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劇院和永和馬蹄餅的零碎回憶

2021-02-17 稻香永和

永和鎮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朝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豐惠鎮建縣府起到光緒24年(1898)年,在全縣已形成的21個集市中,永和市就是其中的一個。

《上虞縣誌》記載:「永和市自然鎮,上接梁弄下通四明江,處水陸交通要衝,向為鄰近各村土特產等商品的集散地,取永久興旺、和氣生財之義。」

我曾在幼時去過永和兩次,雖已久遠,但那時的美好卻回憶至今。

第一次很小,可能還未讀書吧,因我的弟弟還未出生。

初夏的一天傍晚,家裡開始早早的吃飯。隱約聽見父親在跟母親說要去永和看戲,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永和這個名字。

幼時的我,十分懼怕父親,雖然他從未跟我疾言厲色過。從未單獨跟父親外出過的我,那天卻破天荒的和父親說我也要去,父親聽了之後表現的很詫異,可能他也沒有意識到我會提這樣的要求。

或許是第一次提出,也或許是母親的幫腔,父親默許了,讓我快快吃飯。那一瞬間,我的心就像炸開的爆米花一樣。快速吃完,母親還給我換了一下衣服,然後就和村裡3、4個和我父親關係甚好的叔伯出發了。

父親把我抱上他的二八槓自行車橫梁,看到同行的只有我一個小孩,心裡又平添了一絲驕傲。或許我是村裡小夥伴第一個去永和劇院看戲的吧。

經趙丁,穿朱巷,騎過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大概50分鐘後,到了永和劇院。

這是我第一次進劇院看戲,以往過年時看過村子裡的草臺班子,也曾去豐惠時路過東門頭的東升劇院,但一次沒有進去過。劇院對我而言是神秘而嚮往的,我一直在想,裡面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劇院門口,父親還給我買了一點小零食。檢票入場,我沒有票,但可能是看我小,也讓我進去了。

進入劇院,那心情就如「劉姥姥進大觀園」,那種既震撼又含有一絲畏懼的心理如今都難以忘懷。

網絡配圖

那麼寬敞的空間,居然有兩層,那時我們村子裡都是平房啊!

那麼多一排排的椅子,還有舞臺上那深紅色,鑲著金色絡子的絲絨幕布一直從屋頂垂到地板上。想不出宏偉、金碧輝煌等等這些詞,但當年我心裡的驚嘆是無與倫比的!

不久,戲開場了,令我小小失望的是,這次的戲只有一個穿長衫的人在臺上獨演,並非是我所認為的是那些穿著綾羅綢緞、戴的滿頭珠翠,化著豔麗妝容的唱戲。

網絡配圖

於是,後來我睡著了,一直到父親把我叫醒回家。稍大點才知道那天是我們紹興著名的蓮花落表演藝術家胡兆海專場演出。

第二次則是和老媽去的,那時我已經學會了騎自行車。這一次,我吃到了熱騰騰的馬蹄餅,那滋味非冷了的馬蹄餅可以比擬。

虞東一帶有許多有名的小吃食,譬如夾塘的印糕,謝橋的豆酥糖、金花餅,這些我們今天仍能吃到,但馬蹄餅卻在市場上難覓蹤跡了。

網絡配圖

百度上搜索到的馬蹄餅是由馬蹄肉(即荸薺肉)和糯米粉製成的美食,在山東惠民、山東商河、廣西桂林,河北內黃都被譽為名小吃。

但永和的馬蹄餅卻是以形命名,因此餅中間下凹,豆沙外露,表皮凹凸成7、8瓣,恰似被馬蹄踏了一腳,故有此名。

馬蹄餅製作考究,配料精細,所用麵粉、油、芝麻均有嚴格的比例。從製作到出爐需要十幾道工序。

每個燒餅不足2兩,需要三個麵團製作而成。第一個麵團為麵粉和水,需發酵一段時間,此為餅的表皮;第二個麵團為食用油和面,此為中間一層;第三個麵團則是餡。

網絡配圖

餡有兩種做法,一種由食用油調和豆沙而成,另一種則是糖用油煎好,和面而成。

三個麵團製成後,先把第一個麵團用擀麵杖擀成薄薄一層,接著再放上第二個和第三個麵團,壓成長條狀,再將麵團捲起來壓扁,此時按順時針方向在案板上轉動一圈,邊轉邊用大拇指在表皮上按壓成7、8瓣,然後用菜刀背切開。

接著在表皮上塗一層糖水,此舉主要為黏上黑芝麻。隨即貼在爐中烘烤,7—8分鐘即可成熟出爐。

剛出爐的馬蹄餅色澤金黃,豆沙外溢,皮瓤分離,外酥裡嫩,香氣四溢,色、味、形均佳。這樣烤制的燒餅可以久置而不變味,即使在最炎熱的夏季也可存放較長時間。

馬蹄燒餅除配料嚴格精細外,掌握燒制火候也是十分重要的,最理想的燃料是木炭。

網絡配圖

據說馬蹄餅在乾隆年間就享盛名,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馬蹄餅曾作為貢品獻給乾隆皇帝。

有詩為證:芝麻點綴馬蹄平,皮脆瓤酥涇渭明。未待出爐香氣溢,乾隆知味不南行。

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零食的增多,這種工序複雜,製作頗為不易的小吃在我們這邊已經絕跡。我的恩師王老師的爺爺就是這個餅的製作人,隨著爺爺的老去,馬蹄餅也是只聞其名不知其味了!

請長按二維碼

關注一下唄

下期更加精彩

相關焦點

  • 長沙永和豆漿其實不"和" 此"永和"非彼"永和"
    8月11日,位於長沙市藥王街的一家永和豆漿。然而,記者通過搜索在長沙找到了13家與「永和豆漿」相關的門店,挨個撥打電話,發現6家網上留下的電話為空號。走訪中,又發現3家門店已關張,尚有4家在正常營業。「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啊!」曙光中路和藥王街兩家「永和豆漿」的老闆羅豔說。自從永和豆漿爆出「衝泡醜聞」後,她的生意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 永和豆漿、臺鄉永和…… 哪家才是正宗的「永和」
    近年來,「永和」這個來自臺灣的餐飲業品牌,在溫州除了有裝修上相近的「伴友」外,還冒出了很多連名字都相近的「親戚」,永和豆漿、永和健康之家、臺鄉永和、傳統永和……這讓消費者在選擇時變得困難,哪家才是貨真價實的正宗「永和」?
  • 深圳市永和快餐大王品牌升級為「日月永和」
    日月永和董事長王克明、深圳餐飲商會執行會長王英知及公司總助周春喜、營運總監吳寶軍、東曉店店長陳可慧等管理層和員工共200多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此次活動手受到了媒體各界朋友們的極大關注,央視網、深圳都市頻道、深圳特區報等十多家央視和地方媒體展開了採訪拍攝活動。
  • 「永和豆漿」未扳倒「永和喜年來」
    2005-09-29 09:52:21        「永和豆漿」和「永和喜年來」都是生意不錯的快餐連鎖店,然而,這兩家豆漿店卻為了
  • 永和豆漿,品質來源于堅守!|永和豆漿
    永和豆漿是大家都知道的並經常食用的知名品牌。永和豆漿三十多年來把一杯小小的豆漿做大,做強,都來源於對品質的堅守,對生產技術的精益求精。永和豆漿在源頭上把控健康,擁有自己的生態種植園,精選黑土地非轉基因大豆。
  • 八家「杭州永和豆漿」將改名「永和大王」
    「聽說永和豆漿要變成永和大王了,我原來的貴賓卡用不了怎麼辦?」昨天,薛小姐打進商報熱線85188518反映,她在「永和豆漿」辦理的一張貴賓卡,裡面還有幾百元餘額,如今卻找不到地方用了。  4月7日,薛小姐打算到吳山路口的「永和豆漿」去消費時,發現該店已經停止營業,只有幾個裝修工人在裡面。
  • 「永和豆漿」訴「永和喜年來」商標侵權被駁回
    提到豆漿、油條等中式點心,滬上老百姓都會想到「永和豆漿」、「永和大王」、「永和喜年來」等生意不錯的快餐連鎖店,然而,這幾家豆漿店之間卻為了「永和豆漿」的商標頻起紛爭。「永和豆漿」、「永和大王」的商標之爭剛剛偃旗息鼓,今年3月,「永和豆漿」又將「永和喜年來」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告上了法庭。
  • 【永和之聲】我們都是永和追夢人!
    2019年,文明之風已吹遍永和校園的每個角落。2020年,文明之花將盛開在每個永和人的心中。2019年芬芳的五月,永和足球隊勝不驕、敗不餒,奮力拼搏,捧回了金燦燦的獎盃,見證著付出之後的滿滿收穫。2019年金色的十月,永和師生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獻禮祖國七十華誕。
  • 「手拌豆漿」事件牽出「李鬼」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誰更無辜
    5月13日下午,永和豆漿再發一份聲明撇清與涉事門店的關係,並給出了山寨門店的工商註冊具體信息。該回應再次引起網友的關注和討論,不少網友表示分不清楚哪家是真正的永和豆漿,哪家是假冒的。藍鯨產經記者查詢永和豆漿加盟連鎖餐廳網,該網顯示,永和豆漿在浙江義烏確實無任何門店信息。
  • 永和高中和永和中學共同開展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
    8月19日,永和高中和永和中學在城北永和高中報告廳開始進行為期五天的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永和高中和永和中學校領導出席,兩校新入職教師參加培訓。首先學校領導宣講學校發展理念,明確教師職責,然後由學校優秀教師分別做各學科教學經驗、高考閱卷對教學的啟發、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等的分享,培訓結束之後新入職的教師上傳培訓心得體會和教學設計。此次培訓旨在幫助新入職教師明確教師職責、熟悉工作崗位,儘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 「豆漿門」之爭 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撇清關係
    與永和豆漿撇清關係  臺灣的永和豆漿聞名華人世界,不過永和豆漿的商標究竟屬於哪一家?哪一家才是正宗的永和豆漿?大陸消費者卻一頭霧水。目前大陸最具規模的兩家連鎖豆漿店永和豆漿與永和大王,都標榜自己才是地道的永和豆漿。
  • 永和豆漿官微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logo、菜單、餐具不一樣  8日,記者走進海口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島分店,看到店裡牆面上掛著「海南省著名商標」、「海南省餐飲酒店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企業知名字號」等榮譽匾牌,另一邊也以「海口美蘭傳統永和餐飲有限公司」的名字獲得稅務登記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 永和豆漿微博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logo、菜單、餐具不一樣  8日,記者走進海口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島分店,看到店裡牆面上掛著「海南省著名商標」、「海南省餐飲酒店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企業知名字號」等榮譽匾牌,另一邊也以「海口美蘭傳統永和餐飲有限公司」的名字獲得稅務登記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 話說永和豆腐
    ■歐陽和德得山水之賜,吉安縣永和鎮蘊藏豐富,土地肥沃,物產出名:白澄的魚仔幹、水泱泱的蘿蔔、長雙眼睛的車前子、美輪美奐的吉州窯……更有一味絕佳的傲嬌——永和豆腐。當下有諺語云:「逛吉州窯景,吃永和豆腐!」永和豆腐源自何時?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 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就像豆漿一樣,這裡與許多人的清晨和夜晚緊密相連。可是,這個小地方,究竟為什麼會以「豆漿」出名?  2 | 上海-臺北:豆漿雙城記其實,在臺灣光復(1945)以前,稀飯和米漿才是本地人的早餐標配;豆漿油條是1949年後,遷居此地的外省人帶來的飲食習慣。50年代,大批外省軍政人員的眷屬移居到永和。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但永和豆漿的崛起,卻與上海有關。1949年,上海豆漿公司在臺北開設分公司,並在臺北的廈門街成立了上海豆漿工廠,供應「清豆漿」和「甜豆漿」。這座臺灣的第一家豆漿配送工廠,與永和僅一橋之隔。 3 | 永和大王跟永和豆漿,原來不是一家人? 身處大陸的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連鎖經營的「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你也一定好奇過,這兩家到底有什麼關係?故事要從頭說起。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2 | 上海-臺北:豆漿雙城記其實,在臺灣光復(1945)以前,稀飯和米漿才是本地人的早餐標配; 豆漿油條是1949年後,遷居此地的外省人帶來的飲食習慣 。50年代,大批外省軍政人員的眷屬移居到永和。一來想念家鄉味道,二來為解決生計問題,他們開始在街邊賣起豆漿、燒餅和油條――這就是永和豆漿最早的模樣。但永和豆漿的崛起,卻與上海有關。
  • 永和豆腐故事
    人們日常用的瓷器和享用的豆腐,是勤勞而智慧的永和人對世界作出的偉大貢獻。千年來,這裡幾乎匯集了江南各種風味小吃。永和豆腐便是其中久負盛名的土特產。來到永和鎮,豆腐這道特色贛菜,因其「細膩、淳厚、爽滑、筋道」和濃鬱的豆香味,有著與其他豆製品所不具備的獨特口感和風格,非常值得大家品嘗。它細膩爽滑,口感鮮美,讓人吃上一口就會愛上!大中華過年有句俗話:「二十五,磨豆腐」。
  • 山西一餐館擅用「永和豆漿」字樣 永和公司一審勝訴
    餐館擅用「永和」商標,一審被判侵權原告永和公司訴稱,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系涉案商標的專用權人,其將上述商標的獨佔使用權授予永和公司,許可使用期間為2014年4月7日至2024年2月27日。永和公司發現逸香緣飯店未經其合法授權,擅自在其門頭招牌及餐具上突出使用涉案商標中的「永和豆漿」這一顯著文字部分,故被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 廈門無永和豆漿分店 中山路永和豆漿大王為「山寨」
    豆漿粉事件一出,記者致電永和豆漿上海總公司詢問後才知,永和豆漿在福建只有福州有分店,廈門從來沒有開設分店或者加盟店。這讓人大吃一驚,那我們曾經吃過的永和是啥?「山寨」?同樣是紅底白字,同樣是源於臺灣,連菜單也基本一樣……記者查詢到廈門永和有2家,分別在中山路和湖裡,在湖裡永和店內觀察了許久依舊不解。店主馬善福告訴記者,這的確不是永和豆漿,但卻有些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