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國產蒸汽機車誕生記

2020-12-20 大眾數字報

□ 本報記者 任宇波
  1952年8月1日下午,青島四方鐵路工廠(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廠區外熱鬧非凡。當一輛身披彩綢,鳴著汽笛的蒸汽機車,在明媚天光中向在廠區外等候多時的2700多人緩緩駛來時,歌舞聲、歡呼聲頓時淹沒了汽笛聲,興奮與激動在人人臉上蕩漾開來。
  這輛被命名為「八一」號的解放型蒸汽機車(ㄇㄎ1型2102號)雖早已「退役」,但它卻是中國第一臺自己研製的蒸汽機車,在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史上,是一座極重要的裡程碑和分水嶺。自此以後,這個生生不息的古老國度,就走進自主研製蒸汽機車的新時代了。這一聲汽笛,一陣歌舞,一片歡呼,便把那「萬國機車博物館」的戲謔與尷尬正式結束了。

  「萬國機車博物館」
  鐵路是不可或缺的「大動脈」。1952年,國內「三反」、「五反」運動宣告結束,國家財政經濟狀況,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顯著改善,進一步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正蓄勢待發。國際上,北緯38°線附近的戰火正在猛烈燃燒,抗美援朝亟待後方支援。然而,鐵路要先行,卻被鐵路設備拖住了後退,成為制約交通運輸的「瓶頸」。
  自1876年中國土地上出現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以來,直到建國初期,在中國土地鐵路線上奔跑的所有機車,均是英美德日等國的舊蒸汽機車,無一輛是國產。據1949年的統計數據,中國可統計的機車有4069臺,分別出自9個國家的30多家工廠,機車型號多達198種,中國也因此被稱為「萬國機車博物館」。
  為解決鐵路運輸設備落後的難題,經過慎重考慮,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決定將研製生產新型蒸汽機車的任務交給四方鐵路工廠,也就是四方機車廠。
  四方機車廠建於1900年10月,初名膠濟鐵路四方工廠,屬德國德華山東鐵路公司下轄機構,是繼唐山、大連兩廠後第三家出現於中國的鐵路機車車輛工廠。新中國成立後,四方鐵路工廠直屬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改稱鐵道部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工廠,簡稱四方機車廠。自1900年建廠直至1949年,四方機車廠只能使用國外進口零部件組裝機車,從未真正製造過一臺機車,至1949年以後才扭轉了這種情況。
  當時中國鐵路系統根本不具備大規模製造機車車輛的能力,短時間內還只能以修修補補為主。在鐵道部和青島市軍管會(1950年9月為青島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方機車廠於1949年成功搶修了「中蘇友好」號機車。1950年9月,四方機車廠又修復組裝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臺蒸汽機車,鐵道部將這臺2-8-2軸式的蒸汽機車定型為「ㄇㄎ1型」,編號2101。時任鐵道部部長的滕代遠表示祝賀,並親自為其命名為「國慶周年號」(簡稱「國慶號」)。這臺機車在1959年變更型名後改為「解放型」(JF)。在這兩次成功改造的基礎上,四方機車廠積累了有關技術數據和豐富的研製經驗。加之該廠建廠早和技術力量較為雄厚,此時有新老設計技術人員30餘人,廣大幹部群眾也幹勁十足,為研製新型機車創造了有利條件。
  接到鐵道部的命令後,四方機車廠首先召開了黨委會議,成立了由黨委書記韓健民、廠長劉偉、經營副廠長鐵峰、技術副廠長陳泰棣、骨幹技術人員任允文等,以及被譽為「機車活字典」的老工長賈培謨、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老工人丁學文等人組成的新型機車設計小組。他們經過反覆研究琢磨,嚴密論證,終於設計出了「解放」型幹線貨運蒸汽機車。從設計效果圖上看,該型機車功率大,速度快,而且降低了單位功率的蒸汽消耗量和金屬消耗量,從而極大地改善了機車的技術性能,為早日生產出新型蒸汽機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篳路藍縷,攻艱克難
  至今不少老職工還記得,朱德總司令到四方機車廠視察的事情。根據工廠史志記載,1952年4月,在四方機車廠各場、工段加緊研製、運作的關鍵時期,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的朱德同志在山東省委、青島市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風塵僕僕地親臨四方機車廠視察。在聽取廠黨委書記韓健民的匯報後,他對工廠自行研製機車寄予厚望,作出了「四方機車廠工人要為中國人爭氣,造出自己的國產機車」的重要指示。
  朱總司令親臨四方機車廠視察指導的消息,給工廠員工以極大的鼓舞。「一切為國家建設著想」、「一切為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成了全廠幹部工人的決心和動力。從設計人員到各級領導幹部,從青年學徒到老工人師傅,都積極響應工廠黨委的號召,迅速掀起了技術革新、攻克難關、創造生產記錄的熱潮。
  雖然當時的四方機車廠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修造經驗,但要自己製造機車,面臨的困難仍然很多,機車製造的關鍵技術都由國外廠家壟斷,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靠自己的摸索來克服困難。
  技術革新首先在工程技術人員中展開。陳泰棣、任允文等對解放初期的車軸坯供應不足的問題,用電爐冶煉的優質碳素鋼鑄冶出合格鋼錠。他們還發明了將機車的部分零用部件用球磨鑄鐵材料生產的先進方法,有力地解決了原先設計圖紙中的難以預見的問題。剛從唐山鐵道學院畢業分配到工廠的青年技術人員顧家鵷,在技術革新中發明了「扒缸機」,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青年工人在技術革新中也毫不示弱。如鍋爐安全閥過去主要靠進口,質量還不過關,而其質量又直接關係到火車頭的安全。為了攻克這一難關,工人於興泰專心研究,廢寢忘食地製作模型,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新的安全閥,解決了限制壓力範圍的質量難關。以唐宗玉名字命名的「唐宗玉氣缸鑄造小組」,大膽採用了前蘇聯郭瓦廖夫流水作業法,並結合制動軸承載風包的實踐經驗,使製造每個汽缸由70多個工時縮減到26個工時,在同行業中創造了全國紀錄。
  很多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老工人也解決了很多重要的技術難題,為新型機車早日出廠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時年55歲的共產黨員、老技師賈培謨,解決了蒸汽機車中噪音過大、耗汽量過多、速度不快等許多關鍵問題,被全鐵路上下譽為「機車活字典」。
  月牙板是機車上很重要的部件之一,表面硬度很高,需要進行表面滲碳處理,但其中的技術參數卻無法得知。當時,工廠裡沒有完備的化驗室,化學藥品也不多,而有關的技術知識更不足。老工人丁學文決心搬掉這隻攔路虎,他白天去商店詢問化學藥品的含碳情況,晚上惡補化學知識,並經過反覆試驗,這一難題終於被攻克。
  在攻克了一系列重大難題之後,小組成員又研製生產了火車頭上的10000餘個大小零部件,經過安裝調試,終於在「八一」建軍節前夕迎來了新中國第一臺國產火車頭試車的關鍵時刻。
  7月26日清晨,四方機車廠接到鐵道部命令:「新造機車經請示部長,為迎接『八一』,可命名為『八一』號。」喜訊傳來,賈培謨、王子立等代表全廠職工向廠長劉偉請纓試車。
  當日,在膠濟鐵路的試行軌道上,新型機車風馳電掣般行駛著,速度一直加到72——75公裡,而且行駛過程中,車身不跳不擺。經過認真測定,新型機車的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中午時分,當新型機車徐徐返回四方機車廠時,劉廠長高興地向等候已久的職工們莊嚴宣布:「我們創造了試車一次成功的新紀錄!」
  歷史將記住這一天,四方機車廠成功地試製出新中國第一臺「八一」號解放型蒸汽機車,不僅結束了中國不能獨立製造機車的歷史,更翻開了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史上嶄新的一頁。
  1952年8月1日,四方機車廠舉行了隆重的下線典禮。「八一」號機車,身披紅綢,接受青島市黨政領導及廣大職工的檢閱……隨後「八一」號駛向北京,肩負起抗美援朝和建設祖國的重任。

  40年辛勞,退役榮歸故裡
  「八一」號蒸汽機車重92.07噸,車長22.6米,構造速度80公裡/小時,模數牽引力236千牛。在青島下線後,它馬上走上繁忙的工作崗位,首個重要任務是支援抗美援朝。
  「八一」號服役後,表現出了優良的工作性能。從1952年至1960年,四方機車廠共生產了216臺該型蒸汽機車,成為我國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鐵路運輸的主型蒸汽機車。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八一」號開始在國內鐵路線路工作。在此後幾十年的歲月裡,該機車始終奔馳在鐵路線上,為祖國鐵路運輸和經濟建設服務。
  1992年5月30日,解放型「八一」號蒸汽機車在淮南機務段光榮「退役」。但「八一」號從退役到回家的18年,歷經坎坷波折。原來,1992年5月退役後,它一直被當做一輛普通的報廢機車,停放在淮南機務場站的一個角落裡。如果不是大同機車車輛廠一位熱愛蒸汽機車的工程師發現,並妥善保存下來,這國產首臺「火車頭」最終的命運或許就像它的大多數「兄弟」一樣,退役報廢,解體成廢舊鋼材回收利用。
  因為熱愛蒸汽機車,這位大同工廠工程師始終在尋找這輛國產首臺蒸汽機車,當他最後在淮南機務段場站角落發現「八一」號時,欣喜異常。通過雙方協商,大同機車車輛廠將退役的「八一」號保存起來,此後「八一」號作為國產首臺蒸汽機車,多次參加相關展覽。
  「八一」號的娘家人——南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近年來也一直打聽它的下落。2008年,南車青島四方公司獲悉「八一」號保存在大同工廠的消息後,兩年時間內,三次赴大同,為「八一」號能榮歸故裡與大同工廠展開協商,在南車青島四方公司喜迎建廠110周年之際,大同工廠將機車贈送給南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
  考慮到年邁的「八一」號已經不能再在鐵路上運行,四方機車廠最終決定通過汽車將其運回。於是,為了把近百噸的「八一」號拉回家,南車青島四方公司安排了三輛大平板車,將機車整體分解成三部分,用了三天三夜跨越上千公裡才讓它平安歸來。

相關焦點

  • 工業史話—中國的第一臺蒸汽機車「龍號」機車
    1881年6月,唐胥鐵路鋪軌後,曾使用了一臺我國工人最早自己製造的蒸汽機車——「中國火箭」號機車,也稱「龍號」機車。 1881年6月,工廠製造的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中國火箭」號 這臺機車是唐山機車車輛廠(當時叫南廠)製造的。
  • 中國火車圖鑑—蒸汽機車篇
    龍號蒸汽機車:傳說中的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誕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開灤煤礦唐胥鐵路0號蒸汽機車:0號蒸汽機車是我國保存的最古老的機車,1882年起運用於唐胥鐵路,它由英國工廠製造聯盟型(KF-1)蒸汽機車 :20世紀30年代初國民政府為粵漢鐵路株韶段專門定製,英國沃爾岡機車工廠生產,目前存世的僅有兩臺勝利7型蒸汽機車 :該型蒸汽機車是日本川琦重工株式會社專為中日戰爭生產的產品
  • 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龍號機車也叫中國火箭號機車在秦皇島
    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是1881年製造的「龍號(複製品)」機車存放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火車站附近的一段舊路基上。龍號(複製品)機車也稱中國火箭號龍號機車也稱中國火箭號,是中國工人製造的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
  • 火車發展史,蒸汽-內燃-電力,你了解中國的蒸汽機車?
    1952年,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臺「解放」型蒸汽機車。隨後,四方、大連、唐山、大同等機車車輛廠陸續生產了近萬臺蒸汽機車。蒸汽機車一度成為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牽引動力。1988年12月21日,大同機車廠停止蒸汽機車生產,標誌著中國蒸汽機車製造史的結束。
  • 電傳動蒸汽機車?這兩款機車是美國蒸汽機車的絕唱
    不過最終通用電氣成功的製造出一個縮小版的蒸汽輪機並將其放入了一臺流線型外觀的機車中,該機車採用了2+C—C+2的軸列式,輸出功率2500馬力,啟動牽引力達到了360kN,這性能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通用電氣原打算在1937年就交付第一臺原型車,但是一直到1938年12月才完成了交付,機車在1939年進行了交付測試,雖然產量只有兩臺,但是這兩臺原型車前後花費了近2年的時間才完成了製造。
  • 這臺機車竟然是國家一級文物
    本文轉自【中國鐵路】;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展廳的中心位置,陳列著一臺車頭掛有毛澤東主席頭像的蒸汽機車。它就是被譽為「機車領袖」的「毛澤東號」第一代機車。「毛澤東號」機車作為新中國鐵路的一面旗幟,誕生於解放戰爭的炮火之中。當時鐵路運力嚴重不足,一場「死機復活」運動在哈爾濱機務段轟轟烈烈地展開。 1946年8月,工人們從濱洲線肇東車站拉回了一臺破舊蒸汽機車,奮戰27個晝夜將這臺機車修復。同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將這臺機車正式命名為「毛澤東號」。
  • 兩臺蒸汽機車何去何從?
    退役後廢棄廠區,因城市開發面臨「無家可歸」——兩臺蒸汽機車何去何從?當日下午,記者趕到中鐵十五局集團貴州中鐵路橋工程公司(原中國鐵道部都勻橋梁廠)廠區看到,原有的生產車間廠房被挖掘機夷為平地,連接黔桂鐵路的鐵軌和軌枕也被挖掉填平,留下兩臺鏽跡斑斑的蒸汽機火車頭,孤零零地躺在軌枕上休息。周圍挖掘機轟鳴,它倆如同即將退役的哨兵在站最後一班崗。一對男女青年正以其為背景拍攝婚紗照,現代流行的服飾與古老滄桑的火車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 蒸汽機車時代內蒙結束 世界僅剩27臺蒸汽車退役
    12月中旬,蒸汽機車時代在中國內蒙古集通鐵路結束,世界僅剩的27臺蒸汽機車退役。低效率、高能耗、高汙染是這種運輸工具退役的主要原因,雖然它曾代表中國工業時代的最高成就。裡風大,沒燒煤,滴水成冰魿 狋9E  全世界最後一輛火車退役  本報記者 曹筠武  □實習生王 亮 舒 暢  最後的「榮耀」  這是7038號蒸汽機車最後的任務。也是蒸汽機車誕生180年後,為人類運輸貨物的最後旅程。  12月10日清晨的魏國強有些興奮,因為這一歷史之旅將由他完成。
  • 最後的蒸汽機車 內蒙古蒸汽火車攝影攻略
    1825年於是被認定為是蒸汽機車正式誕生的年份。又過了4年,他製造的「火箭」號蒸汽機車承載了30位旅客。從此,蒸汽機車在鐵軌上開始了它的輝煌,那個時代是它的時代。  1952年12月,中國仿造成功第一臺解放型機車,拉開了機車工業騰飛的序幕。1954年對勝利型進行仿製並於1956年投入批量生產。解放型以貨運為主,勝利型以客運為主。
  • 蒸汽機車、「老東風」「子彈頭」……太原有個火車頭「博物館」
    太原機務段從誕生、發展到如今擁有華北最大的電力機車檢修基地、現代化的機車整備場以及國內先進的和諧型機車,經歷了機車動力裝備的發展變遷。對於蒸汽機車揮鍬加煤的 「苦」、內燃機車裡外擦油的 「累」、電力機車手柄提速的 「力」,每個太機人有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北京型內燃機車,是我國鐵路史上最成功的液力傳動柴油機車車型之一。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來看看中國鐵路發展史
    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龍號機車」(複製品)(正陽門館) 「龍號機車」是由開平礦務局英籍工程師金達設計並主持製造的。 「前進0004」蒸汽機車(東郊館) 1952年,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在四方鐵路工廠誕生。
  • 酒仙橋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 「搭乘」100年前的蒸汽機車
    鐵道博物館走進博物館的機車陳列室,就能看見一臺臺型號各異的火車頭整齊地停放在軌道上,其中既有古老的蒸汽機車,也有建國後國產的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展現出一組中國鐵路列車的發展歷史。其實,在1949年以前的中國,鐵路機車基本是舶來品,據1949年底統計,全國存世的4000餘臺蒸汽機車中,型號就達200多種。在這些眼花繚亂的機車、車輛裡,最為出名的當屬堪稱鎮館之寶的0號蒸汽機車。這臺機車1881年在英國製造,機車構造時速為20公裡。這輛機車曾經在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上使用,是目前中國保存的最古老的蒸汽機車。
  • 中國鐵路機車家族簡史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機車是蒸汽機車。1803年,英國的特裡維西克製造出第一臺在軌道上行駛的蒸汽機車;1814年,英國的史蒂芬森製造出一臺5噸重的「皮靴」號蒸汽機車;1929年,史蒂芬森父子設計建造的「火箭」號蒸汽機車,以58公裡的時速,創造了當時地面行駛車輛的最高速度。
  • 尋找蒸汽機車(圖)
    嚇得我一頭撲進母親的懷裡,母親一邊拍著我一邊笑著說,不怕,這是蒸汽火車,它帶我們回姥姥家。我這才敢抬起頭來,看見車頭上寫著「毛澤東號」幾個大字。從那時起,蒸汽機車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隨著歲月的流逝,窄軌鐵路和蒸汽機車逐漸被寬軌鐵路和內燃機車所取代。在乾淨明亮的車廂裡,蒸汽機車的模樣已經逐漸被淡忘了。童年的回憶讓我萌發了探尋蒸汽機車的想法。
  • 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探尋鐵軌上的蒸汽巨龍
    新華社瀋陽1月17日電(記者王瑩、於也童)「吞雲吐霧」的蒸汽機車,需要兩人上下往復才能運行的手動軌道平板車,還有鏽跡斑駁的機車號牌……這些極具時代特徵的展品陳列於遼寧省調兵山市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17日,適逢遼寧(鐵嶺)第十二屆蒸汽機車旅遊推廣季開幕,大量遊人流連於此。
  • 圖集| 蒸汽機車發展史
    此後特裡維西克又對這臺機車作了改進並以此開辦了一個馬戲團給他的這臺車取名叫作「誰能趕上我"▲SL5型(勝利5型)292號機車日本製造,1927年生產,長度24.07米,客運機車,現收藏於瀋陽蒸汽機車博物館。
  • 珍貴的蒸汽機車老照片,勾起幾代人的青春回憶……
    從艱苦奮鬥到騰飛發展見證了草原鐵路的前進軌跡「煤」車時代艱苦奮鬥1958年呼和浩特鐵路局建局初配屬156臺蒸汽機車車型雜、功率小運行速度慢 俗稱「老牛車」▲解放型機車功率只有1545馬力▲1968年國產2980馬力前進型蒸汽機車後來前進型蒸汽機車替代
  • 瀋陽蒸汽機車博物館見證中國鐵路發展史
    瀋陽蒸汽機車博物館的前身,是始建於1984年的瀋陽鐵路蒸汽機車陳列館,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設有兩條停放展覽機車的線路。原館收藏著分別產自上個世紀的美、日、德、波蘭、羅馬尼亞、捷克、前蘇聯、中國8個國家的15臺老式蒸汽機車。其中,1907年美國生產的DBI型小型蒸汽機車,距今已有96年的歷史,它是整個蒸汽機車家庭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
  • 中國鐵路發展史,之最具有代表性的蒸汽機車!
    接下來介紹下中國具有代表性的蒸汽機車--第二篇,喜歡朋友點擊關注可以查看 第一篇《火車發展史,蒸汽-內燃-電力,你了解中國的蒸汽機車?》。1.人民型蒸汽機車1957年,大連工廠對勝利型蒸汽機車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命名為人民型,現用代號RM。
  • 最後的蒸汽機車內蒙古「退役」
    最後的蒸汽機車內蒙古「退役」   中新網烏蘭察布10月16日電 (記者 李愛平)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鐵路局集寧機務段院內,一臺名為前進型蒸汽機車在退役20年後,作為歷史的見證如今正引發當地市民紛紛關注,甚至一些中外遊客還專程趕來拍攝並了解該輛老式蒸汽機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