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萬學子習外語 翻譯人才缺九成

2020-12-09 騰訊網

學外語的多了,懂翻譯的卻少了;翻譯報酬高了,質量卻低了……來自翻譯界的數據顯示,僅在校的大中學生學外語的就有8000萬之多,而翻譯人才缺口竟達90%,各語種的翻譯人才持續保持較低的競爭指數——

3月18日至19日,國際譯聯執行委員會在比利時召開會議,會議一致通過了將於2008年在中國召開的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的主題為:翻譯與文化多元化。中國翻譯事業發展比肩世界,但我國翻譯人才短缺現狀卻不得不引起重視。

來自中國翻譯協會的資料顯示,全國職業翻譯4萬多人,相關從業人員超過50萬,專業翻譯公司3000多家,

但勝任翻譯工作的人才缺口卻高達90%。市場上以各種形式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水平、受過專業訓練的翻譯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譯大約只佔總數的5%甚至更少,能夠勝任國際會議口譯任務的專業人員就更少。

翻譯能力的薄弱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交往中幾個急需解決和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

外語、翻譯:一「熱」一「冷」的反差

一方面是在考試等多種利益鏈下,全民皆為外語忙。50%的非英語專業的在校學生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英語學習上,同時各類外語培訓機構、培訓考試五花八門;另一方面,在需要用外語來提升國家軟實力、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的一些部門,外語人才卻面臨質量下降和數量短缺的問題。

「我們一直在招聘高級翻譯人才,目前國內能熟練地在商務活動、會議中擔任翻譯的高級人才實在是太少了。」京城一家翻譯公司的人事主管何先生對記者說。

外研社編輯蔣女士也同樣感慨:「精品譯著越來越少。有些稿子,初看感覺譯得還不錯,細看就會發現,其實很多內容都是把前人的作品直接拿來用。比如文學類翻譯需要經過再創作,才能形成新的詞句。」

91歲高齡的翻譯家楊憲益一直關注著文學翻譯事業。在與記者聊天的過程中,老先生不時強調:「過去,從事翻譯的人,不僅中英文基礎好,而且還有濃厚的文學興趣。比如錢鍾書先生,不僅博覽群書,還有著深厚的中文功底,他的譯作具有很強的權威性。而現在的社會環境過於浮躁和喧囂,人們知識儲備不夠,做事卻急功近利,這是高端翻譯人才缺乏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翻譯的過程中,語言並不總是第一位的。懂外語,卻並不一定能做好翻譯。首先要愛文學、懂文學,然後才可能投入到這項事業中來。翻譯是項艱苦而寂寞的事業,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否則很難享受到翻譯的樂趣,也就無法完成從翻譯匠到翻譯家的飛躍。」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許鈞表達了自己對文學翻譯的看法。

文字之外的翻譯問題

許鈞認為,在譯事表層昌盛的背後,一些文字之外的問題須引起重視。首先是版權的盲目引進。文學翻譯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翻譯,吸收異域的文化精華,豐富我們的民族文化。在這個意義上,較之於如何譯,譯什麼的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從翻譯出版界的現狀看,在引進版權上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主要表現為跟風、重複和輕率。其結果是,不少引進的圖書價值不高,有的甚至是毫無價值可言,造成了多重資源的浪費。

二是翻譯質量的多重失控。一些翻譯出版部門,缺乏嚴密、嚴格、嚴肅和科學的質量控制機制。從譯者的選擇,到譯文質量的評估,再到譯文的編輯把關和出版社領導對譯文的審定,翻譯的質量在許多出版社基本上處於失控的狀態,得不到保證,致使一些不合格的譯品輕易地出版,流入圖書市場,既造成了對原作者的傷害,也造成了對讀者利益的損害,同時更是對文化交流事業的一種褻瀆。

三是譯風的普遍浮躁。文學和社科著作的翻譯,若超越譯者的能力而一味求快,那麼犧牲的必然是翻譯的質量。在這種搶時間搶市場求效益的大環境下,譯者也好,編者也罷,都普遍地缺乏「耐心」。為了快,為了出效益,不少譯者沒有讀懂原著就翻譯,見到難點避著走,人名地名順手翻,附錄索引隨意刪,加上責任編輯與出版社領導的放任甚或同謀,譯風就這樣一步步在浮躁中敗壞下去,而譯風普遍浮躁的結果,更是譯書質量的普遍粗糙。

四是翻譯人才的青黃不接。從學科設置看,翻譯目前還沒有專業的學科地位;從管理體制看,全國沒有一個翻譯的主管部門;從社會評價看,一部翻譯圖書獲得成功,全是原作者和出版社的功勞,譯者除了苦勞就是「錯」;從經濟效益看,精雕細琢、日譯五百字的翻譯大家是千字六十元,胡譯亂譯甚至抄譯也是千字六十元,更不用談業餘從事翻譯的高校教師「翻譯不算成果」的學術評價慣例了。

現在國內註冊翻譯公司近3000家,僅在北京註冊的翻譯公司就有400餘家,但大多規模很小,翻譯人員多是兼職,缺乏科學的管理方式,翻譯水平參差不齊。翻譯能力的薄弱對日益融入國際社會的中國而言,如果不給予充分重視,就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因為無法準確、及時消化來自國際上的巨大信息流,包括經濟和科技信息等,將會導致中國失去大量有價值的信息。

內外共營「文化的翻譯」

不少翻譯家都表達了這樣的憂慮:中國雖是「翻譯大國」,卻遠稱不上「翻譯強國」,因為翻譯的總體水平不高,魚龍混雜,粗製濫造之作仍有很多。關鍵還在於要加強統一領導,應該通過翻譯資格認證等手段加強行業規範,保證翻譯工作的嚴肅性和高水準。人大、政協近兩年都陸續收到議案、提案要求國家明確一個部門統一管理涉及翻譯的共性問題。

2003年11月,國際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過了由中國譯協翻譯服務委員會組織起草的《翻譯服務規範》國家標準,該標準成為中國第一部關於翻譯的國家標準。目前,中國譯協繼續推進行業準入制度的建立,正在推動通過第二部國家標準《翻譯服務譯文質量標準》和其他標準。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加大了對翻譯工作者從業素質管理的力度。國家人事部先後頒發了《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和《二級、三級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希望以此控制翻譯質量,遏制當前濫譯充斥的局面。但是,也有專家指出,頒布質量標準和推行考試制度,或許能對某些行業——如導遊,口譯、同傳等,起到些許作用,對提高圖書翻譯,特別是文學和學術著作的翻譯水平,卻未必能夠見效。

許鈞認為,「我們的社會應該營造一種翻譯的環境,造就一種翻譯人才培養機制,讓這個事業得以傳承下去。現在我們往往以犧牲母語為前提的外語教育,建立在ABCD選擇題上的考試制度,只能培養出匠人。目前譯手風行,而真正的翻譯家稀缺,單純以考試為主的教育體制難辭其咎。在此,他呼籲,要加強引進翻譯批評。加強翻譯批評,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翻譯實踐向著健康方向發展,其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保證翻譯實踐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對一些盲目引進的價值不高、甚至有害於我國文化建設的圖書要細加分析,提出批評,讓翻譯成為真正的『文化的翻譯''。如季羨林先生所強調的那樣,讓中國的翻譯事業,真正起到促進中華文明發展的作用。」

除了外部監管機制方面的進一步完善外,翻譯從業人員的自身素質也亟待提高。在半個多世紀之後的今天,當我們再翻開朱生豪譯本的莎士比亞作品、楊絳譯本的《唐吉訶德》……這些書仍然保持著青春,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與他們的譯文一樣,錢鍾書、傅雷、葉君健、董樂山等老一輩翻譯大師對其所從事的翻譯事業表現出的熱愛之情,以及他們不求名利、學養深厚、務求完美的譯風,都是後輩學習的楷模。

採訪結束時,楊憲益老先生表示,希望有更多喜愛翻譯的年輕人,投身到翻譯事業中來,克服浮躁心理,繼承老一輩翻譯家的精神,不斷增加知識儲備、提高文學素養,翻譯更多更好的國外優秀作品。同時,把我們的優秀文化傳播出去,讓翻譯發揮溝通人們心靈的橋梁作用。

連結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高校設立了翻譯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點、博士研究生點,有些高校成立了翻譯系、翻譯學院;國家在1989年開始為翻譯研究設立基金項目;自1982年中國譯協成立後,全國各省及大中城市都先後成立了省市譯協,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內設了翻譯研究會,中國漢英語比較研究會內設了翻譯研究專業委員會;各種公開發行的翻譯期刊、外語期刊發表了數量眾多的翻譯研究文章,多家出版社出版了200多種翻譯教材和翻譯論著。

■中國版本圖書館資料室統計,1978年至1990年13年間,全國共出版翻譯類作品2.85萬種;1995年至2003年僅9年時間,翻譯類新書(不包括重譯和多版本譯著)數量迅速增長,達到9.44萬種。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統計資料表明,1995年至1999年,中國外文圖書版權貿易量累計2.07萬項,1999年至2003年則達4.27萬項;2003年一年的外文版權貿易額為1.94億美元。

■我國緊缺五類翻譯人才:會議口譯、法庭口譯、商務口譯、聯絡陪同口譯、文本翻譯。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翻譯精確度在40%左右 翻譯人才最缺中文素養
    據《勞動報》報導,人工智慧時代翻譯人才最缺中文素養,而當前的人工智慧翻譯精確度在40%左右,未來,新人工翻譯將取代人工翻譯。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舉行的「人工智慧時代商務翻譯的機遇與挑戰高層論壇暨全國首屆商務翻譯大賽頒獎典禮」上,專家們對翻譯教育展開真知灼見。
  •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學子在湖北省外語翻譯大賽創佳績!
    近日,湖北省第二十六屆外語翻譯大賽決賽成績揭曉,湖北大學知行學子在該項賽事中再創佳績,共獲得獎項33項,獲獎數量和質量在全省同類院校遙遙領先,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外國語學院2018級英語翻譯方向李佳惠同學榮獲英語專業B組口譯決賽特等獎,2017級英語專業翻譯方向朱芳同學榮獲英語專業B組筆譯決賽特等獎,2016級法語專業湯燕蕾同學榮獲法語組一等獎。外國語學院伍澄、林名仲兩位老師分別榮獲大賽「特等獎優秀指導老師」榮譽稱號。  本屆大賽初賽和決賽分別於2019年11月24日和12月28日舉行。
  • @外語翻譯人才們,安康「人才庫」歡迎你加入!
    @外語翻譯人才們,安康「人才庫」歡迎你加入!安康建立外語翻譯人才庫了!向全市徵集翻譯人才!為加強全市外事工作統籌協調能力,挖掘我市翻譯人才,整合翻譯資源,全面提高翻譯人才隊伍整體水平,提升我市對外交流合作活動質量,更好地服務安康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建設,安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擬面向全市徵集翻譯人才, 擇優建立翻譯人才庫。
  • 黃岡師範學院學子湖北省翻譯大賽再獲佳績
    楚天都市報4月9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 餘豔軍 王東)近日,湖北省第二十五屆外語翻譯大賽決賽成績揭曉,黃岡師範學院學子成績再創新高。本次獲獎是該校學子參與學科競賽取得的又一項榮譽,充分體現該校學子紮實的專業技能和學校外語教學的高質量。湖北省外語翻譯大賽是省內最權威、最專業、最具品牌價值的年度翻譯賽事,在全國翻譯界享有盛譽。大賽已成功舉辦25屆,參賽人數累計逾30萬。
  • 「強外語」促學子高質量就業「走出去」讓學生實踐中成才
    其中,參加志願服務的師生專業涵蓋英語、法語、阿拉伯語、日語、俄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等7個語種,他們主要協助翻譯多種語言防疫指南,還將心理健康風險評估記錄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集中醫學觀察場所觀察等心理問卷翻譯成英、葡、法、俄等4種語言,為戰勝疫情貢獻了一份力量。
  • 南京翻譯人才缺口大 懂理工科英語人才萬元難求
    東方網9月21日消息:「找翻譯真難,找小語種、專業技術翻譯更難!跑到人才市場找機電工程技術翻譯,蹲了幾天也沒遇到一個合適的。」昨天,中山南路一家翻譯公司負責人向記者抱怨。南京翻譯人才到底缺不缺?昨天,記者走訪了一些人才市場和專職翻譯培訓機構。
  • 兩名「洋媳婦」成常德警方首批聘用外語翻譯人才
    為越南姑娘NGUYEN THI THUY DUNG送去了聘用證書紅網時刻常德6月13日訊(通訊員 劉文靜 黃長春)近日,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決定聘請兩位桃源「洋媳婦」為外語翻譯人才,並為她們制發了聘用證書。
  • 人工智慧對翻譯行業有何影響?專家:或淘汰一部分低端外語人才
    人工智慧的來襲對翻譯行業有啥影響呢?有專家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或將淘汰一部分低端外語人才,對外語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外國語言文學的未來取決於如何與人工智慧更好地「融合發展」。
  • 日本七所外語大學為東京奧運培養翻譯人才
    中新網8月24日電據日媒報導,為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與帕運會,由日本7所外語大學面向學生舉辦的翻譯志願者培訓班24日在千葉市的神田外國語大學開講。約240名學生將在4天內學習口譯技能、禮儀講座等課程。
  • 日本7所外語大學為東京奧運培養翻譯人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8月24日報導,為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與帕運會,由日本7所外語大學面向學生舉辦的翻譯志願者培訓班24日在千葉市的神田外國語大學開講。約240名學生將在4天內學習口譯技能、禮儀講座等課程。這7所大學分別為神田、東京、名古屋、京都、關西、神戶市和長崎外國語大學。
  • 外國語學院開展「中國翻譯服務業現狀和外語翻譯就業前景及準備...
    外國語學院開展「中國翻譯服務業現狀和外語翻譯就業前景及準備」講座 9月28日,青島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於文經樓資料室開展「中國翻譯服務業現狀和外語翻譯就業前景及準備」講座,講座邀請江蘇省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秘書長唐寶蓮為主講人。
  • 在明朝,哪種外語最重要?朝廷都設置了哪些語言的翻譯人才?
    中國古代雖然高高在上,周邊可以說是萬邦來朝,但是負責對外交涉也需要外語人才,在與來華朝貢的外國使者交涉的過程中以及往來書信的讀寫過程中,有必要培訓精通外文和漢文的翻譯人才,兼用於接待來華使者並負責安排其在華的夥食住宿等問題。
  • 日本培養旅遊業外語人才 留學生獲滑雪指導員資格
    日本培養旅遊業外語人才 留學生獲滑雪指導員資格 面對湧來的外國遊客,日本各地旅遊業明顯感到外語的人才不足,為此各地相關機構根據當地特點推出了外國人人才培養計劃。  中國留學生獲得滑雪指導員資格  日本雖不算冬奧強國,但冬季項目在日本非常普及,全民享受冰雪樂趣卻是不爭的事實,可以說是如假包換的冰雪強國。
  • 在這裡請講外語——西安翻譯學院全外語氛圍建設紀實
    西安翻譯學院在其創始人丁祖詒教授的大力推動下,於2003年創辦了旨在培養準同聲傳譯人才的翻譯研修學院。當時,為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外語學習氛圍,丁祖詒教授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獨樹一幟地提出了要在翻譯研修學院建設全外語氛圍的構想。既在翻譯研修學院校區內,師生必須堅持講外語,校區內的教室、辦公室、宿舍和食堂不允許出現漢語。用丁祖詒教授的話說,「就是要把學生置身於全外語氛圍之中,培養他們的聽說能力,用四年的時間逼也要逼出個合格的翻譯來」。
  • 外語學院學子圓滿完成2018工商企業跨境投資與貿易對接會翻譯工作
    我校外語學院選派的93名學子為此次對接會提供了優質的翻譯服務,贏得大會舉辦方和業內人士一致好評。作為第十二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一項重大活動,這場對接會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銀行共同主辦,河南省商務廳與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承辦。此次活動規格高、影響大、科技感強,參加工商企業跨境投資與貿易對接會的國家和地區覆蓋面以及企業數量均創歷屆投洽會之最。
  • 中山大學舉辦「全球觀 家國情」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周
    12日上午,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周在伍舜德學術交流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廣東外國語言學會會長、華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黃國文教授,廣東省外國文學學會、廣州大學黎志敏教授,廣東外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主任莫愛屏教授、廣東外國語言學會秘書長、華南農業大學陳暘教授,廣東外國語言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院長常晨光教授,國際翻譯學院黨委陳有志書記及
  • 奧運翻譯市場急缺專業譯員 小語種人才尤其緊缺
    北京晚報訊 在奧運會召開前後的一個月內,每天都至少需要8000名至1萬名左右的專業體育譯員同時高效工作,體育翻譯人才非常緊缺。  據介紹,這份《譯員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是由中國科學院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與中國奧委會官方網站惟一多語種合作夥伴——傳神公司聯合發布的。調查顯示,目前國內翻譯行業翻譯人才嚴重匱乏,人員缺口高達95%。
  • 春華秋實 星火璀璨 | 校級復語翻譯人才實驗班人才培養紀實
    校級復語翻譯人才實驗班校級復語翻譯人才實驗班,是根據我校《「十二五」期間本科人才培養發展規劃》的安排,對優秀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的一項教學改革。全校符合轉專業規定的優秀學生通過選拔考試之後,大二進入實驗班學習。
  • 廣中醫探索外語人才培養新模式
    中醫院校外語人才也要有「中藥味」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葉金寶在致辭中指出,廣州中醫藥大學成立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希冀打造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高地,可謂恰逢其時。外語學科在這些方面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指出,在今天這個學科交叉發展的新時代,外國語學院作為廣中醫中醫藥外語教學與翻譯研究的主力軍,理應藉助於國家戰略和學校一流學科建設的東風,推進跨學科研究,發揮更大的作用。廣州中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黨總支書記趙鵬圖宣讀關於同意成立中心的批覆。
  • 查明建:外語教育的人文化與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所以外語專業就出現了危機,普遍表現在外語專業的學生反映知識面非常狹窄,人文修養不足,創新能力不強,人才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連續三年英語專業都成為就業最難,失業最快的紅牌專業。全國英語畢業生的現狀就是小才擁擠,大才難覓,就像中國人都會說中文一樣,並不是說能說中文就是中文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