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網絡成癮」?

2021-02-13 心靈清單

 

點擊語音,收聽「孫晶老師說」

 

·  正  ·  文  ·  來  ·  啦  ·

正文共:3327 字

預計閱讀時間: 9 分鐘


  文 末 有 彩 蛋 !

 

校園是孩子們成長的地方,從蹣跚的小小身影到朝氣蓬勃的青蔥少年,背起書包,走進學校,是他們的主要生活內容。如果因為什麼原因,孩子不能正常上學,無論對孩子還是家人,都是很大的壓力事件。

 

孩子因為使用網絡過多而荒廢學業,甚至拒絕上學,這樣的事情時不時會遇到,急切需要幫助的大多數是家長,孩子主動接受輔導的很少。

 

不久前一對夫妻因為讀初三的兒子在家裡打遊戲,常常不肯去上學而焦慮不堪,四處尋找能勸說孩子的人,眼看著複習時間越來越少,耽擱下去中考就完了,孩子的未來難以想像。

 

這個孩子之前很聽話,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初二的寒假回老家過春節,偶然玩兒了幾次遊戲,從此對「網遊」越來越感興趣。父母發現後嚴格管理,但是總有看不住的時候,逐漸發展到逃課、騙家人的錢去網吧。

 

怎麼管束都不行,孩子總是跑出去不安全,和孩子訂好協議後,就在家裡給裝了電腦。開始還遵守約定,逐漸控制不住,作業完不成,時不時不去上學,但是考試會去,成績下降了一些。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因為孩子的問題請假回來,打算嚴管,又怕起反作用。聽說「網癮」是精神病,父母更是焦慮不堪。

 

愛玩兒手機、愛打遊戲的孩子

不一定就是「網癮」患者

「網癮」是「網絡成癮症」的簡稱,我國將「網絡成癮」界定為「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網際網路使用衝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網際網路後導致明顯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損傷。」

 

人們常常認為一個人長時間使用電腦或者手機上網,產生慣性或者依賴、痴迷就是「網癮」。

其實並非孩子很喜歡上網就是「網癮」患者,還要看這種行為對他們的影響以及持續時間,一般情況下,較為嚴重的網絡依賴至少持續一年才能確診為「網癮」。

 

對於孩子是不是有「網癮」,判斷一定要謹慎 ,青少年本來逆反心理就強,問題沒有那麼嚴重,關注得過了頭反倒是強化孩子的問題。

 

人類社會進入資訊時代,網際網路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還是休息娛樂,手機都變成無法離開的「夥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於「網癮」的診斷也在發生改變,比如每天使用網絡的時長。

 

網絡世界繽紛多彩,除了網路遊戲,網絡社交、影視文學作品、直播、購物等很多內容都很有吸引力。孩子們處在好奇心充裕、精力充沛的年紀,喜歡上網是很正常的現象。愛上網的孩子,也有不同的類型。

 

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有助於學習或者工作,這樣最好不過。其實只要網絡使用不影響學習和工作,就屬於健康狀態。很多父母恨不得讓孩子與網絡隔絕,未必是合適的做法。

 

網絡使用過度,影響學習和睡眠時間,屬於不健康的狀態,如果時不時耽誤上課,就更要注意。像前文提到的初三男孩兒,雖然有時候不去學校,但是沒有放棄學習和考試,成績下降的不是很明顯,應該不屬於「網癮」,但是家庭成員需要及時接受心理輔導和諮詢。

 

如果孩子因為過度使用網絡佔用了大多數時間和精力,嚴重影響學業,想法變得偏激,性格變得古怪冷漠,行為衝動,則很可能是「網絡成癮」,心理輔導和諮詢很難起作用,要及時去看心理醫生,或者接受家庭治療。

 

「網絡成癮」對孩子們造成的身心損害難以估測,學習、社會交往都會受到嚴重損傷。但「網癮」並非只是因為遊戲或者網上的其他內容對孩子太有吸引力,以至於他們喪失理智,不管不顧。「網癮」背後有很多誘因,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和整體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網癮」呢?

從心理學家的研究和實際的心理輔導工作中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專制型家教方式

更容易養出「網癮娃」 

專制型的父母一貫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孩子的生活,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以及課餘時間,都在父母的設定和控制之中,包括禁止孩子上網。

 

年紀幼小,膽小的以及天性順從的孩子,會在父母的管制型庇護下長大,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得不到有效訓練。進入青春期後孩子的獨立意志越來越強,父母的約束力會逐漸下降。因為早年受到的管制過於嚴苛,孩子沒機會接觸網絡,更容易被趣味橫生、光怪陸離的網絡世界吸引。

 

放任型和溺愛型的父母帶大的孩子同樣欠缺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很多好玩的事情都做過,生活體驗豐富,會耽誤學習,但是比較而言不容易「成癮」。

 

 缺少成功體驗的孩子

更容易沉浸於網絡世界 

任何一種心理障礙的出現原因都是多方面的,孩子自身的、家庭的、學校的以及社會的,也可以分為外因和內因。

 

外因除了家庭教育還有社會環境,比如家庭教養方式,網吧的出現,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等等。很多外因無法改變,真正要關注的是「網癮」的內因。

 

在家庭和學校不被認可和關注,內向自閉的性格特點,沒有朋友,成績不好,缺乏才藝,這一切都會讓孩子感到寂寞,引發自卑心理,成功感、滿足感甚至安全感缺失。

 

孩子長大了,心理需求越來越多,得不到基本的成功感、價值感,內心自然會空虛。「替代滿足」是解決類似問題很常用的方法,這是很多孩子沉迷於網絡世界的主要誘因。

 

  「學習成癮」的孩子

很可能「網絡成癮」 

出現「網癮」的孩子,之前讀書刻苦,學習成績優異的很常見。那麼有出息、很聽話的孩子,怎麼會痴迷於網絡不能自拔?父母極難接受。

 

父母需要分析的是,孩子對學習的全身心投入,動力究竟是什麼。如果刻苦讀書只是為了滿足家庭和學校的願望,或者是滿足被同學、老師以及親朋認可和關注的心理需要,孩子並沒有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也沒有對未來的積極規劃,那這種對學習的全情投入隨時可能轉移方向。

 

學習成績好是家長、老師一定會讚揚的特點,小孩子對同伴的態度基本上與大人趨同,所以低年級的孩子只要學習好,生活狀態就會不錯。

 

隨著孩子們年級的升高,自我意識不斷發展,成年人態度的影響力逐漸弱化,夥伴關係日益重要,學習好已經不能成為孩子的「光環」,而會玩兒、才藝豐富、善於與人相處,這些特點變得越來越有意義。

 

很多孩子說過,如果不用智慧型手機、不會玩兒遊戲都不容易融入同學群體,那些「大神級」的遊戲玩兒家會得到很多同齡人的認可甚至崇拜,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那些「學習成癮」的孩子會變成「遊戲成癮」了。

 

 男孩子更容易沉迷於「網遊」 

「網癮」分為很多種,其中青少年群體中玩兒「網遊」最為普遍,而且很多調查研究發現,男孩子更容易出現遊戲成癮。很多文章中分析過這種現象的原因,無外乎是男孩子的天性以及現實的成長環境。

 

很多網路遊戲的設置符合男孩子的性別特點,比如喜歡攻擊性的活動,競爭中渴望勝利,不畏艱險的勇敢精神,拯救危難的英雄主義以及犧牲精神等等,所以遊戲中無論輸贏,都會令他們興趣濃厚。

 

男孩子比女孩子更需要夥伴群體,由於社會的發展變化,孩子們的戶外群體活動越來越受限制,即使在學校中,大多數時間也是在教室裡上課,所以男孩子所需要的成長環境非常匱乏。

 

網絡中有好玩兒的遊戲,還有同伴交往,能獲得成就感以及歸屬感,這種全方位成長缺失的「代償」,是孩子們沉迷網絡的主要原因。

 

不少學習成績優異,身心健康的孩子遊戲打得相當好,網絡資源用得極其充分,所以不是網絡本身以及該不該讓孩子使用的問題,而是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是否成長得健康均衡。

 

大千世界中,對孩子的成長可能產生消極影響的因素很多,父母在重視監管的同時,必須尊重孩子們的身心發展需要以及個體差異,預防的意識極其重要。

 

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熱愛生活,與家人情感親密,有朋友,正確看待學習成績,有對未來的積極期待,不可能出現「網癮」。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過度」都是自控力欠缺的表現。在需要的時候或者說適當使用網絡,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能力。

 新 書 推 介 

孫晶 主編

2019年全新版

《心理班會課是這樣設計的》

高中篇、初中篇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當當網、京東網

已全國上架發售


當當網「春日讀書時」特惠7.9折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相關焦點

  • 文化部心理學家銀娟專訪:這三類孩子,更容易網絡成癮
    朱宇:不同的孩子,哪些孩子可能會更容易成癮一些。朱宇:這類的孩子容易沉迷在網絡世界裡面,對於沉迷網絡世界的孩子,他從接觸電子產品到最後沉迷其中會經歷哪些過程銀娟:從咱們說的正常使用再到過度使用再到網絡成癮。正常使用不說了,過度使用分早期和後期,早期的時候每天一到兩小時,這個階段家長發現特別關注這個問題,利用家庭關係或者增加一些別的活動,儘量對孩子做一些行為方面的校正。如果到了後期,每天已經3—4小時了,這時候家長真的做不了什麼了,可能還是得交給專業心理機構、專業機構,如果網絡成癮已經確診的話,最好是醫療機構。
  • 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讓孩子網絡成癮(父母必知)
    什麼樣家庭的孩子容易上網成癮_______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網絡成癮?有這樣四類孩子容易網絡成癮類型一缺乏溫情教養方式的孩子什麼叫溫情的教養方式?就是大家常說的比較民主的家庭,孩子網癮比例就低,如果是專制的、溺愛的、放任的,孩子網癮比例就要高一些。
  • 孩子為什麼會網絡成癮?
    2 網癮孩子是痛苦的 成癮是解決痛苦的一種方式。所有的成癮都是人感到痛苦後,想要找個東西依附,或者是依附人,或者依附物。所以有的孩子選擇菸酒,有的孩子選擇早戀,還有的孩子就選擇了網絡。
  • 什麼樣的行為是網絡成癮?騷年你中招了嗎?怎麼破?
    如今,青少年過度使用網絡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什麼樣的行為是網絡成癮?與一般網絡使用行為有何區別?近日,國家衛健委會發布的《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對網絡成癮的定義及其診斷標準進行了明確界定。
  • 《網絡成癮》:孩子網絡成癮怎麼辦?丨佐心家長
    網絡時代,很多同學都面臨著社交網絡成癮的困擾。有些情況比較嚴重的同學,看電影每五分鐘就要停下來一次,走路吃飯時也盯著微博刷個不停……就這樣,網絡成為了當代人的鴉片。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根治網絡成癮?就是如果我們要去了解網絡成癮的話,我們可能要去關注小孩子對於網絡沉迷這件事情的持續的時間,以及它的嚴重程度,還有包括社會功能。但是,目前來說,網絡成癮是逐漸引起我們心理學家,以及精神疾病專家、精神障礙專家重視的這樣一種行為,嚴格意義上我們是不能把它定義成一種疾病的。第二部分:父母如何幫孩子正確使用網絡?
  • 網絡成癮有了診斷標準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明確界定了網絡成癮的定義及診斷標準,同時網絡成癮治療規範正在制定,很快將正式發布。  什麼樣的行為是網絡成癮?青少年如何避免過度依賴網絡?10月8日,記者就此進行了相關採訪。
  • 青少年為什麼會網絡成癮?網絡成癮危害有哪些?
    「網絡成癮」是伴隨網際網路的迅勐發展而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由網絡引發的一種心理疾病。它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發展,甚至成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誘因。那青少年為什麼會「網絡成癮」?一.青少年更容易產生網癮青春期是個體從幼稚向成熟過度的階段,呈現出矛盾發展的狀態,既趨向成熟發展,又未擺脫幼稚。喜歡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但自控能力差,容易追求新奇、刺激,這就很容易造成網絡依賴現象。
  • 專家稱有人格障礙的人更容易上網成癮
    記者在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學成癮中心了解到,我國也有同樣特點,其中六類病態人格更易網絡成癮,男女比例更高達19:1。有人格障礙的人更容易網絡上成癮前不久,因為MSN經常不能聯機導致有白領情緒焦躁甚至摔文案、砸電腦現象發生。專家認為,這是典型網絡成癮的早期表現。而具有某些人格障礙的人由於網絡滿足了他的某些需求,就更容易在網絡條件下成癮。
  • 網路遊戲成癮=精神疾病?
    造成網絡成癮的原因,一般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即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包括網吧的出現,網路遊戲的流行等等;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家長忙於工作沒時間管理孩子,導致他們對網絡產生依賴等。外因只是被動因素,是形成網癮的誘因。
  • 這是一位被孩子「網絡成癮」深深困擾的父親所分享的親身經歷
    非常感謝JACKY如此真誠的分享,這次分享是需要極大勇氣的,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網絡成癮」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對於孩子來說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對於家長來說是一次考驗,相信JACKY一定能夠陪伴他勇敢地打敗「網絡成癮」這頭猛獸,那麼他就是真正的勇士。
  • 如何解決孩子(網絡)成癮問題
    ——敦煌路小學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教育講座為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樹立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加強小學生網絡安全教育,
  • 孩子網絡成癮?家長互助會報名
    本報訊(記者盧文潔通訊員王為佳)孩子網絡成癮是目前困擾家長的一個突出問題,為給家長提供這方面幫助,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計劃成立「網絡成癮家長互助會」,活動全部免費,即日起接受報名。  孩子網絡成癮後家長應如何面對自己和孩子?
  • 醫學專家發現網路遊戲成癮機制:都是多巴胺惹的禍
    「異樣」獎賞系統的刺激下,孩子會無視不良後果,長時間地沉溺於網路遊戲,意志力下降。研究圖中新網上海12月5日電 (陳靜葉佳琪)沉迷於打遊戲的孩子如今不在少數,網路遊戲成癮引起醫學界、心理學界、教育界等廣泛關注。
  • 是網癮還是心癮 | 你的孩子真的是「網絡成癮」嗎?
    事實上,隨著手機和網絡的普及,青少年「網絡成癮」人數也日漸增加,給自身和家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戒網癮」的人中不乏有只是青春期叛逆與父母唱反調的,以及真心喜歡遊戲想成為電競選手的孩子。當年,臨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的「13號室」,就是臭名昭著的電擊治療場所。幾千個孩子被父母送進這裡,電到昏厥,直到「承認錯誤」。
  • 青少年網絡成癮及相關物質因素的淺析
    這五種類型為:網絡色情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強迫成癮、信息超載、計算機成癮。  網絡成癮使青少年及其家庭、學校和社會付出了程度不同的代價。我們必須反思其原因何在。目前關於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報導和研究很多,但對於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分析大部分是從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方面分析的,主要是從青少年的個體心理特徵來分析的。
  • 關注網絡成癮情況,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隨著現代化網絡的普及,網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兒童青少年也開始過早的接觸網絡,我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 《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國青少年網民佔青少年總數的 85.3%。兒童青少年如果毫無節制的過度上網,則會產生對網絡的依賴,形成網絡成癮。
  • 讀心醫話|「神獸」網絡成癮怎麼辦?
    家長們須清楚,不是使用網絡時間過長就一定是成癮。網絡成癮是有專業定義的,具體如下:網絡成癮是指個體強烈渴望上網的傾向與行為,明知自己成癮於網絡的情況已帶來身體、心理及正常生活的危害,還是一再沉溺其中,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正常功能,並且使用網絡時間越來越多,無法使用網絡時就會有不安、激動甚至情緒失控。
  • 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
    如今青少年過度使用網絡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什麼樣的行為是網絡成癮?網絡成癮與一般網絡使用的區別在哪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布《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對網絡成癮的定義及其診斷標準進行了明確界定。
  • 當網絡成癮被列為一種病
    陸林:的確如此,我們在臨床上接診的因網絡成癮比如遊戲成癮的青少年患者越來越多。關於發病狀況,目前我國還沒有詳實的數據,但一項涵蓋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的89281名受試者的薈萃分析顯示,網絡成癮的全球患病率約為6%。
  • 網絡成癮 是一種精神病? 專家:國內未將網絡成癮認定為疾病
    原標題:   網絡成癮 是一種精神病? 專家:國內未將網絡成癮認定為疾病   華龍網訊 (記者李珩)日前,美國精神病協會將網癮認定為精神病新病種,其中九條標準全部採納中國醫學教授陶然制定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5月29日,相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還未將網絡成癮認定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