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妹妹醒來賴在床上要聽故事,哥哥給她讀了一篇《小布頭奇遇記》。
啟動新課題。說是新課題,實乃十多年前博士論文的最初選題,因數據使用的種種限制而放棄。當年的一腔熱情(passion), 念念不忘,藉耐心(patience)以迴響。
各州前來支援紐約的醫護人員中,第一批啟程返家,警察們列隊鼓掌致敬。紐約人心頭好之一的中城Bryant公園,大草坪修理成了心形,藉以表達對醫護與應急人員們的感謝。
聽了哥倫比亞大學舉辦的一線人員連線分享。亞特蘭大的JB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Commissioned Corps)的首席復原官(Resilience Officer)。田納西的醫生BW在當地醫院救治新冠病人。紐約的華人社工QL任職於布魯克林的社區諮詢與調解中心。他們分別介紹了各自目前的工作內容、所遇挑戰、以及如何維繫自身身心狀態。QL的工作對象主要是無家可歸及精神障礙人士,向他們普及新冠知識及社交疏離的規定,幫助他們與心理諮詢師等預約在線服務並收集反饋意見,協助他們完成在線登記以便安排食物配送、領取賑災救濟金。
Inside Higher Ed上周刊登了一篇題為「老師們,清洗頭(Instructors, Please Wash Your Hair)」的文章,號召老師們在當前危機時刻,要竭盡全力維護為人師表的氣節,莫陷入懶惰、無序、不專業,建議從洗頭出鏡開始。某女教授怒發附照檄文討伐,說照片中的自己正在給學生視頻答疑,沒洗澡,沒化妝,沒染髮。和先生擠在同一房間辦公,到處都是電源線,孩子們的鋼琴上也放滿了工作文件,亞馬遜送來的貨箱裡是剛剛添置的居家辦公用品。她寫道,「當一名教授,教書育人,但我沒有應允要在家裡進行。家乃我私人空間,我的家人們在這裡,我沒有答應讓學生和同事們也進來、讓我的孩子們在我線上教課的時候閉嘴,學校也沒有付我網費……」她評論說,原文裡的漫畫插圖是一名狼狽工作的女教授形象,這是針對女教授的歧視,女教授常常被期待隨時隨地完美得體,為何不去挑剔男教授們,他們中好多人疫情之前也不經常洗澡……
而Inside Higher Ed本周又刊出一篇題為「沒有自己的空間(No Room of One’s Own)」的文章,指出若干學術期刊近期的投稿統計數據顯示,疫情大大影響了女性學者的學術產出,加深了原本既有的性別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