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食材便利店成海底撈「新敵人」,有人開5000家店,毛利達40%

2020-12-17 24新聲

作者/不做閒魚

編輯/田豔紅

校對/也行、段琳玉

隨著近幾年火鍋行業的爆發,「家庭火鍋」一時成為餐飲新焦點,也衍生出一些新業態——火鍋食材便利店。

大部分火鍋食材便利店品牌是由食材供應商向下遊延伸而來。例如鍋圈供應鏈(上海)有限公司成立的鍋圈食匯,做食品批發起步的九品鍋,擁有20年商超連鎖經驗的我的鍋,蜀大俠的後端供應商「自然饞」......

火鍋食材便利店的前景如何?經營模式是什麼?未來發展格局如何演變?

01家庭火鍋市場爆發

我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四萬億元,正處於穩步增長階段,其中火鍋是餐飲行業的優質賽道。

公開數據顯示,過去五年火鍋產業發展迅猛,保持著22-35%的份額。《2019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火鍋業實現收入875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4年增長超52%,佔全國餐飲業收入(42716億元)的20.5%,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細分品類。預計未來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達到9600億元左右,2020年突破萬億。

數據來源:中國飯店協會、前瞻產業研究

但是,由於今年疫情的爆發,「到店火鍋」的營收情況不理想,這讓「到家火鍋」迎來機遇。這種場景的創新讓火鍋消費搬上了普通大眾的家庭飯桌。

其中,採取實體門店+網際網路銷售平臺模式的火鍋食材便利迎來爆發,多家品牌在今年格外獲得資本青睞和消費者關注。

企名片Pro顯示,鍋圈食匯目前已經獲得4輪融資,其中今年2月和7月分別獲得B、C兩輪;懶熊火鍋目前獲得3輪融資,其中今年5月和10月分別獲得天使和Pre-A輪兩輪;餐爆食材今年9月獲得A輪融資;火鍋物語今年10月份獲得天使輪融資。

圖源:企名片Pro

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火鍋食材便利店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不少新秀品牌先在「自家的地盤」上發展壯大,然後再向外逐步拓展。

例如火鍋物語出自武漢,在湖北省的門店比較多;自然饞出自四川,目前在本省內開店數量最多;鍋圈食匯在河南大本營門店最多,同時開始在中原、華北、東北、華東、華南、西南裂變......

而火鍋食材便利店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抓住了家庭消費的便利性和性價比這兩個核心需求。

原來消費者想在家裡吃火鍋,一方面僅僅是買食材就需要去好幾個地方購買,之後還需要擇菜、洗菜,這一系列的過程比較麻煩。另一方面,火鍋口味、吃法、蘸料與火鍋店裡沒法比。而現在的火鍋食材便利店,基本上可以讓消費者一站式把所需食材購買齊全了,而且比火鍋店便宜。

96年的郭亮(化名)作為一名火鍋的喜愛者,向24新聲介紹,他是成都人,平均一周三次吃火鍋,甚至有一段時間天天晚上吃。「不管是到門店吃、叫賣外,還是在火鍋食材便利店買材料都嘗試過,一般和朋友出去玩會在門店吃,但現在稍微火一點的門店都要排隊,所以現在基本上是去火鍋食材便利店或叫外賣買來食材在家做。既不用排隊等餐位,吃的時間也沒有限制,感覺更好。」

中國食品零售分析師朱丹蓬向24新聲表示,火鍋食材便利店其實就是餐飲行業的一個細分市場,當一個母品類到了一定的體量以及規模的時候,是允許出現細分品類的。從整個業態以及快消品的屬性來看,火鍋食材便利店是有可行性的但各個玩家突圍的關鍵條件是要看品牌化、規模化、資本化等能力

02群雄逐鹿

火鍋食材超市品牌開啟群雄逐鹿的競爭。

「火鍋食材便利的市場前景肯定很好,不然我們也不會投資鍋圈食匯。我們認為火鍋是餐飲行業裡價值最大、規模最大的賽道。」嘉御基金投資總監任廣向24新聲介紹,實際上,在家吃火鍋的形式一直存在,但始終沒有被市場重視。

直到鍋圈食匯於2017年在國內首創了食材連鎖便利店模式後,業內以火鍋食材為主的超市零售形態興起,讓「在家吃火鍋」的消費場景成為可能,一下子打開了這個市場。

「我們認為1-2年後,火鍋食材便利店的市場規模很有可能超過到店吃火鍋的市場規模。」 任廣說道。

目前,在「火鍋超市」賽道,逐步呈現出梯隊,主要分為三類:一是以海底撈、蜀大俠、大渝為代表的傳統火鍋品牌,依靠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和食材供應鏈的優勢,布局家庭式消費市場。例如蜀大俠的後端供應商「自然饞」今年在疫情期間開始從幕後走向臺前。目前自然饞在成都已有25家門店,全國有56家門店,預計2020年在全國開放500家門店。

二是盒馬、三全等跨界選手,作為新零售的代表進入火鍋零售領域,他們可通過數據沉澱研究市場消費需求。例如今年雙11期間,盒馬火鍋銷量是去年的8倍,7成訂單來自線上外賣,業績表現亮眼。

三是以鍋圈食匯、懶熊火鍋、餐爆食材、火鍋物語、九品鍋等為代表的垂直玩家,增速與規模穩居行業前列。

此外,傳統商超包括做生鮮賣場的零售企業,未來可能也會陸續依託原有的供應鏈優勢,推出火鍋消費產品。

圖源網絡,侵刪

郭亮表示,小區附近有一家懶熊火鍋,去買過幾次,食材很齊全,價格確實比去門店便宜至少三分之一。

「我租住的小區附近沒有火鍋食材便利店,我一般是點盒馬外賣的火鍋食材,2個人的花費比在門店減少40-60元,而且也很省事,平均每個周末會和朋友吃一次。」93年的盧俊(化名)說道。

任廣認為,對第一類品牌的入局並不擔心,雖然海底撈或者蜀大俠布局火鍋衍生品,例如自熱火鍋、自熱米飯等,但不會真正去做火鍋食材便利店。因為這種業務其實是革他們自己的命,相當於消費者可以在家吃海底撈,就不會再去餐廳吃了,對他們主業的損害比較大。

而第二種的跨界企業有可能成為鍋圈食匯等玩家的競爭對手,尤其是盒馬、美團等巨頭。但他們目前基本上是在一線二線城市,沒辦法下沉市場,暫時不構成威脅。而鍋圈食匯等品牌已經下沉到四五線城市,因為門店比較小,而且又是加盟模式,所以能夠一直往下走。

第三類是專業玩家行業內部競爭。「鍋圈食匯從來沒有把其他品牌作為競爭對手。因為他們無論是規模、供應鏈能力,還是擁有的資源、資金都與鍋圈食匯有較大差距,鍋圈食匯現在是在細分領域的第一。」任廣說道。

據悉,在火鍋食材便利店的賽道中,鍋圈食匯是第一,懶熊火鍋排第二。

03收不收加盟費?

目前,在火鍋食材便利店這個細分賽道中,主要有兩種營收方式,一種是像鍋圈食匯一樣不收加盟費。另外一種是其他品牌,以收取加盟費為主要收入來源。

「公司4年開了5000多家加盟店,只有47家關閉,關店率為0.94%,目前在中國社區便利店連鎖領域最低。二是老加盟商平均開店2.2家,其中河南3.8家,江蘇2.5家,這體現了加盟商門店運營的穩定以及盈利能力,回報周期比較短。」鍋圈食匯創始人楊明超向24新聲介紹,公司的主要收入完全靠加盟店食材的銷售分成,每家門店每個月的毛利40%多,公司與加盟店是按1:2分成。其明年計劃加盟店由5000家增至8000-10000家。

據了解,目前大部分火鍋食材便利店品牌多以撮合式的方式經營,門店賣的產品都是別人的牌子,只是把它作為一個渠道。

而鍋圈食匯有研發廠,產品都是自己研發。目前鍋圈食匯還在不斷的豐富品類,包括燒烤、小龍蝦等,此外還包括大盤雞等預製菜,希望做家庭廚房,能夠滿足周邊社區家庭裡面越來越多的用戶需求。

「未來考驗火鍋食材便利店品牌的是上遊供應鏈的資源控制能力,物流冷鏈的效率能力,還有終端門店的標準化能力,以及未來更堅固的產品力、品牌力。這5個能力才是未來行業不斷進化的趨勢。」楊明超說道。

目前,火鍋食材便利店品牌「遍地開花」,存在較多誕生大品牌的機會,但多注重門店模式複製,對產品升級及品牌塑造關注太少,行業整體效率並不高。

任廣認為,整個火鍋市場一直在增長,還沒有出現內卷,雖然很多區域性的火鍋食材便利店品牌爆發,但他們短期內不會成為鍋圈食匯的競爭對手,希望更多的品牌加入,共同培育市場,把市場做大。

中國食品零售分析師朱丹蓬向24新聲表示,整個中國的新零售趨勢就是往產業一體化發展,所以很多上遊公司都在布局下遊。火鍋食材供應商向下遊延伸的方向沒有錯,那關鍵的問題是資金實力、資源以及落地能力到底如何?這個才是決定品牌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火鍋業態的競爭將趨於白熱化,而這則表現於對於場景和渠道的細分,以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

相關焦點

  • 火鍋食材便利店成海底撈「新敵人」,有人4年開5000家店,毛利達40%
    ,「家庭火鍋」一時成為餐飲新焦點,也衍生出一些新業態——火鍋食材便利店。 目前,在「火鍋超市」賽道,逐步呈現出梯隊,主要分為三類:一是以海底撈、蜀大俠、大渝為代表的傳統火鍋品牌,依靠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和食材供應鏈的優勢,布局家庭式消費市場。例如蜀大俠的後端供應商「自然饞」今年在疫情期間開始從幕後走向臺前。目前自然饞在成都已有25家門店,全國有56家門店,預計2020年在全國開放500家門店。
  • 海底撈開火鍋食材超市,「家庭火鍋」進入大混戰了?
    運營模式:火鍋外賣自提點+食材零售選購目前開業的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雖然門牌上掛著「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但實際上就是目前比較火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羊肉串等燒烤食材模式:第三方平臺外送+自提+到店購買在北京朝陽區聚福苑小區,海底撈開賣火鍋食材:40平小店,100多種SKU,包括肉類、火鍋配菜、底料小料、自熱火鍋、鍋具還有各種方便食品。
  • 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來了:40㎡,100+Sku
    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開業了,40多平米麵積,100+SKU,選址社區周邊,瞄準社區人群,這算是對目前火爆零售圈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的回擊嗎?《零售圈》了解到,目前開業的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雖然門牌上掛著「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但實際上就是目前比較火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
  • 你看好海底撈開的「火鍋食材超市」嗎?
    海底撈也開「火鍋食材超市」了!就開在小區門口,面積大約40平,除了賣火鍋食材之外,還賣烤串、半成品菜餚,以及牛肉粉、幹拌飯、醬料等零售產品。這是繼開賣「炒菜」進軍中餐之後,海底撈對家庭消費場景的又一次嘗試。
  • 火鍋食材店開滿大街,你願意下單嗎?
    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冬天來了,人們吃火鍋的熱情也在逐漸升溫,除了到火鍋店吃,以及自熱小火鍋,街頭各種火鍋食材店也給吃貨們帶來新選擇。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南京街頭的火鍋食材超市越開越多,有人覺得這讓「吃火鍋」變得簡單又方便,但也有不少家庭主婦對這類「快餐化」的食材並不感興趣。
  • 海底撈開出首家「火鍋食材超市」 盯上社區零售的生意
    就開在小區門口,面積大約40㎡,除了賣火鍋食材之外,還賣烤串、半成品菜餚,以及牛肉粉、幹拌飯、醬料等零售產品; 分258元/雙人餐、388元/三人餐、458/四人餐等套餐化售賣,食材價格和堂食的一樣。 這是繼開賣「炒菜」進軍中餐之後,海底撈對家庭消費場景的又一次嘗試。 海底撈也盯上「社區零售」的生意了?它開火鍋食材超市的模式能不能跑通呢?
  • 海底撈開出首家「火鍋食材超市」 面積近40㎡、SKU約100個
    日前,海底撈(需求面積:900-1200平方米)在北京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門店位於朝陽區的聚福苑小區門口,店面面積將近40平方米,更像是一家社區店。   實際上,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在10月就已經開業,門店注意承擔「外送功能」和「直接銷售功能」,即顧客可在海底撈外送、美團、大眾點評下單,選擇外送或到店自取,也可直接到門店選購食材。目前,海底撈食材超市暫無布局其他區域的計劃。
  • 火鍋食材超市線下便利 家庭成為火鍋消費新場景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火鍋食材可自助購買最近不少家住定福莊附近的市民發現,聚福苑小區裡多了一家「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雖然名叫外送自提站,承擔著火鍋外賣揀貨的功能,但其實這裡已經變成了一家超市,普通消費者也可以進店購買火鍋食材。
  • 海底撈開自提站擠入火鍋食材賽道,是風口還是泡沫?
    前幾日,在開啟了瘋狂的商標註冊模式,一口氣申請註冊了「池底撈」「渠底撈」「深海底撈」「海底撿」「三每底手勞」等二百餘個商標受到廣泛關注後,海底撈又因「火鍋食材超市」再次登上微博熱搜。據了解,這是繼開賣「炒菜」進軍中餐之後,海底撈對家庭消費的又一次嘗試。這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店呢?
  • 開賣火鍋食材 海底撈延伸業務鏈
    11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海底撈在線下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該門店不僅是線上外賣的配送站,也支持消費者在門店內進行食材選購。從第三方平臺上看,北京目前僅有這一家門店。在業內人士看來,此布局是海底撈將其外送業務進行延伸的一個舉動,同時也是擠入火鍋食材賽道的一個「信號」。從門店形式和品類來看,這家門店更像一家食材超市。
  • 海底撈開自提站擠入火鍋食材賽道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郭繽璐)海底撈開始對其外賣業務進行補充。11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海底撈在線下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該門店不僅是線上外賣的配送站,也支持消費者在門店內進行食材選購。從第三方平臺上看,北京目前僅有這一家門店。
  • 火鍋燒烤食材超市:競爭對手不是海底撈
    除了鍋圈食匯,同類型的懶熊火鍋也在今年5月完成了來自字節跳動的數千萬人民幣戰略融資。冷凍食品巨頭三全,也開始布局火鍋燒烤,推出涮烤匯這一品牌,提供魚丸、蝦滑、肉類、毛肚、蘸料和底料等多種食材;還有海底撈早在2007年,就把食材供應部門拆分為「蜀海」,為海底撈提供整體食材供應鏈託管服務。還有新零售領域的王者「盒馬」,在2019年全國上線火鍋,鍋底搭配食材售賣。
  • 和府撈麵完成4.5億融資,海底撈開火鍋食材超市……
    ②海底撈開火鍋食材超市加入『家庭火鍋』大亂戰近日,火鍋大佬海底撈在線下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火鍋食材超市,該門店不僅是線上外賣的配送站,也支持消費者在門店內進行食材選購。首先,從選址來看,店面面積將近40平米,整個色調還是一如既往的「海底撈紅」,門口還放著不少外賣用的包裝箱,門店定位更傾向社區店,門店周邊大多是居民社區。店內區域劃分特別細緻,有食材區、底料區、酸粉醬料區、鍋具爐具區、飲品區、預包裝區、自助收銀區七大區域,其中還有一小塊地方專門賣火鍋小零食。
  • 海底撈首家火鍋食材超市到底長什麼樣?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西泠雪 圖片/聯商圖庫 近日,海底撈開出的首家火鍋食材超市備受業界關注
  • 聯商巡店:盯上社區零售 海底撈開出首家火鍋食材超市
    /聯商網&搜鋪網撰文/西泠雪圖片/聯商圖庫    近日,海底撈開出的首家火鍋食材超市備受業界關注《聯商網》在現場看到,店裡的火鍋食材豐富,約有近百種,海底撈店內的熱門涮品在這裡都能找到,價格與堂食相當,甚至更低。
  • 海底撈前員工辭職創業:4年開500家店,成串串火鍋王,身價上億
    作者職業餐飲網 孫佳瑤4年前,職業餐飲網報導了一家「靠網友捐贈桌椅板凳」,用2萬元歷經萬難才開出的火鍋店,火爆一時。4年後,當初那個四處學藝的「愣頭青」,已經是擁有500家連鎖串串火鍋的企業家!最高翻臺16次!被稱為「串串火鍋王」!
  • 海底撈開火鍋超市,鍋底、食材一站式購齊
    海底撈在外賣業務上又出新招。近日,小編注意到,海底撈在線下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該門店不僅是線上外賣的配送站,也支持消費者到店選購食材。從第三方平臺上看,北京目前僅有這一家門店。在業內人士看來,此布局是海底撈將其外送業務進行延伸的一個舉動,同時也是擠入火鍋食材賽道的一個「信號」。從門店形式和品類來看,這家門店更像一家食材超市。店內售賣的品類與海底撈門店食材幾乎一致,包含各類涮品、底料、鍋具等。此外,海底撈的自有零售產品小火鍋、海底撈預包裝食品也在門店內售賣。店內還設有自助收銀機。
  • 海底撈「敗了」?火鍋超市成2020創業新風口!
    01消費者的新需求「火鍋食材超市」受追捧要說疫情衝擊了所有商業,還真不一定,超市行業就在這次疫情中有了新發展——更細分專門化的「火鍋食材超市」應運而生。傳統便利店和超市也迅速根據消費習慣調整貨品結構,新增即食產品,各種佐料、配料的佔比,很多過去只在大型超市有售的火鍋底料、火鍋食材,現在便利店也有售了,更有一大批專賣火鍋燒烤的超市在近半年時間紛紛冒頭。為什麼火鍋超市興起了?對於重體驗感的消費者來說,眼下連鎖超市的食材已經不能滿足消費需求了。
  • 聯商巡店:海底撈首家火鍋食材超市到底長什麼樣?
    /聯商網&搜鋪網撰文/西泠雪圖片/聯商圖庫   近日,海底撈開出的首家火鍋食材超市備受業界關注《聯商網》在現場看到,店裡的火鍋食材豐富,約有近百種,海底撈店內的熱門涮品在這裡都能找到,價格與堂食相當,甚至更低。
  • 海底撈又搞事情,開出首家「火鍋超市」
    餐見君發現,在北京朝陽區一個小區附近,海底撈開賣火鍋食材:幾十平小店,百種SKU,包括肉類、火鍋配菜、底料小料、自熱火鍋、鍋具還有各種方便食品。顧客可在門店自由選擇,食材都是預處理包裝好的,到家撕開即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