞篇,更是不乏「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委婉。但我今天想寫的,是稼軒先生另外一首充滿悲壯雄心的佳作——《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 最能體現辛棄疾偉大的一首詞
    辛棄疾是一位文學家!也是一位抗金將領!具有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這種思想貫穿他一生!幾乎烙印在他的每一首作品中。最能體現他這種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操的是哪一首作品呢?他寫出過:「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我個人覺得這麼多豪情萬丈慷概悲歌的詩句比不過一句「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
  • 豪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小清新詞作,詞中有畫,開篇就驚豔了世人
    說起辛棄疾的詞,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慷慨悲壯、沉雄豪邁之作。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辛棄疾筆力渾厚,善用前人典故,常發議論,在作詞技巧方面對後世貢獻很大,與蘇軾並成為「蘇辛」。但就是這樣一位豪邁不羈的詞人也有小清新的詞作。
  • 品讀節日詩詞,看古人如何描寫傳統節日
    品讀節日詩詞,看古人如何描寫傳統節日。《元日》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做。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容1189年),辛棄疾四十九歲,這是那年元日所作。老病情懷,寫來平易質樸,真切自然。前兩句以老病忘時,空齋曉眠襯託鋪墊,後兩句切題,於蕭索落寞中喚出一縷春之生機,不可純以嘆老嗟病視之。
  • 辛棄疾很清新的一首詞,開篇20字童趣盎然,短短4句流傳1000多年
    文/顧無【引觴漫談】辛棄疾最好的詞,幾乎都是寫自己的壯志和軍旅生涯的,畢竟那是他的畢生寄託所在。到中年晚年在家中閒居,刻意作詞來消磨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氣時,其詞的藝術感染力就沒有那麼強了。情非真情,事乃常事,又兼之在農村日久,語言逐漸的通俗化,俚語化,就更加顯得沒有之前的氣勢雄渾,豪情萬丈。這一點放在我們自己身上,也是一樣,文學的創作本也不是命題作文,而是心中有感而發,當所寫的情緒與心中的情緒不統一,是註定寫不出來好文章的。
  • 辛棄疾的一首小詞,構思精巧,意境清新,滿是對生活的熱愛
    辛棄疾是個愛國詞人,上馬能殺賊,下馬能安民,武將裡最會寫詞的,文人裡最能幹仗的,直到死的時候還不忘高喊殺敵。詞中滿是金戈鐵馬,收復失地。雖然時運不濟,懷才不遇,但他的人生還是活成了他人心中的神話。辛棄疾還是個自戀狂,陶醉於大自然的秀麗風光之時,他不忘自捧兩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意思是,你看這青山多麼美好嫵媚啊,我猜這青山看見我,也會有同樣的驚嘆吧!辛棄疾不僅自戀,還妻妾成群。除了正妻範氏,小妾至少有7個。面對別人笑他「好色」的非議,他大方承認:「自笑好山如好色。」
  • 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宋詞,辛棄疾的這首最經典!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時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全詞從視覺、聽覺、嗅覺三個方面,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的山村風光。其中稻花飄香,蛙聲一片的刻畫已成經典,家喻戶曉。此詞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代表作。
  • 無名氏的一首樂府詩,無一字提及相思,卻句句描寫相思
    古詩詞中經常描寫相思,有些作品通過動作神態,傳情達意,比如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有些是刻畫人物心理,抒發情感,比如納蘭性德的「悽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還有些是烘託氛圍,突出主題,比如晏幾道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 辛棄疾最「頑皮」的一首詞,看見小孩偷梨偷棗:莫遣旁人驚去
    在這段賦閒的時期中,辛棄疾為我們留下了大量關於農村生活、自然風光的優秀詞作,這些詞,有的飽含一腔熱血和無奈,有的純粹是讚美鄉村生活,比如下面這首著名的《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的詞作。山園,是辛棄疾帶湖居所的一個地方。
  • 辛棄疾究竟有多厲害?一首《靜夜思》寫入25味中藥材,你認出幾個
    年幼的辛棄疾經常和祖父一起登高望遠,指點江山,看相南方那個衣冠南渡的故國。 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辛棄疾21歲,金主完顏亮舉兵南下,想要滅亡南宋。而就在這個時候,辛棄疾起兵反抗,帶著義軍在後方擾亂金兵。就在辛棄疾起兵抗金後不久,一個義軍將領張安國卻叛變投金,還殺害了很多義軍兄弟。
  • 範成大一首田園詩,筆調清新、描寫細膩,讀來意趣橫生!
    宋代詩人範成大就特別擅長寫田園風光,他曾按照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寫了一組詩,每組是十二首,一共就是四十八首,可見他是非常嚮往田園生活的,也經常到山野鄉間去遊玩。今天我們選其中一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宋代:範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 9首小令,短到極致,美到極致
    寥寥十六個字,然而曲折有致。這種「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高妙描寫手法,真可謂「以少勝多」了。《陽關曲·中秋月》宋·蘇軾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首詞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短短四句詞,每一句都是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