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發飆,
據我觀察,
更多是困惑而非暴躁,
小小的腦袋,
很多小事情想著想著,
就鑽進了死胡同,
就短路了...
古人云:
「故君子之治人也,
即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
就是用一個他們的理想,
來概括實現理想的不容易。
即便不能明理,
也能博其一笑,
能聽懂最好,
不能懂,
也起碼緩和了氣氛,
給她短路的小腦袋按了重啟鍵。
不過,
如此簡單的招數,
要用好,得有一些前提條件,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不做好研究準備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首先,你的
態度,語速,氣場,
是不是到位?
這是取勝的先決條件,
為什麼郭德綱說相聲就是比
他的徒弟們好?就是靠他的
態度,語速,氣場。
說實在的,
平常在家,
一不留神,
態度,語速,氣場的首選
就會是這個...
這個狀態,
猶如君臨臣下,
孩子心裡八成會想:
「哎...又來了,放過我吧!」
於是,你不得不研究
其他的更得當的體位...
到底哪個更貼切自然呢?
大部分時候,
我發現,「冷靜」駛得萬年船,
一份禪意能化解一片烏雲。
可是,萬一怒氣衝衝,
要得「禪意」談何容易?
所以開口之前,
別忘了這個呼吸大法:
從 1 數到 10
在你禪意滿滿的時候,
正好的聆聽的最佳時刻,
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就得先知「其人之道」。
小孩子的臉,是六月的天,
小孩子的思路,那更是說變就變
和小朋友心平氣和的多交流,
才能掌他們動向,
以便隨時改變談話的主題,
省的你搬出「太空人」
她用:「我早就不想做太空人了」
來秒殺你的銳氣。
--完--
往期精彩內容
怎麼應對孩子的這些「狠話」
在英國,我們怎麼抗疫?
有一種「作」,叫「在家教育」
當媽沒有這10條感悟,2020就白過了
有很多人問我,
這個地方沒廣告,你做這個是為啥?
其實我也沒什麼確切的回答,
首先粉絲不夠,沒有這個臉套現,
其次,也沒有興趣靠這個空間幫別人吆喝...
這八年來,
每個三更半夜趕的稿,
就是一個爸爸的自娛自樂,
用全家的故事提醒自己,
命運其實非常眷顧.
(上面的那段文字是真心話,
也是因為每次如果字數不夠...
就用來拷貝複製。
如果您拖到這邊看到這段話,
那是真粉!可爸對您的關愛,
感激不盡。
我們一起努力,
一起純真。)
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