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先,(1913年一1998年),威寧縣石門鄉草原村人。大學文化,我省著名愛國人士,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貴州省民委副主任兼省民族學院院長、貴州大學副校長、省民族研究所所長、省政協副主席。
1919年,楊漢先就讀於石門坎基督教會學校——光華小學;1926年9月至1929年7月,在雲南昭通宣道中學(後改名為私立明誠中學)讀初中時,參加了反日英帝國主義的運動。
1929年9月到1933年,考入四川成都華西協和大學讀高中,此間倡導並組織了進步的文藝宣傳活動,創辦了進步社團朝陽社,並帶頭撰寫文章,宣傳進步思想。
1933年9月,考入華西大學攻讀社會學和教育學;1934年至1935年7月,任威寧石門坎光華小學校長;1936年至1938年,在成都華西協和大學讀書,此間,參加了苗族學生反對貴州軍閥的抗議示威活動。
1939年4月至12月,在貴陽青巖省方言講習所任苗族教師;1940年3月至1941年3月,在貴陽大廈大學社會研究部任工作員;1941年5月至1942年1月,在成都華西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42年1月,在成都華西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42年2月至1943年10月,在四川省博物館任工作員;1944年6月至1945年9月,在雲南省昭通縣明誠中學及女子師範學校任歷史、英語教師、總務主任;1946年5月至1949年12月,在貴州大學文科研究所任老師。
由於受貴州地下黨負責人徐健生、秦天真領導的革命活動的影響,一起積極參加「愛國家、愛民族」的革命活動,還被推選為貴州「為民族而鬥爭」的聯繫人之一。
貴陽解放前夕,他參加了「苗彝自救會」組織,迎接共產黨和解放軍。他與張超倫同志一起組織集中了貴陽市郊的少數民族,列隊前往六廣門體育場參加歡迎解放軍的大會。
他積極向黨和政府提供了少數民族分類、人口數字及分布情況資料,為貴州的解放和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貴州解放後,1950年5月至7月,任貴陽師範學院講師,同年6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0年7月至1959年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委員,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至1959年,參加籌建貴州民學院並任院長;1959年至1966年4月,任貴州大學副校長兼貴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長。
從1963年起連任貴州省政協三、四、五屆副主席。曾任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及一、二、三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貴州省一、二、三屆人大代表、省人民政府委員,是貴州省苗學研究會顧問。
他在大學期間就顯露其學術上的功底,是民國時期在國內外有較深學術造詣的苗族本土民族學者。
他先後撰有《苗族述略》、《川南八十家苗民人口調査》、《大花苗歌謠種類》、《大花苗名稱來源》、《大花苗移入烏撒傳說考》、《大花苗的氏族》、《黔西苗族調查報告》、《貴州省威寧縣苗族古史傳說》、《基督教循道公會在威寧苗族地區傳教始末》、《基督教在滇黔川交境一帶苗族地區史略》等數十篇論文和資料。
他是我省著名的教育家,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對滇東北苗族社會歷史,語言文字進行了認真地研究。積極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為開拓我省民族教育事業和民族研究努力工作。
他組織籌建貴州省民族學院和提任院長期間,與其他同志一道克服各種困難,精心組織,廣納人オ,為創建貴州民族學院,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發展貴州的民族教育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擔任貴州大學副校長期間,始終以強烈的革命心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兢兢業業,一心撲在黨的教育事業上。他是長期與共產黨合作共事的一位少數民族愛國人士,在少數民族中有一定的影響和代表性。
「文革」中卻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下放農場勞動,精神和身體受到極大摧殘。但他能正確對待,跟隨中國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粉碎「四人幫」後,他衷心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1989年春夏之交發生的政治風波中,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堅決擁護黨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措施,為穩定貴州局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退出領導崗位後,儘管年老多病,行動不便,仍堅持寫作,親自撰寫了五篇約四萬多字的文史資料。為宣傳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發展我省民族教育和民族研究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本文選自2007年由畢節地區政協工委主編的《畢節地區苗族百年實錄》一書,原文參閱了《貴州省政協歷屆組織概況》、《當代中國少數民族名人錄》、《貴州民族研究學術人物簡介》及《楊漢先同志生平》。)
文/王慶華
編 輯:朱 薇 李佩遙(實習)
編 審:秦 恆
監 制:葉光良
總監製:朱光倫
更多新聞
《黔西北記憶》欄目開篇語
黔西北記憶 ① 美麗畢節我的家
黔西北記憶② 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
黔西北記憶③畢節古人類的足跡
黔西北記憶④畢節的來源及建制沿革
黔西北記憶 ⑤ 水西改土歸流的歷史過程
黔西北記憶 ⑥ 「烏蒙磅礴走泥丸」用典追考
黔西北記憶 ⑦ 革命老區黔西北
黔西北記憶 ⑧ 「彝族古代百科全書」——《西南彝志》
黔西北記憶⑨ 享譽全國的畢節市彝文文獻翻譯研究中心
黔西北記憶 ⑩ 黔西北苗族遷徙路線圖
黔西北記憶 ⑪ 黔西北苗族與蚩尤
黔西北記憶⑫黔西北苗族的傳統節日
黔西北記憶⑬ 豬拱箐:清末黔西北苗民起義的根據地
黔西北記憶 ⑭ 畢節布依族的歷史與文化
黔西北記憶 ⑮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黔西北記憶 ⑯ 畢節一中的前世今生
黔西北記憶⑰ 畢節彝學研究院
黔西北記憶⑱畢節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綜述
黔西北記憶 ⑲ 畢節「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設綜述
黔西北記憶 ⑳ 西部大開發拉開序幕的地方——洪家渡
黔西北記憶 ㉑ 烏江源頭在畢節
黔西北記憶 ㉒ 畢節攝影史話
黔西北記憶 ㉓ 畢節公路交通史話
黔西北記憶 ㉔ 磅礴烏蒙萬裡路
黔西北記憶 ㉕ 畢節飛雄機場建設始末
黔西北記憶㉖皮皮翻翻及其它方言土語
黔西北記憶㉗經典的畢節話薈萃
黔西北記憶㉘驚世駭俗的畢節蘭花
黔西北記憶㉙東漢南中第一名士——傅寶
黔西北記憶㉚助諸葛亮南徵有功的彝族首領「濟火」
黔西北記憶㉛奢香:明初著名彝族女政治家
黔西北記憶 ㉜ 張諫:明代貴州第一個進士
黔西北記憶 ㉝ 李世傑:清乾隆年間兵部尚書
黔西北記憶 ㉞ 晚清重臣丁寶楨
黔西北記憶 ㉟ 周素園:貴州辛亥革命元老
黔西北記憶㊱ 中共貴州省工委第一任書記——林青
黔西北記憶㊲錢壯飛:中共情報工作的「龍潭三傑」之一
黔西北記憶 ㊴ 丁揚斌其人其詩
黔西北記憶 ㊵ 餘達父:畢節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
黔西北記憶㊶黔西北清朝著名女詩人周婉如
黔西北記憶㊷畢節著名的民族資本家劉熙乙
黔西北記憶 ㊹ 一代宗師王之和
看完記得
點亮下方「贊」和
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