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好片雲集的史上最強四月,怎麼用荷包裡有限的錢看更多更值得看的電影,成了小編絞盡腦汁思考的問題。不過,有一部電影是小編不管怎麼計劃都繞不看的必看好片,那就是時隔五年在大陸重映的催淚動畫——《麥兜:我和媽媽》。當年在電影院裡看得小孩子心花怒放,大人卻鼻涕眼淚一大把,沒想到一晃已經過去五年了。每次想起電影裡的那些經典臺詞都還會感覺眼圈泛紅。不過《麥兜:我和媽媽》雖然讓人感動,不過小編最喜歡的麥兜電影卻另有一部,那就是2009年上映的《麥兜響噹噹》。
《麥兜響噹噹》的主角當然還是那個做什麼都笨手笨腳的,土生土長的香港小朋友麥兜,但是這次的故事背景卻從擁擠匆忙的香港轉移到了仙氣飄飄的武學聖地武當山。望子成龍的麥太為了麥兜的未來,也北上來到了內地,並且把麥兜送到了太乙春花門武術學校學習太極拳。在山上的麥兜還是和以前一樣,每天慢慢吞吞的,夥同別的偷偷在煉丹爐裡煮泡麵。每天聽著園長和MISS陳編出一堆哄小朋友習武的小口訣,時間過得又慢又悠閒。而在之後的世界幼兒園武術大賽上,麥兜雖然被來自各地的小朋友KO,但是卻歪打誤撞的領悟了祖先麥子,名兜字仲肥曾經參透的人生哲理。
麥兜的是香港漫畫界的神鵰俠侶謝立文和麥家碧夫婦創作出的一隻卡通小豬,他總是笨笨的,被評定為多元低智能,而且胖的沒有腰。可是就是這樣一隻懵懵懂懂,看起來總是在四處碰壁的小豬,卻總是能很容易地領悟出一些我們這些看起來精明的人所領悟不到的人生哲理。「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麥兜作為經典的卡通形象,他的系列電影已經有七部之多,每部麥兜電影都能從小小的麥兜的平凡生活故事裡,傳遞出無限的溫暖治癒的力量。
在小編看來,麥兜系列之所以能風靡全世界,主要是因為根植在電影裡的草根文化和平淡的處世哲理。那些瑣碎但是又趣味橫生的經典臺詞,說出了我們想說但是又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人生總結。無論是掙扎著,快樂著長大的麥兜,還是望子成龍,每天都在拼命賺錢的麥太,亦或是即使瀕臨破產失業也仍然咬牙堅持的園長和MISS陳,我們都能從他們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一個個雖然平凡渺小但是絕不服輸,絕不放棄,樂天知命的小人物,其實也是大銀幕外的我們的真實寫照。麥兜之所以動人,在小編看來,就在於其中這股真實的力量。
而在這部《麥兜響噹噹》裡,為了迎合更廣闊的內地電影市場,麥兜也隨著來到了內地。香港草根處世哲學和高深無為的道家文化居然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麥兜第一次離開媽媽,在沒有空調沒有電視沒有快快雞偷偷掉眼淚,這個看起來總是慢半拍的小豬也在慢慢的成長。在小編看來,這部《麥兜響噹噹》的北上,其實也很大程度地代表了香港電影向內地市場的靠攏,兩地不同的電影觀念正在互相促進並逐漸融合併,華語電影正在形成即統一又多樣的風格。
對小編來說,這部《麥兜響噹噹》裡最打動我的還是麥兜和麥太相依為命的親情。不同於其他幾部裡面,麥兜每天在麥太身邊,母子二人耳鬢廝磨,在《麥兜響噹噹》裡,一直相依為命的麥兜麥太第一次分開。原本沉浸在細碎的日常生活的母子情,因為距離和思念而變得更有分量。《麥兜響噹噹》也讓小編想起自己剛住校的時候,只有真正離開家才能明白家的意義,才能明白家人的意義。
從2001年第一部《麥兜故事》問世到現在,麥兜已經陪伴了我們將近二十年。快快雞、魚丸粗面、菠蘿油王子、馬爾地夫的夢想,這些小確幸的夢想陪著我們成長,而仿佛永遠也不會長大的麥兜依舊在那裡,在擁擠的香港九龍大角咀的小房子裡,在我們對過去的記憶裡。不管人生進行到了哪個階段,回頭看麥兜,總能在他的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總能學到讓人茅塞頓開的人生哲理。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們這麼愛這只不完美甚至還有點笨笨的小豬的原因吧,因為他其實就是善良樂觀的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