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懷舊」的熱浪幾乎席捲了全國人民。
廣告詞中出現的「媽媽做的飯的味道」、「小時候的味道」;旺仔和大白兔奶糖在某個時間點屢屢刷屏,可以霸佔某些平臺的熱搜位好幾天;人人都開始復古,明星網紅們也在綜藝節目裡大談特談那些小時候的回憶和已經不存在的風景。
這一切仿佛已經積累許久,在某個瞬間爆發,從而整個社會都開始懷念過去的美好,亦或是不可能再重現的美好的過去。
可是群體往往具有片面性和煽動性,最開始十個人,到後來上千人、上萬人,全都排著隊跳入「懷舊」這股浪潮,可是有多少人在其中能夠保證只是抒發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完全被群體影響呢?
群體性的「懷舊」異常容易將個人的情緒過分放大,特別是負面情緒。
新牛津英文詞典裡對「懷舊」是這樣解釋的:「懷舊是對過去的飽含情感的一種渴望感」。當我們到了一個熟悉的地方,吃到一種熟悉的食物,都會勾起想要回到過去的一種渴望,這種渴望的程度大小往往與當下現實生活的情況相關聯。
如果一個人當下處於迷茫、痛苦等負面情緒居多的情況,那麼當他回想起過去的美好時,就會難以控制地想回到過去,這也是一種精神迴避機制。大多數人無法真正逃離現實一切,只能在精神上給自己尋找慰藉。更何況「懷舊」大多數情況下懷念的還是已經得到過的東西。得到過的東西給予人的情感是真真切切地,當時間將其蓋上一層紗之後,這種情感會變得更加讓人渴望。
不過「萬物淫為首」,凡事過度了之後必定會變成災難。人在負面情緒下很容易陷入某種盲目的循環,「懷舊」如果只是作為一種緬懷過去珍惜當下的手段是很好的,可是「過分懷舊」就會演變成想逃離現實,回到那些不可能的美好過去,但是人又是清醒的,大家都知道過去只是過去,渴望完成一件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這無疑會讓人痛苦至極。
現當下的「懷舊」已經滲入人的生活。「懷舊」並不只是情懷,在各種感情關係中這種情緒的存在也尤為突出。
「他以前不是那樣的,他以前對我很好……」一位被男友冷暴力而分手的女性讀者在發給我的私信中這樣寫道。她的私信內容不長,大概就是說之前談戀愛的時候兩個人多好,對方對她溫柔體貼之類的,可是後來毫無原因開始冷暴力,無窮無盡的爭吵、分手和複合,終於她受不了了刪除了所有的聯繫方式,可是她還是會一直在想以前有多美好,她不明白為什麼現在會變成這種情況。
類似於這位讀者的情況,生活中其實也不在少數。不過大家需要清楚的一件事情是:人是會改變的,感情也是。過去的那些事情不一定是假的,但是它確實已經改變了,它現在就是很糟糕,而我們永遠只能夠活在當下,所以當下的情況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這位讀者,她的想法其實沒有問題,人對美好情感的渴望非常正常,所以哪怕已經成為了過去,人們也喜歡翻出來懷念懷念,但是——懷念的基礎條件必須是它會令你感到正面情緒,而不是痛苦和無奈。對於前男友,你可以偶爾懷念兩個人在一起時候的美好,不過沒必要抓住已經不存在的美好不放;並且痛苦的過去也不能抓住你,所以你也不用害怕,你還有很長的人生路要走呢。
不光是兩性關係,在各種親友關係中也會存在這種類似的問題。
比如有的家長喜歡對孩子說:「你小時候多聽話多懂事,現在怎麼長大了這個樣子……」這個時候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會翻白眼或者直接頂嘴,緊接著就是一場常規的親子吵架。
實際上家長作為家長需要接受的事情是:你的孩子在長大。
長大意味著他們在往前走,往前走就意味著會改變,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會有更多想做的事情和想去的地方,他們不像小時候那樣只需要玩具槍或者洋娃娃——更不會像小時候那樣依賴你了。
但是他們永遠愛你。所以不必為兒女的成長感到過分擔憂從而產生無法克制的懷舊情緒,與其一昧懷念過去,不如與他們多交流當下的事情,畢竟兒女和父母在看著對方背影的同時,也是可以並肩的。
為什麼大家喜歡懷念過去的美好,因為美好的過去確實值得懷念。不過最重要的時間點一直是當下,懷念過去的美好是為了給自己力量,督促自己好好生活;未來肯定會有很多糟糕的事情發生,但是也會有更多美好的事物誕生,所以一定要好好活在當下,尤其是在大環境都處於一種「過分懷舊」的情況下,更要看清楚自己目前的處境,切忌被群體引領個人情緒。
我是黎陽,祝你幸福
-END-
作者 | 黎陽
圖片來源 | Hellena
圖文編輯 | 官官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