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這句話害了多少父母,還要被誤導多久

2020-09-04 赫媽育兒

文/赫媽育兒

在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中,都認為在家裡只要有一個人能夠鎮得住孩子,這樣才能管好孩子,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心理才會有所忌憚。讓孩子有一個怕的人,同時在家裡也就會有孩子不怕的人,這就會讓孩子很難用平等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家人,孩子今後就很有可能養成「兩面派」的性格。

堂哥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性格,在我們一大家子人裡面,孩子最害怕的就是他媽媽。他媽媽不在家,那今天誰都不會有好日子過了,不是把家裡弄得一團糟,就是上手打長輩打其他人,總之沒有人能夠鎮得住這個「小魔王」。只要一聽到他媽媽停車的聲音,那就別管了。一瞬間仿佛變了個人一樣,給他媽媽拿拖鞋,倒水真是隨手就來,這一波操作簡直是讓我們為之驚嘆。

時間一長,孩子奶奶也就學會了孩子只要調皮搗蛋,就會用他媽下班回家嚇唬孩子。當孩子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兩面派」的生活方式之後,孩子長大之後也可能會變成一個「兩面派」的性格。我親戚家的孩子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也很認同家裡就是要有一個孩子怕的人。事實上,這樣的教育理念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會給孩子帶來的錯誤影響

1. 孩子會變成兩面派。

多少家庭都是「虎媽貓爸」式的教育模式,一個對孩子唱紅臉,一個對孩子唱白臉。這樣的教育理念之所以流傳下來,正是因為對孩子有效果。每次只要孩子不聽話,讓孩子害怕的人鎮壓孩子,孩子自然也就變得聽話了。事實上,當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孩子也有自己的對策。久而久之,孩子沒有改變壞習慣,只是知道了自己應該怎麼在兩邊自由的切換。

2. 孩子不會尊重和平等。

堂哥的孩子從小怕媽媽,但是卻不害怕其他的家庭成員,甚至還會大打出手。這正是因為在孩子的心中,已經有了誰厲害誰就是老大的錯誤思想,其他人沒自己厲害,那就可勁的欺負其他人。孩子沒有意識不到其他家庭成員,對自己的一再忍讓,是出於愛。孩子只會覺得這是因為自己厲害,惡性循環,孩子也就學不會尊重其他人,和別人平等的相處。

3. 缺乏獨立意識。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會發現家長對孩子越是嚴厲,孩子越是怕家長,就會更加依賴。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的這種依賴,看作是親近。其實這是因為在孩子的心中,把家長當成是權威。因此也就養成了事事依賴的性格,而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意識。

「孩子在家裡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家長,大人想要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變得乖巧懂事,變得順從自己。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導致的結果,只會讓孩子變成「兩面派」的錯誤性格。而我們很多家長,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很多家庭卻沒有當回事兒,反而還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非常正確。

二、這樣的教育理念,是出於什麼原因

1. 家長希望通過「權威」的方式,讓孩子變得順從。

起初孩子會因為年齡小,害怕恐懼,屈服於家長的權威之下,這也是正是因為利用了孩子的年齡小,會起作用有效果,孩子會變得順從乖巧。但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那麼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由於身高和學識各個方面的原因,孩子從小時候的仰視父母,變成了和父母平等的對視,孩子對家長的恐懼感消失之後,家長這個時候就更難管教孩子。

2. 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夠自信。

我們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難有自己的一套正確的教育理念。而這樣「恐嚇」孩子的方式,卻是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可以算是非常的「簡單粗暴」。家長也就會自然的就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健康的親子關係,不只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係,更應該是朋友和夥伴的關係。家長需要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一個嚴厲的指揮者、控制者。孩子害怕家長,表面上是孩子是順從了,實際上家長卻沒有得到孩子真正的認可。想要改變這樣的錯誤認知,家長應該這麼做。

三、意識到錯誤的教育方式,我們應該怎麼糾正。

1. 家庭成員之間,教育保持一致。

想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就要從小給孩子一個一致的教育思想。但是往往我們很多家庭,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卻很難保持統一的教育理念,這就會讓孩子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不知道聽誰的。也就導致孩子變成了,誰厲害我就聽誰的錯誤思想。對於孩子的教育,從來不屬於任何一個家長,而是一個家庭的職責,教育理念只有步調一致,孩子才能有教養。

2. 以身作則。

最好的教育從來不是控制恐嚇,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也就註定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想要讓自己變成孩子真正的權威,只有成為孩子的榜樣,讓孩子真正的從心裡信服自己,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好一個孩子,從來不是依靠強制性的手段,而是家長要採取適當的方式。

3. 尊重和理解孩子。

我們身邊不缺愛孩子的家長,但是缺乏理解尊重孩子的家長。很多家長總是把自己任何最好的強制性的給給孩子,卻很少去思考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麼?讓孩子害怕,只是起到一時的效果,卻無法給孩子帶來好的教育,只有尊重和理解才是最好的教育。

總之,很多父母把孩子聽話乖巧,當做是成功教育的標準。用盡一切方法,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不會讓孩子乖巧懂事,還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孩子怕你嗎?你和孩子平時是怎麼相處的?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這句話害了多少父母
    孩子看到的世界,決定了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父母就是孩子的世界。
  • 「孩子,結婚不要找單親家庭的人」,父母的「忠告」誤導了多少人
    」但這句「忠告」又誤導了多少人? 在我身邊也有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有時候在聊這個話題時,他們也會感到一絲尷尬,其中有個朋友說:「我在談戀愛時,需要先讓男朋友及其家人認為我是個正常人,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婚姻生活,才能開始正常交往。」
  • 父母催生魏大勳,隨口一句話引觀眾憤怒:這句話不知道毀了多少人
    父母催生魏大勳,隨口一句話引觀眾憤怒:這句話不知道毀了多少人魏大勳和他的父母在《做家務的男人》裡可以說是很有意思了,不少的人都求魏爸爸出道,一家人的氛圍實在是太好了,但是在新一期的節目中場面卻變得緊張了起來。父母催生魏大勳,隨口一句話引觀眾憤怒:這句話不知道毀了多少人!
  • 「孩子喜歡什麼就去做」,父母還要被這句話耽誤多久?快醒醒吧
    假如孩子總是依靠三分鐘的熱度來學習某樣東西,那麼到最後等待他們的一定是失敗。如果父母總是依靠「孩子喜歡」來決定孩子的發展,這樣的做法只能說是在放縱孩子。就像孩子今天剛剛買了一個夢寐以求的玩具,但是轉眼看見別人手上拿了一個玩具,會轉手扔掉自己手中的玩具,對父母說:「爸爸媽媽,我要那個玩具。」這樣無止境的更換,什麼時候是一個頭呢?
  • 「老師,孩子交給你了!」這句話害了多少中國式家庭的孩子
    為人父母,都希望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生活,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到頭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一塌糊塗,這是為什麼?「老師,孩子交給你了。」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送進學校,就是老師的事情了,自己就可以當個「甩手掌柜」啦,事實卻不是這樣。
  • 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導讀: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害了孩子還不自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害了孩子還不自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那些失控的愛,究竟害了多少個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國內的父母愛孩子是出了名的,當然父母對孩子的適當的愛,合理的引導本是無可厚非,也可以提升孩子本身的獨立性和人格塑造,可是如果一味的溺愛,就會讓孩子的品性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比如之前一度熱議的那個幫助孩子一路送到清華大學的,母親包攬了孩子的穿衣吃飯,還有日常的洗腳洗澡,甚至都二十歲了,還和媽媽睡在一張床上,讓人震驚。
  • 「小孩子會有什麼壓力」這句話害了多少父母和孩子
    我們常說,作為成人,特別是上有老小有小的人群來說,在這個社會中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在與人相處中,我們也會儘量多多體諒他人,畢竟每個成人都承受了或大或小的壓力,大家都不容易。但是,作為家長,當孩子對你抱怨「累」、「壓力大」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大部分家長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應該都是「小孩子有什麼壓力!」吧。
  • 應試教育到底害了多少人,又圓了多少人的夢想
    現如今,家長們聚在一起,都在高談闊論應試教育的弊病,認為這對自己的孩子造成了很多的壓力。可是要知道,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應試教育這種形式是給很多人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壓力,但是這樣的形式同樣也給了很多人機會,尤其是那些山區的孩子,他們可能沒有更多的其他類型學習的機會。
  • 當孩子向你要錢時,父母這4種做法,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文 | 惜朝 問父母們一個問題:你的孩子會向你要錢嗎?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都有花錢的需要。 有些父母會定期給孩子零花錢,有些父母則從來不給,孩子必須要伸手向父母要錢。
  • 不想孩子被人欺負,那一定要堅持跟孩子說這句話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都是一張白紙,在被各自不同的父母養育幾年後,就都會變得不一樣。所以你的孩子,如果經常被人欺負,那就說明你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不想孩子被人欺負,那一定要堅持跟孩子說這句話。不主動去欺負別人是教養,沒教養有些你喜歡的人,就會遠離你。保護好自己,不讓別人欺負,是對自己的尊重。
  • 一句女兒要富養,毀了多少孩子,害了多少家庭!父母們可別再信了
    如果你們有刷短視頻的習慣,肯定看到過這樣的內容:兒子小心翼翼地跟爸爸要零花錢,爸爸板起臉給他五塊十塊,或者直接叫他滾;換成女兒來找爸爸要錢,爸爸立馬笑靨如花,給她一百又一百,還一個勁兒問夠不夠。妥妥的「女兒奴」。
  • 家裡必須有個讓他怕的人,這句話傷害了多少孩子
    我們傳統的家庭教育裡有一條:家裡總得有個孩子怕的人。不論是媽媽,還是爸爸,必須有一個能制服孩子的人。讓孩子一聽見某人的聲音就驚慌失措,立馬乖乖坐好。 《親愛的安德烈》裡說,孩子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個體,是與父母平等的一個存在。
  • 長不大的啃老族 | 有遠見的父母 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面對母親的指責,兒子振振有詞吼道:「你不能養我一輩子,那為何從小要嬌慣我!」面對這樣的故事,媒體評價道:「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要教會他這句話
    前幾天張慧回到家,看到女兒眼睛紅紅的,好像剛哭過,而且衣服的領口有褶皺。張慧放下手頭東西,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才知道,原來今天在學校裡,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欺負了女兒。張慧壓住了怒火,安慰了孩子一下,然後打電話給當兒童心理諮詢師的老朋友明明,請教事情怎麼處理,明明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
  • 孩子伸手要錢時,最怕父母用3句話拒絕,否則崩塌的不止是金錢觀
    現在的孩子大致分為2類,一類是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自己可以支配的零用錢的孩子,另一類則是家長一分一毫都不願意給孩子,認為孩子需要什麼讓父母買就行了,孩子手裡有錢只會亂花錢。相比於前者而言,後者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看到身邊的同學、朋友大多都有自己的零用錢,也想著找爸爸媽媽拿,但是當他們向父母發出這一信號時,父母冷不伶仃地將他們「打入冷宮」。
  • 父母要避免對孩子說這3句話,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世界上既勞累又美好的事情,想必就是慢慢等著孩子長大。有不少長輩會說:孩子的命運從出生的時候早已經註定了,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呢?這句話在某些條件下有著一定的道理,因為一個孩子將會受到不同的家庭氛圍,父母的教育…..這些細節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 孩子總要有一個怕的人?小心孩子成為兩面派,試試溝通和合作
    因為不開學,嘟嘟經常被送到姑姑家,有一次嘟嘟不吃飯,鬧著要吃雪糕,我只好蹲下來哄「現在是吃飯時間,我們要先吃飯,雪糕到天熱的時候再吃」。姑姑可能看不下去了,在旁邊說「你倆(指我和老公)得讓他有個怕的人,不能老哄」。「讓他(她)有個怕的人」,「孩子嘛,就得有個怕的人」。
  • 新學期:一定要跟孩子說這4句話(轉給家長)
    班主任提醒,新學期,家長一定要跟孩子說說這4句話。請父母告訴孩子,讀書苦,全世界的孩子都一樣,現在抱怨,不想上學,等走向社會卻發現,各行各業都需要有學識有技能有本事的人,而你什麼都沒有。好好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老師和父母,而是為了自己。
  • 家庭教育丨農民三句話培養好孩子 城裡人三句話害了孩子
    思維導圖ID: dt7954666 (←長按複製搜索)✎_ 思維導圖【世界上最強大的記憶和思考工具】農民三句話培養好孩子:   1、孩子,爸媽沒本事,   「一定不能做傷害人的事」和「記住不能吃虧」,我暫且不分農村人和城裡人,因為這兩句話未必是農村人和城裡人的區別,好像所有農村人都很善良、所有城裡人都很勢利,未免太偏激了。實際上,不同性格的父母就會對孩子有不同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