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漆器類型多,製作手法多樣化,探索了一切可以做胎型的材料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漆器與楚文化的。最早發現楚漆器是在湖南的長沙。湖南長沙,春秋時期地屬荊楚。到戰國時期楚文化代表了當時繁榮昌盛的南方文明,長沙就成為楚國重要的城市。1936年在長沙蒿山鎮、長沙三眼塘的楚墓中就出土了不少漆器,其中有羽殤、漆雙鳳虎座等,由於戰亂,保留下來的不多,長沙楚墓出土的漆器主要有:
1.羽殤:俗稱耳杯,其狀橢圓形,兩耳如鳥羽。原為作器用,天子用原,公卿以下用羽觴。《楚辭》句:「瑤漿蜜勺,實羽殤些。」戰國至漢代常用羽觴,故出土較多,僅在楊家灣6號墓就發現了20件。外黑內朱,變形龍鳳圖案。2.狀奩:婦女用於置放化妝品的器具。圓簡形,有蓋,下有三矮足。最早是1954年在長沙左家公山15號墓出土的、1956年在長沙沙湖橋A13、D8楚墓。1956年至1958年在常德德山楚墓都有出土。與漆奩同時還出土了大量的其他漆器,包括漆棺、漆劍鞘、漆木方、漆幾、漆天平秤、漆陶鼎、耳杯、樽、敦、壺等。1975年-1976年在湘鄉牛形山1、2號墓,同時出土的有耳杯、鎮墓獸、漆棺、漆幾、漆案、虎座鳳盛,1980年於長沙五裡牌3號墓出土的還有耳杯、漆題、漆後。漆妝奩裝飾一般為彩繪圖案。長沙南部黃土嶺出土的妝奩,有完整的彩繪舞女圖案和針刻紋圖案。
3.漆盒:1954年楊家灣6號墓出土大小漆盒4個,花紋皆為變形鳳鳥圖案。1957年長沙子彈庫17號墓還出土有漆盒。4.漆盤:造型各異、深淺不同的盤、銀扣盤出現。5.雕花板:系葬器,又叫「笭床」,是放在棺材底,用來承墊死者遺體的。仰天湖4號墓和26號墓各出土1塊1,系彩繪漆雕花板,金銀描繪,十分華麗。6.漆棺:長沙楚墓出土漆棺較多,以楊家灣和廣濟最為完整,並有雕花板。墓棺內髹朱外髹黑,蓋上及兩側有8個銅質的銜環獸面。7.漆籩:形似豆,比豆淺,祭祀或宴會時盛果品的竹器類似盤。8.漆卮:1952年顏家嶺35號墓出土狩獵紋漆卮。9.雙鳳座虎:三眼塘1936年出土。10.漆皮:左雲山出土的漆甲,戰爭用品,上下身用四塊圓角形的皮革做成。11.漆劍鞘:仰天湖、左雲山等均有出土。12.漆弓:常德德山楚墓出士2。同時出土的還有漆劍鞘、漆幾、漆天秤等。
胎型上,仍以木胎為主,但制胎已有較大的進步。根據需要有厚木胎和薄木胎之分。厚木胎是直接用木頭挖成的羽觴、盤、盒、瑟、漆案、雕花板、漆幾等;薄木胎即是用1至2毫米的木板捲成圓卷呈簡形,膠合固定,再裝上底,用此方法製成的妝奩、漆盒等圓形器物是制胎工藝的一大進步。這種校稱為卷胎的方法,既節省了木材和時間,又使漆器的重量減輕,容積增大。此外夾坐胎也是一種新技術,用該方法胎薄質輕,具體操作是按照所需的漆器造型先用泥或其他材料做成一個模型,在這個模型上面裱麻布、刮漆灰定型後,退掉內胎成形。這個型制在長沙戰國楚墓中首次發現、間用皮做法圖,直接在皮木材一樣豐富。所以用竹子制漆器自然也在楚人的探索範圍之內。從戰國楚墓發現的竹漆器有竹漆枕、竹卮等。由長沙漆器的胎型可看出,漆器發展到此時,手法已多樣化,人們幾乎探索了一切可以做漆器胎型的材料。長沙出土的戰國漆器,無論人物、走獸都生動活潑,著重對人物形象和動物特徵進行深入刻畫。從這些繪畫當中,我們可知戰國時期的繪畫技術已相當成熟。
彩繪狩獵漆奩、是將彩奩周身分為五層,一、三、五層為鳳變形的幾何紋,中間夾著的二層與四層是圖案的主題部分上層的主題部分是人與野牛對陣的場景,正面是一人手執戟向野牛猛刺,野牛則以捲曲的前蹄作衝擊獵人狀,後面的獵人手執弓箭引弓待發。在同一層的另一處是野豬與獵犬相對峙的場整個畫面表現生死搏鬥的緊張。下一層描繪的是獵犬追逐逃鹿,兩隻鶴在悠閒地啄食地上的魚,還有一隻奔跑的長尾風此外還有一個半身老人在用力拉一隻猴。這一層的畫面較上層的緊張程度下降了許多,有著人物與動物間的安悅與悠閒下畫面,一緊松、一靜動,反映了戰國時的楚人豐富的生活內容。整個畫面只有黑、紅和朱紅三種色,簡潔明了,手法上是圖案性與繪畫性的結合,工整中有寫意中有工整,不愧是一幅戰國漆器繪畫的精品。
楚漆器的圖案不是從戰國時代突然興起的,而是上承商周銅器的風格而加以發展的。所以在各種漆器圖案中,依然保留著青銅羅器上的怪獸形象,如餮、龍、蟠螭、蟠鳳、幾何紋、回紋、雷紋等。這時的圖案雖還是青銅圖案,但已不是商周那種死氣沉沉、令人心驚膽顫的模樣了,而是充滿了生氣、充滿了人氣的作品。適合圖案多用於圓盤、奩和盒的頂部。有的是一幅完整的圖案,有的則是將畫面分為幾個區域進行裝飾,猶如戰國的銅鏡,外圍是一圈或幾圈二方連續的裝飾花紋,中心部分是一幅適合圖案,圖案以鳳鳥為主。羽的或橢圓形器物常以實紋配合主紋,組成一個單獨適合圖案。如有的用四個實點,聯結究出中間的主點,有的由「S」型或雙「s」形雲風變形紋組成使主題鳳鳥靈活飛舞、生機盎然。
二方連續:主要以裝飾帶的形式出現在漆器的不同部位,有的在頂部圓形圖案的邊部,有的則用乾漆器腰部,如漆奩。「狩獵紋」這件漆奩,以五層帶狀圖案構成,且層層內容不盡相同。由於一、三、五層的幾何形二方連續圖案與二、四層的狩獵繪畫圖配合得很好,就更加突出了狩獵這一主題。雕花板整體採用的都是幾何二方連續圖案,外部是一圈兒何紋花邊,中間則是2個或3個單位交叉連接的二方連續,活潑多變。
四方連續:在戰國漆器中比較少見。長沙出土一支漆拂塵柄,為菱形網狀四方連續圖案。這時期的漆器色彩,多為黑底朱紋,如彩繪鳳凰漆盤,也有朱底黑紋。也有的黑漆邊描朱紋,中心朱紋。在黑漆底上描繪粗細不同的朱紋,再加黃色漆後分外鮮豔,如龍鳳紋漆盾的圖案色彩。戰國時漆器色彩已十分豐富,除黑紅外,還有赭、黃、白、灰、藍等色。描金繪銀此時也進入漆器裝飾之中。表現手法除手繪外,還有雕花、針刻、描金、描銀、銀扣、銅器裝飾等。
描繪是戰國漆器中最常用的技法。在髹好底漆的漆面直接用大漆調和礦物顏料描繪,可平塗,也可勾線。雕花則是用刀將漆器雕成圖案,有透雕、浮雕,再在雕好的器物上髹漆,屬於雕刻與繪畫相結合。針刻是戰國時出現的新工藝,用此方法能刻畫出精緻的雲氣和動物花紋,線條流利飄逸,細如遊絲。銀扣多用於薄木胎器皿的口部,在漆盒口的邊緣扣上薄銀片(或銅片)。這除了裝飾漆器本身外,也解決了因薄木胎漆器口部易磕碰,且木器因氣候的冷暖而變形的諸多問題,算是一得,銀在漆器中的成功運用,一方面證明了戰國楚金屬工藝發展水平,另一方面為後來漢代金銀扣器的盛行,開創了先河。楚國的費族們追求奢華的生活,對盛行的漆器極力地美化,金繪銀就是展示富有的辦法之一:先將極細的金銀粉調入和糊油中,用筆畫在漆器上,增加富麗感。如長沙仰出的彩花板,在帶狀的幾何紋上描繪極濃的金銀色十分富麗堂皇。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歡迎大家訂閱我們,與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新鮮有趣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