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疫情日記(16)

2021-02-17 八歲起

世界讀書日。妹妹醒來賴在床上要聽故事,哥哥給她讀了一篇《小布頭奇遇記》。

 

啟動新課題。說是新課題,實乃十多年前博士論文的最初選題,因數據使用的種種限制而放棄。當年的一腔熱情(passion), 念念不忘,藉耐心(patience)以迴響。

 

各州前來支援紐約的醫護人員中,第一批啟程返家,警察們列隊鼓掌致敬。紐約人心頭好之一的中城Bryant公園,大草坪修理成了心形,藉以表達對醫護與應急人員們的感謝。

 

聽了哥倫比亞大學舉辦的一線人員連線分享。亞特蘭大的JB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Commissioned Corps)的首席復原官(Resilience Officer)。田納西的醫生BW在當地醫院救治新冠病人。紐約的華人社工QL任職於布魯克林的社區諮詢與調解中心。他們分別介紹了各自目前的工作內容、所遇挑戰、以及如何維繫自身身心狀態。QL的工作對象主要是無家可歸及精神障礙人士,向他們普及新冠知識及社交疏離的規定,幫助他們與心理諮詢師等預約在線服務並收集反饋意見,協助他們完成在線登記以便安排食物配送、領取賑災救濟金。

 

Inside Higher Ed上周刊登了一篇題為「老師們,清洗頭(Instructors, Please Wash Your Hair)」的文章,號召老師們在當前危機時刻,要竭盡全力維護為人師表的氣節,莫陷入懶惰、無序、不專業,建議從洗頭出鏡開始。某女教授怒發附照檄文討伐,說照片中的自己正在給學生視頻答疑,沒洗澡,沒化妝,沒染髮。和先生擠在同一房間辦公,到處都是電源線,孩子們的鋼琴上也放滿了工作文件,亞馬遜送來的貨箱裡是剛剛添置的居家辦公用品。她寫道,「當一名教授,教書育人,但我沒有應允要在家裡進行。家乃我私人空間,我的家人們在這裡,我沒有答應讓學生和同事們也進來、讓我的孩子們在我線上教課的時候閉嘴,學校也沒有付我網費……」她評論說,原文裡的漫畫插圖是一名狼狽工作的女教授形象,這是針對女教授的歧視,女教授常常被期待隨時隨地完美得體,為何不去挑剔男教授們,他們中好多人疫情之前也不經常洗澡……

 

而Inside Higher Ed本周又刊出一篇題為「沒有自己的空間(No Room of One’s Own)」的文章,指出若干學術期刊近期的投稿統計數據顯示,疫情大大影響了女性學者的學術產出,加深了原本既有的性別不平等。

相關焦點

  • 紐約疫情日記:病毒敵不過人間善意
    這是3月17、18、19日作者在美國紐約疫情下的記敘日記,提到了美國紐約和其他地區的疫情情況、國家涉及民眾的政策、當下美國人和華人的近況等。通過作者的視角,我們一起來看看疫情下的美國。
  • 竇婉茹•紐約疫情日記 | 美國,你的瓦雷利亞鋼劍呢? | 4.4
    《紐約時間》很幸運地找到這樣一位寫日記的作者。縱然疫情陰影籠罩,我們還期待更多的幸運,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記憶這座城市的行動中來。你也寫日記嗎?邀請你。這條新聞還沒完:「令人擔憂的是,紐約疫情尚未到達峰值,預計未來7-30天將面臨更大挑戰。紐約醫院的急診室平均每晚有350位新冠患者,這些患者沒有呼吸機就意味著面臨死亡。」這條新聞(居然)還沒完:「紐約只是一個縮影,全美究竟還有多少醫院面臨著這樣的困境?」
  • 在紐約、在巴黎,身處疫情中心區的華人,經歷了什麼?
    1在紐約疫情中心區抗疫 這位華人醫生經歷了什麼近幾個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美國蔓延,華僑華人以及中國留學生的生活各方面也受到很大影響,而在美國紐約,有這樣一支華人醫生隊伍,他們一直在為這次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 紐約抗疫日記:兵臨城下
    在紐約,居住著超過57萬華裔,紐約的疫情備受關注。從今天開始,《知識分子》將陸續推出紐約抗疫日記,方便華人讀者了解這座城市的情況。作者Dr. Lee是一位在紐約的華人醫生。撰文| Dr. Lee●  ●  ●三月十日。星期二。
  • 紐約抗疫日記:悲慘世界
    - 編者按- 北京時間2020年3月28日0點,新冠肺炎疫情已影響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超過了56萬,死亡病例則超過2.5萬。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如果2020年可以卸載重裝,我們應該回到哪個時候?
  • 紐約抗疫日記:聚光燈下的陰影
    - 編者按 -在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州,州長科莫在4月19日預計,疫情的高峰已經過去。今天,我們刊發紐約抗疫日記系列第十篇。Dr.文章沒有提的是,本文是紐約抗疫日記系列的最後一篇。知識分子編輯部誠摯感謝Dr. Lee在抗疫一線的工作和思考。祈盼全球疫情拐點也早日到來。紐約抗疫日記前9期:1. 兵臨城下(3月10日-3月12日)2. 自我隔離(3月13日-3月15日)3.
  • 紐約急診室醫生親筆日記:這是美國真實的畫面。|百家故事
    信誓旦旦的保證,到今天疫情肆虐,不過才過去兩個多月。在這期間,美國究竟經歷了什麼?一位叫Helen Ouyang的紐約急症室醫生,用日記記錄下來了自己真實看到的,經歷的一切。Helen 接下來的日記,記錄下了紐約的醫院是如何被病毒「吞沒」的。
  • 中國建築師在紐約:公司減薪10%,好友被停薪留職|美國疫情日記
    2月份回到美國後,他經歷了紐約從風平浪靜到成為疫情中心的轉變。以下為他的口述實錄。今年年初在家過完春節假期後,我在1月29日回到了紐約,剛好趕在禁飛令頒布前幾天。雖說我在國內的家鄉並不處於重災區,但從小區頻繁消毒、大家開始用牙籤按電梯、每個人仿佛一夜間都戴上了口罩等等這些現象不難看出,疫情明顯引起了政府和民眾的高度重視。
  • 疫情中的美國 · 紐約-4月15日
    今天的日記由資深媒體人美自由撰稿人華曄跟大家講述這兩天的美國紐約。截止4月15日美東時間4pm,美國總確診人數已達63萬人,2.8萬人死亡。紐約州20.5萬人確診,1.2萬人死亡。新澤西7萬人確診,2850人死亡。麻州2.8萬人確診,957人死亡。密西根州2.7萬確診,1800人死亡。賓州2.7萬人確診,750人死亡。隨著美國疫情的緩和,一些州出現要求復工的抗議遊行。
  • 紐約圓圓日記
    一場疫情,暴露出無數眾生相,暴露出美國各地官員的基本水準,更暴露出我們的社會疾病。這是比冠性病毒更為惡劣更為持久的疾病。而且看不到治癒期。因為沒有醫生,也無人願治。想到這個,心裡無比悲傷。唉,紐約有多少人在這場災難中家破人亡?迄今為止,尚未見有一個自責和道歉的人,卻只有無數推諉的說法和文章。人們喜歡用沉默是金,來表示自己的深刻。但這一次的沉默,是什麼?我們是否還會面臨同樣的沉默?
  • 紐約圓圓的日記讀後感:身在曹營,心在漢
    去年就定居紐約的前同事,推薦給我一篇外網上的文章,叫做紐約圓圓的日記,是英文版的。  文章寫的非常有意思,我檢索了一下關鍵詞,頻率最高的是「我的醫生朋友說」。  僅次於它的是什麼呢?  是據說,聽到,大概,好像,可能,裹屍袋,停屍房,此外還有吹哨,封殺等等等等。
  •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的疫情日記
    葉青有寫日記的習慣,幾乎每天,他都會寫一些東西記錄下自己工作心得體會,並且聯繫一些時事熱點進行評論。疫情期間,他將自己在武漢的所見所聞撰寫成一篇篇《疫情日記》。日記中,有著他對於身邊一些現象的思考,也有一些疫情形式下的經濟數據分析。
  • 全球戰疫文藝作品專輯(12)|謝炯:紐約疫情日記⑤
    她看了我的日記,知道我缺口罩。口罩上貼著「非醫用」的大字,何能說,其實是醫用的,但醫用物品進口要FDA合格證,美國海關檢查嚴格,層層關卡,從中國進口的口罩很難拿到合格證,這些都是私人小包寄進來的,看來口罩外交沒那麼容易成交。好在這星期,我安居樂業,一個口罩都沒用過。
  • 全球戰疫文藝作品專輯(9)|謝炯:紐約疫情日記③
    有人讀了我的日記留言,讓我不要用吹風高溫吹口罩,說這樣破壞口罩的靜電效應。聽了他們的建議,我不再吹風,而是把用過的口罩曬在太陽底下,七八個口罩輪流用。消息好壞參半。昨晚,紐約又死了788人。美國新冠疫情死亡人數已經超過2萬,紐約逼近1萬。
  • 瑪格南疫情日記:「愛」和「在一起」不是同義詞
    一場突然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讓大部分常在路上的瑪格南攝影師也過上了居家隔離的生活。成員們決定採取主動,在這個艱難時期彼此分享信息、近況,以及在疫情期間拍攝的新作。他們的作品將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發布。
  • 【常州】戰疫情 共克時艱 社區書記日記成為防控疫情「指南針」
    ……  「記錄每天的工作進度,記好每天的摸排情況,力爭做到疫情面前有條不紊、精準有效。」蔣元興說,把要做的事情第一時間記錄在案,是自己多年以來的習慣。每年一本300左右頁的筆記本,他都能寫滿厚厚兩本。「我不是為記筆記而記,而是為了切實解決問題。」  「抗疫日記」也確實發揮了功效。  1月27日,正值中午吃飯時間。
  • 紐約疫情日記 I 羅斯福在哪兒啊?
    二老同事魏寒楓的女兒就讀NYU(註:紐約大學),今天他在朋友圈憤憤地留言說:NYU校長突然發信,下令學生兩天內搬離宿舍,「所有留學生措手不及」,「校長洋洋幾千字的信,都是學校怎麼做都合理都沒有問題的意思。」 「扯幾千字就為說行李最好搬走不搬走也行但是你最好搬走不然出什麼問題不負責。」
  • 紐約疫情下的感恩節
    本文轉自【中新網】; 當地時間11月26日,美國傳統節日感恩節,梅西感恩節遊行在紐約舉行。因新冠疫情影響,本年度的遊行採取電視直播形式向觀眾展示,現場不對公眾開放。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當地時間11月26日,美國傳統節日感恩節,民眾欣賞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布置的節日景觀。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當地時間11月26日,美國傳統節日感恩節,紐約一家商場布置節日燈光。
  • 失控的紐約校園疫情
    這些事件似乎凸顯了紐約州北部的紐約州立大學奧尼昂塔分校對新冠疫情如何嚴重地處理不當,導致紐約州所有大學中最嚴重的爆發事件,共發生了超過670個學生感染,佔校園學生總數的10%。就受感染學生的百分比而言, 這是美國所有校園中最值得關注的爆發之一。結果,官員們不得不取消所有在秋季的面對面授課,並將學生們送回家。
  • 全球戰疫文藝作品專輯(6)|謝炯:紐約疫情日記②
    今天中文網際網路的標題是:紐約又一希望破滅,美軍7萬噸醫療船淪陷!剛剛,美國傳來炸裂消息!紐約商鋪紛紛用木板封住門面因為疫情,歐洲哲學家們吵翻了!!!這些事情發生過嗎?到底發生過什麼?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新聞製造者已經不再是遵守職業道德的新聞記者,而是隱身在網絡後各種別有用心的炒作者,其中有些,對譁眾取寵的廣告點擊率的需要遠遠超過對真理的愛好;另外一些,依靠有形的病毒把無形的病毒散布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