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間借名買房 有書面協議 法院卻未認定借名關係

2020-09-06 易居房產團隊張濤律師

有雙方籤字的書面證明協議,法院為何仍未認定存在借名買房合同關係、不支持過戶訴請?

——薛某等房屋物權歸屬糾紛案(二審)法律解析


關鍵詞

借名買房 物權歸屬糾紛 持續佔有使用 拆遷協議


要點提示

法院對借名買房的認定,一般有書面約定的,協議內容需為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存在合同無效的情形;雙方為口頭約定的,應當結合案涉房屋的購買出資、佔有居住、交易憑據資料持有、借名買房的原因等事實判斷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綜合判定借名買房合同關係是否成立。


當事人信息

原告:薛某1(上訴人)

被告:薛某2(被上訴人)


案情簡介

王某與薛某3為夫妻,雙方育有子女3人,即薛某1、薛某2、薛某4,共同生活的還有王某的孫子薛某5。薛某3於1996年3月去世,薛某4於2014年1月4日去世,王某於2018年1月27日去世

202號房屋原系公有住宅承租方登記為薛某1,出租方為北京市長途汽車公司。2007年6月15日,甲房產開發公司(甲方)與薛某1(乙方)籤訂《拆遷協議》,協議中載明:1、被拆遷房屋為202號房屋;2、乙方現有在冊人口4人,實際居住人口4人,分別是王某(戶主)、薛某4(之女)、薛某5(之孫)、薛某1(之女);3、拆遷補償款合計344162元,拆遷補助費合計291212.6元。

2007年8月20日,乙房產開發公司與王某籤訂《北京市商品房現房買賣合同》約定乙房產開發公司將102號房屋出售給王某,總房款為325119元(2007年8月17日付309119元,10月31日前付15990元)。2008年5月12日,王某取得該房屋產權證

薛某1訴請:薛某2協助其將102房屋產權過戶至薛某1名下。

法院判決

【一審】

駁回薛某1的全部訴訟請求。

【二審】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解析

提供了雙方籤字的書面證明協議,法院為何未判決支持存在借名買房合同關係?

本案庭審時,薛某1提交一份2018年1月20日薛某1與王某籤字協議,內容為:「102房屋當時購買時大概花了30多元。這筆錢我沒出資金,都是我女兒薛某1一個人出資購置的,當時是薛某1的要求登記在我的名下,其他人不得幹涉。該房屋真正的產權人是薛某1。」薛某2提交多份由王某親自書寫或口述列印的、向居委會、派出所出具的材料(含遺囑、遺書等),主張王某不認可102號房屋是薛某1的,且老人與薛某1關係不睦上述材料中有多處王某籤字捺印

關於購房款,薛某1主張由其支付了全部購房款,但也認可款項來源於202號房屋的拆遷款;薛某1主張202號房屋拆遷時薛某1經將其為薛某1的私有房屋,沒有王某和其他人的份額。薛某2主張,202號房屋是王某和薛某1的共4間房換的,協議只能寫一字,但薛某1不是真實的產權人薛某1對202號房屋只有四分之一的權利

關於實際居住情況,薛某2主張102號房屋系三居室,自裝修完畢後長期由王某、薛某5、薛某4居住,薛某1在薛某4 2014年去世後才搬過來居住。薛某1主張自己自2008年6月1日就搬至102號房屋居住,有時住客廳,有時薛某5等不在也會住他們的屋子。

法院審查後認為:薛某、薛某2提交的材料在內容相左。薛某1提交的「協議」日期為2018年1月20日,結合雙方陳述及王某的去世日期(2018年1月27日),此時王某已病重在醫院進行最後的治療,該協議上「王某」的籤字顯示筆跡斷續不連貫,且協議內容為薛某1自己書寫法院對該協議內容是否為王某本人真實意思不能確認。此外,薛某1本身作為被拆遷人具備購買涉案屋的資格,其因其配偶欠款為防被他人追索而借用王某名義購房,依據不足。故,法院對薛某1提交的協議及其所述的借名買房的理由,均未予採信。

薛某1庭審中認可承租的202號房屋薛某3承租的西郊民巷羊毛胡同3間平房和薛某1承租的1間房屋共同置換的,因此,薛某1主張202號房屋的相關權利僅歸屬薛某1所有,依據不足根據拆遷協議的內容,也顯示被拆遷人或被安置對象包含有王某、薛某5、薛某4;薛某1提交的證人證言屬於間接證據不能直接證實薛某1在本案中的主張。因此,法院認定202號房屋拆遷款不是薛某1的個人財產,薛某1主張其以個人財產單獨支付102號房屋的全部購房款,依據不足,法院不予確認

關於實際居住情況,薛某1住客廳或他人房間的說法不合常理,法院不予採信薛某1裝修和家具票據,且提交的電費收據、天然氣費發票等形成時間為王某去世之後不能證明其自購買後持續佔有使用102號房屋。綜上,薛某1無法證明其與王某之間存在借名買房的合意不能證明其以個人財產單獨支付購房款再結合居住情況、借名買房的理由等因素法院對薛某1和王某之間存在借名買房合同關係不予認可


涉案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一款、第二款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後果。

相關焦點

  • 最高院:借名買房協議被認定無效了怎麼辦?(附八個重要裁判規則)
    任某1、任某2雖然對此予以反駁,但對於購房款由誰支付、任某4是否實際入住、購房手續和任某4證件為何由王某掌握等事實均不清楚,亦未提供充分有效的證據佐證。一、二審法院對其主張不予採信,並無不當。另,本案認定任某4和王某之間存在借名買房關係,並不否定(2004)固法執字第272-1號民事裁定書的法律效力。王某雖然違規以任某4的名義競拍涉案房屋,但不必然導致借名買賣關係無效。
  • 借名買房糾紛絕大多數為親友,法官提醒:借名買房風險自擔
    據介紹,2016年至2020年8月,北京二中院審理涉借名買房引發的民事糾紛案件334件,八成以上借名買房糾紛由借名雙方之間的爭議所引發,且借名雙方多為親友關係。2016年至2020年8月,北京二中院審理涉借名買房引發的民事糾紛案件334件。統計發現,八成以上借名買房糾紛系由於借名人與出名人之間內部矛盾引發,並且絕大部分當事人存在親屬或朋友關係。
  • 權威法院提醒:借名買房風險大,八成糾紛雙方系親友
    案件類型涵蓋婚姻家庭繼承、物權、合同、侵權等糾紛項下30多個具體案由;二是八成以上糾紛為借名雙方爭議引起,且多為親友;三是案件涉及的房屋種類多樣,既有普通商品房,又有特殊類型房屋;四是起因不同、類型各異,包括規避政策、冒用身份、轉移財產等,往往被法院認定為無效,即使部分借名買房合同被認定有效,也可能面臨無法履行等障礙;五是多數案件無書面協議,查清事實較難。
  • 借名買房的風險你還不知道嗎?如果「借名買房」,法院將這樣判!
    如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購房人籤訂了書面的《借名買房協議》,在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的前提下,雙方就借名買房的事實進行了約定,則雙方借名買房的法律關係成立,合法有效。2、雙方僅口頭約定「借名買房」。實務中,因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購房人往往關係較為親密,部分實際出資人考慮到借他人名義買方已經欠下人情,再籤訂書面借名買房協議比較難為情,因此,在沒有書面借名買房協議的情況下,如何認定借名買房關係成立呢?
  • 借名買房糾紛多涵蓋30餘個具體案由 借名人、出名人均有風險
    北京二中院曾經審理過一起肖家兄弟借名買房案,肖某1起訴主張涉案房屋是他為降低購買商品房首付款比例,借用肖某2名義購買,以借名買房為由請求肖某2將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到自己名下。雙方未籤訂書面借名買房協議,肖某2則否認雙方存在借名買房約定。
  • 北京二中院:八成以上借名買房糾紛當事人為親友 法官提醒:借名買房風險自擔
    334件,八成以上借名買房糾紛由借名雙方之間的爭議所引發,且借名雙方多為親友關係。由於借名買房多發生在親友之間,出於熟人信任或囿於傳統人情觀念,當事人往往不籤訂書面協議,並且房屋長期保持借名登記狀態,甚至一方死亡後才發生爭議,導致案件事實難以查清。審判實踐中還發現,部分當事人試圖通過虛構借名買房,達到轉移房產以逃避債務或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侵害配偶等財產共有人權益等目的,引發虛假訴訟風險。
  • 借名買房有什麼法律風險?
    基本案情:甲和乙口頭協議約定,甲借乙之名購買房屋,甲通過銀行轉帳方式向乙支付了首付款,乙與開發商籤訂購房合同,並與銀行籤訂貸款合同。但後期甲未償還任何按揭貸款,所有款項均由乙償還。後乙將房屋出售給第三人。甲是否可以要求乙承擔賠償責任?
  • 當事人承認存在借名買房關係,法院卻未予認定?
    出名人認可存在借名買房且同意過戶借名人未能舉證證明房款支付及貸款償還等具體情況,法院難以判決支持!本案中,依據當事人的舉證情況,不足以證明涉案房屋首付款的支付及貸款償還的具體情況,法院難以確信當事人之間確實有借名買房關係。
  • 廣州離婚律師梁聰:最高法+省高院:「借名買房」的裁判規則
    任某1、任某2雖然對此予以反駁,但對於購房款由誰支付、任某4是否實際入住、購房手續和任某4證件為何由王某掌握等事實均不清楚,亦未提供充分有效的證據佐證。一、二審法院對其主張不予採信,並無不當。另,本案認定任某4和王某之間存在借名買房關係,並不否定(2004)固法執字第272-1號民事裁定書的法律效力。王某雖然違規以任某4的名義競拍涉案房屋,但不必然導致借名買賣關係無效。
  • 「借名買房」過戶遭拒後訴至法院 恐面臨房、錢兩失
    陳某、歐某夫妻二人及其女兒在不具備購房資格的情況下,與小區保安隊長達成「借名買房」的口頭協定。但數年後,當夫妻提出過戶要求時,對方卻聲稱房子是自己的,拒絕過戶。法院最終認定了「借名買房」的事實存在,判保安將房屋過戶給該夫妻的女兒。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近年來,多地時有發生因借名買房導致的購買人拒絕過戶、違規申購保障性住房等法律問題。
  • 律師解讀:兄借弟之名買房多年後對薄公堂,「借名買房」怎麼判?
    一對親兄弟曾經是共同外出打拼的絕佳夥伴,但是沒有想到兩人因為在0多年前弟弟幫哥哥代購的房屋鬧翻了,甚至還打起了官司,哥哥將弟弟告上了法院,要求弟弟返還其幫自己代購的三套房屋。那麼從法律上看,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借名買房呢?
  • 女婿主張登記在嶽母名下的房子是借名買房,如何認定?
    對於「借名買房」是一種委託合同關係,應籤署書面合同,口頭約定一旦發生糾紛,對雙方均產生不利後果。「借名買房」的書面協議,故對於甲男的訴訟請求,應按照本案甲男、丙女以及乙女的行為是否符合「借名買房」的法律行為特徵來判斷。
  • 律師解讀:姐弟因「借名買房」起糾紛,最終因姐姐舉證無效敗訴
    姐姐和弟弟之間因為一套的歸屬發生了糾紛,姐姐將弟弟告上了法院,主張這套房屋是當時其和弟弟「借名買房」的,但是弟弟對此表示否認,姐姐最終因舉證不能而被法院判決敗訴。法院經審理後認定雖然阿梅支付了房屋的首付款、相關稅費,並償還了部分房貸,但阿梅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並未證實雙方存在借名買房的合意。
  • 借名買房,你想好了嗎?可能只是你的一廂情願
    借名買房因為存在一定的目的性以及私密性,在實務中往往會發生在親屬朋友之間,建立在關係密切且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因此很多人並不會單獨就此籤訂書面協議,本是出於一定目的的行為可能最後變成了實際出資人的一廂情願;即使籤訂了相關的書面協議,也會因為登記購房人擅自處置房屋,可能導致實際出資人無法追回房屋的風險,借名買房有風險,因借名買房而引發的糾紛在多地時有發生。
  • 實務簡析:借名買房能否阻卻執行
          其次,在借名買房中,借名人佔有、使用涉案房產是基於借名買房協議進行的有權佔有,其佔有的本權是債權,而非物權。並且該約定只能在借名人與出名人之間產生債權債務關係,並不能產生對世效力,對協議之外的第三人不產生約束力,更不可能因此直接發生不動產物權變動效力。
  • 「借名買房」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海南購房那些事
    一審法院認為,賈女士轉帳支付購房款158萬元憑證及小賈在公安機關訊問筆錄等證據能證明賈女士借名購房的事實。賈女士要求確認其為涉案商品房的實際買受人有事實根據及法律依據,小賈應當協助將該房產的產權轉移登記至賈女士名下。  宣判後,小賈不服提出上訴。
  • 以案釋法丨「借名買房」靠譜嗎?
    新沂市法院審理認為,涉案房屋所有權證書上登記的所有權人為趙問,且至今未辦理產權變更登記手續,故應認定趙問系涉案商鋪的所有權人。張嚴與趙問之間借名登記契約,只在其內部產生債權債務關係,而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不能據此認定張嚴是不動產物權的所有權人。
  • 無錫房產糾紛律師:借名買房風險既然無法規避,那該如何降低?
    比如登記購房人的配偶以婚姻法的相關規定提出異議,否認借名買房的事實,要求確認該房產為夫妻共同財產。3、房產被名義購房人轉讓、抵押或者被法院強制執行。 三、借名買房的認定規則在現行的法律體系的規定而言,借名買房的行為其實並不必然無效。
  • 「借名買房」有風險 稍有不慎房財兩空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媛媛 通訊員 張萬松 王群 菏澤報導劉某某、孫某某原系夫妻關係,因擔保及貸款原因,兩人曾出資借兒子之名購買房屋一套,後該房屋涉及執行問題,房屋歸屬一時成為難題。因劉某某、孫某某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訴爭房產首期房款、按揭款以及其他相關款項等實際由他們支付的,故法院審理認為,該房屋應歸借名人所有。
  • 借名買房協議書是不是合法的?借名購房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一、借名買房協議書是不是合法的?借名買房協議書是不是合法的,範本內容如下所述。3、如因購房需要以甲方名義貸款,甲方同意配合,但乙方應保證按時償還銀行貸款,如未按時歸還銀行貸款給甲方造成損失,由乙方負責賠償。在無實際損失或損失不好確定的情況下,甲方有權根據乙方延期支付時間,按每日元的標準要求乙方支付違約金。4、如因本次購房與賣方或中介等相關方產生糾紛,由乙方承擔相關費用並代為處理,甲方提供相應手續配合,一切後果實際由乙方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