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單一教和學 信息技術將徹底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2020-12-14 浙江在線

  未來不再是單一「教」和「學」

  2012中國杭州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探討「雲教育」變革

  比爾·蓋茨曾預言:在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以及其他領先科技的發展,學校的形態最終會發生改變。

  當前,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核心競爭力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也是促進整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也不例外。推進教育信息化,對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教育信息化對於現代化具有革命性的因素,教育信息化可以成為城鄉、區域、校際均衡發展的一個橋梁,教育信息化也可以推動教學的革命,特別是推進學校的互動式、開放式教育和自助式學習。

  上周2012中國杭州國際教育創新大會開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研討會」分論壇在下城區召開。信息技術到底如何改變我們的課堂,它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各國專家向大家展示了先進的信息技術,並用生動的案例解開了老師心中的疑惑,促進教師更好地將信息通訊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怎樣提高課堂效率?一線教師帶來真實的課堂展示

  這是一堂五年級的英語課,勝藍實驗學校呂慧老師帶來的《My Mom》。

  20名學生的教室,傳統黑板變成了電子白板,屏幕批註、聚光燈、遮屏等效果十分醒目,學生只需在白板上輕輕一點,屏幕上就「蹦」出媽媽的樣子,課堂難點融在一個個趣味遊戲中。

  勝藍實驗學校還自主開發了「一人一機」聽力練習、「一人一機」跟讀錄音與對比練習、「一人一機」段落排序小遊戲練習。學生如果覺得某知識點沒懂,可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也可反覆聆聽,及時糾正不標準發音;同時,還能根據喜好,由易到難自主選擇。不僅如此,學生還可通過下城學科教育平臺中的BBS論壇,進行語段仿寫分享及對本課疑問的探討。平臺所提供的交流空間,讓學生能將所學內容延伸到課堂外,有更多機會學而所用、學而所享。

  青藍小學虞佳執教的數學課中,電子白板的運用讓梯形公式的推導過程更直觀。「梯形上底和下底一樣時就變成平行四邊形,當上底為0時就變成三角形。」

  白板的運用如果不能與教學很好地結合,那它只是一塊幕布。「老師要很好地掌握電子白板的功能,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課程設計組織課堂,把教師解放出來。老師操作白板時不用跑到電腦前,但如果老師意識不到電子白板的方便就是技術浪費。第三是學科知識如何與信息技術更好地結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副院長趙建華說。

  

相關焦點

  •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初探與反思
    項目學習教學模式東營市勝利錦華小學 徐偉敬「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如何通過使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 智慧課堂助力教學改革,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進一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11月8日,西寧市北大街小學與科大訊飛公司聯合開展智慧教育觀摩研討活動,探討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策略。
  • 信息技術助力新高考課改,智慧課堂引領創新教學模式
    活動旨在探討信息技術助力新高考、新課改的獨特作用,加強全國智慧教育名校間校本特色交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領導、教育信息化專家、中小學校長以及教師代表近1200人參與。
  • 陝西師大:信息技術「點燃」激情飛揚的課堂
    信息技術支撐「教」和「學」「登陸教學平臺系統,選定學科,本學期這門課的學習導論、任課老師、教學資源、學生課件、課堂環節、班級討論、課堂評價、參考書目等內容一覽無餘,不管是電腦還是手機,學生只要上網登陸系統App,隨時隨地學習,非常便捷。」
  • 盧氏縣城關鎮第二小學:歷練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展示課堂教學水平
    按照學校工作安排,結合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推進節奏,為了將真愛夢想課程、網際網路+公益課程、2.0工程研究課例、校本三位一體研究課、個人常態教學課堂五方面有機結合;通過說、聽、評、思四個環節;依託學校、教研組、個人的三層級力量開展研究;以期取得課堂教學藝術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率效益兩方面提升
  • 最終改變課堂的技術或許是手機
    建議對策:上級教育行政機構和學校組織開展「準備明天應用技術的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特別是針對目前手機普及,迎接學生自帶手機進課堂的新常態,教師要掌握課堂上使用手機組織教學的能力,包括如何搜索篩選適合自己學習教學的手機APP資源、如何在BYOD的環境中組織教學活動、如何利用學生自帶手機促進高質量學習、如何在網際網路+時代豐富課堂教學策略,改變過去滿堂灌的單一講授模式
  • 佛山三中初中部創新課堂教學 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
    據佛山三中初中部校長謝先剛介紹,該校著力將信息技術與「探究/對話/體驗」式教學深度融合,創新課堂教學,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在佛山三中初中部,現場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圍繞「智能時代,初中數學教學帶來的變革與創新」等話題展開論道與研討。
  • 信息技術 點亮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 點亮課堂教學 陳曉丹 殷蘇寧     12月1日,主題為「數據驅動精準教學智慧課堂公開課」的交流研討活動在我市康城小學舉辦。    此次活動是為了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讓師生藉助先進的信息化手段,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據悉,康城小學是教育部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區域整體推進平臺融合,數據驅動精準教學實踐與創新」項目的成員單位。    該校於本學期組織數學學科老師使用「十六進位雲教學平臺」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 互動反饋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拓展創新的研究
    ,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論述指明了教育信息化今後工作的目標、方向和途徑。
  • 【教育雜談】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中主題單元教學模式的嘗試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然而,實際教學因受到教材的設計和教師自身對教材、大綱解讀的限制,往往將課程的重心放在知識技能的掌握上,更關注於學生的認知,而忽視運用能力。怎樣能夠按照「綱要」的要求既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同時又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 輕輕家教「家課堂」: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型教學服務模式
    原標題:輕輕家教「家課堂」: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型教學服務模式  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改變了社會的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消費者希望信息能夠更加聚集和透明,服務能夠更加便捷和專業,選擇可以更加海量和高效。在中小學教育輔導領域,屢獲資本青睞的輕輕家教通過3年的社會實踐,成功打造了「家課堂」,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圍繞「家」這個孩子最熟悉的場所,通過專業老師提供「在線+上門」的複合教學模式,讓每個孩子得到個性化的關注,並且讓學習變得更加輕鬆、高效、透明。
  • 巧用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教學
    浙江省在教師培訓中著重促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深化應用、融合創新」。應用同屏技術,可以及時記錄學生繪畫、寫作的過程,上傳到大屏幕上隨時講解,教師也可以根據情況隨時走下講臺與學生溝通交流,這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教師單純講解的課堂教學方式。桐鄉市茅盾小學陸霞娟的美術課以「奇特的房子」為主題。
  • 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將助力教學變革
    如今,VR技術的出現,這不再是難事。VR教室不僅可以提高真實世界與教學內容的相關性,還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實際體驗遇到的經濟上和地理上的空間障礙。這一切都來自智慧教育帶來的變革。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其技術特點是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模式。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翻轉課堂是這一時期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代表,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將知識傳遞置於課前,將學習知識的主動性交給學生,促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顛覆了傳統教學流程與傳統課堂學習不一樣,翻轉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利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在課前自主學習新知識。 2. 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變化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是老師掌握主動性選擇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學生是被動地接受老師選擇的知識,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 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課堂精準教學: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本文轉自【中國網】;2020年註定是教育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後疫情時代,大量學校利用智慧教學系統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將成為「新常態」,全國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為了鞏固多年來在智慧課堂建設中取得的成果與經驗,紮實做好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課堂精準教學》正式出版。該書受到眾多教育界同行的高度關注和期待,被譽為信息化課改教科書級的實踐教材,是教師們實現精準教學道路上不可錯過的一本指南。
  • 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課堂精準教學: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來源:中國網2020年註定是教育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後疫情時代,大量學校利用智慧教學系統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將成為「新常態」,全國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司長表示,全國大規模在線教學,不僅有效抵禦了疫情給教育系統帶來的衝擊,還給中國教育變革留下了新基因,搭建了新起點,並客觀加速了學校教育理念變革的進程。
  • 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以,如何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進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我們教學者必須面臨解決的難題。關鍵詞:知識體系差異性、信息水平差異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兼具:知識性、實踐性為一體的學科,它不僅要求學生對基礎學科的知識積累,還需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創新、多動手、多動腦的應用能力。
  • 最終改變課堂的或許是手機
    長期以來,人們試圖將信息技術及其產品引入課堂,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然而迄今為止,無論是引進iPad、平板電腦、電子白板、電子投票器、數位化教學平臺等物質技術,還是引進建構主義理論、各種協作學習與研究性學習模式、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觀念技術,都沒能導致傳統課堂發生根本性改變,雖然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確實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已經有些岌岌可危,但畢竟其主流地位依然如故,某些技術與產品甚至還有強化傳統教學模式的作用。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中的應用研究
    當前,教學模式創新已成為高校思政課深化教法改革與提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全面運用到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動高校思政課程改革,有助於形成優質思政類教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
  • 移動網際網路進課堂將怎樣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
    「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教育教學規律,我們還未找到。」在日前舉行的「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教育教學創新應用研究」課題開題會上,課題指導委員會成員、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教授說。據悉,該課題由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立項開展。