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國家並不能改變什麼

2020-12-16 騰訊網

不公正的東西實在無益於人;公正的東西至少無損於人。——享喬治

人人生而平等,乃是當今世界不可否決的一大主題,對於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維繫人間的相對平等,乃是治理國家的一大挑戰。

不過平等只是相對的,生活之中更多的則是處處不平等,實質上只要人類存在著自我意識,那麼絕對的平等便無法達成,因此關於國家是否要追逐絕對的平等,素來是人們熱議的話題。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言: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國家並不能改變什麼。

一、李光耀眼中的不平等

作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一生素來敢說敢做,在他的心目中新加坡便是他的一切,而新加坡人更是他的子女。他談及任何一個話題皆是毫不遮掩,直述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而在人類本身是否平等這一問題上亦是認定了生而不平等的事實。

他曾提倡新加坡國內的高知識分子多多生育,同時也表示希望底層人民孕育一胎便足以。其中所涉及的便是李光耀認為的高低階層基因的不平等。他的這一思想褒貶不一,畢竟圍繞著人類社會的不平等現象雖然比比皆是,但從基因層面的不平等註定不為更多人所接受。

當然,李光耀也絕非對於底層人民的摒棄,在他看來無論高低階層皆是屬於他的人民,相應的福利兜底建設,亦是李光耀所致力的一大方面。

李光耀所謂的「基因不平等」,實質上認為人類經由無數年的發展走到今日,從最初相仿的基因逐步因為遺傳而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基因上有所不同。而又因基因所致,導致每個人智商等關鍵因素也有異同。

李光耀的這一說法實質上是存在一定根據的,但又因並不符合廣大群眾的利益,且容易激化不同種族之間的矛盾,因此多說提出「基因不平等」的學者皆是遭到了相應的抵制。那麼「基因不平等」是否存在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縱觀不同膚色人種之間,先天體力的上限與下限便證明著基因不平等的廣泛存在。因此,站在基因不平等這一基礎上,人類生而平等顯然就是不存在的。所以李光耀認為國家即便出臺相應的措施去宣揚平等,但終歸改變不了問題的本質。

基因的不平等,令不同的人面對生活有不同的優劣勢,同樣有不同的選擇。而在李光耀眼中,前蘇聯毫無疑問便是頗為明顯的一個例子。

曾經盛極一時的前蘇聯最終以分裂作為結局,通常多數人看來在於美國明裡暗裡的策劃。的確,美國起到了「功不可沒」的推動作用,但實質上問題的根源依舊在於蘇聯一味地追求平等,而忽略了絕對的平等並不存在。

彼時蘇聯所追求的平等宏觀看來主要凸顯在民族方面,組成蘇聯的大小民族之間是平等的,但平等只是相對的,蘇聯民族平等的本質實質上是以犧牲大民族利益為代價,去補貼給少數民族。那麼對於大小民族各自而言,平等顯然是不存在的。

在蘇聯成立之初,俄羅斯人作為蘇聯的主體民族佔據85%以上的龐大基數,然而在蘇聯後期俄羅斯族人的整體卻是銳減到50%左右,而少數民族則在優待之中生出了優越感,因此俄羅斯也希望蘇聯分裂,停止被少數民族吸附。

那麼當少數民族和主體民族同樣渴求獨立之時,蘇聯的分裂已成定局。因此,在李光耀看來即便國家出臺一應政策來致力於平等,但實質上根本改變不了不平等這一事實。而刻意的追求平等,反而會更大程度的激化矛盾,令國家陷入更大的不平等當中。

實質上不平等的存在乃是大自然的基礎法則,一如萬事萬物之間的優勝劣汰一般。而一味地追求於人人平等顯然是逆天而行,這一過程註定是舉步維艱的。

那麼縱觀上述之中,個體的不平等,國家內部民族的不平等,以及蘇聯最終以分裂作為告終的結局,若將這些因素放在我國是否存在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二、貧富差距所凸顯的不平等

縱觀現如今世界各國的不平等之中,最為明顯的莫過於貧富差距所造成的不平等,並且站在貧富雙方不同角度,有著不同的問題根源。

站在窮人角度來看,貧富差距造就的原因不乏機會不對等所致。因為富人本就掌握著絕大部分的財富,擁有著更為眾多的選擇與機會。而反觀窮人,原始資本的積累無疑是一大難題。

面臨同樣的機會之時,富人能夠直接跳過資本積累這一過程,在起跑線上領先窮人一大截,與此同時他們所需要承擔的風險與影響,與窮人之間也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富人有了龐大的財富基礎,即便虧損對於生活的影響也不會殃及根本,而窮人一旦稍有差錯,便是以整個人生作為代價的。

站在富人角度來看待不平等這一問題時,富人雖然擁有著龐大的財富,卻是面臨著更為高額的納稅活動。他們承擔著相較於窮人更為龐大的壓力,為了維繫財富而需要作出更多身不由己的選擇。

而窮人則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向,對於舉足輕重的富人而言,每一步都是舉步維艱的。龐大的財富帶來優渥的生活,同時亦有著逃不過的重重限制,將他們牢牢固定在一個狹小的範疇當中。

因此不少富人眼中,自身的財富實質上並不屬於自己,而是替整個社會「代為看管」,一如屠龍勇士成為惡龍的最終結果。而站在國家角度來看待貧富差距的話,其中的不平等更是呼之欲出。

對於窮人,國家要想方設法的予以福利補貼等政策,以此來維繫國家穩定,人民基礎生活保障等。一旦人民的基本生活受到殃及,那麼必然掀起由下而上的暴動,顛覆一個國家的統治。

但是底層人民之中亦不乏有人坐吃等死,一味地依賴於國家補助措施,絲毫不願意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現狀。

對於富人,國家亦不能夠任由其毫無限度的增長,最終成為「富可敵國」的存在,所以對於富人的稅收額度往往更高額。與此同時國家亦要限制富人剝削底層人民的手段,以此來維護相應的平衡。那麼綜上所述,與貧富差距相對應的福利制度實質上與蘇聯大小民族之間均衡的維持殊途同歸。

皆是通過扼殺上層利益來回饋給底層,通俗來看可以這樣比喻,一片樹林之中每一棵樹有著不同的生長速度,而為了將所有的樹木維持在同一高度,便將其中拔尖的一部分剪掉,對於低矮的一部分予以「特殊照顧」。

三、人類後天教育、環境的不平等

貧富差距所造就的不平等是流於表面的,更多的則是因此而帶來的潛在不平等。

每個領域傑出的人往往在思維理念、不同領域知識儲備等各有見解,對於周邊人群有著一定的感染力,而作為其子女更是最直接的接觸者。相應能夠汲取到更多特定領域的知識,相較於普通人有著立竿見影的優勢。

商人家庭當中的思維理念傳承亦是如此。所謂的富二代絕非現如今浮躁的影視作品渲染的那般不堪入目。更多的是一位位自幼耳濡目染,富有商業頭腦的人物。而這些人即便不從父母那裡直接獲取經濟或關係援助,亦能夠通過這些內在傳承獲得優勢。

反觀不具備這些的人,想要在這些領域獲得發展是非常艱難的,首先需要突破的便是固有家庭觀念以及自身所處的環境。其中的不平等自然顯而易見。當然,許多人認為通過後天的教育能夠極大程度的「逆天改命」,但是縱觀世界各國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亦是廣泛存在。

教育資源主要呈現在教師質量以及基礎配套設施兩大方面,而教育資源的分配在世界各國皆是優先於大城市的,相應山村之中是非常落後的。

最先從基礎設施當中獲得受益的顯然是大城市當中的孩子,因為城市整體的發達能夠支撐起,這些設施投入使用的代價,而反觀落後山村的基礎設施顯而易見是落後的,並且即便將新型的某一教學基礎設施落實在偏遠山村,相應的配套設施必不可少。

又或者教師力量的分配,每一位老師基礎上都是一個擁有自我思想的獨立個體,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未來生活。因此教師普遍傾向於在大城市之中獲得發展,尤其是其中的頂尖者,唯有與良好基礎設施並存,才能更好的發揮出自身的價值。

除此之外,即便城市當中的孩子亦有著不同的教育資源分配,其間在於父母本身的努力,是將前代人的餘蔭落實在了孩子身上。富人家的孩子,如果父母重視教育,那麼將會花費重金將孩子在原有城市教育環境基礎上,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

如果自身處於省市級教育環境當中,在孩子業餘時間便會想盡一切辦法,聘請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相關領域專家予以培訓,而這些孩子但凡有求學之心,必然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如當今盛行的一句話,「十年寒窗憑什麼換人家三代人的努力?」對於教育整體而言,每個人所能夠受到的教育各不相同,其中的差異性決定了所謂的平等,是根本無法完全存在的。

針對以上現象,就李光耀的觀點,想來諸位已經有了自己的解答。

相關焦點

  • 李光耀: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這是為什麼?
    按道理來說,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體的國家,華人數量佔據絕大部分,而並沒有其他種族的人來能夠對其形成競爭關係,那麼,新加坡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新加坡收緊移民政策 李光耀家長式威權已落伍
    建國之時,李光耀為新加坡確立的願景就是建立一個任人唯賢的多元種族社會,不是馬來族國家,不是華族國家,也不是印度族的國家,而是一個人人都能有一席之地,各個語言、文化、宗教、公正平等的地方,儘管新加坡是華人佔大多數的國家,但由於建國時期周邊鄰國都擔憂新加坡會成為「第三中國」,出於國情和外交壓力,新加坡刻意淡化中國的痕跡,李光耀本人也拒絕被稱為「華人領袖」,而是要做全體新加坡人的領袖,但這一種族融合之路卻並不平坦
  • 人過30歲就要懂不要再跟別人比了,一些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
    對我們而言,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人生而平等」。平等思想是沒有錯的,大家都是爹娘養的,不是石頭裡蹦出來的,都是吃五穀長大的,並無差別。因此,無論王思聰,還是王境澤,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沒有誰比誰高貴。當然,接受這種思想並不是說要我們自暴自棄,自我放逐,而是認清差距,努力改變。首先,我們需要認清差距我的老公在他的文章裡曾提到過一個觀念:一個人的80%是先天決定的,只有20%是後天才能改變的。什麼意思呢?
  • 李光耀「被死亡」 何以如此牽動世界神經?
    新加坡政府表示,截至目前,李光耀仍然處於病重狀態。今年2月起,李光耀因重度肺疾入院醫治,世界各大媒體即開始滾動播報其病情進展。李光耀在病危時刻「被死亡」事件讓人唏噓,但這位91歲的老師為何如此牽動世界神經呢?在中國人的印象裡,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發達國家。而在50年前,這個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曾經也被貧困、無序所困擾,改變這一切的正是李光耀。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本人對於新加坡的獨立,是如此提及的,他直言新加坡的獨立並非自願,而是被強加的。他也未曾預料到,自己會在四十來歲的年紀去承擔獨立管理一個國家的責任。李光耀奉命脫離了馬來西亞,要求自行摸索一條前行的道路。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和壓力。他的每一個舉措,可能都關係到新加坡所有人民的生計和安危。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不然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本人對於新加坡的獨立,是如此提及的,他直言新加坡的獨立並非自願,而是被強加的。他也未曾預料到,自己會在四十來歲的年紀去承擔獨立管理一個國家的責任。放在現在,中國一個省份也不止這點人數,可在當時,就是如此局面。而在這些人口中,百分之七十五皆是華人。這樣的高數量佔比,無疑是在宣告華人在人數上的主導地位。而新加坡,又恰逢變革,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算盤和心思,多少人以為自己能夠撼動些什麼墨守成規的東西。其中便例如,國語。當然,新加坡七成多的華人佔比,對當時的國情而言顯然不容樂觀。這個國家周遭的很多國家,都對華人滿含惡意。
  • 網友:人與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
    其實孩子生下來就是普通人啊,不要強迫他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他們也需要一個快樂的童年,而不是每天都在超負荷學習。03 自己應當越早明白:什麼階段做什麼事在我們學生時期,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而不應該去羨慕在外打工的人,覺得他們有錢用,自己卻沒有。
  • 李光耀:西方認識中國的領路人_大參考_鳳凰網
    現在看來,在抓住大陸經濟迅速發展這個機遇上,李光耀確有過人之處,還在別人猶豫甚至對中國唱衰時,他就看到了大陸未來的發展潛力,因而提早布局。這使得李光耀能夠放棄意識形態成見,轉而同大陸發展密切關係,其結果,就是李光耀贏得了「中國通」的美譽,成為西方政治家和跨國公司總裁爭相請教中國事務的對象。
  • 你不得不承認,沒有那麼多公平,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
    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就好比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有些人本就出生在羅馬。看過火影以後的我更是深有感觸,在這部動漫裡面,就體現的淋漓盡致。家族地位,宗家分家的不平等。提到宗家和分家,第一想到的就是日向這個大家族了吧!
  • 從童年讀懂李光耀
    日前,新加坡前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逝世,享年91歲。為什麼新加坡這樣一個「沒有天然資源的彈丸小國」(李光耀語)當年會在「東南亞民族新興國家的冷酷世界裡求存成功」?因此,再讀《李光耀回憶錄》,我把目光主要盯向了李光耀的童年、少年、青年時期。有人說李光耀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他在新加坡推廣英語,不信儒學,去中國化……其實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一開篇就交代了自己乃至整個家族與中國的淵源,在書中他也一直以華人、華族自居。說到語文的學習,作為生在海外的第四代華裔,李光耀確實打小就對華語華文的學習沒興趣,因為他覺得自己跟這種語文沒關係。
  • 川普「或許這就是人生吧!」特權一直存在,人生本就不平等
    川普卻回答「我不會這麼說,但或許這就是人生吧」人就是有階級之分,自古以來就有特權的存在,人生就是不平等的。我現在都記得高中時候生病去縣城醫院,原本我是自己去的,排很長的隊還輪不到自己,可以自己身體已經要受不住了,問醫生能不能優先給我看病還被罵了。
  • 李光耀回憶錄中的真相:一貫反華親英美
    李光耀對中國人何其殘暴,在中國故鄉有眾多親屬的新加坡人卻完全被蒙在鼓裡。李光耀這一生最擔心的就是中國的崛起。李光耀說:「新加坡要做最後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因為新加坡不能讓別國想成是中國勢力在東南亞擴張的橋頭堡。」隨著中國的崛起和發展,美國提出了氣勢洶洶的「重返亞洲」和「亞太戰略在平衡」計劃,要利用周邊一切地緣熱點把中國拖入戰爭的泥潭。
  • 李光耀回憶錄:我選擇離開
    李光耀近日被披露病情惡化,牽動了全世界的目光,尤其是新加坡人民一直在默默為他祈福。新加坡可謂21世紀的城市榜樣,沒有荒廢的土地,也沒有過剩的人口。新加坡管理國家就如同經營公司一樣,並一直受到高度讚揚,被評為世界上最為清廉的國家。
  • 華語為何不能作為新加坡國語?李光耀:那會是個錯誤
    為了改善人均消費水準,解決失業問題,李光耀還從外國引進資源,做金融轉口貿易。同時,李光耀還發現到新加坡的優勢,將新加坡打造成旅遊大國。正因為他一次的突破,一次次的改變,才讓新加坡的狀況越來越好,慢慢的便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 李光耀:美國無論制度還是精神都有問題,整個社會瀰漫著散漫氣息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似乎並不這樣認為,他常常在公開場合中討論和表達自己對女性、平等、受教育權等較為敏感話題的觀點和看法,導致不同的人群對他褒貶不一。在他從政生涯中的眾多觀點中,對美國的評價可以說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羅伯特·B·西奧迪尼 每個國家都有這個國家標誌性的人物,這個標誌性人物帶領著這個國家走向了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也是諸多民眾敬仰的對象,李光耀就是一個人,他是新加坡的國父,同時也帶領了新加坡從一個貧困潦倒的國度帶走向了亞洲四小龍,同時他的名字在某一時期已經和新加坡畫上了等號。
  • 李光耀: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擋臺灣回歸,兩岸統一隻是時間問題
    歐美國家與我們文化是迥然不同的,歐美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是,不能將這些經驗拔得過高。蘇聯和東歐雖然也是歐洲國家,與我們的傳統文化迥然不同,但是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曾經實行過計劃經濟,現在,我們已經放棄計劃經濟了,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計劃經濟方面,蘇聯和東歐沒有借鑑意義了,然而,他們失敗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借鑑,這就是研究蘇聯史和東歐史的意義之所在。
  • 李光耀一生奉獻新加坡 網友稱「謝謝你給了我們偉大國家」
    「作為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先生(李光耀)將他的一生奉獻給新加坡,直至他生命的最後。」新加坡總統陳慶炎3月23日說。當天凌晨3時許,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病逝。    新加坡總理公署當天發布公告說:總理李顯龍以沉重的心情向全國人民告知,李光耀去世。
  • 李光耀的預測:30年後中國經濟將達到何種程度?美國處於什麼位置
    李光耀的父親在李光耀小時候就對他抱著很大的期望,他希望李光耀的光宗耀祖,所以他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但李光耀就好像是天生要和他父親對著幹的那個,不僅不聽話,還時常和玩伴打打鬧鬧,回家也免不了被父親一頓胖揍。在親戚朋友和鄰居的眼中,李光耀就是那個「壞小孩」。然而,李光耀看似頑皮,實則非常的聰明。
  • 人人生來平等,但教育不是,從幼兒園開始就不是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直接開始今天的正題——現如今咱們國家的教育是平等的嗎?人人生來平等,可是教育確實在客觀上是不平等的。而且從幼兒園開始就不是了,很多一線城市的家長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計劃要讀哪個幼兒園了,而對於有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來說,他們根本不知道幼兒園是什麼。在這些偏遠的地方,可能一個鎮上都沒有一個像樣的幼兒園。所以從學前教育,教育就已經開始產生差距了,就更別說教育的平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