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談性色變,王二的迷惑行為,是對無性時代的反抗!

2020-12-13 王老師教育說

海子曾說,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你要和心愛的人,手拉手走在大街上。

但在"存天理,滅人倫"的無性時代,有多少男女間美好的情愫,曾經被視為淫邪之洪水猛獸。

在致青春之作《黃金時代》裡,王小波就講述了那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個二十歲的青年王二,在雲南農場插隊當知青,和已婚少婦陳清揚之間,離奇荒唐的愛情故事。

隊裡的女醫生陳清揚,風雲變幻中丈夫坐了牢,而她也被下放成了知青。二十六歲的陳醫生皮膚白皙,非常漂亮,引得農場很多男人有病沒病都去找她看,不幸落了個"破鞋"的名聲。

"破鞋"在農村原指沒人要的東西,後來成為作風敗壞已婚女性的蔑稱。因為美成了罪過,無辜被稱之為"破鞋",對清白而的陳清揚來說,這種人格汙辱,令心高氣傲的她難以忍受。在那個黑白顛倒的狂歡時代,一個女知青想要證明自己的清白,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而"搞破鞋"一說,則常為男子藉機去佔這種女人便宜,又不義正辭嚴表示不用負責行為的代名詞。愣頭青王二,出於青春躁動,也是打著這個名號接近陳清揚,這無疑是荒誕的。

一天王二藉故去看陳清揚,好奇地跟她討論"破鞋"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得知陳清揚的委屈後,義憤難當的王二,半真半假的當即表示願意跟她做朋友:只要按照他們的規矩,去做一個真正的"破鞋",就能生存下去。

如同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女主的美引起男人的垂涎,女人的嫉妒,逼得她真的成了小鎮上的"破鞋"。

而陳清揚為了自證清白,竟真的與王二發生親密關係。更荒唐的是,當她公開與王二的事情以後,大家竟然不叫她"破鞋"了,不出預料地接受了她和王二的身份。

以更無恥對待無恥,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王二說:"陳清揚是我的好朋友,如果她有需要,我可以給她。"

王二作為男人,渴望"性";陳清揚身為女人;急切想被正名,兩個人就這樣自然,而又扭曲地走在了一起。性意識即人意識,伴著壓力萌芽瘋長,成為一種反抗的雙人舞,沉醉其間。

王二的事情被暴露後,被罰到深山裡去。陳清揚則隨他一同前往,在人跡罕至的山中,恍若身在世外桃源,一對男女毫無壓力地生活了一段時間。

最後陳清揚不得不承認:兩人的結合併非出於"偉大的友誼",而是有罪的"愛情":

"在那一瞬間,她愛上了我,而且這件事永遠不能改變。"

這當然是不能被容忍的罪孽。後來王二和陳清揚被要求寫檢討,詳細檢討他們在深山裡的生活,迎合集體的窺私慾。

"鬥破鞋"成為壓抑的集體生活中一味興奮劑,可見其心靈多麼空虛,精神世界多麼貧瘠。

若干年後,王二再見優雅的陳清揚,相約與她再彈舊曲,依稀就有了歲月蒼涼,人是情非的感嘆,老的不僅是皮囊肉身,而是那顆青春的心:生猛的黃金時代,過去了。

王小波:什麼樣的靈魂就要什麼樣的養料,越悲愴的時候我越想嬉皮。

古人說"食性色也"。存天理,滅人倫,轟轟烈烈的時代車輪碾過,剩下荒蕪貧瘠的精神世界。然而性的原始生命力最為堅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王二青春志向理想,甚至做人的尊嚴都被碾壓殆盡,只能尋求原始的欲望加以突破。他以喜劇的彩色畫面來描繪悲劇人生,讀者和王小波都感覺到了悲涼和沉重。

恣意荒誕的性描寫,是對無性時代的強力反抗。

弱者在時代洪流下的無力感,通過原始欲望的活動來表達出生存的渴望,返樸歸真,打破了集體的失聲,升華成了對個體意識的生存悍衛之戰。——愛情如果有罪,那就以友誼之名狂歡。

在每次被批鬥之後,王二和陳清揚,二人會用一次場面宏大,描述細膩的私密狂歡,來對抗集體狂歡,修補其對於心靈的摧殘。王小波筆下的性乾淨脫俗,令人臉紅心跳,人物有血有肉:"我聽見浩浩蕩蕩的空氣大潮從我頭頂湧過,正是我靈魂裡潮興之時。正如深山裡盛開,龍竹筍'嗶嗶'地剝去筍殼,直翹翹地向上。到潮退時我也安息,但潮興時要乘興而舞。"

不同的是,陳清揚是膚淺的皮肉之感,而王二是靈魂深處的震撼,這註定了二人日後的分道揚鑣:前者容易滿足,後者時過境遷,便再難重現。

在集體狂歡的風景下,王二扯下了遮羞布,以卡夫卡式的荒誕故事,用不屑與輕佻的語言,剔開欲望掩飾下王二的內心,它既溫柔又飽含淚水的青春,那份執著忤逆面孔下的悲傷,早已逆流成河了。

劉心武《人生,何以至此》中寫道:

《黃金時代》我試著讀了一頁,呀,竟欲罷不能,就那麼著,站在書架前,一口氣把它讀完。我無法評論。只覺得心靈受到衝擊。

王小波曾說:"《黃金時代》是我的寵兒。"他看到了一個無性的世界,但是性愛在混沌中存在;也看到一個無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如果喜歡有趣的靈魂,不妨走進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看一場靈魂的雙人舞,才能讀懂清醒而又無力改變什麼的人,那份執著的痛苦,擲地有聲。

原價143元的時代三部曲,現價僅需98元,一頓午餐的價格,就可以與王小波這個偉大又有趣的靈魂相遇,實在是筆划算的買賣。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去看看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黃金時代》:在敏感的「性」中,打破時代禁錮,追求愛與自由
    《黃金時代》:在敏感的「性」中,打破時代禁錮,追求愛與自由在我看來,義氣就是江湖好漢中那種偉大友誼。水滸中的豪傑們,殺人放火的事是家常便飯,可一聽說及時雨的大名,立即倒身便拜。我也像那些草莽英雄,什麼都不信,唯一不能違背的就是義氣。
  • 兒童文學家沈石溪作品引爭議:性不可恥,可恥的是談性色變的父母
    主要內容包含生理學知識、性別認同的心理發展,以及兩性及其他親密關係的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等。這是基於課程,探討性的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層面的意義的教學過程。大量證據表明,性教育能夠使兒童和年輕人獲得準確且適齡的知識、態度和技能,建立積極的價值觀。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歡愉的殼裡,包裹著人性的本真
    這個「我」,是《黃金時代》的男主人公王二。王二是個21歲的小夥子,是下鄉知青,每日被隊長安排去插秧,由於每日勞作,他的腰傷病犯了,便去找陳清揚看病。26歲的陳清揚,是村裡的醫生,人長得貌美如花,丈夫一年前進了監獄。
  • 《黃金時代》:大膽粗鄙的肉體歡愉後,是對自由追求和精神獨立
    不被文壇接受的大膽直白的「性」描寫,生前頻頻遭遇退稿,死後大熱在中國,無論是在封建社會,還是在新中國,「X」始終是一個社會敏感和禁忌的話題,即使在今天不少人依然談「性」色變。在新中國成立後,「X」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在「文革」期間,更是一個X壓抑、X忌諱、X禁錮的時代,可以說是「無X」時代。
  • 《黃金時代》:在充滿肉體欲望的描述中,我看到了愛情的純潔
    在思想開放的現代,許多人還是對性保留著傳統的態度,更別說在上世紀,那個人人談性色變的年代。「性愛」猶如洪水猛獸,讓人們佔領道德制高點以求自救,無論是在生物課本上還是性教育課程中,都顯得十分隱晦。大抵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 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寫的是90年代,實是現實的反叛及自由的嚮往
    ,人們的自由也被無意地剝奪,對於主流意識的逃離和反抗,成為了王小波創作《黃金時代》的主要靈感來源。2、 對性愛的追求,是對自由的渴望、對現實的反叛中國人幾千來都羞於談性,那個時期更是如此,可王小波偏不愛隨主流,他的作品中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性就是對現實社會的抗議,《黃金時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 老師教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中國式父母為何「談性色變」?
    也許,在這位對性教育高度敏感的家長眼中,只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與「性」絕緣的真空,捂住孩子的眼睛和耳朵,孩子就永遠不會接觸到性。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諸如此類動輒「談性色變」,戴著有色眼鏡,將「性教育」視作洪水猛獸,羞於啟齒、避而不談的家長不在少數。
  • 性心理學:無性婚姻的真相,讓人感到絕望
    對人類而言,性不僅僅是性,性是一種語言,性是一座橋梁,是從孤獨通往親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熟的熔爐。靈魂拷問:夫妻一個月過幾次性生活才算正常?7次?5次?3次?2次?真相讓人瞠目結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連一次都沒有。
  • 黃金時代|用大段性描寫來表達痛快,以隱秘的手法批判了時代宿命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而這一段經歷也為他後來創作《黃金時代》鋪墊了時代和故事背景,只不過王小波從豬身上找樂趣,而《黃金時代》中的男主人公王二是從「性」上找樂趣。王二和王小波有太多共同之處,就連名字都是王小波的一部分,高曉松曾說:「王二這名字起的毫無意義,估計王小波也是一個希望自己沒有意義的人」。
  • 《黃金時代》描述的是性愛?別天真了,那是王小波對抗世界的據點
    這才,終於在1994年,《黃金時代》問世,一問世便受到讀者哄搶,一時間洛陽紙貴。而促使此書發表的最大功臣趙潔平女士,受到了嚴厲處分,事後大病一場。也就在這一年,王小波去世。王小波的錯,就是他對「性」與「愛」的理解,超前了時代一步。
  • 不要談性色變了,性教育真的很重要
    大人們談性色變,對於性教育的觀念向來是孩子還小,等大了自己就懂了。可閉口不談,對孩子就是有益的嗎?答案是絕對的否定。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被誘姦後的思琪曾試探性地跟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卻十分詫異的反駁他:什麼性教育?
  • 黃金時代:敦倫偉大友誼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你很難將它定性,因為它講過青春成長,談過愛情與性,還幽默惹人大笑。在《黃金時代》這個故事中,王二是一個生活糟糕的人。作為一個下鄉知青,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遭受到了各種不公正待遇。和他同時代的絕大多數人,都默默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唯獨這個頑劣的「王二」奮起反抗,將性愛當做武器,對抗這個「扭曲」的世界,「性」既是被拯救的對象,也是實現拯救的手段 。他對生命赤誠的熱愛,讓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也讓他成為那個時代最自由的人。
  • 談性色變?老師教9歲孩子懷孕知識,卻遭家長責備吐槽
    思想保守的家長談性色變,認為孩子太早接觸性教育會學壞,甚至連電視劇裡的親密畫面都不讓孩子看。近日,一則的熱搜,受到了網友的關注。這位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老師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告訴她關於懷孕的知識,教室裡還有男同學。
  • 小學老師教懷孕知識引家長不滿,談性色變何時休
    中國家長向來談性色變,生怕孩子接觸到什麼不該知道的事情,從而誤入歧途。但是在家長們的「嚴防死守」下,未成年性侵以及被性侵案件依然屢屢發生。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9年期間,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總數加起來超過了4萬人。在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上升比例中,2018年同比上升26.8%,2019年同比上升43.8%。
  • 漫畫:家長對孩子「談性色變」?或許再不談就晚了
    九成家長談性色變對於父母來說,與自己的孩子談感情甚至談性,是一件相當尷尬的事情,也可能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或者根據自己成長的經驗,覺得講不講無所謂。而對於學校,在公開的課堂上講授較為深入和敏感的性知識,覺得也不太合適,因此發一本《生理衛生知識》之類的書籍讓學生回去獨自「修煉」和「參悟」。
  • 身體的快樂,是我們唯一的精神武器——王小波《黃金時代》
    不過我想無論這個時代怎麼變,王小波的作品依然還是有人讀的。就比如他的一部小說《黃金時代》。王小波曾經說過:「我寫《黃金時代》,寫了很長時間。現在這篇小說已經寫完,從此屬於讀者。」所以王小波說《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我想這是合情合理的。甚至對於「時代三部曲」其他兩部——《青銅時代》和《白銀時代》,王小波都不怎麼看好。用他的話來講:這兩本書如果要讀9遍,那麼《黃金時代》就必須讀10遍!難道《黃金時代》真的有這麼大的魅力嗎?不好說,但我想這應該是見仁見智吧。
  • 《黃金時代》王小波:「有趣,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
    在國內,人們向來是談性色變,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詞彙。人們把性和「色情」「汙穢」掛鈎,覺得這有傷風化,難登大雅之堂,於是大家也都默許了這種觀點。然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主角王小波,他對待性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 孩子屢屢受傷,教育屢屢被叫停,性教育入法就不會談性色變?
    此前,在未成年的相關法律中,性教育一詞被「青春期教育」代替,不難看出這個話題在我國極為敏感,仿佛只要有一個「性」字就是不對。不只是法律政策如此,就連相關的出版物等也同樣如此。以劉文利和背後課題組的出版讀本為例,他們原想將讀本命名為「性教育」,但出版社認為該詞太敏感並建議改為「性健康教育」。但是,即使是這個名字也因為有」性「字,被要求改名,原因是「性」太乍眼。
  • 中年女人的「報復」:經歷無性婚姻十年,我主動尋求婚外感情和性
    這句話說明在婚姻中,愛情和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兩者缺少一個婚姻都不會幸福。其實對於愛情,人們都懂得它對婚姻的重要性;反而是性,人們一直對它諱莫如深,不肯直面它,這也給性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我國,性一直都是禁忌話題。在國人心中,性是可恥的,骯髒的,是不道德的。
  • 心理諮詢師客觀談「性」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第一層生理需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性......作為人類的本能「性」常被概念化,汙名化,往往大家對於「性」會產生偏見和誤解。例如:亞洲女性主動追求男性或主動要求性行為,實施性行為會被視為恥辱,不道德;青春期孩子自慰是否是心理不健康;性癮有問題嗎?性過分隨意真的無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