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麥兜系列」和香港文化:粉色的小豬如此的可愛

2021-01-08 小0的銀幕之旅

(文:捉風捕影)

不同於日漫的天馬行空與美漫的精緻,國漫長期以來都被貼著低齡化的標籤,沒有成系統的、規模化的動漫形象,甚至很多人一提起國漫就唏噓不已。但是,在香港,有一隻可愛的粉色小豬,雖然形象低幼化,卻能夠獲得各年齡段觀眾的喜愛,並且形成系列大電影。從1988年麥兜動漫連載到2001年第一部動畫電影上映,再到2009年第三部麥兜故事登陸內地影院,憑藉其溫暖、簡單的情節,治癒、溫馨的氛圍,讓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可愛的粉色小豬:麥兜

從麥兜的身上,每個人都可以看見自己。2001年,麥兜系列電影第一部《麥兜故事》上映,講述一隻不聰明、吃得多、憨厚善良、腦袋不靈光的小粉豬麥兜的成長故事,從他出生到上小學、中學,再到上班,成為社會裡常見的普通人甚至失敗者,影片利用了90年代無釐頭喜劇中常見的拼貼、戲仿、惡搞等後現代手法,將麥兜的普通生活塑造的活潑有趣,生活即使一地雞毛,即使面臨著各種問題,但是在麥太的努力下,麥兜依然過的無憂無慮,色彩斑斕!

麥兜與媽媽

在麥兜的童言童語中,能夠喚起每個人對曾經年少懵懂歲月的感同身受、無限追思。而麥兜的不成功,也讓每個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個人年少時都有很多夢想和希望,但在長大的過程中會逐漸學會接受自己的普通與平常,與生活達成和解,麥兜的形象,正是這樣一個從希望、失望再到希望、失望的過程,能讓觀眾從心底進行認可。

憨態可掬的麥兜

麥兜系列對於生活的真實反映,對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成長、回憶、幸福、煩惱等問題的關注,讓電影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正是這種生活氣息,賦予了每個觀者最大程度的滿足和感動。

《麥兜故事》裡有著大量的香港文化特質

在麥兜的故事裡,認真打磨的細節,大量香港各地的景色和香港的文化特徵,無處不在的港人情懷,都使得麥兜電影不僅為香港人提供了一個自我關照的本土藍本,也為內地人了解香港提供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方法。《麥兜故事》裡,沒有各種詭異的想像和出色的3D技術,港人的奮鬥、失敗、感傷都表現的淋漓盡致,麥兜與麥太所具有的港人的草根勵志精神也成為香港草根小人物的代表,在麥兜的經典語錄中,可以看出香港的市井文化和風俗氣息,如「大難不死、必有鍋粥」等,就好像周星馳影片中挨了打也要苦中作樂的小人物。讓人覺得親切,可氣又好笑。

電影:《麥兜菠蘿油王子》

而在《麥兜菠蘿油王子》中,春田花花幼稚園和麥兜生活的大角咀都面臨著拆遷重建的局面,而這正是一代代港人的共同感受,作為一個港口城市,香港就是在不斷變遷、重建中發展起來的,新的還未建好,舊的就要拆掉,那麼港人們無所依託的心理又要寄往何方呢?

萌萌噠的海龜

麥炳想去復國卻終沒有成功,多年以後的麥太最終心願也不過是守著不聰明的麥兜平淡過下去,曾經夢想有多美,對比現實就有多殘酷,這種幽默裡夾雜殘忍、笑中帶淚的基調正是港人的心理安慰。

影片:《麥兜和我媽媽》

在麥兜的故事裡,每個人也都能看到成長。《麥兜我和我媽媽》中,一直陪伴麥兜的麥太終於也要去往遠方,而不管願不願意,麥兜也終於要面臨一個人的成長。還是熟悉的味道,絮絮叨叨的無釐頭臺詞總是不經意就戳中了觀影者的內心,笑點與淚點其飛,隱喻與象徵充斥影片之中,情緒化與碎片情節不斷鋪墊,溫情脈脈裡讓人會心一笑。

絮絮叨叨的媽媽

為了讓麥兜接受離別,麥太做了很多準備,而最大的準備是,無論何時,告訴麥兜「全世界都不信你,我信你,全世界都不愛你,我愛你。」我們在麥太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母親,無論每一個孩子是聰明還是不聰明,母親的愛,始終如一。

成年的童話故事:麥兜

麥兜系列其實是講給成年人看的童話故事,它以香港社會作為創作背景,通過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的融合,講述了溫情、幽默、充滿生活化、市井化的小人物故事,影片的搞笑臺詞展現了港式幽默特有的魅力,更多的還原了港人記憶裡的香港,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特色。或許有一天,我們看著麥兜的時候笑不出來,那也就是我們能夠讀懂麥兜的時候,而更多的時候,我們都要學會像麥兜一樣生活,或許失敗,但也有自己的價值。

相關焦點

  • 麥兜和他的香港
    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       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六部。來自香港的小豬麥兜發過夢、學過太極拳、與華仔同臺演出過。這一誕生於香港本土,後來北上的系列電影,兜兜轉轉後又回到故事的起點。
  • 麥兜和他的香港_有戲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       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六部。來自香港的小豬麥兜發過夢、學過太極拳、與華仔同臺演出過。這一誕生於香港本土,後來北上的系列電影,兜兜轉轉後又回到故事的起點。
  • 想當年|我們喜歡麥兜,因為他足夠平凡,足夠香港
    《麥兜故事》海報不知有多少觀眾和我一樣,因為一隻港產呆萌小粉豬的形象,抱著看兒童電影的心情踏進電影院看第一部《麥兜故事》,最後硬生生被虐出一身內傷。從某種程度上說,麥兜系列從來不是拍給小朋友看的,而是城市中焦灼生活的成年人。畢竟這隻小豬稚嫩的視角裡,儘是香港城裡堅硬而粗糲的現實。
  • 最具親和力——麥兜
    麥嘜是麥兜的表弟兼同學,也是麥兜唯一的豬類朋友。他跟麥兜同樣地愛吃、愛睡,也很長肉。   「麥兜麥嘜系列」是我國著名作家謝立文、畫家麥家碧,以麥兜、麥嘜兩個可愛的主角創作的叢書。書中敘述了兩隻快樂小豬的生活故事。最初在香港的兒童雜誌上刊載,後來,卻逐漸在院校以及知識界流行起來,成為一種時尚。
  • 麥兜是個好孩子,本命年也不出來撈錢
    麥兜小朋友呢,是個長得不帥、頭腦也不太靈光、愛吃雞腿的粉色小豬。它和媽媽麥太擠在狹小的香港大角咀公屋裡,上著教學內容亂七八糟而且快要交不起租的春田花花幼稚園。和生活中麥爸麥媽不斷升溫的感情相似,麥兜系列在開始連載後,也不斷在香港漫畫市場受到喜愛和肯定,從90年代一路火到新千年,還將麥兜從漫畫領域拓展到了電影領域。
  • 麥兜公交車賣萌粉絲免費搭乘 麥兜情懷灑滿帝都
    麥兜公交車賣萌粉絲免費搭乘 麥兜情懷灑滿帝都時間:2016-07-25 14:17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麥兜公交車賣萌粉絲免費搭乘 麥兜情懷灑滿帝都 我個名叫麥兜兜,我阿媽叫麥太太,我最喜愛吃麥甩咯,一起吃雞一起在歌唱 沒錯,正是那個大家非常熟悉的麥兜,一頭奇藐不揚的粉色卡通小豬
  • 催淚彈來襲,麥兜哲學暖心放送,為什麼這隻小豬這麼戳人淚點
    麥兜練功麥兜的是香港漫畫界的神鵰俠侶謝立文和麥家碧夫婦創作出的一隻卡通小豬,他總是笨笨的,被評定為多元低智能,而且胖的沒有腰。可是就是這樣一隻懵懵懂懂,看起來總是在四處碰壁的小豬,卻總是能很容易地領悟出一些我們這些看起來精明的人所領悟不到的人生哲理。「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麥兜作為經典的卡通形象,他的系列電影已經有七部之多,每部麥兜電影都能從小小的麥兜的平凡生活故事裡,傳遞出無限的溫暖治癒的力量。
  • 香港臉譜草根ICON 麥兜本尊完全檔案
    ,麥兜被送往武當山學太極拳……暑期檔的風一刮,麥兜這個可愛的香港LOCAL符號性的卡通形象再次成為話題。  麥兜是誰?麥兜什麼星座?麥兜幾歲啦?這個為長得不帥,頭腦平平,春田花花幼兒園裡的小朋友為什麼就成為了香港草根文化代言,搶盡風頭。
  • 懷舊歌+古典樂:「麥兜」配樂竟這麼高大上!
    這次的配音大神除了御用的黃秋生、吳君如、The Pancakes之外,還有首次觸電的黃磊和李雲迪。音樂向來是《麥兜》系列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每一部都能夠產生令人印象深刻的「神曲」,黃磊與女兒多多演唱的主題曲《扭腰歌》最近在網絡上也算是小紅了一輪。可是,你知道這隻呆萌的小豬和他的媽媽麥太,哼唱的不是懷舊金曲,就是古典名樂麼?
  • 麥家碧:我「生」麥兜時剛畢業
    這是麥兜媽媽講故事時最愛說的一句話。  一提起麥兜這隻粉嘟嘟的豬模樣小朋友,不少成年人就會止不住地開心一笑。確實,這隻小豬如今已成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成為米老鼠一樣深入人心的卡通人物。為什麼在香港一隻普通而又有些悲哀的小豬會如此受歡迎?前不久,記者在香港採訪了麥兜的創作者麥家碧小姐,從而揭開了麥兜的身世之謎。
  • 資料:春田花花幼兒園小朋友麥兜的檔案
    樂觀、與世無爭  最喜愛食物:雞  最討厭食物:蔬菜  養過的寵物:金魚  母親:麥譚玉蓮(麥太)  父親:麥炳(在麥兜成長前離開)  表弟:麥嘜(同是春田花花幼稚園低B班同學)  作家謝立文、畫家麥家碧造就「麥兜麥嘜系列」  麥兜在作家謝立文、畫家麥家碧夫婦的筆下誕生。
  • 和麥兜一起歌唱七彩世界
    這一暑期公益專場特別邀請了滬上知名DJ阿彥和他的義工朋友們,熱心市民也為到場的50名福利院的孩子們帶來了精心準備的小禮物。近500名麥兜迷微博搶票麥兜,一隻長得笨頭笨腦、說話遲緩的小豬,和媽媽麥太住在大香港一間小公寓裡,生活拮据卻又不失平淡幸福。
  • 《麥兜響噹噹》即將上映 詹瑞文為粵語版獻聲
    南方都市報授權稿件  本報訊 (記者 方夷敏 實習生 簡芳)聽不懂「木有魚蛋」、「木有粗面」的麥兜要去武當學太極拳了!麥兜還要和熊貓一起比功夫!記者昨日獲悉,根據香港本土漫畫改編的《麥兜故事》自2001年首度搬上大銀幕後,小豬麥兜平凡而又可愛的形象深受觀眾的喜愛。
  • 《麥兜》:最雅的古典樂+最市井的歌詞 麥兜系列出到第七部
    ­  《麥兜·飯寶奇兵》中麥太延續一貫的溫暖形象­  鳳凰娛樂訊 嘿呀,中秋檔也出現了麥兜的身影。­  不知不覺間,這隻沒有脖子沒有腰的小豬,晃著一身松肉,已經在銀幕上晃了15年,而麥兜系列已經出到了第七部。
  • 麥兜大電影裡的故事,有些長大以後才看得懂,劇情平淡卻引人深思
    麥兜大電影裡的故事,有些長大以後才看得懂,劇情平淡卻引人深思香港人那種最本質的性情全部揉進了麥兜這部電影中,通過麥兜看到了整個香港一代人的奮鬥,失敗,努力和感傷。如果誰單純的只把這片當做喜劇來看那你就傻了。不但有香港的本土氣息,同時具有世界共通性,傳遞著濃厚的時代信息。
  • 《麥兜響噹噹》——爆笑配音結合無釐頭
    在整個電影圈中,有一類比較特殊的電影風格特別而且受眾一般都是小孩子,那就是動畫電影。《麥兜響噹噹》做一部比較經典的電影系列,首次登陸大陸時,就獲得一致好評。隨著很多動畫電影的興起,當今中國很多動畫市場主要的受眾是面向少年兒童,就不免會出現一些吐槽紛紛的動畫系列,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些動畫電影,內容都比較幼稚,且貧乏,只是沒有頭腦和邏輯的講述一些幼稚劇情,這類電影的受眾只能是一些低齡兒童。
  • 「麥兜」誕生20年,「蠢萌」拯救世界
    麥兜系列到了《麥兜·飯寶奇兵》(後簡稱《飯寶奇兵》)已經是第7部了,整個動畫電影也誕生了15年,這隻出生在香港的小豬,還是那般模樣:圓嘟嘟的大餅臉、小成一點的眼睛、懶音十足的聲氣,看起來憨味十足又蠢鈍,卻成為代表港產精神的象徵
  • 「麥兜」誕生20年 「蠢萌」拯救世界(圖)
    麥兜系列到了《麥兜·飯寶奇兵》(後簡稱《飯寶奇兵》)已經是第7部了,整個動畫電影也誕生了15年,這隻出生在香港的小豬,還是那般模樣:圓嘟嘟的大餅臉、小成一點的眼睛、懶音十足的聲氣,看起來憨味十足又蠢鈍,卻成為代表港產精神的象徵
  • 《麥兜響噹噹》:麥兜的成長充滿殘酷
    《麥兜響噹噹》表面依舊「草根」,單親的麥太北上大陸闖天下,將麥兜放在太乙春花門下學習太極拳,而故事的內裡卻不盡如此,除了一些謝立文式的爛gag笑話依舊普羅大眾外,其本質卻延續了《菠蘿油王子》和《春田花花同學會》的悲觀論調,從一片繁華喧鬧景象中透露出淡淡的憂傷和無奈。
  • 影視點評:《麥兜故事》想給他一碗魚丸粗面
    《麥兜故事》上映後帶來的轟動,令香港觀眾和香港電影人看到了香港動畫電影的前景,沒有好萊塢式的三維動畫技術,也沒有日本人的詭異想像,一個地地道道的香港故事便令觀眾齊聲叫好,這其中一定得感謝謝立文、麥家碧夫婦的用心創作。麥兜兒時故事給成人帶來的只有回憶和喟嘆,麥兜變成負資產人士的故事,可謂一下切中香港草根族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