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檢查電器線路櫃排線狀態。
在接50接線盒裡的電線。
華聲在線通訊員 張穎 記者 龍騰報導
傍晚空蕩的內燃中修庫內、悶熱逼仄的內燃機車過道旁的電器線路宛若蛛網,龍代雄頭頂頭燈正聚精會神的檢查著電器線路櫃裡的排線狀況。繼2016年獲長沙機務段「百臺賽」年度冠軍後,2017年他又評為「百臺賽」一季度冠軍,在廣鐵集團「十三五」系列勞動競賽中榮獲第四。默默無聞的他為何頻獲殊榮?「心中有丘壑,平地並非起驚雷」,且看這位「三致」匠心工長的別樣情懷。
盡顯細緻:近2千根電線一根根排查
龍代雄,今年53歲,1985年入路,1992年成為了一名機車電工,現任長沙機務段檢修車間電器中修組副工長。
初次見到龍師傅時,已臨近下班點,當時他正在機車上認真的檢查機車接線盒狀態,並時不時掏出小本子在記錄些什麼。此時悶熱的內燃機車上,豆大的汗珠沿著他的臉頰滑落。當了解到筆者的來意後他打開了話匣子。
他說:「我兼任了本班組的質檢員。現在乘著下了班其他作業者都回去了,少了很多幹擾因素,我才能更好的檢查這臺車。如果回家了想起哪裡沒有做好,就會一整晚睡不好,第二天絕對會第一個上車!」
筆者沿著他手裡的接線盒看過去,機車上的高壓櫃、機車操縱臺等密密麻麻排列了接線柱,數了數有近500個。而他的檢查內容就是排查每個接線柱上接線緊固狀態,觀察是否有鬆動、過熱、接線是否斷股超限;確認每個接線柱上不多於4根電線的質量要求。這樣算下來,一臺車就有近2千根電線需要一根根排查。除此之外還需檢查接線柱上彈簧墊、平墊數量和機車電阻、大線等數不清的螺絲觸點。而這個過程往往需要花費2-3個小時。可是龍代雄不急不躁,仍舊在認真細緻的把握線路檢查的每一個細節。
「細節把控尤為重要,注重細節我們每年都會消除很多機車重大隱患,如牽引電機大線排查不到位,大線線耳過熱斷開致使電機不轉,線耳拉弧就會造成火災。」龍代雄頓了頓,繼續說道:「注重細節,電器類松、虛、短、破、磨的『小而廣』問題就會得到有效控制。」他抹掉了臉頰上往下滑的汗滴,揉了揉繃直的膝蓋。
「我一天要工作近10個小時,車上車下的檢查線路,由於長期步行過度、站立時間過長,腿關節產生了退行性病變,兩個膝蓋時常都是刺痛的。」他揭開褲管,兩個膝蓋都貼了好幾塊黃色藥膏。
「不過值得我驕傲的是,從事機車電工工作20幾年來,我修出來的車從來就沒有過線上不良反應,至今未出過『機破』」。他笑著說。
凸顯精緻:製作改良50接線管
龍代雄和學員一起討論製作50接線管。
50接線管是柴油機的附加部分,一直是困擾機車電器的薄弱環節。如何了解50接線管線路結構,打造更精細的產品,確保電器更好運的運作?是電器中修組試圖解決的問題。然而50接線管裡的電線的長短大小,型號不一,接線點也各有不同,複雜繁瑣的電線時常在工作者腦海裡扯起了一團「麻紗」,半天也扯不清。他就乾脆帶領學員鑽車裡去研究50接線管的線路走向,教他們更精緻的電線製作方法。
他說:「那個時候還沒有線路圖紙,我們就經常鑽車裡面去核實線路情況。內燃機車裡面光線暗、油泥多,頭燈照不到的地方我們就用手伸進去摸,可是裡面有很多剪短的塑料扎帶尖銳又鋒利,手臂被劃傷是常事。不過現在有了線路圖,自己製作改良50接線管以後,機車質量就更加有保障了。」
這時筆者才注意到,他的兩隻手臂上有很多條長短不一、深淺不同的白色劃痕。同時他也向我展示了他們製作的50接線管,裡面的電線標準而又精緻。
打造極致:一年修機車換算臺數3077臺
龍代雄致力於做機車質量的「有心人」。在機車正式運行前要對機車進行2次質檢,同時把檢車中發現的問題逐一列項,細節具體落實到個人。
「我有兩個本子,一個用來質檢的時候寫活,一個記著電器線路圖和一些技術要求。」他說:「自2010年擔任班組的質檢員以來,我光是用來寫活的記錄本寫完的就不下10個」。
工長黎帥說:「他質檢完一臺車至少能報30-40樣活,每發現一處問題他就在本子上記錄下來。班組有兩塊大黑板都是用來寫活的。他將報的活分項到人,作業者整改一項就擦去一項」。
「以前有新學員因為工作不到位,時常被考核到哭臉,我擔任班組質檢員實施這個「寫活」措施以後,學員在實踐中明白了學習要點和整改項點。學員的業務提升了,很少被考核了,機車質量也穩步提升了。」龍代雄說。
龍代雄致力於做崗位上的「勞模」。他一個人頂3個人的活,兼任班組質檢員,同時參與班組日常管理,他的大部門時間都貢獻給了單位。
2016年,他的「百臺賽」成績為3077臺,也就是說,按照「百臺賽」參賽人員月檢修臺數換算辦法,在2016年整年他一天至少要檢修8臺機車。他多年來無一起「兩違」記錄,多次被評為段「先進工作者」。龍代雄所在班組也常年保持無責任「機破」記錄,成為檢修車間「質量放心」的「標準化班組」。
「有的時候別人會勸我,何必那麼拼?其實無關其他,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鐵路情節」喜歡工作;把自己當「主人翁」,就會有強烈責任心。」 下班點已經過去了半個小時,龍代雄依然停不下手裡的粉筆,邊在黑板上給班組成員寫活,邊說道:「我的父親也是一名鐵路工人,是一名貨真價實的老『先進』。他一輩子沒有出過任何差錯,到了我這也應該對這份工作負責,我想這可能就是一種傳承吧!」。
「龍師傅不為名不求利, 20幾年如一日『磨一劍』,用心的確保了機車質量,我覺得他就是名真正的「鐵路工匠」,也是我真正要向他學習的地方!」徒弟謝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