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麻煩別人是最大的教養?有多少人從小被誤導,長大後又誤導孩子

2020-12-12 Ada媽媽深呼吸

導語: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一直是「不給別人添麻煩」,現在流行的說法: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因此我們牢牢記住了這一「準則」,有了孩子之後又傳給了孩子。可是,這種說法真的是完全正確的嗎?

凡事不麻煩別人有幾種情況:

一種是因為獨立自主能力很強,什麼問題都可以依靠自己解決;另一種同樣也是獨立性強,但是因為腦子裡時時記著不能去打擾別人,不要給人增加不必要的負擔,而不得不堅強;還有一種情況不是因為自己多強大,而是因為內心深處的恐懼和膽怯,對別人沒有信心,害怕遭到拒絕和傷害。

人是群居的社會性動物,很難離開別人而獨自生存,人與人之間無論是利益還是情感上的糾葛,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相互糾纏在一起,所謂「剪不斷,理還亂」。

「我不麻煩別人,別人也不要來麻煩我」,這是多少「不愛麻煩別人」的人的交際準則?他們總是想著能自立自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久而久之變成了獨來獨往的獨行俠。他們不知道很多人脈都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麻煩」而建立起來的。

「麻煩」本身就意味著棘手的問題,它與「打擾」不同,我們不能隨便打擾別人,但是一定不能害怕麻煩別人。與別人的關係因「麻煩」而起,通過它情誼會從無到有,沒關係會變成有關係,最終熟悉並成為朋友。

從不給人添麻煩的孩子,讓人心疼

小侄女是個特別聽話的乖乖女,上課規規矩矩,下課按要求玩耍,從來不會搗亂,不給老師製造麻煩。這麼一個乖孩子上大班後卻總是哭鼻子,原因五花八門:排隊的時候被調皮的男孩子插了隊,老師沒有制止;老師上課講的內容沒有學會,不敢問;上課橡皮掉到遠處了,不好意思讓人撿……

表嫂知道孩子的這些行為表現後,聯想起平時自己對女兒嚴厲的管教,以及不要給人添麻煩的理論,才導致孩子的委屈無處發洩,只能以哭的形式來表達。

後來表嫂慢慢轉變了對孩子過於嚴厲的要求,告訴小侄女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碰到解決不了的,就要尋求幫助,不要害怕給老師和同學添麻煩。

孩子只有敢於麻煩別人,才會自由的打開自己去交朋友,勇於麻煩人的孩子,將來在職場上才不會因害怕拒絕而止步不前。

善於麻煩別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傑明·富蘭克林就是善於「麻煩」別人的典範,曾經他很想跟一個議員合作,但是這個議員不近人情,又很難接近。他想方設法打聽到這個議員有一本珍品絕版書,於是他找機會向議員借書,對方很高興有人跟他有同樣的喜好,很高興地把書借給了他。借書後沒有多久,富蘭克林就有了收穫,再次見面時議員主動跟他進行溝通,因為他們有了共同的話題。而後來的合作也就順理成章地實現了。

富蘭克林先生總結道:曾經幫過你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再次幫你。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讓某個人重視你,那就請他幫個忙!

所以不要總教育孩子不給人添麻煩,這很有可能阻礙他將來在職場上的發展道路。

恰當的麻煩別人,是高情商的體現

被需要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

如果一個人是「十項全能」,就意味著不需要別人的幫助,那麼身邊的朋友很難從他身上獲得被需要和存在感,時間久了關係就淡了。

著名主持人謝娜在娛樂圈裡出了名的朋友多,在一次節目上她說:我經常會麻煩朋友們,比如孩子的紙尿褲、潤膚霜哪個品牌好,不同階段添加什麼輔食,都會跟有孩子的朋友進行交流,讓她們推薦和傳授經驗。

朋友們不僅沒有因為被麻煩而有不滿,反而都熱情地傳授經驗,還會在給自己孩子添置物品的時候順便幫她帶一份,她和朋友們的關係也因為經常麻煩而變得更加親密。

【包麻麻總結】

再好的關係,不常聯繫也會變得疏遠,經常麻煩身邊的人,親密的關係會更加穩固。所以,告訴孩子們,解決不了的事情,多多尋求幫助,要勇於給別人添麻煩。同時,你既要麻煩別人,又要接受別人的麻煩,這樣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相關焦點

  • 「孩子,結婚不要找單親家庭的人」,父母的「忠告」誤導了多少人
    在很多父母的印象中,會存在一種固有觀念,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存在性格缺陷,當孩子在缺乏愛的環境中長大時,他們往往缺乏安全感,而這個原因也會影響婚姻的不幸。 然而可憐天下父母心,家人出於對孩子的關愛和保護,所以會給他們忠告:「結婚不要找單親家庭的人。
  • 哪些教養方式會誤導孩子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深刻的,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決定性作用。這裡必須注意的是,以下幾種教養方式卻是會誤導孩子性格的,爸爸媽媽們必須注意避免。 1、專制型父母 這類父母的統一表現就是「高要求、低反應」,會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反而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高要求是對孩子個性的扼殺
  • 心理學家:從小不肯麻煩別人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孤獨終老
    早先有心理學家曾說過,人類天生是群居性動物,這種本能暗示著大部分人都需要在社交上找尋樂趣,不然就可能為整個社會所「放棄」。在我看來,閨蜜兒子就是如此,長大後有孤獨終老的危險。這倒不是我危言聳聽,只以為不肯麻煩別人的孩子只有兩種性格,而其延伸的後果都於孩子的未來無益,一起來看一下吧。
  • 「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這句話害了多少父母,還要被誤導多久
    當孩子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兩面派」的生活方式之後,孩子長大之後也可能會變成一個「兩面派」的性格。我親戚家的孩子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也很認同家裡就是要有一個孩子怕的人。事實上,這樣的教育理念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
  • 過度的表揚和讚美是誤導孩子
    ,比如現在對孩子的鼓勵和表揚教育,我覺得真的有點過了,有錯誤也不批評,做一點本能的事就大加表揚,甚至顯擺,有的在朋友圈裡曬,這些行為,有可能對孩子產生誤導!你的孩子啥都不會幹,飯來張口,衣來順手,最多是絆倒了,看看沒人扶時才趴起來了,你就大加表揚,這是盲目和不理智的。他就應該自己爬起來,否則永遠想找人扶。在中小學,孩子們也是只喜歡聽表揚的話,即使學生做的不好,老師都不敢太多的批評,一旦批評到某個任性的獨生小皇帝或小公主,就會大哭大鬧,家長就會覺得自己孩子受了莫大的委屈,會不理智的去和老師理論!
  • 「窮養兒,富養女」誤導了多少人?
    男孩家長想通過「艱苦」的環境,讓男孩知道先苦後甜,培養堅強的意志。讓他知道生活的不易。一個女孩,家庭條件一般。父母對她有求必應,只要同學有的,女孩提出要求,爸媽都會盡力滿足。小到鉛筆橡皮,大到電子產品名牌衣服。家長雖然辛苦,但都會滿足孩子。女孩家長希望她有見識,長大後不會因一根「棒棒糖」被別人騙走。希望她過有品位有情調的生活。
  • 從小是乖孩子和調皮孩子,哪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能做個乖孩子,聽話懂事的,這樣做父母就能省心。但是有一點,一般乖孩子太聽話的長大後會有一種自卑感和寂寞感。從小就一直聽話的孩子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聽到這裡,家裡有「熊孩子」的家長是不是非常開心呢!而那些調皮的孩子會醒目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怕給父母惹麻煩。
  • 不說是對人的最大誤導——致年輕人說勤學
    我想這是對人,又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最大誤導!不說主要分兩種情況,一是沒有出息的人不說,二是不說沒有出息的人。父母不說子女,老師不說學生,領導不說下屬,人不說道德,國家不說法律,人還是人嗎?國家還是國家嗎?文化會傳承嗎?人會進步,國家會發展,社會會前進嗎?所以,不說是對人的最大誤導!學生讀書,本質上就是聽他人說,不認真努力地聽他(她)人說,學習有效果嗎?其實,一個正常的人總是要讀書的,誰能生而知之?所人,人之為人,就是聽他(她)人說。
  • 血脂化驗單中的「正常參考值」,誤導了多少人?
    血脂化驗單中的「正常參考值」,誤導了多少人?在各項指標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所謂正常參考值是最混亂的,誤導了很多醫生與患者!應該刪掉這一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血脂化驗中最重要的指標。但有的醫院化驗單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3.4 mmol/L標記為增高,有的醫院則把上限定為4.1 mmol/L,更有甚者,有的超過4.53 mmol/L才算增高,低於1.68 mmol/L就標記為降低了!
  • 「分房睡」理論害人不淺,多少寶媽還在被誤導
    導讀:「分房睡」理論害人不淺,多少寶媽還在被誤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分房睡」理論害人不淺,多少寶媽還在被誤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多少人給豬八戒誤導了?
    如今影視行業是蒸蒸日上,但有時候卻也因為影視誤導了很多人一生。最近,有聽到位小夥伴問: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是什麼?另一位出口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當然小編腦海中想起的也是這句話。然而尷尬的卻是收到了對方的笑話!
  • 從小立家規,讓孩子不做熊孩子,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
    有句話說得好「窮養富養不如教養」!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禮儀,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家風!如果要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有教養,那麼從小就要給他立下家規,這樣長大後會更出色!事情雖小,但是長大後會形成人格,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能撒謊!
  •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從小立下這6條「家規」,子女將來更出色
    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各種信息、文化的大融合,更是讓不少家長迷失了教育的方向,像比較火的教育觀念有「窮養兒、富養女」,這直接就誤導了很多家長,導致很多男孩被家長窮養的,特別在乎錢;而女孩則是既嬌慣、花錢又大手大腳的,這樣會導致孩子出現很多問題,其實孩子窮養富養,都不如有教養,有教養的孩子將來才會更加出色。
  • 勿讓變味成語誤導孩子
    勿讓變味成語誤導孩子 發表時間:2015-12-29   來源:海澱文明網有網友表示,誤導孩子寫錯成語怎麼辦?更有網友調侃,這3部電影應該叫「成語挑錯字」系列或者「改編成語殺手」系列。這不禁讓我們對當代未成年人的語言文化氛圍表示擔憂。(12月28日 人民日報)  在網際網路時代,改編成語的現象非常普遍。在現代社會,營銷和廣告的作用日益加強。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發揮廣告的最大效應,商家使出渾身解數來博取關注。熟悉的成語和產品的結合就成為不少商家的首選。
  • 窮養兒,富養女,到底誤導了多少家庭的教育
    在大家眼中,兒子只有吃夠了生活的苦,才會在以後的人生當中變得有擔當,有能力去面對社會的摧殘。而女兒,只有什麼都給她最好的,長大了才不會被別的男人用物質騙走。窮養兒,富養女或許是對中國的家庭教育最大的誤導。
  • 自艾自憐的『艾』有多少人讀對了?小時候被老師誤導的不輕
    有一個字每個人都會念錯,就是『錯』字。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很多字都是多音字,在不同的用處,有著不同的念法。可以說很多人的一生都未必能能體會到中國文字的文化精深。念錯字,相信也是很多人經歷過的事,比如有個成語叫『自艾自憐』小編以前就念錯了十幾年,其中的『艾』一直念成『zi ai zil lian 』因為小的時候老師就教的我們讀ai 其實『艾』這個字在成語裡面應該讀;'yi',應該是 'zi yi zi lian'。
  • 在古代買一個丫鬟需要多少錢?別被電視劇誤導了,真相不簡單
    在古代買一個丫鬟需要多少錢?別被電視劇誤導了,真相不簡單古時候社會生產力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均壽命普遍較短,底層人民百姓生活困苦。古代社會的人一出生就被分為三六九等,而食物和主要經濟都掌控在大地主和官僚手中。老百姓就靠天吃飯,若是碰上天災人禍,再交完租這一年都要喝西北風了。老百姓迫於生活的無奈就只有賣女兒抵債,雖說這樣做有點殘忍,但至少救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而且女兒還能在大戶人家吃飽飯。古時候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還債的,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來索債的。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大多遵守3個「規矩」,教養騙不了人
    民間有一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經驗的人通過觀察孩子小時候的一些習慣,就可以看出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懂得3個&34;,教養騙不了人常言道&34;,吃飯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但吃飯也要有吃飯的規矩。
  • 怎樣才能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素質、有教養的人?
    有素質,有教養的孩子,言行舉止不會惹人生厭。在生活中的行為,可以讓他人感覺舒適。在公共場所或去別人家做客,入鄉隨俗、客隨主便,懂得顧忌別人的尊嚴。這樣的孩子都會惹人喜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也會很少碰壁。有素質的孩子也是有素質的父母教出來。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認為,孩子可以通過觀察、閱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
  • 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是父母的重要責任,教養是孩子的人生名片
    有這樣一句話:窮養、富養,不如給孩子教養。教養的好壞,跟貧富沒有直接關係,教養家庭的鏡子,能夠映射出這個家庭成員的素養,就像血液一樣,流淌在人的身體中,融合在人的思想中,顯現在人的行為中,是一個人行走社會最好的名片,影響著一個人生命層次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