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重視小孩子補鈣,強調小孩子要喝奶,每天吃400單位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可成人就經常忽視鈣的補充。
大部分的中國人普遍鈣攝入不足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人每天的鈣攝入量要達到800mg,特殊人群如孕婦、老人的鈣攝入量應要大於1000mg。但大部分中國人每天的鈣攝入量卻不到建議的1/2。
缺鈣的危害不容忽視
1、導致肌肉抽筋。如果人體缺鈣,就容易出現腿腳抽筋的症狀。這是因為肌肉中的鈣濃度不足會導致肌肉興奮度增高,從而出現夜裡腿抽筋的症狀。
2、導致視力模糊。鈣元素會參與人的視神經活動,還能維持眼球的彈性,如果身體中缺乏鈣質的話,就會導致視力模糊,使視力下降。
3、使人情緒不穩定,易失眠。鈣質是人神經元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充足的鈣能起到調理情緒的作用,如果缺鈣就會使人坐立不安,並且出現失眠多夢的症狀
4、易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缺鈣易導致老年人骨質疏鬆,疏鬆後的骨骼,稍受外力,就有可能發生骨折,給自己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嚴重降低生活質量。
最好的補鈣方式——食補
對大部分人來說,只要均衡飲食,一般都能攝入足夠(800mg)的鈣。
1、每天喝300ml的牛奶
牛奶和奶製品是鈣的良好來源,不僅含量高,而且易吸收。每天喝奶300ml,就能補充至少300mg的鈣。如果是乳糖不耐受,喝普通純牛奶會拉肚子,那可以用等量的酸奶或舒化奶替代。經常吃一些奶酪製作的食物也不錯。
2、每天半斤綠葉蔬菜
綠葉菜是「補鈣能手」,幾乎所有的綠葉蔬菜含鈣量都不低,如空心菜含鈣量為147mg/100g,上海青為108mg/100g,芥菜為294mg/100g。雖然綠葉蔬菜中鈣的吸收率不如牛奶,但好在它們含有的鎂、鉀、維生素K和維生素C,能幫助提高鈣的利用率。
推薦每天能吃半斤綠葉蔬菜,這樣鈣的攝入量也至少能達到200mg。
3、每天吃二兩豆製品
黃豆也是鈣含量較多的食物,被滷水點過的豆腐鈣含量達到164mg/100g,如果是經過幹制的豆腐乾,鈣含量可達500~700mg/100g。每天吃二兩豆腐或半兩豆腐乾,就能攝入150mg以上鈣。
提醒:豆漿的鈣含量不高,喝豆漿不能補鈣。此外,內脂豆腐也不補鈣,100克內酯豆腐僅含鈣17毫克。這是因為內酯豆腐使用的葡萄糖酸內酯凝固劑既不含鈣也不含鎂,內脂豆腐中的鈣和鎂全靠豆漿本身那一點。
4、每天半兩水產品
魚、蝦、蟹、貝類等水產品,也是鈣不錯的來源,比如海蝦含鈣量大約為146mg/100g,鱸魚138mg/100g,特別是貝類,大多都能高於200mg/100g。每天有意識地吃半兩(50g)水產品,補充的鈣也能接近100mg。
以上的高鈣食物,經常吃,尤其是奶製品和豆製品,再加上日常吃的水果、肉、堅果、蛋等其它的飲食來源,這樣,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每天就能攝入充足的鈣。
2個補鈣誤區要知道
1、喝骨頭湯就能補鈣?錯!
骨頭湯能補鈣,這是我們從小被灌輸的概念,但非常遺憾的是,這是徹頭徹底的謠言。
骨頭確實含有很多的鈣,但這些鈣都牢牢鎖在骨頭裡,不容易溶解到湯裡。所以,骨頭湯裡並沒有多少鈣,並且這種鈣也很難讓身體吸收。
骨頭湯裡最多的還是脂肪和嘌呤,營養價值不高不說,經常喝還容易變胖、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痛風的風險。
2、吃蝦皮就能補鈣?錯!
單從數據上看,蝦皮的鈣含量大約為991mg/100g,比牛奶(104mg/100g)都多。但從實際上來說,蝦皮卻不是補鈣的好選擇,原因有三:蝦皮很輕,一次吃不了多少,得到的鈣並不多;含鹽太多,100g蝦皮含有5057mg的鈉;難吸收,蝦皮不僅不易咀嚼,而且蝦皮中的鈣還不容易被吸收利用。
特別提醒:
鈣攝入夠了,吸收還是大問題!鈣吸收需要維生素D幫忙,所以要經常戶外活動,曬曬太陽,曬太陽能將皮膚裡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
維生素D還存在於海魚、動物內臟、蛋黃和瘦肉裡面,此外牛奶、奶酪、堅果也都是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只要均衡膳食都是可以得到補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