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代人說的都是廣東話,普通話後來才出現!

2020-12-11 阿呆歷史

古代中國北方,中原,經常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滿清,隨著不斷的入侵同化,上古漢語早就消失,但是如今我們熟知的廣東話粵語,經考證才是真正的中國上古漢語。

廣東話是和古漢語最相近的中國方言,用廣東話念來的唐詩,宋詞更有韻味!唐詩裡就有好多的詞彙在廣東話裡還在用的!大家從小學習的唐詩三百首中,很大部分詩句,若以普通話來念,絕對不能押韻。不過要用廣東話則非常押韻。

證據之一:王之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當中的「流」與「樓」字,在廣東話中讀「留」音,但普通話來講則前者是liu,後者是lou。

證據之二:杜甫的〈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在廣東話中,「新」﹑「人」﹑「真」和「勻」都是同一個韻,但普通話卻不是。

證據之三:以下還有多個例子,白居易的〈宮詞〉︰「淚盡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杜甫的〈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可見,唐人作詩時所押的韻完全是粵語的韻

粵語的歷史在語言當中,是中國最悠久的,在上古漢語時期,就已經形成語言。而普通話真正意義上是清朝才有的,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都沒有規定的國語,各個地方沒有規定的標準語言。

反而嶺南,最早秦始皇派了50萬大軍南下,由於北方年年戰亂,各個朝代都有漢人遷移到廣東定居,帶來了中原漢語,廣東沒有戰爭,沒有入侵,所以保留了最完整的上古漢語,就是今天的粵語,

粵語是最保留了上古雅言最多的語言,粵語根源於古代中原雅言漢語,具有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徵,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語言,之所以粵語說話比較軟,唱歌歌比較好聽是,是因為粵語九個聲六個音調。而普通話只有四個聲,無音調。

我想肯定會有些人會問,你不喜歡普通話,為什麼要打漢語字。哈哈,這個是非常可笑的,漢語字是上古漢語,古漢字秦朝時期就有的了,而那時還沒有普通話。

真相令人震驚,粵語才是我國真正的上古漢語!

相關焦點

  • 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長知識了
    應該不少古代人是說古言的吧,光是那些文言文都令人頭疼。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長知識了。語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實語調,語音等變化是不大的,只是有些名詞稱謂變化大。比如:小二,我們現在叫服務員,客官,我們現在叫先生,這些問題都不大。大家現在看《水滸傳》、看《西遊記》,基本不存在閱讀困難。各地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語調的不同。
  • 古代沒有普通話,如何交流?普通話鼻祖原來是這樣產生的!
    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是近代漢語發展所衍生的產物,古代人並不會說普通話。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口流動性非常小,幾乎是百裡一音,有的地方只隔了一座山或者一條河,其語言就大不相同。但似乎古代人的各地交易也並不少見,那就奇怪了,古代沒有普通話,他們是如何進行交流的呢?
  • 廣東人為什麼不敢輕易說廣東話?
    這幾個詞裡面反覆出現,不知道哪個才是純正的粵語……。在深圳的時候還算好,因為在深圳說普通話的人比較多,溝通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話。深圳本地的朋友,有時候我跟他說粵語,他偶爾也會穿插一些普通話。但是在廣州的時候說粵語,我們就……唉,無論是廣州的朋友還是廣州的一些老闆們,都會不停地糾正我們的口音。後來在香港,香港的同事又說我有廣州口音。
  • 一個最不像廣東城市的城市,當地人都是說普通話,讓人感覺很親切
    不過,廣東卻有一個城市是以普通話為通用語言的,這裡的人日常交流是說普通話的,這是一個最不像廣東城市的城市。說到這裡,你大概知道是哪裡了吧,它就是很多人嚮往的深圳。深圳是個國際大城市,人口1300多萬,大部分是外來人口,本地居民很少,深圳就是個移民城市,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在深圳,人們的交流語言就是用普通話,不管你來自哪裡,在深圳都不會有陌生感。
  • 不懂廣東話,你怎麼敢說懂廣東人?
    不了解廣東的性格,就不理解廣東話;不讀懂廣東話,也就不明白廣東人。文/侯虹斌廣東是大陸漢語區裡罕見的實行雙語制的省份:沒錯,四川人講四川話,湖北人講湖北話,上海人講起上海話來比誰都囂張;可是,只有廣東,公車報站先粵語再普通話,主流的電視電臺都以廣東話為主,還養著一批譯製人員專門給劇中人配一口字正腔圓的廣東話。
  • 普通話怎麼產生的?廣東話和陝西話都爭當國語,卻輸給河北一方言
    我國的官方語言就是普通話,它是在發言之外的共同語言。那麼普通話是怎麼產生的呢?曾經的廣東話和陝西話都想當國語,但卻都敗給了河北的一種方言。 我國擁有廣闊的土地,同時也有著大量的居民,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我們具有五花八門的方言體系,極其複雜。在某些省份,甚至兩個相鄰的村子都擁有不同的語言,這對於我們的交流是非常不便的。於是,普通話這種通用語言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
  • 學粵語 | 普通話和廣東話聲調的對應關係
    根據我的教學經驗,母語為普通話的人學習廣東話也是必須要下大功夫才能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的,初學者應該努力在學習的初期就爭取把發音學好,把發音發到位,這樣能有效避免日後糾音的麻煩,而且能把廣東話的發音發正確,很多時候能夠增強自己說廣東話的信心,你肯定知道有很多廣東話學習者因為發音不標準而鬧笑話的故事吧。所以為了增強自己學習廣東話和說廣東話的信心,認真學習發音是非常必要的。
  • 粵語,到底是一門方言還是一門語言|普通話|廣東話|日語|馬來語|...
    支持用粵語的人稱,粵語是一門獨立的語言,不算方言,所以當然不能讓位給普通話。但很多人也表示不服。既然和普通話一樣使用漢字,粵語當然只能算方言。像英語、法語、漢語才叫語言,而河南話、東北話、四川話自然只是方言、地方話。換句話說,憑什麼學過英語的廣東人就可以聲稱自己會三種語言——「英語、漢語、粵語」,而其他地方的人只能說會英語、漢語兩種語言?
  • 四川話、南京話、粵語都差一票成普通話?謠言!
    網絡上經常能看到諸如粵語差一票成為普通話,四川話差一票成普通話等論調,一時間似乎所有地方語系都差一票替代普通話,但事實上普通話從未舉行過這樣的投票。「普通話」這個詞早出現於清末,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各國都有自己的通用語言(官方用語、首都官話)——無論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國,都是語言方言眾多而推行各國的標準用語以利於人們廣泛交通。
  • 你可以侮辱我的普通話,但你不能說我們廣東人說的話是鳥語!
    近日,打開微博,發現這麼一則有意思的熱搜「廣東話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小編看了好幾遍,還是忍不住哈哈大笑,「你可以侮辱我的普通話,但你不能說我們廣東人說的話是鳥語」趕緊保存下來發給了我的廣東朋友,然而她的內心是崩潰的。
  • 探尋中國古代普通話:唐朝說西安話,而粵語竟然是秦漢時期的語言
    從古至今,漢語的普通話就一直存在,但是由於朝代的更替,都城的變化,普通話的標準也一直在改,春秋時期,孔聖人為了讓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名弟子都聽懂自己的講話,孔子就在課堂上說著當時的普通話——雅言,這樣和自己的學生溝通交流就沒障礙了。
  •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兩廣普通話,為什麼廣東廣西普通話這麼奇特?
    網友小軍說:每天晚上我都要死一次,我室友一到了晚上就對我說:「你先死,你死完了我再死。」驚出我一身汗,後來才明白她是廣東口音,想說的是:你先洗,你洗完了我再洗。現在畢業了,還挺懷念室友的普通話的,鬧了不少笑話咧。
  •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講普通話,為何四川話接受度高於廣東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講普通話,為何四川話的接受度依然高於廣東話?確實,四川人都認為自己講不好普通話,自嘲「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講普通話」。所以,老一輩四川人和沒出過川,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四川人,基本都不會講普通話,沒有這個環境也沒這個需求。
  • 廣州粵語與香港粵語,哪個才是正宗的廣東話?
    再到後來的「南北朝混戰」,一直到唐朝中原戰亂才徹底結束。 這時中原的漢人已經知道在遙遠的南方,有一塊物產富裕、雖然嫡屬於中央政權但山高皇帝遠的樂土「廣東」!所以從「八王之亂」開始,出現了史上第一次的中原漢人為逃避戰亂而長時間的大規模南遷,當時是整個家族、整條村莊在族長、村長(稱之為「太公」)帶領下的扶老攜幼式的長途南下,因此把當時的中原漢語、文化、習俗全都帶到了廣東。
  • 專家復原宋朝普通話:河南官話為啥像粵語?
    在不少網友看來,雖然古代人說話和現代人有很大差異,但是河南話和廣東話之間的距離太大了,兩者在語言長河的演變中又是如何交融、發展的?河南大學國際漢學院教授、「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國家核心專家及河南省首席專家辛永芬則從專業的角度對兩種語言進行了解析,雖然在普通人聽來,宋朝「普通話」跟廣東話有些相似,但區別還是很大的,辛永芬解釋,首先兩種方言的聲調系統是不一樣的,原來宋朝時的聲調有8個,現在的廣東話有9個聲調,而且宋朝時的韻母發音比現在複雜,辛永芬說:「宋朝時重修《廣韻》,聲母有36個,還分清濁音
  • 【粵語文化】廣東話的歷史
    ,只有30~40%會講廣州話,60~70%聽得懂廣州話.本來入鄉隨族是很正常的事,你不喜歡這個城市就不要來這裡,既然來了,你就要融入本地的文化和社會,才能成為真正的一份子.過半數的外來人員不願意學廣東話,其實就是一種思想保守呆板,不想接受新事物新文化的表現,這正是廣東人比外來人員優勝的地方!
  • 我花了30年學說普通話,才看懂央視春晚
    ▲除夕夜人們吃著餃子看春晚後來,發現家裡的網絡盒子,也能收看央視春晚直播(網絡所謂的直播,其實是延播,因為晚了差不多11分鐘),她心裡頭的大石才總算是落了地。但是,說實話,對於除夕看不看央視春晚,我倒無所謂,又或者說,我對央視春晚基本是無感的。
  • 現代人穿越古代與古代人交正常交流嗎?
    現代人穿越古代與古代人交流沒有差別,只是半懂不懂狀態。①現代人說普通話,而古代人的官話為河南音,一般古代人講話的音與普通話音沒差別,平常古代人話就是民間的囗語就是沒有舞劇的腔調,大致能聽懂些就是半懂不懂狀態,不過穿越者應該入鄉隨俗吧!為了生活從頭學起方能生存。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如果讓康熙皇帝說普通話
    說起來,柳宗元的老家本是山西運城,而他本人則出生在京城長安,並長期在長安學習、工作。所以柳宗元既懂山西話,又會當時的官話(相當於普通話)。按說,柳宗元的普通話應該很標準,頂多有些山西口音而已。但廣西那時屬煙瘴之地,極其封閉落後,很多少數民族連漢字都不認識,語言不通,用文字也無法溝通,搞得柳宗元常常抓耳撓腮,以頭撞牆。
  • 廣東人不會說廣東話,老阿姨:很正常,別大驚小怪
    全國人民大部分都在雙語環境中長大。那麼大家都熱愛自己的家鄉話嗎?或者說熱愛自己的母語嗎?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小編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所以在這裡想說一下自己對粵語的一點看法和感想。廣東的粵語算是人們認知度較高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