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記憶 ㊺ 威寧籍苗族大學校長楊漢先

2020-08-09 雲上畢節

楊漢先,(1913年一1998年),威寧縣石門鄉草原村人。大學文化,我省著名愛國人士,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貴州省民委副主任兼省民族學院院長、貴州大學副校長、省民族研究所所長、省政協副主席。

1919年,楊漢先就讀於石門坎基督教會學校——光華小學;1926年9月至1929年7月,在雲南昭通宣道中學(後改名為私立明誠中學)讀初中時,參加了反日英帝國主義的運動。

1929年9月到1933年,考入四川成都華西協和大學讀高中,此間倡導並組織了進步的文藝宣傳活動,創辦了進步社團朝陽社,並帶頭撰寫文章,宣傳進步思想。

1933年9月,考入華西大學攻讀社會學和教育學;1934年至1935年7月,任威寧石門坎光華小學校長;1936年至1938年,在成都華西協和大學讀書,此間,參加了苗族學生反對貴州軍閥的抗議示威活動。

1939年4月至12月,在貴陽青巖省方言講習所任苗族教師;1940年3月至1941年3月,在貴陽大廈大學社會研究部任工作員;1941年5月至1942年1月,在成都華西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42年1月,在成都華西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42年2月至1943年10月,在四川省博物館任工作員;1944年6月至1945年9月,在雲南省昭通縣明誠中學及女子師範學校任歷史、英語教師、總務主任;1946年5月至1949年12月,在貴州大學文科研究所任老師。

由於受貴州地下黨負責人徐健生、秦天真領導的革命活動的影響,一起積極參加「愛國家、愛民族」的革命活動,還被推選為貴州「為民族而鬥爭」的聯繫人之一。

貴陽解放前夕,他參加了「苗彝自救會」組織,迎接共產黨和解放軍。他與張超倫同志一起組織集中了貴陽市郊的少數民族,列隊前往六廣門體育場參加歡迎解放軍的大會。

他積極向黨和政府提供了少數民族分類、人口數字及分布情況資料,為貴州的解放和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貴州解放後,1950年5月至7月,任貴陽師範學院講師,同年6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0年7月至1959年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委員,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至1959年,參加籌建貴州民學院並任院長;1959年至1966年4月,任貴州大學副校長兼貴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長。

從1963年起連任貴州省政協三、四、五屆副主席。曾任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及一、二、三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貴州省一、二、三屆人大代表、省人民政府委員,是貴州省苗學研究會顧問。

他在大學期間就顯露其學術上的功底,是民國時期在國內外有較深學術造詣的苗族本土民族學者。

他先後撰有《苗族述略》、《川南八十家苗民人口調査》、《大花苗歌謠種類》、《大花苗名稱來源》、《大花苗移入烏撒傳說考》、《大花苗的氏族》、《黔西苗族調查報告》、《貴州省威寧縣苗族古史傳說》、《基督教循道公會在威寧苗族地區傳教始末》、《基督教在滇黔川交境一帶苗族地區史略》等數十篇論文和資料。

他是我省著名的教育家,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對滇東北苗族社會歷史,語言文字進行了認真地研究。積極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為開拓我省民族教育事業和民族研究努力工作。

他組織籌建貴州省民族學院和提任院長期間,與其他同志一道克服各種困難,精心組織,廣納人オ,為創建貴州民族學院,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發展貴州的民族教育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擔任貴州大學副校長期間,始終以強烈的革命心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兢兢業業,一心撲在黨的教育事業上。他是長期與共產黨合作共事的一位少數民族愛國人士,在少數民族中有一定的影響和代表性。

「文革」中卻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下放農場勞動,精神和身體受到極大摧殘。但他能正確對待,跟隨中國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粉碎「四人幫」後,他衷心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1989年春夏之交發生的政治風波中,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堅決擁護黨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措施,為穩定貴州局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退出領導崗位後,儘管年老多病,行動不便,仍堅持寫作,親自撰寫了五篇約四萬多字的文史資料。為宣傳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發展我省民族教育和民族研究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本文選自2007年由畢節地區政協工委主編的《畢節地區苗族百年實錄》一書,原文參閱了《貴州省政協歷屆組織概況》、《當代中國少數民族名人錄》、《貴州民族研究學術人物簡介》及《楊漢先同志生平》。)

文/王慶華

編 輯:朱 薇 李佩遙(實習)

編 審:秦 恆

監 制:葉光良

總監製:朱光倫

更多新聞

  • 《黔西北記憶》欄目開篇語

  • 黔西北記憶 ① 美麗畢節我的家

  • 黔西北記憶② 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

  • 黔西北記憶③畢節古人類的足跡

  • 黔西北記憶④畢節的來源及建制沿革

  • 黔西北記憶 ⑤ 水西改土歸流的歷史過程

  • 黔西北記憶 ⑥ 「烏蒙磅礴走泥丸」用典追考

  • 黔西北記憶 ⑦ 革命老區黔西北

  • 黔西北記憶 ⑧ 「彝族古代百科全書」——《西南彝志》

  • 黔西北記憶⑨ 享譽全國的畢節市彝文文獻翻譯研究中心

  • 黔西北記憶 ⑩ 黔西北苗族遷徙路線圖

  • 黔西北記憶 ⑪ 黔西北苗族與蚩尤

  • 黔西北記憶⑫黔西北苗族的傳統節日

  • 黔西北記憶⑬ 豬拱箐:清末黔西北苗民起義的根據地

  • 黔西北記憶 ⑭ 畢節布依族的歷史與文化

  • 黔西北記憶 ⑮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 黔西北記憶 ⑯ 畢節一中的前世今生

  • 黔西北記憶⑰ 畢節彝學研究院

  • 黔西北記憶⑱畢節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綜述

  • 黔西北記憶 ⑲ 畢節「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設綜述

  • 黔西北記憶 ⑳ 西部大開發拉開序幕的地方——洪家渡

  • 黔西北記憶 ㉑ 烏江源頭在畢節

  • 黔西北記憶 ㉒ 畢節攝影史話

  • 黔西北記憶 ㉓ 畢節公路交通史話

  • 黔西北記憶 ㉔ 磅礴烏蒙萬裡路

  • 黔西北記憶 ㉕ 畢節飛雄機場建設始末

  • 黔西北記憶㉖皮皮翻翻及其它方言土語

  • 黔西北記憶㉗經典的畢節話薈萃

  • 黔西北記憶㉘驚世駭俗的畢節蘭花

  • 黔西北記憶㉙東漢南中第一名士——傅寶

  • 黔西北記憶㉚助諸葛亮南徵有功的彝族首領「濟火」

  • 黔西北記憶㉛奢香:明初著名彝族女政治家

  • 黔西北記憶 ㉜ 張諫:明代貴州第一個進士

  • 黔西北記憶 ㉝ 李世傑:清乾隆年間兵部尚書

  • 黔西北記憶 ㉞ 晚清重臣丁寶楨

  • 黔西北記憶 ㉟ 周素園:貴州辛亥革命元老

  • 黔西北記憶㊱ 中共貴州省工委第一任書記——林青

  • 黔西北記憶㊲錢壯飛:中共情報工作的「龍潭三傑」之一

  • 黔西北記憶 ㊴ 丁揚斌其人其詩

  • 黔西北記憶 ㊵ 餘達父:畢節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

  • 黔西北記憶㊶黔西北清朝著名女詩人周婉如

  • 黔西北記憶㊷畢節著名的民族資本家劉熙乙

  • 黔西北記憶 ㊹ 一代宗師王之和

看完記得

點亮下方「贊」和

相關焦點

  • 黔西北記憶 ㊻ 威寧籍醫學博士張超倫
    1936年考入成都華西大學協和醫學院,學制7年。1943年按期畢業,並獲本校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入學時全班醫科生共60餘人、由於實行淘汰制極嚴、年年減員,到畢業時只剩下十來人了。黔西北記憶③畢節古人類的足跡黔西北記憶④畢節的來源及建制沿革黔西北記憶 ⑤ 水西改土歸流的歷史過程黔西北記憶 ⑥ 「烏蒙磅礴走泥丸」用典追考黔西北記憶 ⑦ 革命老區黔西北
  • 黔西北記憶(124) 納雍縣名的來源
    、董地苗族彝族鄉、化作苗族彝族鄉、姑開苗族彝族鄉、羊場苗族彝族鄉、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昆寨苗族彝族白族鄉、左鶂嘎彝族苗族鄉、豬場苗族彝族鄉。黔西北記憶 ⑧ 「彝族古代百科全書」——《西南彝志》黔西北記憶⑨ 享譽全國的畢節市彝文文獻翻譯研究中心黔西北記憶 ⑩ 黔西北苗族遷徙路線圖黔西北記憶 ⑪ 黔西北苗族與蚩尤黔西北記憶⑫黔西北苗族的傳統節日黔西北記憶
  • 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
    從教數十年,當過校長、主任,曾任教於小學、初中、高中、師範學校及老年大學。領詩詞學會副會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虛銜。系中華詞學會會員,貴州省書協會員、貴州省作協會員。有回憶錄、詩詞選集成所著《一生都付笑談中》上、下兩集由貴大出版社出版。
  • 「大熊進山」貴州攻略 | 黔西北春夏旅遊路線,季節不同玩法也不同
    點我,定製貴州旅遊定製服務做完了黔西南旅遊路線攻略,今兒做黔西北路線。這條路線很有季節特點,根據季節不同,選擇的景區也完全不同。01貴州旅遊春季路線春季黔西北路線是貴州旅遊賞花最佳路線,這條路線不僅可以將三四月貴州最美的花海一一百裡杜鵑,中國最大的櫻花花海一一平壩櫻花,還有烏蒙大草原萬畝高山杜鵑等連接,還將經典的黃果樹瀑布、織金洞、油杉河大峽谷等景區連接,是春遊貴州的最佳選擇。
  • 貴州威寧:產業扶貧結碩果
    近年來,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來抓,著力在「念好山字經,打好特色牌」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威寧蘋果」「威寧洋芋」「威寧黨參」等具有高原山地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同時,當地通過易地產業扶貧基地建設,帶動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收。
  • 招商局集團幫扶威寧:山海情深奏凱歌
    近日,記者和招商局集團脫貧攻堅考察組一起走進威寧自治縣大街鄉高華村4組,一棟棟青瓦白牆的嶄新民居映入眼帘,牧羊人正趕著羊群上山,寨子前的廣場上安裝著健身器材。刀削般的山梁上,這個「雲上苗寨」的苗族同胞們身著盛裝,唱起苗家的迎客歌,熱情歡迎遠方的客人。
  • 【方志四川•記憶】楊光曦 ‖ 華西協合大學首位華籍校長張凌...
    華西協合大學首位華籍校長張凌高一家在華西壩的往事(三)楊光曦 本文根據楊光曦先生《我家住在華西壩抗戰時期,條件極其艱苦,且有幾所大學在華西壩共同辦學,其中的艱辛萬苦可想而知。為保障幾所大學的生存和發展,張凌高只能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不斷向政府爭取經費。他不得不走出書齋,與政、軍、商各界頭面人物周旋應酬,尤其是與銀行巨頭張嘉璈建立起了密切的關係,華西協合大學與其他大學因而獲得了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但他隱退後,卻身不由己陷入了黨派鬥爭的政治漩渦中。
  • 淡淡的鄉愁裡甜香的威寧味道——來自老城深巷中的威寧甜醋記憶
    一方水土一方醋,悠悠歲月,滄桑巨變,在中國西南的烏蒙高原腹地,威寧甜醋,又稱麩醋那飄著甜香的淡淡鄉愁,正把回憶一頁一頁的翻起。甜醋,作為深受威寧人喜愛的一種調味品。早在民國時期的威寧縣誌第十卷製造品中,就有製作的記載, 麩醋(甜醋)的生產,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 苗族飲食文化特色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土豆、蕎麥、燕麥等為主食。副食種類很多,肉類有自家養的家畜、家禽和魚類,蔬菜有豆類、菜類、瓜類,此外還採集野菜和從事漁獵等以補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 威寧石門鄉:新營苗寨話今昔 山鄉巨變換新顏
    鳥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新營苗族風情小康寨11月14日,在新營苗寨村民張玉芬的家裡,感受到了苗族的熱情好客。新營苗寨位於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苗寨在外觀設計上融入了苗族風俗文化元素,既體現古代苗族文化風貌,又彰顯現代建築文化氣息,並有了寨名「新營苗族風情小康寨」。2016年12月,新營苗寨建成並整寨搬遷入住,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張玉芬過去的家舊照「搬進新居後,家家戶戶都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小樓房,用起了電視、冰箱。」
  • 貴州屋脊是威寧,這裡因「龍吟」再走紅,難道與那顆藍寶石有關?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面積62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0萬,是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也是貴州省直管縣試點單位。最近,威寧山裡因為有龍吟,成為了網紅之地。視頻中,「嗷嗷……」洪鐘般的「龍吟」聲,當地民眾爭相趕過來,想瞅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川黔滇等型服飾特徵
    聚居在黔西北六衝河兩岸的苗族,男女皆穿白麻布長衫,盛裝時則著飾滿幾何紋的披肩。婦女以裙多為美。流行在滇東北和黔西北一帶「昭通式」的織花大披肩,形同大鬥篷;以右大襟上衣、蠟染繡花裙為基本款式的馬關式上衣喜在盤肩、兩袖挑以花紋;女裝為後披領、對襟衣的「丘北式」服飾款式,其披領、衣襟、衣袖為重要裝飾部位。
  • 威寧醜蘋果背後的90後電商扶貧兄弟情
    東經104度,北緯26度交匯的地方位於我國的西南部,這裡被稱作陽光之城白鳥之都,這是貴州威寧,更準確的地名是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隸屬畢節市。原為彝族烏撒土司領地,如今是貴州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民族自治縣。少數民族風情的背後是經濟窘迫的困境,威寧是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畢節進行脫貧攻堅的戰略要地。
  • 黔茶文化 烤茶為先 貴州威寧烏撒烤茶
    一、烏撒地域歷史文化(現今威寧)威寧是雲、 貴咽喉要地, 在軍事上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是歷史上的兵家常謀之地, 也是清代及民 國的駐軍重鎮。 威寧地域建置沿革歷史悠久, 夏代 為梁州西南城, 殷商屬鬼方西北隅, 春秋時居蜀國 南鄙, 戰國時為大夜郎西部莫國屬地。
  • 威寧自治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肖良憲一行蒞臨威寧民族中學調研...
    威寧自治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肖良憲一行蒞臨威寧民族中學調研高一、高二年級復學工作    威寧民族中學    2020-05-08 大 中 小
  • 貴州威寧:一所民辦學校與學生家庭背後的故事
    【點晴】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6298平方公裡,全縣有41個鄉鎮街道、619個村和社區,總人口157.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7.5萬人,佔總人口的23.85%,是貴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海拔最高的縣。有著中國旅遊優秀城市,中國優秀人居範列城市和百鳥之都,陽光威寧的殊榮。到過這裡的人或許知道,位於貴州西大門的威寧縣四季風景都很美,但這裡的冬天也冷。
  • 威寧稅務:「零距離」對話房開企業 「問診開方」促發展
    5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稅務局(以下簡稱「威寧自治縣稅務局」),緊緊圍繞「減稅費優服務、助復產促發展」主題,召開房地產開發企業懇談會。懇談會上,威寧奧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銷售部負責人徐俊提起疫情期間稅費優惠政策,感慨地說。據了解,在本次懇談會上,與會企業代表共提出涉稅問題6個,其中現場解答涉稅問題2個,承諾限時解決涉稅問題3個,對於本級無法解決的1個問題,將儘快向上級反映,並及時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